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2431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易混疾病鉴别表Word文件下载.docx

系膜细胞和基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其余基本正常

同光镜

青少年、中年、老年

膜增生性肾炎

C3、(IgG)

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扩张插入基底膜,形成双轨征

电子致密物沉积于内皮下及系膜区、基膜内、上皮下

青少年,贫血、C3↓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IgMC3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玻璃样物质沉积于内皮下

大部分足突融合,上皮细胞与足突与基底膜脱离

青少年

膜性肾病

IgGC3

基底膜增厚,上皮下免疫复物沉积

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下

成年人

肾前性急性肾衰和缺血性肾病尿液诊断指标检查表

诊断指标

肾前性

缺血性肾病

肾比重

>1.018

<1.015

尿渗透压

>500

<350

尿钠浓度

<20

>20

血尿素氮/血肌酐

肾衰指数(尿钠/尿肌酐/血肌酐)

<1

>1

滤过钠分数(尿钠/血钠/尿肌酐/血肌酐)×

100

尿沉渣

透明管型

棕色颗粒管型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

分期

肾小球

血肌酐

相当于K/DOQI

临床症状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正常的50%~80%

正常

第2期

无肾功能不全症状

氮质血症期(肾衰早期)

正常的25%~50%

高于正常但<450μmol/L

第3期

可有轻贫血多尿和夜尿

肾衰竭期

正常的10%~25%

450-707μmol/L

第4期

贫血明显及水电解质失调

尿毒症期(肾衰晚期)

<10%

>707μmol/L

第5期

肾衰表现和血生化异常明显

风湿性疾病分类

主要疾病名称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SLE、RA、pSS、SSc、PM/DM、MCTD、血管炎病

脊柱关节病

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

退行性变

OA

晶体性

痛风、假性痛风

感染因子相关性疾病

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

其它

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的关节、骨病

风湿性疾病的病理特征

病名

靶器官病变

炎症性

非炎症性

关节软骨变性

SSc

皮下纤维组织增生

RA

滑膜炎

AS

附着点炎

pSS

唾液腺炎、泪腺炎

DM/PM

肌炎

SLE

小血管炎

血管炎症

不同大小的动、静脉炎

痛风

关节腔炎症

菌痢同阿米马痢疾的鉴别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病原

志贺菌

溶组织内阿米巴虫

流行病学

散发或流行

散发

潜伏期

1-7日

数周至数月

临床表现

起病急,多有发热等毒血症,腹痛、腹泻较重,便次频繁,里急后重明显,左下腹压痛明显

缓起,多无发热,腹痛轻,便次少,右下腹轻度压痛

粪便检查

外观多呈粘液脓血便,量少,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量多,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臭味,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可见趱科雷登结晶,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乙状结肠镜检

主要为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溃疡

散发性、潜形溃疡,周围红晕,溃疡间肠粘膜大多正常

COPD严重性分级

分级

特征

O:

高危

肺功能正常,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Ⅰ:

轻度

FEVI/FVC<70%,FEVI占预计值%≥80%,有或无慢性症状(咳嗽、咳痰)。

Ⅱ:

中度

FEVI/FVC<70%,50%≤FEVI占预计值%<80%,有或无慢性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Ⅲ:

重度

FEVI/FVC<70%,30%≤FEVI占预计值%<50%,

有或无慢性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Ⅳ:

极重度

FEVI/FVC<70%,FEVI占预计值%<30%,或FEVI占预计值<50%+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临床症状。

3.临床分型:

肺气肿型(PP型),支气管炎型(BB)

PP型(A)

BB型(B)

 床

 表

 现

年老,体型消瘦,呼吸困难重,无紫绀,呼吸道感染症状少,一般无右心衰竭。

年龄相对较轻,体型肥胖,呼吸困难较轻,但紫绀明显,常伴呼吸道感染,易发生肺心病、右心衰、呼衰。

实验室X线表现

RBC血气正常,TLC↑↑,RV↑↑,

FRV↑↑,RV/TLC↑↑

  心呈垂位,心脏狭小,肺气肿明显,

  肺纹理少,透明度↑,(净肺)

RBC↑,PaO2↓PaCO2↑,RV↑FRV↑,RV/TLC↑

  心脏扩大,肺气肿相对轻,肺纹理增多,紊乱,(脏肺)

病理

全小叶型

中心小叶型

可逆因素

感染控制后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PO2和PCO2有所改善,胸片好转。

主要治疗药物:

药物及剂量

机理

主要毒性

INH0.3/日

抑制DNA合成,杀灭细胞内外的TB菌(全效杀菌剂)。

肝损害,周围神经炎

RFP0.45~0.6/日(RFT0.45~0.6/日)

与菌体RNAD聚合酶结合,干扰DNA蛋白合成,杀灭细胞内外的TB菌。

肝毒性,偶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引起溶血及急性肾衰。

SM0.75~1.0/日

干扰细菌蛋白合成,主要杀灭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TB菌。

耳毒性,可致耳聋、眩晕、过敏反应,肾毒性。

PEA1.5~2.0/日

破坏细菌的脱胺酶,使之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作用,干扰细菌的脱氢酶,使细菌缺氧。

肝毒性,高尿酸血症,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EMB0.75~1.0/日

抑制DNA合成

眼毒性:

视野缩小,视力障碍。

PAS8.0/日分三次服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使蛋白合成受阻。

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AMK0.4/日

同链霉素

OFLX0.4~0.6/日二次

抑制DNA及螺旋酶使卷紧的DNA松散开,抑制叶酸及核酸代谢。

肝肾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光敏反应。

LVFX0.3/日

核酸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肌腱反应。

CPM0.75/日

同链霉素,电解质紊乱。

1.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漏出液

渗出液

外观

草黄色、淡黄色、清晰

草黄色或脓性或血色,清晰或混浊。

比重

<

1.018

>

1.018(多数>

1.020)

Rivalta test

阳性

细胞总数

100/mm3

500/mm3如RBL>

10,000提示癌性或结核,如RBL>

100,000提示创伤,癌,肺梗塞;

WBL>

10,000考虑脓胸。

蛋白总量

3.0g/L

胸水蛋白量/血浆蛋白量<

0.5

  不能自凝

  >

  

  可自凝

葡萄糖

和血糖基本相同

低于血糖,类风湿性<

30mg%化脓性<

20mg%;

TB:

30~60mg%肿瘤>

60mg%

LDH

200u/L

200u/L,胸水中LDH/血浆中LDH>

0.6,如>

500u/L提示癌性。

ADA

感染、结核>

45u/L,肿瘤<

40u/L

淀粉酶

500u/L并且胸水中/血浆中>

2,约10%为癌

pH

7.3

6.8~7.3之间

细菌

可培养出相应致病菌

特殊蛋白

SLE,类风湿等C3、C4水平降低。

CEA

癌性升高并胸水的CEA>

血清的CEA

1.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

1928年)是根据患者的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4级:

  I级:

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衰Ⅰ度):

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衰Ⅱ度):

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平时的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衰Ⅲ度):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的Killip分级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泵衰竭”,采用Killip分级法:

  Ⅰ级:

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

  Ⅱ级:

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

  Ⅲ级:

急性肺水肿;

  Ⅳ级:

心源性休克,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窦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及临床意义

病因或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

饮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喝茶、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发热、贫血、疼痛、某些药物(阿托品等)、低氧血症、甲腺功能亢进

窦性心动过缓

运动员、睡眠时、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颅内疾患、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黄疸和某些药物(如β-阻断剂、非二氧吡啶类钙拮抗剂等)

窦性停搏

窦房结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迷走张力过高(如恶性呕吐时)、脑血管意外、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钾盐等)

窦房传导阻滞

迷走张力过高、颈动搏窦过敏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高钾血症、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时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mmHg)

1级(收缩压140~159或舒张压90~99)

2级(收缩压160~179或舒张压100~109)

3级(收缩压180或舒张压110)

I 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II 1~2个危险因素

III 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极高危

IV 有并发症

A型胃炎

B型胃炎

别称

自身免疫性胃炎、慢性胃体炎

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窦炎

累及部位

胃体、胃底

胃窦

基本病理变化

胃体粘膜萎缩、腺体减少

胃窦粘膜萎缩、腺体减少

发病率

很常见

病因

多由自身免疫性反应引起

幽门螺杆菌感染(90%)

贫血

常伴有,甚至恶性贫血

清VitB12

↓↓(恶性贫血时吸收障碍)

抗内因子抗体IFA

+(占75%)

抗壁细胞抗体PCA

+(占90%)

+(占30%)

胃酸

↓↓

正常或偏低

血清胃泌素

↑↑(恶性贫血时更高)

表7—21—1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年龄

年龄青中年居多

多见于中年以上

病史

较长

较短

周期性上腹痛明显,无上腹包块,全身表现轻,制酸药可缓解疼痛,内科治疗效果良好。

呈进行性发展,可有上腹部包块,全身表现(如消瘦)明显,制酸一般效果差,内科治疗无效或仅暂有效。

粪便隐血

可暂时阳性

持续阳性

胃液分析

胃酸正常或偏低,但无真性缺酸

缺酸者较多

x线钡餐检查

龛影直径<

25mm,壁光滑.位于胃腔轮廓之外,龛影周围胃壁柔软,可呈星状聚合征。

龛影常>

25mm.边不整,位于胃腔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胃壁强直,呈结节状,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中断现象

胃镜检查

溃疡圆或椭圆形,底光滑,边光滑,白或灰白苔,溃疡周围粘膜柔软,可见皱壁向溃疡集中。

溃疡形状不规则,底凹凸不平,边缘结节隆起,污秽苔,溃疡周围因癌性浸润增厚,僵硬,质地脆,有结节,糜烂,易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