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242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1Word文件下载.docx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0.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2.0.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2.0.4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分煤灰》GB1596等的规定。

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2.0.5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

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2.0.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3配合比的设计

3.0.1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3.0.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3.0.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4  混凝土施工

4.0.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

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0.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4.0.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注:

1.每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验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复称。

4.0.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0.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0.6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4.0.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对渗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观察,检察施工记录。

5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与控制

5.1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

5.1.1材料与试验不符合要求:

1.水泥无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或出厂合格证内容项目及手续不全,批量超标不符合规定;

2.砂石级配不合格,含泥量超过规定,或其他指标不符合规定;

3.外加剂无法定单位鉴定,无许可证。

5.1.2拌和料、计量、配合比与试块不符合要求:

1.无试验室试配,或不经过试验室,乱用经验配合比;

2.试配与材料、试块不一致;

3.计量不准,无专人管理,无开盘鉴定:

1无秤(用体积比、铁锹比、眼睛估);

2有秤不用(无管理制度);

3秤坏了,或不准,或被砂石垫塞失效;

4无称量加减砂石措施(秤旁要有砂石堆、铁锹)或每车料不过磅;

5加水无计量,砂石含水量不测量,或不扣除砂石含水量,无坍落度测试与记录;

6散包破袋水泥未记量,整袋水泥未抽检;

7外加剂无计量措施;

8无配合比标牌;

9现场配合比未换算成每盘用量;

10换算正确与否无人检查。

4.搅拌不匀(时间太短),搅拌不当(加引气型外加剂搅拌时

间过长,过短均不符合要求);

5.试块留置数量不符合规定:

1标准养护试块数量不足(每层、每100盘、每100m3、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组);

未留置备用试块;

2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冬施、拆模、防水混凝土);

3接头、留缝混凝土缺试块;

6.试块养护不标准(标准箱、20±

3℃水中);

7.未做汇总统计分析,或不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和条件做数理统计分析。

5.1.3施工缝留置与处理不符合要求:

1.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未按要求设置施工缝;

2.未合理安排浇筑混凝土,因停歇时间而出现施工缝;

3.无缓凝措施,混凝土初凝后未留施工缝而浇筑混凝土;

4.施工缝位置不合规范规定。

5.1.4混凝土浇筑不符合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无卸料平台(尤其是墙、柱混凝土),混凝土用吊斗直接入模,造成卸料分层过厚、振捣失控、不匀、漏振、模板变形、跑浆;

2.浇筑混凝土不分层,或分层不清造成漏振、重振、易出现不应有的施工缝;

3.泵送混凝土,无有效控制措施,坍落度过大,浇筑混凝土太快,造成一次浇筑过厚,振捣失控,模板变形;

4.接槎未铺设同混凝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

接槎砂浆不与浇筑混凝土同步,接槎砂浆厚度失控。

5.1.5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不对称浇筑混凝土,导致模板挤偏,造成变形。

5.1.6在钢筋密集处,浇筑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1.未采用相应粒径的细骨料混凝土;

2.未采取模内外振捣,或分段支模浇捣办法;

3.未事先与设计单位洽商适当改变钢筋排列、直径、接头等。

5.1.7采取商品混凝土时程序与操作不符合要求:

1.无商品混凝土通知单。

混凝土小票、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未验证;

2.现场不做坍落度检验,或无检验记录;

3.出罐时间过长,混凝土已初凝,现场随意加水;

4.混凝土不合要求时,不立即交涉、采取措施或退回;

5.现场不留试块;

6.泵送混凝土的管道内,被清洗的混凝土,也用于工程(应废弃);

7.冬季施工中机具及泵送混凝土的管路保温不好,造成混凝土入模温度不符合要求。

5.2混凝土外观的质量通病

5.2.1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主要有下列内容:

1.蜂窝2.麻面3.孔洞4.露筋5.烂根6.缺棱掉角7.洞口变形8.错台9.裂缝10.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

5.2.2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裂缝的特征:

表5.2.2.1混凝土材料因素产生的裂缝

裂缝的原因

裂缝的特征

1.水泥凝结时水分过多、凝结时间不正常

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凝结初期出

现不规则裂缝

2.水泥安定性差,不正常膨胀

放射性网状裂纹

3.混凝土浮浆及下沉

混凝土浇筑一、二小时后的钢筋上面及墙和楼板交接处发生断续裂缝

4.骨料中含泥量大

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网状干裂

5.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1~2周出现等距离规则的直线裂缝,有表面的或贯通的

6.混凝土的硬化、干缩

浇筑两三个月后,裂缝逐渐出现及发展,首先在窗口及梁柱端角出现斜裂纹,在细长梁、楼板、墙体处则出现等距离垂直裂缝

7.接茬位置未处理好

从混凝土内部开裂,潮湿地方比较多

表5.2.2.2混凝土施工因素产生的裂缝

1.搅拌时间过长

全面出现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

2.泵送混凝土时过多加水及水泥

易出现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

3.配筋被踩乱,或钢筋保护层减小

沿混凝土肋周围发生,或沿配筋和配管表面发生

4.浇筑速度过快

浇筑1~2小时后,在钢筋上面、以及墙与板和梁与柱交接处出现裂缝

5.浇筑不均匀、不密实

易成为各种裂纹的起点

6.模板鼓起

平行于模板的方向出现裂纹

7.接茬未处理好

接茬处出现冷茬裂缝

8.硬化前受振或加荷

硬化后出现受力状态的裂缝

9.初期养护不好

过早干燥

浇筑后不久,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纹

初期受冻

细微裂缝。

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返白、空鼓现象

10.模板支柱下沉

在梁及楼板端部上面与中间部分下面出现裂缝

表5.2.2.3环境因素导致混凝土裂缝

1.温度、湿度变化

已出现的裂纹随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2.混凝土构件两面的温度差和湿度差

在低温、低湿的侧面或拐角处产生裂缝

3.多次冻融

表面空鼓

4.混凝土表面受热

整个表面出现龟纹状裂缝

5.钢筋锈蚀膨胀

沿钢筋出现大裂缝

表5.2.2.4外力及结构因素导致混凝土裂缝

1.超载

在梁与楼板受拉侧,出现垂直裂纹

2.地震、堆积超重

柱、梁、墙等处,发生45°

裂纹

3.结构断面钢筋量不足

构件受拉力,出现垂直裂纹

4.结构物基础不均匀下沉

发生45°

大裂纹

5.3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5.3.1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特别注意混凝土的生产、输送、浇筑顺序、施工缝的设置。

在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应对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库、砂石堆场的布置通盘考虑。

砂、石堆应分隔开,砂、石相互不得混杂。

砂、石应有一定的储备量,并能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生产。

5.3.2对混凝土生产设备及施工机具进行以下重点检查:

1.搅拌机的配备应能满足混凝土浇筑量的需要,具应有备用搅拌机。

搅拌机的加水系统,应准确可靠;

2.原材料必须过磅,计量装置应校核准确;

3.振捣棒(器)性能应可靠;

4.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制作试块的试模应配套,并应有备用件。

5.3.3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按照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标准,对原材料分批进行检查,并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水泥复试报告单;

2.散装水泥要按品种分仓贮存,袋装水泥要存放在离地面300mm以上的木搁板上,按品种分批存放。

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0袋,避免受潮结块。

3.外加剂要按不同品种及各自的要求贮存,防止混杂;

4.拌制混凝土用水,应检查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5.3.4审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开盘鉴定。

5.3.5对钢筋、模板、水电、暖通验收认可后,施工单位方可开机搅拌及浇筑混凝土。

5.3.6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旁站监理要点:

1.对混凝土拌制的检查

监理人员对混凝土的拌制过程,要进行随机抽检:

原材料计量及加水量控制应准确;

加料顺序及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

测量坍落度;

随机取样制作试块。

2.混凝土的浇筑、接槎、振捣的控制

(1)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事先应周密考虑。

对于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分层、分段要合理。

层、段间的间隔时间要计划好。

在前一层、段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后一层、段的混凝土,振捣器要插入到下一层。

(2)对配筋密集和预埋件较多的部位,应认真操作振捣密实,并避免碰动钢筋及预埋件。

(3)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的检查: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应符合规定要求。

3.混凝土的养护检查:

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派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4.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和缺陷的修整:

(1)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做为检查混凝土拆模强度的标准。

(2)对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检查其偏差是否超过规范要求。

(3)当发现混凝土结构存在蜂窝、麻面、露筋甚至空洞时,施工单位不得自行修整,要做好详细记录,报请监理人员检查,然后区别对待,进行休整。

对于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5.混凝土冬季施工

(1)钢筋冷拉可在负温度下进行,但不宜低于-200C,冷拉控制预应力较常温时提高30N/mm2。

钢筋焊接应在室内进行。

如在室外,温度不宜低于-200C,焊接完毕,接头严禁立即碰到冰雪。

(2)混凝土配制时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每立方米水泥最小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6。

水泥应预先放入暖棚内存放。

混凝土搅拌时的砂、石料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搅拌时间比常温下较长。

(3)混凝土冬季运输应有保温措施,浇筑前应清除模板上的冰雪和污垢,保温养护前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20C。

为有利于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硬化,可适量渗入对钢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4)冬季的混凝土质量检查,除按一般混凝土检查要求外,还应检查外加剂的掺量是否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