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227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敬论高中语文Word下载.docx

阅读教学是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

改教师的读为学生的读,改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每一个受教育者健康、和谐的发展,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和个性化,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与学。

关键词:

高中阅读教学 独立阅读 养成教育 主体作用 

Englishabstract

FosteringEducationFortheCultivationof

IndependentReadingHabit

InseniorHigh-SchoolTeachingOfChineseReading

Fosteringeducationforthecultivationofindependentreadinghabitrequiresthepupilstobethemainbodyoflearning.Thesignificanceisthat,byhavingthepupilsasthemainbodyinreadingandbymakingavailabletothemsufficientroomforautonomyandopportunitiesforactions,pupilswillbeabletostudyonthepremiseofknowingclearlytheirobjectives,methods,stagesaswellastheresultsoftheirlearning.Inthisway,theywillbeabletoachieveself-developmentinreadinghabitandabilitythroughconsciousandautonomoustraining,whichishigh-qualitystudybypupilsunderateachingcondition.

Keywords:

seniorhigh-schoolteachinginreadingindependentreading

fosteringeducationmain-bodyrole

目录

 

导言………………………………………………………………………………1

一、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理念的提出 ……………………………………1

(一)阅读教学实践的难点与问题 …………………………………………2

(二)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背景 …………………………………4

1 新课程标准的启示 

2 相关教育历史的回顾 

二、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6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影响 …………………………6

(二)现代对话理论对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启示 …………………………8

(三)从高中生阅读心理思索语文教学实践………………………………10

三、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 11

(一)独立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11

(二)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 ……………………………………13

1 教学目标——自我提高 

2 教学过程——促进发展 

3 教学原则——真诚信任 

4 教学方法——导学示范 

5 教学实践——三个层次

(三)独立阅读指导必须关注的四个问题 ………………………………17

(四)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实例 ………………………………18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独立阅读教学的促进 …………………………23

(六)独立阅读与课外阅读等的联系与区别 ……………………………24

结语………………………………………………………………………………25

附录………………………………………………………………………………27

致谢………………………………………………………………………………29

导言

帮助、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但现行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教师讲的得太多、太滥、太杂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漫无目的、被动接受。

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单一重复,不管阅读教材的类型特点、文体特点、教学要求,常常是套用同一模式进行,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事倍功半。

而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又常常会使教师不得不多讲、反复讲来加以弥补。

如何解决教育现状与教学规律之间的矛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1)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2)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说:

“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思索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难点与问题加以的分析,研究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出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观点。

本研究试图将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贯穿到高中语文阅读的教与学中。

本文对独立阅读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与探索,界定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定义,明确其实施原则,探究其教学成效。

相信这一研究对构建合理完善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理念的提出

从最简单的分析看,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素质。

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内容与方法的指导,辅以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并间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等语言能力的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同时还兼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认识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培养其美感的功能,是一种灵活复杂的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内涵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阅读主体,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学生个体在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环节、学习结果的前提下学习,进行清醒、自觉、自主的训练,从而实现阅读习惯与能力的自我发展。

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在教学条件下进行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

(一)阅读教学实践的难点与问题

班级授课制往往会导致阅读教学对学生个体的针对性不突出。

首先,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各自的阅读能力难以了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自的理解情况又难以把握,因而教师的班级整体授课形式极其容易产生缺乏针对性的情况。

更何况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兴趣本来也各自不同。

教师上课成了的“一言堂”“满堂灌”,学习的主体学生反而成为了教师的观众与听众,成为了被动注入升学知识的容器。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受到严重的挫伤。

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优秀教师的讲授使得绝大多数学生普遍受益,班级授课制是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多么精彩的讲授也必定替代不了学生的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尤其如此,学生“听懂了”与“学会了”相差甚远。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同事认为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具体表现为:

1、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的分析课文的具体内容

讲解记叙文,常常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课文内容,诸如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其起因、过程、结局如何。

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其身份、地位、职业、与周围人的关系、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形象、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等。

这些内容离开了课文的语言文字,教师常常对此凭空作不厌其详的分析。

讲解议论文,又会用大量的时间分析论点的具体内容、分论点与总论点的相互关照、分析课文采用了哪几个事实论据、概括各个论据的内容,分析作者为论证论点讲了那些道理、引用了古今中外哪些名言轶事。

用很多时间分析论据的出处等等。

即使是讲解科技说明文,也存在脱离文章的语言文字,对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做条分缕析的现象。

整堂课上不学习语言文字,甚至连具体课文还理解不清楚,语文阅读课上成了令学生一知半解的自然科学常识课,改变了教学初衷,这样的教学工作其实也会令教师自己力不从心。

还有些教师讲文言文也采用这种教法,用不少时间分析课文内容,过多地介绍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知识,虽然作了不少内容方面的补充,但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不怎么下功夫,学生学完文章后印象模糊,不能记诵文中的精警佳句,这其实没有教会学生读懂,教师分析得再好,只是展现了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教学效果远远不如教师的期望。

2、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对课文的表现方法的解释说明。

例如,教读一篇小说,总要分析三要素。

讲到人物,总是分析运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如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讲到情节,总是分析故事怎样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分析运用什么顺序叙事,如倒叙、插叙、补叙;

讲到故事的环境,总要分析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最后归纳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有如何几条。

又如教读一篇散文,总是分析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线索,悬念、比照、联想、铺垫、修辞的运用等。

就是鉴赏诗歌,也处处分析平仄、节奏、韵脚等格律要求或者过多分析赋比兴、典故、修辞等表现手法。

有时过多使用文学术语,甚至在一篇课文的分析中,能用上的术语就都用上了,或把一般性文章当作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教师更愿意讲应试方法、解题技巧。

于是,大量的严重脱离语言运用实际的烦琐训练铺天盖地而来。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重创。

这样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学生只能记住几个抽象概念,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多么生动的描述的,很难真正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中学语文课不是写作原理课,学生领悟文章的积极心态就在这样“理性”的分析中冷却了下来。

教师无意中关闭了学生的心智之门,还如何进行教学呢?

如何讲解作品的写作手法,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积极借鉴关系,又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3、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意义

在教学中,过多的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每篇课文包含的主旨、感情、思想意义、作者志趣等作过详过细的分析,甚至引申开去讲很多社会人生的道理,很少甚至完全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变为了哲学课甚至政治课,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具体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把这些思想意义深刻而准确地表达出来的。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讨论由来已久,二者互不排斥,领会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也是必要的,这也是众多文章流传下来的价值之所在。

但问题是教师分析这些思想意义都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可以光听分析而不看课文,其实往往课堂上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读课文的机会,因为时间多被教师的分析占用了。

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再独立自主的阅读了,他们即使看了课文,也会不求甚解。

这样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学生只能笼统地领略大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好在哪里,应当学些什么,茫无所知。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常向学生提出一些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不必深入思索随口就能回答出来。

这样的提问缺少启发和引导作用,本是为了师生互动,实际上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甚至会导致学生反感,影响部分学生的求知欲。

上述三种现象的存在,影响和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如何改进阅读教学的现状呢,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学对象,对阅读教学的需求是不同的。

(二)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的启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一节中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意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5)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一节中指出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7)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8)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阅读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指出要“确立现代阅读理念。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第三,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的对话者之一。

”(9)

综上所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得到真实的体现。

优秀的教师懂得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图式(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人文素质等的总和)。

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实践。

2、相关教育历史的回顾

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传统自古有之。

传统教育不是陈腐教育,其成功经验在于培养人自主、主动的学习。

《礼记·

学记》讲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意即只会记问之学的人,不足以成为老师。

教学应注意对学生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心里有疑难且没有能力表达时,教师再加以开导。

独立思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学生的思考,教师大胆舍弃一些教学内容也是明智的。

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自形提问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论语·

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孔子此话是很有道理的,思维在人认识客观世界乃至在科学的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中更应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牛顿思考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波义尔思考紫罗兰发明了指示剂……。

今天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面对横无涯际的知识海洋,只听从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

进行发展与创造的。

因此,在学习中要有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们成功的经验。

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在讲同样的道理。

给学生一条鱼、甚至一车鱼,还不如带领学生来到鱼塘边,递给学生一枝钓鱼杆,教给他钓鱼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只是教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实在有用得多得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是必要的,但不是最终目的。

如何使教学与学生个体的发展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继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是教学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家埃德加·

富尔也曾说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笔者对上述研究理念也学而思索:

讲析教学法、提问教学法常常有意无意的将学生的思维纳入到教师预定的答案中,处理不当会成为一种“猜谜游戏”,这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是与对话理论背道而驰的。

现代教育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带来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独立自主性,在学生元认知(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中感受体验,而不应当是教师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性的分析。

二、独立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实践中深感阅读教学改革和研究似易实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还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科学理论的研究必定会“言之无理”而“行而不远”。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与学习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研究。

它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教学运动。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是自然人性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

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

他们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

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

其实“自我概念”的行成是很难的事情,契诃夫说过人的一生都是在困惑中度过的。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挖掘受教育者的潜能,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人生价值。

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正如人们常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解开学生的思想束缚,使得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学习。

罗杰斯回答人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时说,那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

他把自我实现看成是促使人生长和发展的最大内驱力,甚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在学习理论方面,罗杰斯深入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罗杰斯认为,传统教学中,教师是选择者、组织者、计划者、指导者、评价者(多重身份)。

在促进教学中,学生可以是选择者、组织者、计划者、评价者。

教师是指导者、促进者。

常规教学中,学生的职责是注意、参与、做作业、接受测验,尽是做得更好,使教师、家长欢心。

促进式教学中,学生承担了许多自己可以承担的任务,他们必须选定专题、设计学习过程、选择学习策略,从而在自我满足中完成工作,明白自己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和个人方面的意义。

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自发学习中,从而在学习中把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最持久,最深入。

”(10)

“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处于意义连续体的两端。

一类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发现,他们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对自己是无个人意义的。

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mind),(fromtheneckup)。

一类是意义学习,不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且指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学生是用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的,所以学习速度极快。

例如,小孩在英国学习英语很快。

倘若请一个教师去教他,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师有意义的材料,那么学习速度将会及其缓慢。

罗杰斯指出,在教育史上,人们往往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前后有序的认知活动,是‘颈部以上的学习’,而罗杰斯认为学习应把逻辑与知觉、观念与意义等结合起来,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11)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

(1)全神贯注:

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自动自发:

学生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

(3)全面发展:

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

(4)自我评估;

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

因此,学习能对学生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之中。

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自我”的重要概念,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全身心的活动,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全过程中去,只有当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有所领悟,进而提高自己,这种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二)现代对话理论对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启示

对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自古有之。

无论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对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话不仅是学术交流形式,也成为学者们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当今世界,对话更成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策略。

阅读教学理论上的对话有其特殊的含义,它不仅指师生间的交流。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

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那么阅读教学更像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谈话,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主体。

最早提出对话理论并使其系统化、概念化和理论化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Bakhtin,MikhailMikhailovich)。

自巴赫金探讨教育的对话性之后,“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开始逐渐被教育研究者所重视。

巴赫金认为:

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

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和话语的沟通为基础。

德国的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

现代对话理论提出要以对话为基础,促使教育方法、程序和价值发生变革。

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已成为多国教育家的共识。

例如,美国宾西法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