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B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2.辛亥革命C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思想上: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革命后民主共和国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经济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
移风易俗,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13.五四运动C
是广大人名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4.一大二大意义B
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
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的革命民主纲领
15.国民革命B
第一次国共合作意义: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革命的意义: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承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16.长征B
遵义会议意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意义:
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人民地位的变化:
中国人民结束了遭剥削、受奴役的历史,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家性质的变化: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国家发展扫清了障碍。
世界力量的变化: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意义B
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国民、国旗、国徽、国歌、《共同纲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C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成为真正有主权的国家
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③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④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C
它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C
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C
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3.日内瓦会议B
地位:
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
结果: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4.万隆会议B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精神:
亚洲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精神
25.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B
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6.中美关系正常化B
乒乓球队访华:
民间交往,推动官方交往
基辛格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
尼克松访华: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为建交奠定法律基础
中美正式建交:
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27.中日建交意义B
结束敌对历史,打开睦邻友好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28.上海合作组织B
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建立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29.梭伦改革B
内容:
解负令、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政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0.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C
得:
①促进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盛
②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失:
①公民民主②直接民主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
④沦为个人争夺权力的工具
31.十二铜表法评价B
古罗马第一步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32.自然法意义B
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33.罗马法价值C
①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近代法律的先驱
②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34.权力法案结果B
主要内容: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
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必须定期召开会议。
(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扩大议会言论自由权、集会权等权力。
)
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C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拥有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与内阁分权制衡。
36.美国1787宪法
①权利结构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防止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②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洲与小洲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
没有废除南方奴隶制度,黑人人口按3/5的比例折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3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8.世界经济危机影响B
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①业人数增加,出现群众运动
②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国际: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各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
②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战
③加速了世界大战的亚欧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9.绥靖政策C
导致了弱小国和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二战全面爆发;
西方忽视战前准备,导致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迟迟未能形成。
教训:
和平需要同心协力共同维护;
邪恶需要防微杜渐,共同防范;
打过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40.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果B
使苏联赢得备战时间;
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使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标志着集体安全计划落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加速二战全面爆发
41.苏联灭亡的原因B
波方:
部署不当,装备落后
德方:
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英法:
宣而不战
苏联:
趁机向西扩展疆域
42.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B
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守。
迷信阵地战和马其诺防线,忽视装甲兵和航空兵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五后顾之忧,可集中大量兵力与西线;
意大利乘火打劫
43.苏德战争影响C
使苏联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使二战进一步扩大,使美英调整对苏策略,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44.太平洋战争影响C
对日:
取得重大胜利,但为失败埋下祸根
对美:
先是重大损失,但也促使美国参战
对整个战局:
把美国拖入战争,美国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正真的世界规模
4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意义C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6.战役意义C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闪电战破产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
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途岛海战日军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发生转折
瓜岛战役美军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库尔斯克会战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诺曼底战役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德军损失惨重,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4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C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被美苏两极取代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了一国的范围,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48.杜鲁门主义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世界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9.不结盟运动意义B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50.多极化趋势影响C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5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认识B
①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②弊端: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革命性发展
52.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表先: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53.五大名窑B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54.市的发展D
秦代:
明码标价,严格管理
汉代: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严格
南北朝:
草市形成,由草市尉管理
唐代:
乡村草市普遍,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但范围和时间仍受严格控制
宋代:
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管理的直接直接监管
③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55.重农抑商影响C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发芽
56.海禁影响C
含义:
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后果: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二大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57.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B
标志: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8.民族资本主义特点B
集中于沿海地区
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所占比重小,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本,自然经济仍占优势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发展艰难
59.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C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60.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
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国民党发动内战
③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
⑤繁重的捐税
⑥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61.中共八大意义B
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62.大跃进启示B
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6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B
①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
②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64.对外开放格局特点B
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5.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B
内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外因:
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
66.新航路开辟的意义C
①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盛业联系,地区性的贸易逐渐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②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贸易数量和贸易种类也急剧增加
③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67.殖民扩张的影响C
①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68.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B
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条件:
海外的殖民掠夺提供了资金和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
69发明国别发明人意义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提高了纺织效率,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连动式蒸汽机
瓦特(改良)
结束了人类对水利、风力和畜力的依赖;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有力的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改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把人类生活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汽船
美国
富尔顿
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70.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
①密切了国际间的交流,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③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④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自由主义的原则)的确立,使世界交流更加理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7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海外条件B
政治前提:
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
经济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市场;
同时大量资本的积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重组的资金
直接因素:
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技术创新
7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
①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生产,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②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是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
③国际劳动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粮食和原料生产地集中于亚非拉国家,工业生产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体系做种形成
7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B
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
结果与影响
整顿银行业,克服经融危机
紧急银行法
恢复正常经融秩序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恢复工农业生产
全国工业复新法,给工人集体谈判权,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至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
调解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
1933农业调整法
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解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1933联邦紧急救济法
稳定社会,对环节失业起到积极作用
保护劳工权益
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重申工人权力,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用童工
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关系矛盾而断然作出的一项改革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
有助于社会稳定,早日摆脱危机
73.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意义B
①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力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②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74.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建立的影响B
①是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这三大支柱中拥有特殊地位
②标志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75.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影响B
①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②加快了美洲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最终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76.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B
宗旨:
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目标
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表明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77.
人物
主要思想
孔子
①政治方面核心是仁与礼学说,推行德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教育方面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以六艺培养学生,注重人全面发展
③编著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孟子
①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②民贵君轻
荀子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老子
哲学上:
道是世界的根本;
事务具有相反的两面,蕴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幻想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
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认为要做到齐物
韩非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
主张加强军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7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B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79.
人
思想观点
地位
二程
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开创了朱程理学
朱熹
理气论:
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与气;
理不能离开气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设法正君心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
①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
②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
陆九渊
心即理也
反对埋首书册,主张发明本心
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
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
致良知,行知合一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80
代表
代表作
思想主张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
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顾炎武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王夫之
船山遗书
循天下之公
气一元论,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
81.造纸术影响B
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集成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82.印刷术的影响B
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83.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意义B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