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1970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㈣生理生化和代谢研究。

微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物

㈤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研究,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黄金时期,微生物工程,其特点有:

①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科学。

②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③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技术。

5、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3次黄金时期及其主要特点

①生理学的发展阶段,寻找病原微生物。

②生理生化和代谢研究阶段,寻找有益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③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研究阶段,微生物学成为热门的前沿基础科学,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技术。

6、微生物学及其主要任务

微生物学:

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生命活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基本任务是:

认识、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和改造有害微生物。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简述细菌的主要形态类型.

三大类:

球菌(coccus):

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杆菌(bacillus):

杆状、棒状、丝状,单个或成链。

杆菌短径(‘粗细’)稳定,但长度变化大。

螺旋菌(spirillum):

螺菌弧菌(vibrio):

弧状,靠鞭毛运动.

2试述肽聚糖化学组成和结构.

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以β-1,4糖苷键相连成骨架,由短肽把骨架连成多层网状结构。

3试述细菌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基本结构:

所有细胞具备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简单内膜系统如简体、载色体等;

功能:

可以保证细菌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特殊结构:

某些细菌才有的结构,鞭毛、纤毛、荚膜、芽孢、质粒;

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附:

细胞壁的功能是固定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协助鞭毛运动,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4简述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其可能机理.

步骤:

(细胞涂片、干燥固定后)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番红复染。

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可被酒精从G-细胞内浸出,而G+菌则较困难:

G+菌:

细胞壁肽聚糖层厚,网格结构紧密,含脂量低,当它被酒精脱色时,肽聚糖层网格孔径缩小甚至关闭,从而阻止了结晶紫-碘的复合物的逸出,故而成深紫色;

G-菌:

细胞壁肽聚糖壁层薄,网格结构稀疏,酯类含量又高,当它被酒精脱色时,酯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抽提出来,紫色退去,细胞被复染成红色。

5试述G+、G-细菌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异同.

革兰氏阳性菌(G+):

厚的肽聚糖层,20~80nm,多层(约40层),网格紧密;

含磷壁酸;

无外壁层革兰氏阴性菌(G-):

肽聚糖层薄,2~3nm,单层,网格疏松;

不含磷壁酸;

肽聚糖层外还有较厚的由脂多糖和脂蛋白构成的外壁层。

6简述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的杀菌机理.

a.溶菌酶:

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b.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c.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经主动转运通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的特殊受体蛋白结合,干扰信息核糖核酸与30S亚单位间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蛋白合成。

使DNA发生错读,导致无功能蛋白质的合成;

使多聚核糖体分裂而失去合成蛋白的功能,使大量氨基糖苷类进入菌体,细菌细胞膜断裂,细胞死亡。

7试述芽孢的结构特点、形成过程、功能及其萌发条件.

a.结构特点: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有吡啶-2,6二羧酸钙(DPA-Ca),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由于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无繁殖功能;

芽孢是生物界中抗性最强的生命体,尤其抗热,高压蒸气灭菌121℃最少要12min;

芽孢在普通条件下可保持几年至几十年的生活力;

芽孢种类:

不膨大/膨大;

位于中间/端生。

b.形成过程:

当营养缺乏导致生长停止时可形成芽孢,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

形成芽孢前,菌体往往先出现两个核区。

轴丝的形成。

营养细胞内复制的两套人色提DNA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丝状物即轴丝。

隔膜形成。

在细胞的一端由细胞膜内陷形成芽孢膈膜,将细胞分为大小两部分,同时轴丝也被分为两部分。

前芽孢形成。

小细胞被大细胞的细胞膜包在里面形成前芽孢,这时抗辐射性提高;

皮层形成。

双层膜间合成并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积累钙离子,产生DPA-Ca复合物,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射光率增高。

部分芽孢细菌开始形成孢外壁;

芽孢衣形成。

在皮层外进一步形成以特殊蛋白质为主的芽孢衣;

芽孢成熟。

芽孢合成过程全部完成,此时芽孢具有很强的抗热性和特殊结构;

芽孢释放。

芽孢囊裂解,释放出成熟的芽孢。

c.功能:

有助于产芽孢细菌度过困境;

芽孢的有无及形态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d.萌发条件:

营养物质丰富时,适温下吸水膨胀,孢子壁溶解,逐渐成为营养细胞,进入繁殖周期。

8试述间歇灭菌法的原理和用途.

间歇灭菌法:

常压下煮沸(100℃)15~30min(杀死营养细胞),室温过夜(芽孢萌发)。

如此重复3次,可以杀灭所有营养细胞和芽孢

9试述细菌质粒的特点及其功能.

质粒的特性:

不同质粒间、质粒与染色体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质粒可以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结合、转化从一个细菌传给另一个细菌质粒可以自我复制,稳定遗传;

也可携带外源基因,一起复制、遗传;

还可以完全整合到染色体上,与之一起复制、遗传。

R因子(抗药性因子):

与抗药性有关F因子(致育因子):

与有性接合有关其他质粒:

与抗生素、色素合成有关基因工程中作为目的基因载体。

10什么叫菌落特征?

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答:

菌落特征: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落的特征。

细菌的菌落特征:

湿润,较光滑,多半透明,易用接种环挑起;

有腐臭味,有荚膜菌,菌落十分光滑、透明、蛋清样、较大;

有鞭毛菌的菌落扁平、边沿不规则。

11简述细菌菌落的主要特征。

有腐臭味,有荚膜菌,菌落十分光滑、透明、蛋清样、较大;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什么是真菌、酵母菌、霉菌?

真菌:

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微生物,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

酵母菌:

一、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二、分属于子囊菌纲及半知菌类

三、多数出芽繁殖少数裂殖或产子囊孢子

四、细胞壁含匍聚糖和甘露聚糖喜含糖量高、酸性的水生环境生长

霉菌:

凡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蛛网状,或棉絮状菌落的真菌通称为霉菌。

2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一)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芽殖:

不等二分裂裂殖:

均等二分裂产无性孢子—掷孢子等

有性繁殖产子囊孢子(有有性生殖的叫真酵母)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无性孢子、段殖(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

有性繁殖:

两性细胞结合、质配、核配、形成合子、减数分类形成单倍体细胞或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三)大型真菌(覃菌)

(一)无性繁殖芽殖菌丝断裂分生孢子节孢子粉孢子

(二)有性繁殖

担子菌的有性繁殖是形成担孢子。

担孢子着生于棍棒状的担子上。

担子起源于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经过锁状联合之后,顶端细胞逐渐膨大,双核进行核配,经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单倍体核。

4试列表比较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的菌落特征和产孢结构形态

根霉

毛霉

曲霉

青霉

菌落特征

生长迅速,菌落很松疏,蛛网状,有色泽。

菌丝无隔多核,有葡匐菌丝和假根

生长迅速,菌落大而松疏,绒毛状,有色泽。

菌丝无隔多核

有隔菌丝。

菌落棉絮状

有隔菌丝,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

产孢结构

以胞囊孢子做无性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接合孢子

分生孢子序头状,分生孢子梗基部为一足型细胞

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有少数种产生闭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亦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各有何特点,试列表比较其细胞结构、菌落特征

5图示酵母菌3种生活史类型(以核型表示)

6名词解释:

菌丝、菌丝体、真酵母、芽殖、单细胞蛋白

菌丝:

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可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类。

菌丝体:

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真酵母:

有性生殖的酵母菌叫做真酵母。

芽殖:

是酵母菌最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

就是在成熟的酵母细胞上长出一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而再出芽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单细胞蛋白:

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7真菌在分类学上分为哪三纲一类?

藻状菌纲:

无隔菌丝,产无性胞囊孢子,如,如毛霉、根霉等

子囊菌纲:

有隔菌丝,产有性子囊孢子,如啤酒酵母

担子菌纲:

有隔菌丝,产有性担孢子,如伞菌

半知菌类:

有隔菌丝,未发现有性期;

无性分生孢子繁殖。

如青霉、曲霉、木霉

第四章病毒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有什么特点?

病毒是亚显微的可滤过的大分子生物,约10~100nm,形态有杆状、颗粒状、蝌蚪状、丝状、砖状、盘状等

1.形态极其微小(~100nm),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具过滤性---亚显微的可滤过的感染因子

2.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3.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5.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合成系统;

6.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系、能量和设备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发育、二均分裂,以复制繁殖

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行成结晶;

8.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2试述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病毒化学组成概述

1大多数病毒粒子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2具囊膜病毒粒子还含有生物膜

3有点噬菌体含脂肪

4绝大多数种类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但有发现含多条的

5有些病毒粒子含金属离子等

(二)病毒的蛋白质

1.构成病毒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子的破坏

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亲合力,促使病毒粒子的吸附

3.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4.少数病毒衣壳中含有一些专用酶,如噬菌体带溶菌酶,流感病毒带神经氨酸酶,劳氏肉瘤病毒带逆转录酶

(三)病毒的核酸

1.DNA,RAN之一

2.单双链(singlestrand,ss/doublestrand,ds)之分

3.环状,线状之分(闭合,开放)

4.正负链之分。

(正链:

与mRNA同序的链)

5.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多分子(多组分体系)

6.多数DNA病毒为开链双链DNA病毒

7.多数RNA病毒为单链开链RNA病毒

8.多数植物病毒为RNA病毒

9.多数噬菌体为DNA病毒

10.动物病毒DNA、RNA均常见

(四)其它化学成分

脂类

糖类

金属离子

3图示并说明具囊膜病毒粒子的结构

病毒粒子:

一个成熟的、具有侵染性的、结构和功能完善的病毒个体

为核衣壳,核酸处于中心,被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包裹。

衣壳由蛋白质颗粒(衣壳粒)按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

具囊膜病毒:

有些病毒粒子外面还有一层囊膜(envelope)(来源于寄主细胞膜,上有病毒编码的蛋白颗粒---膜粒)。

4试以E.ciliT4为例图示并说明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吸附:

病毒表面的结合蛋白与细胞的受体蛋白形成专一结合。

病毒有较严格的宿主专一性

侵入与脱壳:

病毒粒子进入细胞并蜕去衣壳,关键是病毒核酸进入细胞。

囊膜和衣壳脱去,核酸释放,病毒粒子解体

生物合成:

病毒核酸转录、复制、蛋白合成。

由病毒遗传信息“指挥”,细胞执行,合成出多套病毒核酸和衣壳蛋白

装配:

生物合成的多套病毒核酸和衣壳蛋白组装成很多完整的病毒粒子。

依靠生物大分子间的分子作用力自动完成

释放:

病毒粒子从细胞中释放,(再去侵染周围的其它细胞)。

裂解式:

细胞破裂,病毒粒子一起释放,出现一步生长;

温和式:

细胞不死不破,病毒粒子逐步释放,囊膜病毒此时获得囊膜

5解释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图示并说明温和噬菌体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类。

温和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

一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线,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另一条是温和噬菌体主要的繁殖途径被称为溶源化周期,是病毒请入宿主细胞后,将其核酸附着或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成为原始菌体,与细胞染色体一起复制,并传给子细胞,被感染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被溶源化,所以叫温和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主要进行溶原化繁殖途径。

1.有些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其核酸能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成为前噬菌体,与细菌染色体一起复制、一起传给子细胞。

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这种繁殖途径称为溶原化途径;

含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化细菌。

2.前噬菌体偶尔会脱离细菌染色体,自行消失,或进入裂溶源菌解途径大量繁殖,裂解细菌

6什么叫溶原细菌,有什么特性?

含有温和噬菌体的DNA而又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叫做同源性细菌或溶源化细菌

特点:

1溶源性是溶源性细菌的一个极其稳定的遗传特性。

2自发裂解在没有任何外来噬菌体感染的情况下,极少数溶源体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偶而也可以恢复活动,进行大量复制,成为营养噬菌体核酸,并接着成熟为噬菌体粒子,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种现象称为溶源性细菌的自发裂解。

3诱发裂解用某些适量的理化因子入h2o2处理溶源性细菌,能导致原噬菌体活化,产生具感染力的噬菌体粒子结果使整个细胞裂解并释放出大量噬菌体粒子。

4具“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这些噬菌体虽然可以进入溶源性细菌,但不能增值,也不能导致溶源性细胞裂解。

5溶源性细菌的复愈溶源性细胞有事消失了其中的原噬菌体变成非溶源细胞

6溶源性细菌还可以获得一些新的生理特性,如白喉杆菌含有某些原噬菌体时可以产生白喉毒素,引起被感染机体发病。

7名词解释:

病毒、亚病毒、包含体、空斑、枯斑、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病毒是亚显微的可滤过的大分子生物,约10~100nm,形态有杆状、颗粒状、蝌蚪状、丝状、砖状、盘状等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一种的分子病原体

类病毒是寄生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一类比病毒更简单的病原体,没有蛋白质,只为小分子

侵染性RNA,有类似病毒的一面,故称类病毒。

目前只在植物中发现。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包裹在动植物病毒粒子(真病毒,辅助病毒)中的小分子核酸,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

朊病毒传染性海绵状闹病得病因,是一类蛋白酶抗性蛋白,由宿主基因编码的,但可能有两种构像;

非致病性构象和致病性构象。

包含体有些病毒,一个或多个病毒粒子被一个由蛋白质组成的共同外壳包裹在一起,叫包涵体,起到保护病毒的作用。

空斑

枯斑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

1,什么是营养,营养物质?

营养(nutrition):

生物生长发育中,不断从外界环境吸收物质(营养物质)并加以

用,用于构建细胞物质或获取能量的过程

营养物质:

生物从环境中吸收的有用物质,包括结构物质、能源物质、代谢调节物质。

2,微生物五大营养物质及功能。

(一)碳源(carbonsource):

凡能构成微生物细胞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碳源。

碳源功能:

(1)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

(2)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碳源种类

●无机C源:

CO2、碳酸盐,只能被自养微生物利用

●有机C源:

各种糖类,其次是有机酸、醇类、脂类和烃类化合物

●实验室常用:

葡萄糖、果糖、蔗糖

(二)氮源(nitrogensource):

凡是可以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氮源。

氮源功能:

N来源;

氮源一般不做能源,只有硝化细菌利用铵盐、亚硝酸盐作氮源,同时也作能源

氮源种类

●分子态氮:

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氮为唯一氮源

●无机态氮:

铵盐几乎所有微生物能利用,硝酸盐

●有机态氮:

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a速性(效)氮源:

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质、酵母膏做氮源

b迟性(效)氮源:

生产用玉米浆、豆饼、葵花饼、花生饼等。

(三)无机盐(mineralsalts)

无机盐功能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解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有些无机盐如S、Fe还可做为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构成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维持酶活性。

Mg、Ca、K是多种E的激活剂

无机盐种类

●Ca、K、Mg、Fe为大量元素,以无机盐阳离子形式被吸收,配培养基进要加磷酸盐、硫酸盐。

●Zn、Ca、Mn、Co、Mo等微量元素,在微生物培养中有0.1PPM就可以了,多数存在于其它原料中,不需另加。

(四)水

水的作用:

●是细胞中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参与细胞代谢

●维持细胞的膨压(控制细胞形态)

(五)生长因子(growthfactor):

某些微生物不能合成且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质叫生长因子。

(1)维生素

有的微生物自己不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需要外加,主要是B族维生素、硫胺素、叶酸、泛酸、核黄素等,如生产味精需加生物素(是B族中的一种即VH)。

(2)氨基酸

有些微生物自己不能合成某种AA,必须给予补充,如赖AA发酵所用的黄色短杆菌不能合成环丝AA,为环丝AA缺陷型菌株,在培养基中必须添加含环丝AA的氮源。

如豆饼水解液或毛发水解液等。

(3)碱基

●嘧啶和嘌呤是核酸和辅E的重要组分,是许多微生物必须的生长因素。

●有些微生物不仅不能合成嘧啶和嘌呤,而且不能将补充的嘧啶和嘌呤结合在核苷酸上,还必须供给核苷酸,有的菌需补充卟啉或其衍生物,还有的菌需供给(低碳)脂肪酸等。

3试述配置培养基的原则

(1)要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微生物种类、营养类型、腐生或寄生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酵母菌用麦芽汁培养基;

放线菌用高氏培养基、霉菌用查氏培养基等

(2)使营养物质浓度适宜、配比得当

●浓度:

一般不宜高浓度,高渗抑菌

●配比:

主要考虑C/N,尤其要考虑充分利用N源,实验室一般为2:

1

(3)要有适当的pH值

●不同微生物尤其最适生长pH值

●要考虑培养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对pH值的改变

(4)要根据培养目的配制

●需要菌体,N源适当提高,利于蛋白质合成

●如需要代谢产物,则适当增加前体物质

(5)经济原则

原料价廉、来源广、易制

4以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哪些类型?

(一)自养微生物:

可以完全在无机环境中生存,以CO2、碳酸盐为碳源,以铵盐和硝酸盐为氮源来合成细胞质的微生物称为自养微生物。

(1)光能自养微生物(光能无机营养型):

可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以CO2为碳源,光做能源,无机物为供H体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叫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微生物:

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发育,以无机化合物氧化为时释放的能量为能源,以CO2或碳盐为碳源,合成细胞物质的微生物叫化能自养微生物。

这类细菌包括硫细菌、硝化细菌、H细菌、铁细菌等,硫细菌和硝化细菌与生产密切相关。

(二)异养微生物(有机营养型):

以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含氮有机物或无机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称为异养微生物。

(1)光能异养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具有光合色素。

能利用光做能源,以有机化合物为供H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的微生物,称光能异养微生物。

光能异养微生物能利用CO2,但必须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生长,人工培养还需供给生长因素。

目前已用这类微生物,如红螺菌来净化高浓度有机废水,这对处理污水、净化环境,很有发展前途。

(2)化能异养微生物(化能有机营养型):

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类型,这类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为能源。

这类微生物称为化能异养微生物。

由于栖息场所和摄取养料方式不同,可将异养微生物分为腐生型和寄生型两大类:

腐生型:

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

寄生型:

从活的寄生体内获取营养物质;

中间类型(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

如结核杆地菌、痢疾杆菌就是兼性寄生菌。

5试述培养基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1)根据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霉菌培养基、酵母培养基

(2)按培养基的成分

●合成培养基:

由化学成分清楚的化学试剂配制

●半合成培养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