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交通事故大数据比较.docx
《国内外交通事故大数据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交通事故大数据比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交通事故大数据比较
1国外交通事故数据
1.1国外交通事故情况
表1澳大利亚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
1,817
1.46
9.49
2001
1,737
1.39
8.95
2002
1,715
1.34
8.73
2003
1,621
1.23
8.15
2004
1,583
1.17
7.86
2005
1,627
1.17
7.98
2006
1,602
1.12
7.72
2007
1,603
1.08
7.62
2008
1,464
0.96
6.85
2010
1368
表2美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
事故数
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
6394000
41945
1.93
14.86
2001
6323000
42169
1.91
14.8
2002
6316000
43005
1.91
14.93
2003
6328000
42884
1.86
14.74
2004
6181000
42836
1.8
14.59
2005
6159000
43443
1.77
14.66
2006
5973000
42642
1.7
14.24
2007
6024000
41259
1.61
13.69
2008
5811000
37423
1.45
12.31
表3德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
事故数
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
382949
7503
1.46
9.1
2001
375345
6977
1.33
8.5
2002
362054
6842
1.28
8.3
2003
354534
6613
1.23
8
2004
339310
5842
1.08
7.1
2005
336619
5361
0.98
6.5
2006
327984
5091
0.93
6.2
表4英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
事故数
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
242117
3580
1.21
6.1
2001
236461
3598
1.18
6.1
2002
234247
3581
1.15
6
2003
220079
3658
1.1
6.2
2004
213043
3368
1.02
5.6
2005
203709
3336
0.99
5.6
2006
194161
3297
0.95
5.5
表5日本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
事故数
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
931934
9006
1.2
7.14
2001
947169
11000
1.14
8.84
2002
936721
8326
1.08
6.53
2003
947993
7702
0.99
6.04
2004
952191
7958
0.94
6.26
2005
933828
6871
0.87
5.38
2006
886703
6352
0.8
5
表6中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
事故数
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
616971
93853
14.7
7.4
2001
754919
105930
13.5
8.3
2002
773000
109381
11.9
8.5
2003
667507
104372
10.8
8.1
2004
517889
107077
9.9
8.2
2005
450254
98738
7.6
7.6
2006
378781
89455
6.2
6.8
2007
327209
81649
5.1
6.2
2008
265204
73484
4.3
5.5
2009
238351
67759
3.6
5.1
2010
3906164
65225
4.7
1.2国外交通事故原因
表7澳大利亚NewSouthWales的醉酒的事故及严重程度
表8澳大利亚NewSouthWales的超速的事故及严重程度
表9澳大利亚NewSouthWales的劳累驾驶的事故及严重程度
表10中国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
2国外事故数据对比
图1中国与其他国家事故死亡人数的对比
图2中国与其他国家万车死亡率的对比
图3中国和其他国家年交通事故数对比图
通过以上各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总的交通事故数可得到如下的结论:
(1)美国的汽车拥有辆和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各国之首,美国的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在世界各国中也居第一位。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度过了高峰期,在最近的十年中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英国和德国同属欧盟国家,为了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改善道路安全状况,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速和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事故数和死亡人数每年以10%~20%的速度下降。
(3)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遏制急速上升的交通事故数,日本制订并实施《交通安全综合计划》,在此之后,交通事故和事故死亡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但在2001年和2004年,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有所反弹,出现了两个小高峰,二者都超过94万起,2001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1000人/年。
2004年之后交通事故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且死亡人数稳定在7000~8000人/年。
2006年,日本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352人,比上一年下降7.6%。
(4)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由2003年的66.7万起下降到2009年的23.8万起,死亡人数从10.4万人下降到6.8万人,万车死亡率从10.8下降到3.6,10万人口死亡率由8.1降至5.1。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
3我国与发达国家交通安全形势的异同点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交通出行数量的差异,交通事故绝对数无确的反应不同国家交通安全的发展形势。
因此,通过绘制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万车死亡率曲线图,来说明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安全形势的异同点。
3.1相同点
(1)事故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
通过采取一些列的交通安全措施,我国的交通事故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除2010年),此趋势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安全发展形势是相同的。
2010年的事故数出现了反弹,这是由于交通安全措施在实施初的效果显著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会减弱或者出现负效应,这提示交通规划者采取新的措施来调整现有的交通安全方案。
正如日本2001年后的调整。
(2)醉酒驾驶和超速的事故贡献率大:
从事故致因方面分析,由表7~9和表10的对比可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的发达国家,醉酒驾车和超速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数较其他事故原因多并且事故严重程度高。
3.2不同点
(1)中国的万车死亡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2007年,美国汽车保有量为2.56亿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1259人;而中国1.60亿辆的汽车保有量,却有81649人死于交通事故。
(2)中国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多: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死亡数控制在6000~8000人/年之间,与日本大致相同,但这个数字远高于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事故死亡人数3000~5000人/年。
(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有待提高:
从数据对比可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并且万车死亡率较高,我国亟待解决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系统的流程的规化和标准化。
急救服务对于减轻事故后果严重性至关重要,美国致力于推广GPS在急救服务中的应用,以及分析拥堵对于急救服务的影响等。
我国为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应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方案以及开发先进的智能事故救援系统。
道路交通伤害
实况报道第358号
2011年9月
重要事实
∙每年约有130万人因道路交通碰撞而死亡。
∙道路交通伤害是年龄在15至29岁年轻人中的主要死因。
∙世界上90%以上的道路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但这些国家的车辆尚不足全世界的一半。
∙在全世界道路上死亡的人员中,约有一半(46%)为“弱势道路使用者”:
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骑摩托车的人。
∙如不采取行动,到2020年时道路交通碰撞预计每年将造成约190万人死亡。
∙仅有15%的国家有涉及五个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性法律:
超速驾驶、酒后驾车以及摩托车头盔、安全带和儿童约束装置的使用。
每年近130万人的生命因道路交通碰撞而提前结束。
还有另外2000万至5000万的人遭受非致命伤害,许多人因伤害而出现残疾。
道路交通伤害会对受害者、其家庭以及对整个国家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这些损失源于治疗费用(包括康复及事故调查)以及对伤害致死或致残人员,以及对需要放下工作(或者暂停上学)来照顾伤者的家庭成员而言,会使生产力(如工资)降低/丧失。
全球对伤害成本作出的估计极为少见,但在2000年作出的估计表明,道路交通碰撞的经济成本大约为5180亿美元。
国家情况估计表明,道路交通碰撞使各国损失1-3%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已经表明,对个人家庭带来的财务影响会导致财务借款和债务增加,甚至会使食品消费下降。
道路交通伤害虽然具有可预测性并且大都可以得到预防,但是多年来该问题一直在全球卫生议程方面受到忽视。
从许多国家得到的证据表明,经过共同努力,包括但又不仅限于卫生部门的参与,在预防道路交通碰撞方面就可能取得很大成功。
哪些人面临风险?
社会经济状况
由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者中,有9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发生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最高。
即使在高收入国家,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人群与较为富裕的人群相比,更有可能牵扯到道路交通碰撞问题。
年龄
儿童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因道路交通碰撞而致死或者受伤人员中的30%以上。
年龄较轻人群的道路交通死亡率更高。
性别
从年轻时起,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与道路交通碰撞相牵连。
在年轻驾驶员中,25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在汽车碰撞中死亡的可能性几乎是年轻女性的三倍。
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如何才能加以应对
道路交通伤害可以得到预防。
政府需要采取行动,采用整体方法来处理道路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多个部门(交通、警察、卫生、教育)的参与,并且要处理道路、车辆和道路使用者本身的安全性问题。
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
设计更安全的基础设施并且将道路安全因素纳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之;改进车辆的安全性能;以及改进发生事故后对道路碰撞受害者的救治。
针对道路使用者行为的干预措施具有同等重要性,比如制定并实施与主要危险因素有关的法律,并且提高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以下是几项主要危险因素。
车速
平均速度的上升与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以及碰撞后果的严重性直接相关。
其它方面的一些事实如下。
∙当发生碰撞的车辆速度在每小时30公里或以下时,行人的生存机率为90%。
但当车速在每小时45公里或以上发生事故时,生存机率就会低于50%。
∙设定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区可以减少碰撞危险并且建议在弱势道路使用者经常出现的地区使用(如住宅区、学校周边)。
∙较低的平均交通速度除了降低道路交通伤害之外,可能对健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