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1529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选择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B)

A联系的层次性原理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

C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D物无孤立之理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

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这里讲的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社会基本矛盾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D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矛盾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这种做法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辩证的否定观D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B14、A 

15.C 

16.C17.C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CD)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BC)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BC)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0、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1、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2、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BD)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13.关于事物的发展及其实质,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BC)

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和普遍的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或变化D.事物的质变和否定就是发展

14.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AC)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的生理活动;

C.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 

2、AB 

3、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 

10、AD 

11、ABCD 

12、BD 

13.ABC14.AC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6、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7、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8、“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9、“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1、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13、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1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15、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1、A 

2、D 

3、C 

5、C 

6、C 

7、C 

8、A

10、B 

11、A 

12、B 

13、A 

14、C 

15、D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B)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D)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6、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CD)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8、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D)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BCD)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0、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BCD)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

11、价值的特性是(ABCD)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

1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BCD)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 

3、BD 

4、ABCD 

5、CD 

6、ABC

7、ACD 

8、CD 

9、ABCD 

10、ABCD11、ABCD 

12、BCD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6、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7、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0、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3、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4、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

1、A2、C3、A4、C5、D6、D7、B8、B

9、C10、D 

11、C12、C13、C14、B15、C16、A 

1、社会存在包括(AB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BCD)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4、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CD 

A_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B)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C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8、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1、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

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阶级分析的方法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 

3、ABCD 

4、ACD 

5、AD 

6、AB 

7、ABC 

8、BC 

9、ACD 

10、ACD 

11.BD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剩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