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1292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共供 

其箕 

然燃 

止趾;

2、啖啗 

杯桮盃 

诉愬 

村邨 

畔泮 

欢嚾歡 

暖煖煗 

迹跡 

灾災烖 

雞鶏 

期朞 

和 

秋秌 

崐崑 

膀髈 

眯瞇 

虻蝱 

猫貓 

德悳 

玳瑇 

淡澹 

刨鉋 

坂岅阪 

梅楳 

抵牴觝 

剃薙 

畆畝畮畒 

并並倂竝 

咱喒;

3、余餘 

帘簾 

后後 

干-乾幹 

复-復複;

礼禮 

网網 

踊踴 

笔筆 

舍捨 

启啓

七、 請說出下面各字之間的關係。

 1、古今字;

2、異體字;

3、繁簡字,但分號前為單純的繁簡字,分號後的字不僅有繁簡的關係,還有其他關係,如礼禮、网網、踊踴、笔筆又是古異體字;

舍捨、启啓又是古今字的關係。

八、請分析下面各字屬於“六書”中的哪一類。

1、耳 

手 

鸟 

马 

虎 

鹿 

门 

皿 

刀 

雨 

云;

2、上 

下 

本 

末 

血 

刃 

面 

肱(厷);

3、宿 

臽 

夹 

即 

得 秉 

受 莫(暮) 

相 

逐;

4、祥 

峡 

欣 

胡 

宇 

楚 

禁 

斧 

旗 

房 

疆 

载 

衷 

阁 

闻 

 1、象形字

 2、指事字

3、会意字

 4、形声字:

這些字都是形聲字,因爲它們都有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和表示讀音的聲符,並且都是合體字。

九、根據下面各字的形體結構,說說它們的意義範疇:

黝:

微青黑色。

其字從“黑”。

邾:

都邑名,因為其字從“(邑)”。

紈:

從“”,與“絲綢”有關。

跬:

從“足”,跟“走路”有關。

饜:

從“食”,與“飯”有關。

陟:

從“(阜)”,與“登高”有關。

帙:

從“巾”,與“布”有關。

玦:

從“玉”,與“玉”有關。

囿:

從“囗”,與“園地”有關。

棨:

從“木”,與“木”有關。

十、請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簡體字改成繁體字。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意亦有所止之与?

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学曰迟。

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

故蹞步而不休,跛鳖千里;

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

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荀子·

修身篇第二》)

十、請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簡體字改成繁體字:

  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

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

其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將有所止之,則千里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胡爲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不識步道者,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

意亦有所止之與?

夫“堅白”、“同異”、“有厚無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辯,止之也。

倚魁之行,非不難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學曰遲。

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胡爲乎其不可以同至也!

故蹞步而不休,跛鼈千里;

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厭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

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豈若跛鼈之與六驥足哉!

然而跛鼈致之,六驥不致,是無它故焉,或爲之,或不爲爾!

道雖邇,不行不至;

事雖小,不爲不成。

其爲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遠矣。

十一、請把下面文字中的繁體字改成簡體字。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

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

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

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

乃超兩階用之。

(《世说新语·

政事第三》)

十一、請把下面文字中的繁體字改成簡體字: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

乃超两阶用之。

十二、給下面兩段文章加標點,並指出紅體字屬於“六書”的哪一種,不用翻譯。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爲酒甚美縣幟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十二、給下面兩段文章加標點,並指出紅體字屬於“六書”的哪一種,不用翻譯。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爲酒甚美。

縣幟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

“汝狗猛耶?

”曰:

“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

“人畏焉。

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韓非子·

宋,會意;

酤,形聲;

概;

形聲;

美,會意;

縣,會意;

不,象形;

長,象形;

或,會意;

令,會意;

而,象形;

齕,形聲。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

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

“舉燭者,尚明也;

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有,會意;

燕,象形;

相,會意;

火,象形;

明,會意;

舉,手形與聲,形聲;

尚,八形向聲,形聲;

賢,形聲;

世,指事;

多,會意。

十三、指出下列紅體字的形體結構並解釋其意思:

1、 

子曰:

“爲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裏子産潤色之。

” 

(《論語·

憲問》)

2、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

“蔡伯喈女在外,今爲諸君見之。

”(《後漢書·

列女傳》)

3、滕文公問曰:

“滕,小國也,間於齊楚。

事齊乎?

事楚乎?

”(《孟子·

梁惠王下》)

4、宋有澄子者,亡緇衣,求之塗。

見婦人衣緇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呂氏春秋·

淫辭》)

5、白圭曰:

“丹之治水也愈於禹。

”(《孟子·

告子下》) 

6、華元曰:

“吾聞之:

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於子也。

”(《公羊傅·

宣公十五年》)

7、丘陵阪險不生五穀者,以樹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爲民資。

(《淮南子·

主術訓》)

8、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論語·

陽貨》)

9、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孟子·

梁惠王上》)

10、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 十三、指出下列紅體字的形體結構並解釋其意思:

1、討,研究;

論,評論,在古代是兩個詞,都是形聲。

2、見,使出現,會意。

3、間,動詞,處在中間,會意。

4、衣,動詞,穿,象形。

5、愈,較好,勝過,形聲。

6、厄,困厄,處境艱難窘迫,會意。

7、果,長在樹上的果實,象形。

8、歲,時間,形聲。

9、斤,斧子,象形。

10、介,鎧甲,象形。

十四、給下列文章加標點並譯成現代漢語。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矣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

秋水》)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爲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爲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孟子·

滕文公下》)

十四、給下列文章加標點並譯成現代漢語。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

“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魚矣,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請循其本。

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

孟子謂戴不勝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

使楚人傅諸?

“使齊人傅之。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

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爲不善?

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爲善?

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譯文從略。

一、古漢語詞彙系統有什麼特點?

 答案要點:

1、單音節詞占優勢;

2、存在雙音節單純詞;

3、存在構詞形態和構形形態;

4、存在“大名+小名”的構詞方式。

 二、古今詞義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內涵變化;

2、外延變化;

3、詞的附加意義的變化

三、什麼是偏義複詞?

什麼是同義連用?

什麼是聯綿詞?

古代漢語有哪些構形詞綴和構詞詞綴?

說說下面句子中特別標示的詞屬於什麼情況。

   偏義複詞從形式上看和並列結構的合成詞一樣,兩個語素是並列的,但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作爲這個合成詞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是陪襯。

 同義連用是指經常在一起連着使用的同義詞,在閱讀古書時,可以把它們作爲一個複音詞來看待,而不要把它們當作兩個或幾個單音詞拆來去理解或分析,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概念。

古代漢語中,連用的同義詞當它們還沒有凝結成一個整體,一個複音詞時,詞序常常不固定。

 聯綿詞是由兩個不同的音節聯綴成義,只有一個語素,不能分割的單純詞。

聯綿詞有三個特點:

第一、在詞義上,只有一個語素,兩個 字代表兩個音節,不表示意義。

第二、兩個音節大多有雙聲疊韻的關係。

第三、在形體上,往往上有多種書寫形式。

1、繕完葺牆以待賓客。

(《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

2、是冬大赦,而允獨不在宥,三公咸復爲言。

至明年,乃得解釋。

(《後漢書·

陳王列傳》)

3、將不誠必,則卒不勇敢。

兵略》)

4、仲秋之月,雷乃始收。

時則》)

5、襄王聞之,顔色變作,身體戰慄。

(《戰國策·

楚四》)

6、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

何進傳》)

7、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8、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多人,多人不能無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

(《史記·

刺客列傳》)

9、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彷徨不能去。

10、殺雞為黍而食之。

微子》)

1、三個同義詞連用,“修葺”的意思。

2、同義詞連用,“釋放”的意思。

3、同義詞連用,“誠實守信”的意思。

4、兩個同義的虛詞連用,“開始”的意思。

5、“顔色”與“戰慄”均為同義詞連用。

6、偏義複詞,偏在“敗”上,指的是失敗。

7、這種情況叫“連類而及”,是偏義複詞的一種,“躬稼而有天下”的是稷,而不是大禹。

8、偏義複詞,偏在“失”上,指事情出現差池。

9、聯綿詞。

10、由-s後綴構成的詞。

五、解釋下面特別標示的詞,然後說一說詞義古今有什麼變化。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2、初聞涕泪滿衣裳。

(杜甫《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3、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

告子上》)

4、其後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魏公子列傳》)

5、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爲之制。

(《莊子·

庚桑楚》)

6、仆之家本窮空,重遇攻劫,衣服無所得,養生之具無所有,家累僅三十餘口,攜此將安所歸托乎?

(韓愈《與李翺書》)

7、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爲其有所刺譏也。

六國年表》)

8、短兵相接 

相機行事 

懲惡勸善

齊君之語偷。

臧文仲有言曰:

“民主之語偷,必死。

”(《左傳·

文公十七年》)

10、高歸彥初雖同德,後尋反動,以疏忌之跡,盡告兩王。

(《北齊書·

楊愔傳》)

1、“走”,是“跑”的意思,不同於現在的“慢慢地走”。

這個意思古代用“步”。

2、“涕”,不是鼻涕的意思,而是指眼淚。

3、“湯”,熱水、開水。

與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菜湯”的意思不同。

成語“揚湯止沸”、“如湯沃雪”、“赴湯蹈火”、“金城湯池”中保存了古代的用法。

4、“稍”,漸漸、逐漸。

表示某一過程持續、緩慢地演進,與現代漢語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的“稍微”意義不同。

5、“尋”“常”,均為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十六尺為一常,這裏“尋常”連用表示不太長的意思。

“尋常”表示不平常的意義是後起的。

6、“僅”,將近、幾乎,副詞,在唐代表示快要達到,與現代漢語表示限止的“僅”不同,前者極言其多,後者極言其少。

7、“史記”,歷史文獻,指古代史官記載的歷史材料。

這裏並非一個專名。

8、“兵”最初指兵器,再如“厲兵秣馬”“兵不血刃”“兵戎相見”等;

“相”,仔細看、觀察,這是一個會意字,從字形上看是用眼睛看樹木的意思,如“相面”“相馬”。

“勸”,古代表示獎勵的意思,“勸說”的意思是後起的。

9、偷”,古代主要是苟且的意思,“偷竊”的意思是後起的,這個意思古代用“盜”,如“掩耳盜鈴”。

10、“反動”,指最初同心同德,最後卻有了貳心。

現代意義的“反動派”“反動分子”中的政治色彩是後加的。

陳亢問於伯魚曰

陳亢問於伯魚曰[1]:

“子亦有異聞乎[2]?

”對曰:

“未也。

嘗獨立[3],鯉趨而過庭[4],曰[5]:

‘學詩乎[6]?

’對曰:

‘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7]。

’鯉退而學詩。

他日又獨立[8],鯉趨而過庭,曰:

‘學禮乎?

’對曰:

’‘不學禮,無以立[9]。

’鯉退而學禮。

聞斯二者[10]。

  陳亢退而喜曰:

“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11]。

[1]陳亢:

字子禽。

有人認爲是孔子弟子。

  伯魚:

孔鯉,字伯魚,孔子長子,先孔子死。

[2]子:

第二人稱的尊稱形式,您。

  異:

不定代詞。

別的,其他的。

[3]這句的主語是“孔子”,“孔子”在此篇上下文中沒有出現,但是,陳亢問伯魚的就是他是否從父親那裏學到了別的東西,所以“孔子”存在於談話的語境當中,屬於語境省略。

[4]趨:

小碎步快走,是晚輩在長輩跟前走路的禮節。

[5]“曰”的主語是“孔子”。

[6]詩:

指《詩經》中的詩歌。

[7]這句前面省略了“孔子曰”。

下面“不學禮,無以立”同此。

  無以:

固定結構,沒有什麽可用來,沒有辦法。

無:

否定代詞。

沒有什麽。

[8]他日:

另外一天。

他:

旁指代詞。

別的,另外的。

[9]立:

立身,指適應社會行爲規範的要求。

[10]斯:

近指代詞。

與“此”“茲”同類,是上古時期齊、魯方言詞。

長沮、桀溺耦而耕

長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2]。

長沮曰:

“夫執輿者為誰[3]?

”子路曰:

“為孔丘。

“是魯孔丘與[4]?

“是也。

“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

“子為誰?

“為仲由。

“是魯孔丘之徒與[5]?

“然[6]。

“滔滔者[7],天下皆是也[8],而誰以易之[9]?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10],豈若從辟世之士哉[11]?

”耰而不輟[12]。

子路行以告[13]。

夫子憮然曰[14]:

“鳥獸不可與同羣[15],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16]?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17]。

[1]長沮(jū)、桀溺:

兩個隱士名。

耦:

古代的一種耕作方法,據下文“耰而不輟”,可知這裏的“耦而耕”是指兩人配合耕種,一人播種,一人用耰覆土。

[2]津:

渡口。

問津焉:

向他們打聽渡口。

焉:

指示代詞。

指代長沮、桀溺。

[3]那個在車上拿著繮繩的是誰。

夫(fú

):

那,指示代詞。

執輿:

這裏指執轡(pè

i)(依楊伯峻說)。

[4]那個人是魯國的孔丘嗎。

是:

那,這,兼指代詞。

這裏指代孔丘。

以下兩個“是”字也是兼指代詞。

是也:

意思是“是那個人”。

是知津矣:

意思是“那個人(應該)知道渡口了。

[5](是)那個魯國孔丘的學生嗎?

 徒:

學生,門徒。

[6]然:

如此,這樣。

這裏用於應對,可翻譯成“是的

一、古代漢語代詞主要有哪幾種?

古代漢語代詞分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和一些起稱代作用的其他代詞。

四、“我”、“吾”、“余(予)”、“朕”這幾個代詞之間在表義上有哪些差異?

“我”“余(予)”“朕”“吾”這幾個代詞之間有表義上的差異。

“余(予)”是謙卑的說法,漢武帝時犍為文學(姓名不詳)注《爾雅》曰:

“余,謙卑之身也。

”所以《尚書》中有“予小子”“予衝子”的說法,沒有“我小子”“朕小子”的說法。

周公自稱“餘小子旦”,不說“我小子旦”。

“朕”是尊崇或倨傲的說法,所以一般是君王用以自稱,或是提到自己的祖先時用。

“我”則是既無謙卑也無尊崇、倨傲義的通稱說法,所以在“吾”字流行之前,第一人稱複數一般都用“我”。

“吾”和“我”並行之後,在表義上也開始有所分工,“吾”有親近的意思,和現代漢語北京話裏的“咱”“咱們”類似。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第一人稱代詞複數包括式一般都用“吾”。

五、第二人稱代詞“爾”、“汝(女)”、“而”、“乃”之間有哪些表義差異?

第二人稱代詞“爾”“汝(女)”“而”“乃”之間也有表義差異。

“爾”與“我”配對,是第二人稱代詞的通稱形式。

“汝(女)”與“餘(予)”配對,是賤稱形式,含有鄙賤的意義。

罵人或很不客氣的時候用它稱代對方。

“乃”與“朕”配對,是尊稱形式,含有尊敬的意義,提到對方祖先或對方的功勳時多用它來稱代對方,所以“乃”常作領屬性定語。

“而”表示親密的意義,常來稱代關係親近的人

六、舉例説明古代用來顯示尊卑的並非人稱代詞而有稱代作用的詞語有哪些?

古代特別講究尊卑,靠代詞本身的尊卑意義還不夠顯著,所以又出現很多並非人稱代詞但有稱代作用的詞語。

用於第一人稱的是卑稱,有“臣”“下臣”“妾”“下妾”“仆”“民”“寡人”“孤”“不榖”等。

用於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的是敬稱或親密稱,有“子”“吾子”“夫子”“先生”“君”“卿”“公”“官”“明府”“執事”“足下”“閣下”“節下”“麾下”“左右”“陛下”“殿下”等。

例如:

(1)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

“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

僖公二十六年》)——按:

竟,境。

(2)(緹縈)上書曰:

“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

扁鵲倉公列傳》)(3)齊侯曰:

“豈不榖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

僖公四年》)(4)或謂孔子曰:

“子奚不為政?

”(《論語·

為政》)

七、先秦時期,指示代詞可以分為哪幾套?

先秦時期,指示代詞可以分為四套:

近指代詞、中指代詞、遠指代詞和兼指代詞。

近指代詞常見的有“此”“斯”“茲”三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

中指代詞有“若”“爾”“而”“乃”“然”,“乃”也寫作“迺”。

這套指示代詞現代漢語普通話裏沒有,但一些方言裏還存在。

所謂中指,即既不是指代當前的事物,也不是指代很遠的事物。

遠指代詞有“彼”“夫”“伊”三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那”。

兼指代詞是指既可以指示或稱代較近的事物也可以指示或稱代較遠的事物的一類指示代詞,這類指示代詞有“厥”“其(亓)”“是”“時”“寔(實)”“之”“爰”“焉”等。

八、古代漢語的疑問代詞主要有哪些?

古代漢語的疑問代詞主要有“誰”“孰”“何”“曷”“奚”“胡”“惡(wū)”“安”“焉”“幾”“幾何”。

漢魏時期出現“何物”“何等”,是詢問事物的,相當於“什麼”。

九、舉例説明古代漢語裏“己”和“自”的區別?

古代漢語裏“己”和“自”兩個詞雖然都可以翻譯成現代漢語的“自己”,但是它們的意義和用法都很不一樣。

“己”與“人(意思是別人)”相對,是本人的意思。

“自”是反身稱代。

在用法上,“己”可以作主語、賓語;

“自”則總是作狀語。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

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

觀行》)——按:

烏獲,力士名。

不能自舉,意思是不能自己把自己舉起來。

十、古代漢語中旁指代詞有哪些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