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0811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0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文档格式.docx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泽民语)。

为此,我们针对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忽视人的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弊端,根据《决定》的要求,提出“构建与人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并在涪陵区第七小学全面进行实施。

四、目的要求:

通过此项实验研究,探索构建与人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五、研究期限:

六年(1999年9月——2005年8月)

六、研究对象:

涪陵区第七小学在校学生

七、育人目标:

七校五年规划中的三条目标

为培养既适应终身学习又适应未来发展,既有综合素质基础又有个性特长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包括四个具体要求:

(即综合素质+特长)

(一)“三个基本”和“五大能力”。

基本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五大能力即:

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听与写的能力、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二)“三个发展”和“五个统一”。

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特殊发展;

五个统一(即智力发展和人格情感发展的和谐统一;

基础性学习和发展怀学习的和谐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体魄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

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

(三)综合素质方面要求:

①具有正确的人生方向;

②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

③具有现代人的意识;

④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⑤具有坚实丰厚的基础知识,认真学习好各门学科知识;

⑥具备主动发展的能力;

⑦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⑧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和审美修养;

⑨具有勤劳的双手;

⑩具有良好的社会知识。

八、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项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三个优化”、“三个建立”、“四个探索”。

(一)三个“优化”:

1、优化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对学生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产生良性刺激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关键。

因此,将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构建并优化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的模式,使学生处于一种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既有民主自由,又有制度约束的生活中,使其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方案另附)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决定》要求: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因此,将根据《决定》的要求,制定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标准,并在各科构建一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3、优化学生评价模式的研究。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模式将对学生产生鉴定导向作用、激励上进作用和扬优纠弊作用,可以使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各方面发展的情况,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促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因此,将根据教育评价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审美意识、劳动技能和个性发展六个方面建立并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做到全方位评价学生的成长情况。

(二)三个“建立”:

1、建立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弊端就是不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落实,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不能受到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优良教育。

因此,将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尽力性原则,以面向全体、照顾两头、整体发展、个别培养为指导思想,建立封闭式的、动态化的分层教学模式,使全体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

2、建立课外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

课外教育活动是在课余时间,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系统有序的开展课外教育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想,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因此,将以思想教育活动、科技活动、公益劳动、文艺活动以及体育活动等方面制定活动序列,构建各种活动模式。

3、建立校外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

校外教育活动是指学生所处的社区及其家庭配合学校的育人目标采取的各种教育措施和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三者联系配合默契,将形成一个高效教育场。

因此,将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以社区、家庭两方面设计各种教育活动的序列与构建相关教育活动的模式。

(三)四个“探索”:

1、探索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途径。

创造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以认识旧事物发展到创造新事物的飞跃和升华,根据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程度的不同,创造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初级创造力,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或是对新问题的解答,或是对旧知识的突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

第二层次为中级创造力,主要指模仿和改革创新,它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具有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产品;

第三层次为高级创造力,指经过长期的潜心钻研,反复探讨新产生的不同凡响的创造,它是一项从无到有,填补空白的活动,近十几年的创造教育实践活动证明,只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的训练,一般学生都达到第一层次,部分学生能达到第二层次。

因此,将根据创造教育原理,制定创造教育目标,编写创造教育教材,开设创造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探索学科教学渗透创新精神的方法。

《决定》要求教育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各门学科的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包含创新精神的材料。

因此,将根据各门学科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特点,探索学科教学渗透创新精神的方法。

3、探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决定》要求教育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获得实际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将根据小学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身体特点,编制实践教育纲要,编写实践教育课本,开设实践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探索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协调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实施本课题方案的得力助手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骨干。

因此,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探索各年级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协调的教育方法,使之形成整体有序,因人施教的各种途径和序列教育方法。

九、实施方法:

本项实验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

在控制方面采用强化法。

十、成果预计:

通过该项实验,预计有以下成果:

1、研究者方面的成果:

①探索出了构建与人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的原则、规律、方法和相关措施;

②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

③编辑出版了本实验的研究专著,创造教育教材、实验教育教材。

2、学生方面的效益:

(1)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①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有大无畏的精神;

③对未来的成就充满希望;

④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有信心和懂得运用信心;

⑥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就;

⑦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学习或工作;

⑧胸襟阔大,能容人容物;

⑨有良好的自律性;

⑩有初步了解他人和处事的智慧。

(2)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低层次的创造力;

(3)学生具有符合自己认知水平与年龄、生理特点的实践能力。

《优化学生管理模式》实验方案

——《构建与人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子课题之一

优化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1、设计人员:

涪陵区第七小学校张可仁;

2、指导人员:

张华义、陈习校、陈胜尧;

3、实验人员:

涪陵区第七小学校全体教职工。

系统论原理认为,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的系统。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是其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因此,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遵循学校客观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肩负的历史责任。

但是,过去在受教育者的管理中,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单一文化条件的影响,教育观念狭隘,不能正确处理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未能充分研究分析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采用了大一统的、一元化的统一衡量标准教育。

教育方法单一、枯燥,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个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学校教育就本质而言,就是要将自然人培养成社会有用之人,为此,要坚持用人本观念和个性化观念来研究优化学生的管理。

人本观念要求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人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工作。

从而全身心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目前,知识经济与多元文化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

“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创新性人才”,个性化观念要求将学生个性的培养作为教育努力的方向,因为,学生个性是产生创造性的土壤,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个性化的观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将受教育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遵循系统性原则、整合分原则、反馈性原则、能级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因材实施原则,为达到使学生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既有民主自由,又有制度约束的优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提出《构建与人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实验课题的子课题《优化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1、管理的含义:

根据《现代管理原原理》,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发挥人员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使用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一种活动,而活动的特性是一个过程。

2、学校管理含义:

即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发挥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个积极性,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健全人格、个性发展充分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管理方法含义:

即管理者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管理目标,最终实现组织工作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学生管理方法就是教育者为了完成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4、管理艺术含义:

即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因学识、胆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个性风格等综合作用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技巧。

管理艺术对学校管理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学校管理主要是面对人的管理,它的产品是人,因此学校管理既要讲科学,更要讲艺术。

科学的认识和艺术的陶冶是育人的密切联系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育人的艺术需要管理的艺术。

5、管理模式含义:

即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形式或样式。

一定的管理模式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管理的传统习惯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管理模式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稳定性。

学校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综合体。

四、目的要求

通过此项实验,达到三个目的:

1、优化学生管理方法。

2、探索学生管理艺术。

3、构建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九九九年九月至二00五年八月

六、研究内容

1、优化学生管理方法研究。

2、优化学生管理艺术研究。

3、优化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坚持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学生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文化的需求,学生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历史性;

学生既是组织中劳动者,又是有个性的社会一员;

学生学习既要支付体力和脑力,又要使自身的劳动生存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学生是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辨证的和发展的人。

(1)优化学生管理方法:

小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行为欠规范,由于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交往环境等诸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个性差异。

因此,对学生的管理就应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施因材施教。

首先,强化小学生基本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小学生必须遵守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要求和少先队员礼仪常规等要求,实施明理系列教育,小学生哪些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为什么?

从而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基本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的心理素质;

其次构建教育网络。

即明理教育、行为教育、学科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生活教育、学生自主教育、家庭教育等共同实施教育的网络。

再次是建立四统一体的管理体系,即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育人体系,达到管理一体化,队伍全员化,评价过程化的要求,使之育人目标得以最佳实现。

第四,开展“多途径、多渠道、多媒体”的育人探索。

第五是优化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班级建设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2)优化学生管理艺术。

在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当管理方法运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之时,乃达到了管理艺术之境界。

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他们有思维感情,有主动精神和能动性。

因此,学校管理既要讲科学,更应讲艺术,要在理性与感性,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认知与情感,说理与陶冶,科学与艺术的交互作用和相互渗透、补充中育人,并重在科学的认识和艺术的陶冶育人,在把握教育时机,运用教育手段,教育决策机制,与学生谈话,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偶发事件的处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评价学生,掌握教育时间等诸方面形成管理者的思维技能和实践技能,从而形成学校学生管理特色。

(3)优化学生管理模式。

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校办学的客观规律,是优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前提。

以科学理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对学生和教育过程的多种因素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运用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教育测量、教育实验、教育评价及现代化教育技术等进行管理。

第一,突出管理的开放性:

即教育目标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教育结果开放。

第二,突出管理的民主性。

即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师生地位平等、人格平等,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第三,突出管理的优效化。

即在实行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同时,要强化管理的效力,使之通过优化学生的管理模式,促使学生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得以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个性。

七、实验步骤和措施

此课题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启动课题

时间:

1999年9月——2000年4月

目标:

①完成设计方案

②准备实验材料和制定管理考核评价表格

措施:

①2000年4月底以前完成方案设计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分工。

③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案,使方案更完善。

第二阶段:

具体实践

2000年5月至2005年2月

①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生管理的方法、艺术和模式。

②收集、整理各种实验资料。

③总结经验教训,撰写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

①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

②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等活动和先进评选表彰活动。

③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讨论会,使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④定期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第三阶段:

结题评审

2005年2月至2005年8月

①收集、整理实验中的相关资料,分类立卷归档。

②分析总结成果,准备评审。

①召开全体实验教师会,分工收集整理资料。

②实验教师写出实验总结和研究论文。

③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④全校教师撰写实验体会、总结或论文

⑤整理成卷,接受评审。

主要参考文献:

王德清著:

《现代管理学原理》、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中小学管理》、学校构建与人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实验方案》。

附:

1、学生校内外生活常规;

2、优秀学生评选条件;

3、文明学生评选条件;

4、优秀干部评选条件;

5、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条件;

6、优秀中队评比条件;

7、优秀班集体考核评比记分标准;

8、文明班集体评比记分标准;

9、高中低年级学生在校表现考核条件;

10、高中低年级学生在家表现考评表;

11、高中低年级学生在社会表现考核条件;

12、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及考评办法;

13、校园之星评选表彰规定;

14、班主任工作管理及考评办法;

15、教师工作管理及考评办法;

16、特长学生评选条件;

1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

18、学生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考评办法。

附件1:

学生校内外生活常规

一、校内生活一日常规

上学:

1、离家时对长辈说:

“我上学去了,再见”。

2、服装整洁,穿戴得体。

学习用具、卫生用品准备齐全。

3、上学路上注意安全,决不逗留,按时到校。

4、见到老师、同学和认识的人都要礼貌招呼。

进校后:

1、放好书包,交完作业。

2、整理好学习用品,作好课前准备。

集合:

1、听见广播信号迅速集合。

2、集队时做到快、静、齐。

3、做操认真,动作有力,节奏准确。

学习:

1、铃声响,入座,静息、坐姿正确。

2、精力集中,专心学习,教师呼叫姓名,迅速起立,回答问题清楚明白。

3、独立思考,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直弄懂问题为止。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休息:

1、下课后,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离开座位,放好椅子,不大声吵闹,不追跑。

2、晴天时到操场游戏;

雨天时在教室安静地玩。

3、上下楼梯靠右行。

清洁:

1、按轮值自觉参加清扫工作。

2、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按时完成清扫任务。

3、收拾、洗净、放好清洁用用具。

健康:

1、做好眼保健操,要求穴位准确,姿式端正。

2、不吃零食,不喝生水。

3、身上不携带危险品,如火柴、鞭炮、小刀等。

礼仪:

1、勿忘说:

“您早”、“您好”、“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请”、“再见”。

2、理解和尊重别人,不给别人取绰号,不说失礼的话。

3、正确使用健康文明的语言。

放学:

1、坚持路队制,队伍整齐、安静。

2、按时离校,不在回家路上逗留,按时回家。

3、回到家中,对长辈说:

“我回来了。

4、放好书包复习功课,做完家庭作业再玩。

5、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6、主动参加家务劳动。

二、校外生活常规

1、离开家庭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

2、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安排好课余生活,不参加不健康的活动。

附件2:

三好学生评选条件

一、思想表现好

1、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校内外一日生活常规》等,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2、能按学校制定的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上表现考核评估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会上是好少年。

3、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主动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好事,献爱心,作贡献。

4、积极参加“五自”实践活动,具有做跨世纪小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成绩好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自觉勤奋地学好各门功课,学习成绩优秀。

2、勤于思考,质疑问难,有学习的求实精神和创造精神,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3、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竞赛成绩好。

三、身体锻炼好

1、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做好课间操(或早操)和眼保健操。

体育成绩好或体育成绩达标。

2、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选择自己爱好的1—2项体育项目坚持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3、积极参加市、区、校的体育比赛活动,成绩优秀。

附件3:

文明学生评选条件

一、尊敬老师,尊敬长辈。

见到老师问声好,离校回家向家长打招呼。

能给长辈让座、让餐、让路。

二、坚持使用文明十字用语。

勿忘说:

“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

三、理解和尊重别人。

不给别人取绰号,不说失礼话,不说脏话、粗话。

学会进别人屋子先敲门,客人来访时让从,沏茶倒水。

四、自觉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

按时上学,按时回家。

不偷摸扒窍,不吸烟,不赌博,不打人骂人,不进“三室一厅”(电子游戏室、录像室、台球室、卡拉OK厅)

五、爱护公物。

不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桌椅门窗、专栏板报。

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不乱涂画墙壁。

六、有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朴素的精神。

自己的事自己做;

不吃零食,不乱花钱,不挑吃穿。

做到服饰仪表整洁大方,理学生头,穿学生装。

七、热爱集体。

主动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不做有损于班级和学校集体荣誉的事。

八、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听课,积极发言,作业整齐、规范、准确。

九、遵守公共秩序。

在楼道、教室、影剧院、体育场、少年宫、公园等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纪律。

不高声喧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