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0768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必修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嫦娥五号”能否成功着陆月球的宇宙环境主要是

A.地球引力B.大气密度C.太阳活动D.太阳辐射

7.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带回了1731克的月壤,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B.风力C.流水D.温度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该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

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

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据此完成8~9题。

8.“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条件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

9.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

较合理的解释是

A.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B.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图3为“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分布图”,图4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由南向北递减B.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C.由北向南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11.赤道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非洲撒哈拉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天气状况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D.纬度因素

科学家道格拉斯经过观察发现,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具有周期性,图5为“树木年轮照片”,图6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宽度相关性曲线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可知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周期约为

A.9年B.11年C.13年D.15年

13.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强弱B.海拔高低C.水热条件D.土壤肥力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需要特殊的条件才能形成。

图7为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极光图片。

读图完成14~15题。

14.如果你想拍摄到此照片,需要从网上提前查询

A.太阳辐射强度B.太阳活动周期C.夜晚最低气温D.八大行星位置

15.你认为在我国可能拍摄到类似此照片的地点是

A.黑龙江漠河B.青藏高原C.海南三亚D.南海黄岩岛

图8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0年国庆期间,四川省某小男孩在家乡四川通江县毛浴镇境内山上发现了恐龙足印化石(图9),经专家认定为白垩纪早期兽脚类恐龙足迹,距今约1.3亿年。

据此完成18~19题。

18.若对该恐龙生存时间做标识,你会选用

A.年/月/日B.纪/代/年C.时/分/秒D.宙/代/纪

19.推测该恐龙生活时代的环境

A.火山频发B.温暖湿润C.风沙肆虐D.冰川广布

图10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20~21题。

20.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

21.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云南澄江帽天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图11)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云南元谋土林(图12)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沙砾粘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

读图完成22~23题。

22.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现在

A.太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23.形成元谋土林沙砾粘土沉积岩时地球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最重要的成铁期B.地球处于寒冷且较湿润期

C.在这之前地球出现人类D.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图13为某地层化石分布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

A.甲层深度约2900千米B.乙层形成时间早于丙层

C.丁层的时代最古老D.共有十个时代的地层

25.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本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形似牛轭,称为牛轭湖;

在迁徙改道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为河流故道,图14为“天鹅湖长江故道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老河故道B.麋鹿保护区所在地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27.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飚,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图15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28~30题。

28.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29.这段游记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①地貌形态②植被状况③地貌颜色④地貌成因

30.游记所描述地貌的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A.地表崎岖,土层较薄B.山河相间,地形破碎

C.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D.地形平坦,山清水秀

图16中a、b、c三景观主要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读图完成31~32题。

31.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与该外力相关的是

A.塔里木盆地的新月形沙丘B.斑驳沧桑的金字塔外墙体

C.挪威西海岸盖朗厄尔峡湾D.黄土高原上厚厚的黄土层

32.景观a所在地盛行西北风,则照片拍摄的方向最有可能为

A.朝南B.朝北C.朝东南D.朝东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3日18时30分左右,四川省九龙县雪洼龙镇甲铺子村杜公组对面山体突发高位滑坡地质灾害,造成山体下方踏卡河阻塞,形成堰塞湖(如图17),威胁下游河道及上游居民。

读图完成33~34题。

33.为及时掌握该堰塞湖水域面积的变化,主要借助

A.GISB.RSC.GPSD.BDS

34.为了排除该堰塞湖可能带来的危害,当地政府应

A.上游植树造林B.下游修建水库C.开挖泄流槽D.居民异地安置

2020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

图18为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35~36题。

35.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在

A.河谷中B.U形谷中C.冰斗中D.V形谷中

36.图中大本营处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

图19为海蚀崖的形成过程图,完成37~38题。

37.按其形成过程的先后,四幅图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①④②③

38.下列地区沿海此类地貌较为常见的是

A.天津B.江苏C.上海D.福建

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向南注入里海。

图20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

读图完成39~40题。

39.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40.根据材料,可推测1900-1978年甲处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大致为

A.中间粗、两端细B.下端粗、上端细C.上端粗、下端细D.两端粗、中间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2020年北京时间5月6日21时53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发生7.2级强震,震源深度为110千米,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

材料二图2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

(1)岩石圈范围在图21中对应的字母是和,字母C对应圈层的特点有。

(3分)

(2)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2分)

(3)请你为学校和家庭提出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

(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分)

实验器材:

河道模型、装满水的饮料瓶、颗粒大小不匀的沙子

实验步骤:

1.先将沙子均匀铺到河道上部,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水倒入河床。

2.加大河道的弯曲度,增加沙量,加快倒水速度。

(1)对实验步骤1结果,A同学预测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B同学推测甲处沙子的颗粒小于丁处。

你认为预测准确的同学是,理由是(2分)

(2)若在自然环境中,该河段适合修建河港的位置位于_▲(2分)

(3)实验步骤2,水溢出河道。

简述减轻这一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4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7分)

2020年4月28日,大(理)瑞(丽)铁路全线最高风险的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

由于大柱山地区高温多雨、石灰岩广布、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存在6条断层破碎带,经过多种地下喀斯特地貌,施工中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了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调整为8年,最后又调整为13年。

该项目的成功也是世界隧道建造史上的奇迹。

图23为大柱山隧道位置示意图。

(1)列举大柱山隧道地区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

(3分)

(2)大柱山隧道施工中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有(2分)

(3)为减少施工中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一)

地理试题(必修)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综合题(共20分)

41.(7分)

(1)DE(2分)连续不规则的圈层(1分)

(2)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2分)

(3)增加建筑物抗震等级;

加强地震逃生演练;

准备地震急救包;

学习避震及逃生技能。

(任答2点得2分)

42.(6分)

(1)A(1分)该实验中丙处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丁处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1分)

(2)乙丙(2分)

(3)加高堤坝;

减少河道弯曲度;

裁弯取直;

减少沙子数量。

43.(7分)

(1)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任意答出3点,得3分)

(2)滑坡泥石流塌陷(任答2点得2分)

(3)加强监测预报工作;

科学制定隧道工程建设规划,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答出2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