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056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9.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①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学校教育;

②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③教育内容较丰富;

④教育机构种类繁多;

⑤教育方法简单;

⑥尊师重道传统盛行;

⑦文明及文化教育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就是以后希腊思想家所概括的“四大德”)。

2.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1)教育具有阶级性;

(2)教育完全被国家所控制,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

(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

(4)重视女子教育。

3.雅典教育的教育特点:

(2)重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不仅重视体育训练,也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道德教育及美育;

(3)雅典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

(4)忽略女子教育。

4.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的理论的基本核心是,高度重视数学,把数学当做万物的本源,并主张灵魂不死、灵魂轮回。

5.智者和智者派: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以后,在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被称为“智者”。

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获得了新的、特殊的定义,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希庇阿斯、安提丰和克里底亚等。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推理出来的),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1)智者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6.七艺中的前三艺是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方法(P57):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特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形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

使用条件和范围:

第一,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热情和愿望。

第二,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

第三,苏格拉底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2.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3.“理想国”中的三类人:

爱智慧、掌握真理的深明事理的哲学家居于统治地位;

居于辅佐地位的具有勇敢美德的军人;

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4.《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P63)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

(1)女子应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2)重视早期教育。

(3)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4)寓学习于游戏。

(5)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节制的思想,认为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5.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6.黑格尔称亚里士多德为“人类的导师”。

7.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

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8.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

天性、习惯和理性。

P80

1.评价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这一方法通过不断与对方讨论的方法诱使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但是由于这一方法是在没有具体的教材课堂的情况下产生的特定的产物,所以并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进行使用。

2.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1)从定义上: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则将美德分为了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伦理美德才是伦理学讨论的对象,伦理美德就是中道,美德就是恰到好处。

(2)从美德教育的目的看: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德,强调知识对于道德行为的指导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在于掌握伦理道德,实现理性与非理性东西的统一。

(3)从美德的教育方法看: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先天就有的,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实践,认为美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与天性无关。

3.比较《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教育观。

相同点:

(1)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

(2)教育理论的内容都很全面;

(3)在细节的描述上都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猜测性,并且以神话寓言来作为佐证的证据。

不同点:

(1)教育制度和教育目的不相同。

《理想国》培养的是哲学王,《法律篇》强调以法治国,哲学家的任务是帮助制定法律;

(2)教育内容不同。

《理想国》中,辩证法居高临下,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为了辩证法做准备。

《法律篇》中为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着眼于实际,而辩证法的学习则是整个教育的中枢神经。

4.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1)都试图去阐述儿童或者个体是如何获取知识形成理性的;

(2)都探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遗传和环境)

柏拉图的是一种内发论,强调学习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而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亚里士多德的则相反,认为感觉影响进入灵魂的时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引起灵魂性质的转变。

柏拉图强调的是个体遗传因素对于后天学习的决定性作用。

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后天的环境尤其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是《论雄辩家》。

2.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P92)

内容:

①要有广博的学识;

②要在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

③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方法:

练习占主要地位。

最常用的练习法是模拟演说,最重要的练习是写作。

3.昆体良的主要著作是《雄辩术原理》。

4.昆体良有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5.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

(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

(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

在实行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

(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5)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6.奥古斯丁的主要著作是《忏悔录》。

7.奥古斯丁提出了“原罪论”。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2.骑士教育的定义及其特点:

(P118)

定义:

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特点:

阶级性和等级性、宗教性

3.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4.经院哲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定义:

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因产生于天主教的修道院(经院),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

基本特征:

以“经院”为生存环境,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

首先,经院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本质就是神学。

其次,《圣经》的教义就是经院哲学研究的绝对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最后,经院哲学内部也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也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5.城市学校的特点(P130):

从领导权和城市学校的归属上看,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从内容上看,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从培养目标看,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P131

4.阐述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它们在教育史上面的地位和作用。

产生: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萨米诺大学。

12世纪的波隆纳大学。

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出现。

2、十字军东征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3、新兴市民阶层的新的文化需要。

地位和作用:

1、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的媒介。

2、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和繁荣。

3、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

4、促进了市民阶层对于知识教育的重视。

5、使得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理想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在中世纪直接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拜占庭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昆它布

昆它布产生于伊斯兰教兴起之前。

通常由教师在家中招生授徒。

伊斯兰教兴起以后,昆它布便被用作传播教义之地,仍由私人设置。

教学内容也由最初的传授实用知识变为以诵习《古兰经》为主,环绕《古兰经》教授语法、书法、诗歌、算术等,成为一种以宗教教育为核心的初级学校。

三、简答

1、拜占庭教育的特点:

(1)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2)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

(3)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2、拜占庭教育的影响:

(1)总的来说,拜占庭的教育起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

(2)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东欧产生了重大影响。

拜占庭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

(3)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西欧也有很大影响。

使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了极大的作用。

拜占庭文明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阿拉伯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

1、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

2、维多里诺曾于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并于此终生执教,他把学校成为“快乐之家”。

3、北欧宗教改革前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伊拉斯谟、英国的莫尔、德国的温斐林、法国的比代。

4、伊拉斯谟最著名的著作是《愚人颂》。

他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是《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

5、维夫斯的教育著作《知识论》影响甚巨,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

6、莫尔《乌托邦》拉伯雷《巨人传》

7、美国学者班克罗夫特认为加尔文是普及教育之父,是免费学校的创始人。

8、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

其首创者是罗耀拉。

二、

1、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本主义。

其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

(2)古典主义。

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

(3)世俗性。

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其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

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文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

其教育的对象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

(6)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的特点。

(7)变革性。

2、路德的宗教与政治主张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主张因信称义。

人因真诚的信仰而获新生。

(2)主张众信徒皆教士。

人只要是为了信仰,在上帝面前就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提倡新的善功与天职观念。

凡凭信仰从事的各种职业和日常生活皆属善功。

(4)主张政教分离。

教会和世俗政权各自分管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

P1902、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教育的发展有何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内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运动。

影响:

(1)宗教改革使得教育势必要成为一种民族的教育,一种国家控制领导权的教育。

教育与世俗生活的结合更加的紧密,自然科学进入课程之中,教育的总体精神正在发生转折,这种转折标志着教育正在迈向近代化。

2、尽管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引发的,但是宗教改革对于近代教育转折的意义却远远大于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奠定了近代西方教育的基本格局。

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2、“泛智”:

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

1、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

他把遵循“秩序”这条普遍法则视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重要内容。

(2)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3)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秩序”,即客观规律。

指明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应当遵循这些规律,

要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

2、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呈现时要直接放在学生的眼睛前面,放在合理的范围以内,让学生看到实物或模型再分辨各个部分。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

父母应当在子女面前赞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教师应该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和循循善诱的态度去吸引学生,时常表扬用功的学生,学校应当经过精心布置:

房舍明亮、清洁,各处挂着名人的画像、地图等。

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之前,必须使学生的心灵有所准备,使他们能接受这门课。

(3)巩固性原则。

不仅要使学生领会知识,牢牢地记住知识,并且学会应用知识。

(4)量力性原则。

夸美纽斯从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出发,在教育史上初次提出了这个原则。

主张教学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要求教学循序渐进,不要跳跃前进。

3、关于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

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8岁)、青年期(18~24岁),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1)针对中世纪学校教学效果低的个别施教的传统做法,夸美纽斯要求实行班级制。

(2)针对中世纪学校组织十分松散,学生入学或离校停学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的普遍现象,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工作应实行学年制的要求。

(3)采取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成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P217

6、试论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首次提出系统的学校制度和初等教育的民主要求。

(2)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

(3)系统的总结了一整套的学校工作制度,尤其是班级授课制度。

(4)对于学前教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母校教育》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

(5)《大教学论》的问世使得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本人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第九章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1、公学(私立):

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公学——教育的活化石

注重绅士品格的陶冶。

注重文化基础教育。

注重学校管理。

是牛津、剑桥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

公学的成功经验:

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体,能够和政府平等对面

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作为私立学校,能够以自己的特色与公立学校平行共存

2、培根《新工具》“知识就是力量”

3、洛克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画》。

4、爱尔维修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

5、拉夏洛泰的《论国民教育》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办学的教育思想他是国家办学思想的代表人物。

6、“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

7、1774年,巴西多编出包括多种科学基础知识的《初级读本》,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8、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是第一所新式大学。

9、罗蒙诺索夫是创办莫斯科大学的重要人士之一。

P246

10、1786年颁布《俄罗斯帝国国民学校章程》,这是俄国政府历史上颁布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法令。

11、1636年,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清教徒们创办了美洲第一所高等学府:

哈佛大学。

12、1757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首先创办了一所文实中学。

13、洛克绅士教育的思想内容:

(书本上没有具体内容)

(1)关于体育,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

他认为每个绅士的身体都必须能适应以后活动中面临的艰苦环境,针对当时贵族子弟多娇生惯养的风气,他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忍苦耐劳。

(2)对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环境。

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

(3)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

德行重于学问;

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第十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在《爱弥儿》中阐述)

1、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阶段和内容:

(P271)

(1)第一阶段:

婴儿期的教育(出生后的两年)

这一阶段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

良好的体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2)第二阶段:

儿童期的教育(2~12岁)

这一时期首先锻炼的是感官并继续发展身体。

利用儿童自身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使他们接受教训。

(3)第三阶段:

青年期的教育(12~15岁)

卢梭主要论述了这一阶段中的知识学习和劳动教育等问题。

1、文化知识的学习。

(1)在学习知识的问题上,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对所学知识必须进行严格选择,关于选择的原则,卢梭提出

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是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

应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的知识。

(2)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地学习,反对啃书本,反对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

(3)引导儿童投入活动的是欲念、兴趣和好奇心。

他主张直观性教学,并要求在讲解知识时揭示知识的用途。

2、劳动教育。

(1)他从培养“自然人”的独立性出发,认为青年期的孩子应当学会劳动。

他主张学生必须学一门职业,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

首先,他要求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敬的感情,得到思想陶冶。

其次,他还希望通过学习劳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

他提出了选择职业的几条原则:

有用,这是最基本的。

适合自己的禀赋,不能单凭热情冲动去选择职业,眼高手低也不能成功。

适合自己的性别和年龄,青年人不宜选择整天呆在房间里的职业。

清洁卫生,无害于身体。

(4)第四阶段:

青春期的教育(15~20岁)

这一阶段要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

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善良的感情、正确的判断和坚韧的意志,而其核心是博爱。

卢梭主张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以至于爱人类。

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观念,但又认为人生而具有“公平的道德原则”,这就是良心。

卢梭认为道德的价值主要是心灵的内在满足,可以说是为道德而道德。

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发展人的自爱自利开始。

卢梭人物,在前三个阶段培养了儿童具有了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进而要培养善良的感情、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坚强的道德意志。

宗教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卢梭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5)女子教育

卢梭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总倾向是保守的。

小家碧玉、贤妻良母是教育的目标。

尽管如此,这对于当时贵族妇女不事家务、奢侈放荡的风气来说,也不啻为一种反叛了。

P284

2、分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1)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2)要求教育应当遵循自然天性。

(3)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自主、自食其力、愉快生活、自由的自然人。

(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意义:

(1)主张教育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得人能自由地得到发展,人为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尊重儿童的特点,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这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奠定了欧美新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2)卢梭强调的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对于新教育所提出的设想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的儿童观被广为普及。

局限性:

作为一个18世纪的思想为人,卢梭的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落后性、相互矛盾以及主观臆测的东西,同时存在一定的以偏概全的推论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2.论述要素教育:

1)德育

(1)德育的目的:

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

(2)德育的内容:

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的内容是和宗教紧密相连的。

(3)德育的要素:

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首先在家庭中奠定,是“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