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存在 折射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Word文档格式.docx
《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存在 折射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存在 折射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调节
10日下午,北京二十一世纪酒店一层的咖啡厅里,记者见到了刚接受完网络媒体采访返回驻地的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
他身着笔挺深色西装、还未走近就伸出手招呼记者坐下,虽是初次见面却丝毫不给人拘谨、生分的感觉。
低沉的嗓音、适中的语速、缜密的思路和恰当的表达,盛连喜的学者气质和低调作风令记者印象深刻。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
“大学生就业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缺乏冷思考。
”盛连喜开门见山地指出。
身为一所重点院校的一把手,学生的前途和发展始终是最让他牵挂的问题。
“目前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压力过大,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之内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他顿了顿说,“必须认真对待。
”
“温总理报告里面提到今年解决的就业人数是900万,但是光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达到500多万,这还不包括待就业的非应届大学毕业生,形势非常严峻。
”说到这儿,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皱起眉头,露出凝重的表情。
在盛连喜看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只是就业本身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反映。
“发展水平指的是初级阶段,发展质量指的是城市越变越大,但其实应该把更多的力量用于中小城市的建设,这样才能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去就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的调节,尽管这很困难。
“两会期间,我对我们国家如何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这是我这次整个会议期间思考的主题,也是提案的主要内容。
”盛连喜说,从大学的数量来讲,我国和美国差不多,在校生的数量也很大,而且我国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毛入学率达到23%,可以说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了,应该说是一个教育大国了。
但在盛连喜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还并不是教育强国。
“目前从很多指标来看,我国和外国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参与世界期刊的论文数量,特别是在世界上申请发明专利的情况,每年评选的重大科技发展等等。
甚至在一些大学排序上,我国进入前百名的还不多。
中国要变成教育强国还是有一段路要走。
这是盛连喜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八个年头了,他说,把更多来自教育界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去是他一直的追求。
盛连喜说,多年来,他的提案多数都是围绕自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来进行的。
“我经常和教育专家、学生、教师们开一些座谈会,听各方面的声音。
我也因此在两会上提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村师资问题和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等很多关于教育公平和发展方面的提案。
追求不变,今年的形式却有所不同。
盛连喜在吉林省代表团中首个开设微博,他希望通过这种现代手段听取更多百姓的声音。
现在,他已经通过微博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了解了更多基层百姓的想法。
他说,“通过微博与网友交流,是获取民意的捷径。
”(孙韶华陈伟经济参考报)
代表委员热议:
如何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
新春伊始,各地频现“用工荒”,就连普工也“荒”,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
而与此同时,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600多万,“就业难”依然存在。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成为今年两会上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如何正确看待“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呢?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认为,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
而用工荒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
尽管目前一时出现了所谓的“用工荒”,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也告诉记者,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之历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
我国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基础仍比较脆弱,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因此,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盛达集团董事长赵满堂则指出,“用工荒”的说法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结构性矛盾尤其突出,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农民工现在追求的是制度平等,大学生追求的安逸享受;
农民工需要的尊严,大学生需要的高薪;
农民工怕的是拖欠工资,大学生怕的是考不上公务员;
农民工期望的是与城市人一样的身份和地位,大学生期望的是有像官员、企业家那样的地位和享受……这一系列的现实对比就是‘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根源之一,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如何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呢?
来自机械制造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富建议,应该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至少应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
主要是转变人们择业、就业观念,转变企业招人、用人、留人的观念;
二是完善社会劳动力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现阶段应重点加强规划,同时加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作业能力”的培养;
三是改善社会利益和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通过优化、调整社会成员各方和企业内部各类人员薪酬体系规划、设计等措施,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能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部分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后发展地区转移。
李健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例如,对愿意去农村基层政权和参军入伍的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
对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的,适当提高岗位津贴;
对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妥善解决社会保险。
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的路。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本身就业,而且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倍增效应。
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
但遗憾的是,由于创业教育滞后,配套政策不到位等原因,我国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目前还不到美国的1/20。
“应当看到,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较长时间存在。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必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从根本上来说,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增长和教育改革。
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只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更加‘适销对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赵满堂认为,要解决“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问题,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现在“用工荒”缺技工也缺普工,不少企业主苦于招不到工人、工厂无法开工。
另外一边却是大学生工作难找。
这两种情况都是各地区以前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粗放式的经济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多企业都属于制造业链条的低端部分,“用工荒”将逼迫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而大学生就业难则会促使高等教育变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现在不少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造成学生学的东西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造成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只有改变高校教育模式,才能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大学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同时,政府需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统筹解决,但最重要的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今年准备提交的一个提案就是企业应该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
张红武则指出,由于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享受不了平等的国民待遇,相对于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更缺乏可比性,往往大学生一旦到民营企业就业,就基本上不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流动到社会保障好的领域从业了。
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使社会上能够出现发挥大学毕业生作用且不影响未来发展的工作岗位。
他建议,首先是改革现有就业制度,营造良好社会就业环境。
应把扩大就业放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打破影响全国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制度壁垒,增加就业机会,及时确立或细化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强化监督管理,消除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就业人员合法权益,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其次是促进人才教育、培养和开发的公平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是政府的责任,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打破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不公平现状,实现人的发展在基础上的公平,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使国民整体人力资源优化配制,以实现在民族振兴中的作用最大化;
再者是统筹人才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要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真正变成全社会的一致行动,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给予人才发展以更加突出的定位,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优先发展位置,以人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加强人才工作立法,而且要加大人才投入和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并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统筹各类人才队伍规划;
最后是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有利于健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
解决目前在人才使用中存在的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问题,就要把以用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努力使人才学有所用、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同时重质保量地实施大型人才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中,要重点解决人才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渠道方面存在的不科学、不民主以及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公务员专题考试(就业难与用工荒)材料题
2010-5-2122:
53
提问者:
a275051949|浏览次数:
1205次
1、小黄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上个学期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关注各个网站和招聘会的招聘信息,到现在为止,所投简历的数量已经多得记不清楚。
谈起招聘会现场的经历,小黄像大部分经历过的大学生一样心有余悸:
“现场人多得实在是太恐怖了,到处黑压压一片,黑压压的衣服,黑压压的皮鞋,黑压压的头发,黑压压的人群,弄得心情也是黑压压的。
”
2、来自东莞理工学院的学生清清更是直白地抱怨道:
“我们真怀疑企业只是打着招聘的旗子做广告的。
不管是网上、招聘会上还是人才市场,我和同学都投了很多,不断地投,可是,简历就像漂入大海,一去就没有了音讯。
大学生找工作怎么就这么难?
老是被拒绝,倒不如去做普工好了,企业争着要普工,真让人泄气。
3、相对于投了简历没有回音的同学来说,广东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系的小马同学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已经拿了好几个offer,但是,都被他拒绝。
“我想去的那几个公司都没有给我机会,偏偏给了机会的都是我不喜欢的,感觉也没有太好的前景。
”小马被其同学称为“找工作狂人”,因为他大四上个学期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大招聘会和人才市场,几乎一场不错过。
但是,当热情遇到冷水,他冷静了下来,准备停下来全身心投入到考公务员的考试当中,暂不提找工作。
以他的话说就是:
“其实考公务员也是找工作的另一种方式。
4、每年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政府和学校都有不同的政策和措施缓解就业压力。
至今,已经有很多高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专门指导大学生创业和规范就业指导。
不管是鼓励创业,鼓励深造还是提倡到基层,都越来越人性化,但是,“僧多粥少”,就业问题还是横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坎。
大学生着急和慌张也在所难免。
5、对于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老师说:
“其实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好,大学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树立起信心,不要太着急。
6、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节后开门首日,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将2辆大巴开至现场,抢招1500名工人。
当地1名记者为了体验用工荒,乔装成外来务工者,结果在20分钟内找到了6份工作。
杭州第一人力资源市场开门4天来,31888个工作岗位只等到了1825名应征者,由此形成的巨大的岗位用工比远超去年同期的18600个岗位和2407名应征者。
同样,绍兴、台州、温州等浙江经济重镇也形成了巨大的岗位用工比,绍兴市就业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农民工数量从未如此稀少过。
7、为了抢到农民工,企业使尽招数,上涨工资、降低招工要求,重奖带新员工来企业工作的老员工。
另外,义乌不少企业还到劳动力市场打出了“没有技术不要紧,进厂再学没关系”的广告,宁波一家制衣厂还从安徽阜阳包列车把员工从老家接回。
8、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热度不曾减退,“用工荒”也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
9、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认为,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
问题补充:
这个是要求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
要有条理,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谢谢大家了帮帮忙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还能输入9999字
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
参考资料:
提交回答取消
2010-5-2216:
57
满意回答
针对于目前存在的就业难和用工荒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及相关就业主管部门:
1、要针对社会现状,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人才结构,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
2、要规范现存的工作招聘网站,加强管理,齐抓共管,使以盈利为目的的招聘网站切实地做好针对企业,针对急于就业人员的工作。
其次,对于大专院校:
1、要善于观察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就业趋势,增设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如技术性质的专业等;
2、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开办本校的人才招聘会,为企业寻找人才,为本校毕业生寻找合适工作牵线搭桥;
3、鼓励自主创业的同时,也要做一些辅助工作,如怎样融资,心理压力咨询等
4、继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毕业工作进行良好的辅导。
再次,对于企业,对于没有经验要求的工作,可以给应届毕业生多一点的工作机会;
对于需要经验的工作,如需要农民工,可以增加各种福利措施,降低标准,提供进修机会,加强技术训练等。
最后,对于急于就业的人来说,
1、要摆正心态,积极寻求合适自己的工作。
积极去基层工作,锻炼自己;
2、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素质;
3、要敢于自主创业。
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良策
2011-11-408:
46
薔薇_婚紗_劍|浏览次数:
2575次
高中政治题目!
如题急,在线等,谢谢
2011-11-1122:
①提高劳动者的待遇,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解决用工荒)(2分)
以下是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②贯彻和落实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分)
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
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才结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⑤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观,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4分)
用工荒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目录
简介
相继出现
1.石市餐饮协会
2.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
3.广东省统计局
4.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调查
出现原因
1.直接原因与更深层次的原因
2.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
3.具体原因
引发关注
相应对策
1.用“权利”留人
2.法律保障工人权益并非增加用工负担
3.遵守劳动合同法会让企业走得更远
破解关键
启示与反思
1.启示
2.反思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
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1]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
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
编辑本段相继出现
石市餐饮协会
截至2008年底,石市大大小小的饭店共10147家,2009年来又增加10%。
餐饮行业出现自2005年来最大用工缺口,据协会粗略统计,几乎每家饭店至少要缺一名服务员,用工缺口已达上万人。
[2]
2009年7月份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继出现用工短缺。
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
7月份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而同期的求职总人数却只有35.4万人[3],用工缺口达到25万人。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统计显示,到7月底,江苏省新增就业人数66.5万人,月均增长9.5万人,尤其7月份单月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3.3万人,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上海实际净增就业人数约3.9万人,比6月份的1.8万人增长了一倍多。
广东省统计局
对全省598家企业开展的季度用工情况重点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末,广东企业员工总数比上季末新增加6.29万人,企业用工需求总体呈增长趋势。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调查
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调查,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开工率为70%,较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60.9%,有了较大的提高。
[4]
编辑本段出现原因
直接原因与更深层次的原因
用工荒有出口订单恢复增长、企业纷纷扩大生产的直接原因,但从用工荒本身的出现以及发展趋向看,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的调整都有莫大关联。
用工荒相关漫画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实也简单。
几十年了,中国的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普通工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与此同时,都市生活的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业主和来自内地的普通工人之间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当打工者认识到沿海不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财富梦想之地时,用工荒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支撑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
这种优势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缘于国人易于满足、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还有打工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
如今,这种模式遭受了挑战,用工荒也算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回应。
虽然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工人而着急,但我们应该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
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依赖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也不能只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加工厂。
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
从社会生活领域看,它会把我们从“为了发展而发展”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