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030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格式.docx

耕作农业区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主要树种有: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特产主要有:

人参、鹿茸、柞蚕茧等

畜牧业区

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成因

对策

耕地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

林地、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变

【易错辨析3】 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

提示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例1】 (2019·

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

但茶叶生产的波动性也较大。

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该国的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叶种植的有利影响。

[尝试自解] 

(1)                                    

(2)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容易引起旱涝灾害。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2)产茶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雨多,云雾多,空气湿度大,利于茶树生长;

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利于排水,不易积水,适合茶树生长;

山地地形昼夜温差大,利于茶树的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茶叶质量好;

山地地形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利于茶树采光。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

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水源

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政策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市场

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广阔,奶酪产业规模大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解析 第

(1)题,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2)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

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答案 

(1)D 

(2)D

素养一 区域认知: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2016·

全国卷Ⅱ,1~2)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 第

(1)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生产优质品牌铁观音茶。

所以选B。

(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

故选C。

答案 

(1)B 

(2)C

素养二 区域认知:

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2.(2014·

全国卷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8分)

解析 第

(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

(2)题,三江平原位于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病虫害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的生息繁衍。

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

另外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第(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

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

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

生产规模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等。

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2】 (2015·

浙江文综,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

(1)~

(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的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

很少。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B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即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其步骤如下:

2.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

重视第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我国主要农业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耕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

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

牧区

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保护草地、建设人工草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林区

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2019·

济南一中月考)“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

(1)~

(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 第

(1)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

(2)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C 

(2)D

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

农业开发利用注意的问题

1.(高考海南地理卷)下图示意我国39°

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

(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坡度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

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

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所以选择D项。

(2)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限制因素。

根据图示可知,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

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所以选择B项。

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

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所以选择C项。

答案 

(1)D 

(2)B (3)C

素养二 人地协调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017·

全国卷Ⅲ,36(4),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下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下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说明其缘由。

赞同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主要从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阐述。

反对扩大规模的理由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 赞同。

理由:

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

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

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

海南地理,6~7)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B.土壤

C.光照D.水分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市场竞争力

解析 第1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

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

第2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业都会消耗大量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1.A 2.D

北京海淀质检)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4.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 第3题,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国营农场;

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丁位于巴西高原。

第4题,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

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

不合理灌溉主要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 3.C 4.A

山东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完成5~6题。

5.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6.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 第5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6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①错误;

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温度,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则⑤错误。

故B正确。

答案 5.C 6.B

 (2019·

湖南衡阳一模)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号称“中国蔬菜之乡”。

当地许多蔬菜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农场+农业工人”模式对多种蔬菜进行加工,加工完成的蔬菜绝大多数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地。

据此完成7~8题。

7.寿光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模式得以形成且不断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B.劳动力廉价

C.气候适宜D.市场广阔

8.影响众多蔬菜加工企业布局在寿光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丰富B.交通便利

C.地价低廉D.工业基础好

解析 第7题,市场需求量是影响商品性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故该模式形成并壮大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广阔。

政策优惠、劳动力廉价、气候适宜是基本条件,但不是不断壮大的最主要原因。

第8题,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说明有原料优势,则主导因素是原料丰富。

交通便利、地价低廉、工业基础好不是蔬菜加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答案 7.D 8.A

陕西西安八校联考)读我国某农产品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阴影部分)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完成9~11题。

9.该农产品最可能为(  )

A.稻米B.棉花

C.甜菜D.油菜

10.该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在甲基地呈点状分布,在乙基地呈片状分布。

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气候B.地形、土壤

C.交通线、市场D.水源、地形

11.甲基地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大资金投入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C.加大农业科技投入D.加强水利建设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优势农产品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和新疆地区。

华北和新疆水资源短缺,不可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故A项错误;

华北和新疆地区秋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棉花品质好,销量大,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棉花的优势生产基地,故B项正确;

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故C项错误;

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长江流域,故D项错误。

第10题,棉花在我国新疆呈点状分布,主要是由于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淡水资源短缺,而灌溉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能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故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