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0220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Word格式.docx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7、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

⑴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

②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例尺的类型:

比例尺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特点

⑤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1)____________:

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____________: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____________: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组成地壳的岩石:

根据____________把岩石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类型

成因

特征

常见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9、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

10、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即内力的作用)。

11、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火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12、地震: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的要素:

震源

震中

震中距

震源深度

③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_________次。

这些地震中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④全球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泥石流

①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②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容易被水流冲刷;

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③逃生: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__________,不要顺沟方向往__________或__________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__________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__________。

14、地球表面的板块

①大陆漂移假说由________提出;

主要观点和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海底扩张假说

主要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板块构造学说:

①主要内容:

①全球由__________组成。

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上,

③相互不断地发生__________。

④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生火山和地震。

②6大板块:

③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碰撞:

形成_________(陆陆碰撞)。

形成_________(洋陆碰撞)

板块张裂:

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④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

16、地形的类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相对高度

海拔

地形特征

地面起伏大。

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顶面平坦宽广,起伏小

地表起伏和坡度都较缓,

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一般相对高度小于50米

17、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洼地(盆地)

18、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________,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________。

19、地形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________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①________使地表起伏加大。

(特点:

影响是阶段性的)。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②________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20、外力作用: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地形的作用。

流水-------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平原、三角洲

风---------沙漠、风蚀城堡

冰川-------角峰、冰斗谷

例1:

课本图3-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让铅笔头分别在篮球和平直木板上移动观看铅笔远去时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①观察现象:

铅笔在篮球上远离人时,铅笔头慢慢看不见了,铅笔长度变;

铅笔在平直木板上移动时,可以一直看到铅笔头,而且铅笔长度。

②思考:

篮球代表,铅笔头代表。

③讨论:

在篮球表面和在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为什么会不同?

④结论:

可见地球是个体。

⑤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例2:

读上右图回答:

(1)在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根据经线指示的南北方向

C.根据方向标判断D.三种方法都可以

(2)乙在甲的方向。

中考资源网

例3:

右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2)下列转化关系表示岩石直接转化的是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组成排列合理的一组是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例4:

读“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①②两条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

⑵A村庄所在地与最高山峰间的温度差约为℃。

(注:

高度增加100米,温度降低0.6℃)

⑶在图中河流上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

修大坝可能性带来的问题是。

⑷如果在山坡上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

例5: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乙图)

(1)全球共分成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边缘地壳比较。

(3)板块的和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和板块相撞而成的。

1、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在一张长、宽都为10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地图适用的比例尺是()

A.1:

5500B.1:

11000C.1:

60000000D.1:

6000000

2、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3、咸蛋超人住在(200W,23.50S),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

请你判断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

A.(200W.23.50S)B.(1600W,23.50S)C.(1600E,66.50N)  D.(1600E,23.50N)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①B。

②C.③D.④

5.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C.火山和地震D.全球气候的变化

7.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8.读经纬网地球仪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标出其他经线

的度数①___________。

(2)A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填经、纬度),它位于B点的_________方向上,位于D点的_________方向上。

(3)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__,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

(填“相等”:

或“不等”)

9.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该地区的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2)M村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量得M村到N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______千米。

(3)M村大致位于N村的______方向。

答案: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

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③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⑥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

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

子午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半圆

相交于南极和北极

相互平行

等长

不等长(赤道最长)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180°

90°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赤道

向西向东各180°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

无数条,除0°

和180°

外,其余的都有2条

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

划分半球的界线

20°

W、160°

E

赤道(0°

纬线)

5、东半球包括:

∽160°

E和0°

∽20°

W;

160°

E∽180°

E和20°

W∽180°

W

北纬0°

∽90°

N南半球:

南纬0°

S

∽30°

30°

∽60°

60°

⑴比例尺⑵方向⑶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范围小,内容详细

范围大,内容简单

(1)指向标定向法:

(2)经纬网定向法:

(3)一般的表示方法:

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

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有明显的矿物质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花岗岩

玄武岩

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这是区别于其它两种岩石的主要特征)。

有些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

石灰岩

砂岩

(另:

页岩、砾岩)

是地壳中已生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

常有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石灰岩变质形成)

板岩(页岩变质)

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

10、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

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

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③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

④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一带。

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P107(重点内容)

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①大陆漂移假说由魏格纳提出;

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

①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③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形成山脉(陆陆碰撞)。

形成海沟、岛岛弧、山脉(洋陆碰撞)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④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较大

500米以上

200米~500米

200米以下

四周高

中间低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的地方

等高线重叠处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可以发育成河流)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降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①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一、典例分析

①短不变②地球船身④球⑤海面是个曲面

⑴B⑵正北

⑴岩浆⑵AD⑶C

⑴②⑵2.2⑶A村庄被淹没⑷乙处

⑴六太平洋⑵稳定活跃⑶碰撞张裂⑷①②

二、小试牛刀

1、C2、A3、D4、A5、C6、B7、D

8、⑴10º

E⑵70º

E60º

N正西西北⑶相等

9、⑴平原丘陵⑵200-300米10⑶西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