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0105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01信息管理概论期末考试指导课件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手段——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贸易电子化,政府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生活便捷化。

四、冯·

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依靠执行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程序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

●计算机不需要人的干预而自动执行程序——程序控制;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五、计算机硬件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可以分为三大类(或子系统):

中央处理单元、主存储器和输入/输出子系统。

六、计算机软件组成

计算机系统是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设备。

软件则是使得硬件能够正常工作的程序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七、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包括:

主机、通信处理机、终端、联网部件和网络传输介质等组成。

八、参考模型

OSI/ISO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九、IP地址和域名

1.IP地址

IP地址是网上计算机的标识符,IP地址唯一的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和网络中位置的编号。

2.域名系统

每个主机都有一个IP地址,但是IP地址由数字组成,不便于用户记忆和使用,所以每个主机应该有一个容易记忆助名。

顶级域名分为三类;

国家顶级域名:

如cn表示中国。

国际顶级域名;

int。

通用顶级域名:

com、net、edu、gov、mil、Org、firm、stop、web、arts、info、nom。

十、通信的定义

通信从本质上讲就是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一门科学技术,它要将大量有用的信息无失真、高效率地进行传输,同时还要在传输过程中将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抑制掉。

当今的通信不仅要有效地传递信息,而且还有存储、处理、采集及显示等功能,通信已成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通信的分类

1.按传输媒质分:

一类称为有线通信,另一类称为无线通信。

2.按信道中所传信号的不同分:

可分为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

3.按工作频段分

4.按调制方式分:

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5.按业务的不同分:

可分为电报、电话、传真、数据传输、可视电话、无线寻呼等。

6.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

分为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

十二、通信方式的分类

1.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2.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串行传输方式、并行传输方式

3.按通信网络形式分:

两点间直通方式、分支方式、交换方式

十三、遥感遥测技术

1.定义:

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2、缩微摄影技术

缩微技术的特点:

存储密度大,记录效果好,记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

第三章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管理科学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科学的基本内涵

第一个层次是,当管理活动充分运用了数学这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后便成为了管理科学,它把许多管理活动构造成一个个的数学模型,找出函数中的变量,努力来控制这个变量,求得数学解,再运用到管理实践中,这是管理科学最狭义的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管理科学是在一般管理学论述的管理的本质、职能、手段、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加上数学的、统计学的方法和现代科学手段,如信息技术的运用;

第三个层次是管理科学是围绕管理的目的与特征,综合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数学、经济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学科,这是管理科学最广义的理解。

三、管理的基本职能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项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四、决策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组织决策的特点:

首先是目标性;

其次是可行性;

再次是选择性;

第四是满意性;

第五是过程性;

最后是动态性。

五、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并促使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

其次,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它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再次,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协调的纽带。

第四,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基础。

第五,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信息管理的思想基础——现代系统科学

一、系统的定义

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以某种分布形式结合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科学

1.什么是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规律的认识的总结;

它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大量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人类认识、描述、设计、管理、控制复杂系统的一般性的理念、方法与具体步骤。

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2.系统科学的对象与内容

系统科学的研究内容,可以从人们认识事物、管理事物的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

●复杂系统的状态和描述方法;

●复杂系统的动态属性与演化规律;

●人们管理与控制复杂系统的方法。

三、系统科学理论

1.信息论

信息论的内容: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

●作用是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2.控制论

创始人维纳(WienerN),控制论是在机构、有机体和社会中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控制系统。

以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为理论目的。

3.系统论

贝塔郎菲(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创立,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

目的是企图确定适用于普遍系统的一般原则,研究一切客观现实系统共同的特征、本质、原理和规律。

四、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1.反馈原理:

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信息的改变,反送到输入端时,称为反馈信息

2.有序原理:

重视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重视系统的有序程度,发挥系统可能的功能。

3.整体原理:

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整体原理要求人们在研究问题时,要牢固树立全局、整体的观念,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功能。

五、系统思维:

整体观念,演化观念,层次观念,活体观念。

六、系统方法

七、系统工程的理念

八、标准化及其在信息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所谓标准化,就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制定标准、贯彻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

对于信息系统工程来说,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化尤其重要。

第五章信息管理——内容和地位

一、信息管理的内容

1.信息管理的含义

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使无序的信息流成为有序的、方便人们使用的信息。

现代信息管理工作无论从服务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服务的手段、服务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信息管理的内容

信息管理就是有关获取、组织、管理、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流程、方法和技能等。

信息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信息输出这五个环节。

二、信息采集

一般可分为两个子阶段:

信息的感知,信息的识别。

1.信息采集来源

2.信息采集原则:

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易用性原则。

3.信息收集的方法:

观察(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

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和综合抽样,实验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网络方法。

4.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方法之一。

2)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是在对总体进行编号排序的基础上按照固定间隔抽取样本。

3)两个被抽出的个体之间的标准距离称为抽样距离,用总体数除以样本数就可以得到抽样间距。

三、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人类交换信息的一种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信息是传输的内容,传输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

拉斯韦尔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

传播研究的5项内容:

控制分析(传播者)、内容分析(信息)、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监控。

信息传播行为分为5种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大众传播受众理论:

1)个人差异论:

对同一信息,不同受众会产生不同反应。

2)社会分类论:

受众可以根据年龄、种族、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因素划分为不同社会群体。

3)社会关系论:

社会关系对于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

4)文化规范论:

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不一定能直接改变受众,但由于受众是在社会文化之中生活的,因此,大众传播可以先改变社会文化,从而间接地实现对受众的改变。

四、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就是把人们需要的信息从空间中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准确、迅速、安全、可靠地完成传输任务。

信息传输的实质:

某信息脱离源事物而附着于一个事物(物理载体)并通过载体的运动将信息在空间中从一点传送到另一点。

五、信息的存储

信息存储的含义

信息存储指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有序的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六、信息的加工

1.信息加工

2.信息加工的层次,按处理功能的深浅可把处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简单的整理,作为业务信息给“业务层”使用。

●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出辅助决策的信息,供“战术层”使用。

●进行统计推断,产生决策信息,供“战略层”使用。

3.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

●信息的筛选和判别:

判断和鉴别信息的真伪。

●信息的分类和排序:

成为规则、有序、系统的二次信息。

●信息的计算和研究:

推理判断,创造出更具价值的新信息。

●信息的著录和标引:

方便存储、检索、传递和使用。

●信息的编目和组织:

给信息需求者作为查找信息的工具。

七、信息分析流程

信息分析方法从性质上划分:

●定性分析方法:

指信息分析人员针对目标、运用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分析的一类方法。

●小组座谈、深度访谈、专家意见法、投射法、头脑风暴法、鱼刺图法

●定量分析方法:

指运用统计技术、系统建模、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具体问题做出客观分析的信息分析方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统计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方法、评价分析、运筹学方法、决策方法、系统模拟等。

八、信息的输出

九、信息管理的任务

1.信息管理的任务

2.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其两种基本模式

十、信息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特点

●MIS

●DSS

●ERP

●CRM

●SCM

●KM

●物流系统(Logistics)

●E-commerce

●E-government

第六章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的对象

一、资源

1、“资源”是通过人类参与而获得的(或可获得的)可利用的物资、能量与信息的总和,是一种附加了人类劳动智慧的信息的总和;

或者说“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形态。

2、资源的特征

3、资源系统的组成

自然资源子系统;

社会资源子系统;

经济资源子系统。

4、科学的资源观

所谓资源观,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资源的构成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对开发利用所持的态度和方式方法。

“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涵义和范畴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发现和认识资源的历史。

因此,了解资源观的发展对我们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1、信息资源的定义

信息资源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指信息内容本身。

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狭义的信息资源实际上还包括信息载体,因为信息内容不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

2、信息资源的特征

(1)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

生产性,效用性,稀缺性,可选择性,成本结构的特殊性,质量差异性

(2)信息资源的特殊特征:

非物质性,易流动性,共享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不可分性,基础性,意义多样性,易转换性,使用的挑剔性。

3、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信息资源的运营和政策机制划分:

政府信息资源、商业性信息资源和公益性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增值状况划分:

基础性信息资源、增值性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划分:

公共信息资源(简称公共信息)、私有信息资源(简称私有信息)和个人信息

4、信息资源的一般价值

信息资源的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值,信息的产生成本高,而再产生的成本却极低。

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定义:

根据社会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和应用的过程。

2、信息资源的增值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最后加以运用,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使得信息资源在多方面得以增值.。

3、网格计算

网格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代因特网应用。

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则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其中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

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

四、信息服务业与信息资源产业

1、信息服务业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

信息服务的生产过程是信息服务产品和特定服务的生产过程,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以信息和信息产品为劳动对象,借助信息技术等劳动资料,经过调查研究、增值处理等环节,形成信息服务产品,并通过提供、咨询或经纪等特定的行为方式,确保信息服务产品和服务用于用户的问题解决活动的全过程。

2、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3、信息商品化

4、信息资源产业

第七章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建设方法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

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

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

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

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面向管理决策:

目标性

●综合性:

集成性

●人机系统:

交互性,重视人的因素

●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要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而非单纯地改进技术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广泛学习与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二、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作用看,信息系统是为组织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稳定可靠的各级各类信息系统为目的;

●从概念结构组成上看,信息系统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

机构、人员和设备。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提供。

三、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种类

1、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EDP:

又叫数据处理系统(DataProcessSystem,DPS),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ProcessingSystems,TPS)

2.MIS:

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它强调信息系统功能的集成和有一个集成的数据库。

把若干数据处理任务按照业务职能集成起来,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3.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

系统只是支持用户而不是代替他决断。

因此,系统并不提供所谓“最优”解,而是给出一类满意解,让用户自行决断。

同时,系统并不要求用户给出一个预先定义好的决策过程。

四、信息系统建设和开发方法

1、诺兰模型

提出了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所谓的诺兰模型。

Nolan模型各阶段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规律,各个阶段不能超越。

2、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

3、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是构建信息系统的功能、确立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的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非常复杂,涉及许多工作人员,各种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以及多种多样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信息系统建设的难点之一:

根据系统设计目标,综合协调人、工作和技术之间关系,形成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

五、信息系统工程

1、系统方法的要点

●目标观念:

属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全局观念:

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层次观念:

各层次的合理分工(决策权力,信息管理)

●动态观念:

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

2、工程方法的要点

●规范化:

工程VS。

科研和艺术

●工作程序的规范化:

●必要的起点和条件

●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可检查的成果

●确切的终点

●表达方式的规范化:

DFD,数据字典,处理规范。

六、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管理

其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日常运行的管理;

(2)运行情况的记录;

(3)对系统进行修改与扩充;

(4)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七、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文档资料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文档资料

第八章信息管理中的非技术因素

一、技术与管理的统一是信息管理成功的关键

1、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1)通过计算机网络,部门之间的交流、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上下层之间的信息传输会更加迅速。

(2)总部能更加容易控制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分公司的不透明性因素在减少、决策失误在减少。

(3)更容易收集到客户的产品需求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其它市场信息,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定。

(4)促使把面向人的管理转变为面向目标的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5)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改善物流各环节,迈向零库存管理。

(6)各种参考数据唾手可得。

领导的决策水平空前提高,能做到“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

二、信息管理的经济意义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市场信息

市场经济就是信息经济,有信息才能有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效益

信息管理是企业运作管理必须的、必然的需要,也是大中型企业决策、经营、管理中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

三、信息管理中的法制因素

1、信息法律的特点:

时代性、关联性、综合性

2、信息法律的内容:

信息传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知识产权问题

3、存在问题:

信息法制观念淡薄,现有的信息法律不完善,行政干预严重,执法不严

4、应对策略:

完善信息法律体系,加强宣传工作,加强执法力度,加强队伍建设。

四、信息管理中的政策因素

1、国家信息政策的内涵

运用信息政策宏观调控,实现某种目标。

运用信息政策解决冲突。

2、信息政策的内容:

信息机构管理政策。

信息资金投入政策。

信息资源政策。

信息服务政策。

信息市场政策。

信息技术政策。

信息人才政策。

五、信息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或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精神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第九章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培养

一、分析IT工作所需的能力:

Gartner的25种基本能力模型。

二、中国信息化人才的现状特点:

人才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不平衡,地区分布方面呈现数字鸿沟。

三、中国当前需要培养五方面的信息人才:

一是适应发展战略研究中信息分析工作需要的高级信息决策专家;

1.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与经营方面的专家;

2.三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方面的信息应用专家;

3.四是适应实现信息产业强国目标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

4.五是适应有广泛就业前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信息劳动者。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和CIO

美国企业管理协会对CIO(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定义是“负责一个公司或组织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他的使命是为组织贡献技术远见和领导能力,主动开发和实施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应用,在持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创建并保持企业的领导地位。

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

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

到2000年底世界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