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4篇文档格式.docx
《《红色家书》读后感4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家书》读后感4篇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一封封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品读《红色家书》,如同黑夜里看到了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它那激情与力量的光束正穿透半个世纪的雾霾和荆棘,直抵我的内心、照亮了我的心扉,其眩人魅力无可抵档,心中顿觉有一股炽热的青春气息和触摸可及的潺潺温情在我的血脉中洋溢,这是什么?
是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萌发、在成长、在壮大;
是对和煦阳光下祖国事业蒸蒸向上的希望和期待;
是一盏黑夜里的明灯,照亮了我人生前进的方向,也点燃了我报效祖国的盈盈之火。
品读《红色家书》,让我重温了中国革命史,加深了对先烈们的敬仰与怀念,使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激发了更强烈的工作热情,更使我懂得作为一名工作在审计一线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重要的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审计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以旺盛的工作激情投身伟大的审计事业中。
品读《红色家书》,让我明确人生的目标是首重。
人生的目标是鞭策人不断前进、不断攀升的引擎,因此在千头万绪的泥潭中,从容坚定地树立人生的标杆尤其重要。
纵使路途中没有鲜花,没有阳光,依然选择生命中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
人生的航船在浩瀚如烟的大海上,只有明确了航向和终点,才有扬帆起桨、战胜风浪的信心,才能不断实现远大的理想。
品读《红色家书》,柔和、淡定地守护亲情是人生的至高点。
人生的终结必定会在某个未知的时辰与我们正面相撞,对生命的感悟,对幸福的渴望,对人间温情的珍爱,对丑恶的鞭挞,对虚伪的憎恶和鄙夷,都会坚定很多。
于是我们更要善待生命,格外地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虽然有许多暂时看来无法跨越的忧虑与痛苦,但在生命历程的长河中都只是沧海一粟,这就更要求我们更要坚定信念、心存感恩、珍惜生活、善待亲人。
品读《红色家书》中这些厚重、真实、饱含人间挚爱真情的文字,每一封家书都浓缩了沧桑岁月中一个个感人肺腑、激人奋进的事迹。
阅读这些文字,能让人的内心积蓄更多真挚的情感和善良的元素,滋养心田,激发不断攀登的动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阅读这些文字,心灵长久地被这些源于生命的呐喊和为祖国崛起而蓬勃向上的活力所感染,仿佛自已正与其默默地交流、对话。
在今天物欲横流、喧嚣嘈杂的现实社会,如何守望自己的心灵花园,找寻到自己人生的航标,保持积极向上永不臣服的姿态,我们从这其中得到了一个个朴实而又最有力的答案。
书读完了,不曾结束的是思考。
掩卷而思,《红色家书》用一封封饱含真情的文字将人生的真谛润物无声地渗透,仿佛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淡去浮华与喧嚣,辟一块清静的绿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中的不如意烟消云散,人生得失沉浮荣辱随风而去,从中领悟:
走在生命的路途上,无论坎坷泥泞或平坦宽阔,都要一身轻松、一路向前,踏实、有力、坦荡,心存善念,充满希望。
我喜欢这一封封家书,家书中流淌的力量和温暖带给人无限的正能量,正是这种力量、这种温暖,永远定格在稳健的审计前行的脚步中,荡漾在渐行渐远的岁月深处。
篇八
合上《红色家书》,我走到阳台,看着夜色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方志敏、李大钊、赵一曼、夏明翰……,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在脑海中浮现。
若把人类比作天空中浩瀚的星海,他们一定是最闪亮的星辰。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家书最动人心者,在于其情。
《红色家书》中的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现今读起来仍然滚烫灼心。
我从中深刻的感受到写这些家书的烈士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是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
”这是夏明翰写给母亲的信。
自古忠孝两难全啊!
可即使怀着这样的遗憾,他还在安慰母亲“别难过,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不能在父母跟前承欢膝下,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是夏明翰的遗憾,也是千千万万个烈士们的遗憾!
在如今和平年代里,虽然没有战场上的硝烟,但却从不缺少遗憾。
看看身边的同事们,为了办案几天不能回家,加班加点、熬夜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双休日、节假日甚至除夕夜,仍然在岗位上值班备勤、巡逻站岗。
对父母,对家人我们有着太多难以言说的愧疚,但是如果让我们重新选择的话,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穿上这身警服,因为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啊!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这是赵一曼就义前写给儿子的遗书。
同样作为一名母亲,在这封百来字的绝笔信中我看到了饱含深情的泪水,读出了一位母亲和自己孩子永别时的愧疚与不舍;
我看到了力透纸背的血水,读出了一位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勇气。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赵一曼用自己的生命来教育孩子,告诫他“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位年轻的革命母亲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和大爱小我的朴素情怀跃然纸上,无疑是为人子女者和后来者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这是陈觉写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
陈觉与赵云霄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由相识到相知,最终结为革命伉俪。
从他们的遗书中,看不到两个将死之人的恐惧,感受到的只是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满腔真情的流露。
他们何尝不想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但是,他们更明白,国之不存,何以为家!
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陈觉、赵云霄这样勇于牺牲、割舍亲情的革命先烈,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
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这是裘古怀就义前写给党和同志们的遗书。
怎么会忘记?
怎么能忘记?
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旗帜,才换来我们今天强大的中国和人民幸福的生活。
时光荏苒,精神传承,如果说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而前赴后继是你们的使命,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理想,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永远奋斗,同祖国一道继续前进,是落在我们肩上的新时代的新使命。
回到房间,我再次拿起《红色家书》,是时候给我的孩子们读一读了,红色精神必须也一定会永远传承下去
篇九
家书是亲人间的通信。
千百年来,家书承载着人类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亲情。
那些传世家书不仅记忆着逝去的岁月,蕴含着亲情的温暖,而且闪烁着哲理的光辉,传承着文化与文明。
杜甫的“家书抵万金”的诗句,是对家书意义的至上概括。
《红色家书》中方志敏写道: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只有两件事,使我们不能释怀:
作过某些错误,但经党指出,莫不立刻纠正,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竭诚地信仰者,我们相信共产国际的伟大和他领导世界革命的正确,我们相信中国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伟大和领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我们坚决相信在国际和中央列宁主义领导之下,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必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全部成功!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
他用热血和忠诚奏响了励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三部曲,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仰是贯穿其整个生命乐章不变的主旋律。
今天,品读着《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强学习、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纠正四风问题。
三是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准则,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五是积极努力工作,圆满完成领导赋予的工作任务。
篇十
近日,我在网上阅读《红色家书》,我被那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书,那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故事,那一张张革命先烈的老照片,无不感动不已,使我认识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经过几代人奋发努力才有的”。
那一封封家信,无不诠释着革命前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比挚爱。
“过去七十古来稀,如今耄耋不稀奇”。
我作为一名老年党支书,要做到退休不褪色,永葆革命不色不变。
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余热,砥砺前行。
我要利用自已的有生之年,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唱好大路歌,用手中的笔,去讴歌哪些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公路人,以增进全社会对公路建设的理解度、认知度,使公路人充满对公路建设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使公路人“在报刊上有名,在电视中有影,在广播里有声,在网络中留跡”。
我一定向革命先辈学习,诵读红色家书,保留红色基因,践行入党誓言,保持革命本色,永远跟党走!
篇十一
一封家书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家庭,一个个刻骨铭心的事例,有写给父母的、写给兄长的、写给弟妹的、写给娇妻的、写给恋人的…………
“当我入党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
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
”35岁的钟志申在血染的红色家书中写道。
无数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身无居所,远离家乡和亲人,唯有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共产党员的领导不动摇,激情豪迈,用文字为我们记录了红色革命中的点滴,永志不忘!
《红色家书》激励着我这个新时代的党员,珍惜时光,珍惜岗位,做好日常党务工作,热爱党的事业,服从大局,我隽恋党旗上那抹红。
我终于理解了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该书的良苦用心,我愿再次用心品读。
篇十二
一位同事从党办借来了一本《红色家书》,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革命烈士书信集,并热情地找到我,将书啪的一声掷在我的办公桌上,用叮嘱的口吻说:
认真阅读,然后写一篇读后感。
我面无表情故作傻样盯着她,以便为接下来斩钉截铁地回绝打下一个坚实的铺垫,没想到她渴望的眼神、欲言又止的面部表情,让我有些许不好意思直言推卸,双眼对视僵持了好些秒后,她扔下一句“就这么说定了,谢谢!
”转身就走了。
仿佛有一双巨大无比的手将我按定在椅子上,接着一张无形的大嘴吼出:
毋庸置言,照此办理。
我心里嘀咕着两句话:
语言给人的压迫感和逼迫力堪比武装力量,怕了你们这些拨弄文字考究表达的文人。
当我拿起那本《红色家书》逐篇细读时,刚读完第一篇书信,是烈士王孝锡写给他父母亲的诀别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情绪不能控制,既血脉喷张又涕泪俱下。
书信开篇一句“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道出了怎样的处境艰险,难以想象当时敌人是如何的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凶狠残忍。
“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表达了王孝锡烈士对敌人对旧社会怎样的恨,“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展现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气吞万里长河的豪迈与雄壮。
“儿去也,莫牵连!
!
”流露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孝心和亲情。
烈士王孝锡的诀别信,满信的文采和气魄,没有一定的学识和素养是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的,可以推知王孝锡肯定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换到现在来讲,不是毕业于北大清华或海龟,也应该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吧,必定不会因为自身无法生计走投无路才投身革命,他本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过上端着玉杯喝着香茶使唤丫鬟、娶几房姨太太的生活,可他带着信念和忠诚投身了革命,置个人生死不顾,凛然就义。
我读烈士的书信会涕泪俱下,并非我多情和矫情,因为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实在感人,能催人泪下。
生死本身是不感人的,那是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当一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他人或社会的安危和前途,主动放弃个人的幸福,为之不懈奋斗,直至牺牲生命时就感人。
英雄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只要是人,内心良知还未泯灭,英雄的精神就可以打动他的心灵,让他内心心绪波涛汹涌。
烈士的书信带给我的这种涕泪俱下有点甜蜜也有点难受,我想是因为细读才使自己涕泪俱下吧,于是我又改成了浏览,如此应该心绪不会波澜壮阔了吧。
可是还是没有用,主要是词句所传达的情感太浓烈太崇高了,像王器民就义前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的标题“继我志呵!
继我志呵!
”,毛泽建烈士遗书的标题“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吉鸿昌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无不具有穿刺人心的震撼,催人泪下的威力。
敌人已经被歼灭,战斗的硝烟已经消散,血色渐渐淡去,旧世界不复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我及我们善于遗忘的老毛病容易复发。
我及我们在过着当下美好生活的时候,很少去思考美好安逸的生活是如何来的,多少是得益于自己的奋斗,多少是得益于社会的馈赠,多少得益于先辈烈士的恩泽。
我虽然无法把先辈烈士对我们的恩泽加以评分量化,但我肯定先辈烈士的奋斗、付出、牺牲跟我及我们今天能过上的美好生活之间有因果关系。
忘记过去,可能迷失未来,回首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更能砥砺前行。
读读烈士的书信感受当初时局的艰难、先烈的坚贞决绝,有感动、有敬意、有启发,让我及我们懂得如今的光景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眼前的日子,挺好!
挺好!
篇十三
为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全省党员干部掀起了诵读《红色家书》的高潮。
带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拜读了这一封封珍贵的家书,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苦难的祖国、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广大贫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
一封封带着红色鲜血的家书,字里行间表达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以及对家人和亲情的无比挂念,读后令人顿时心生敬仰之情。
须知,没有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无私奉献,哪有今日中国之强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他们,并将他们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身在狱中心系天下。
他们虽在狱中,忍受敌人无情的摧残,却仍不忘革命大业、不忘国家,其忧国忧民之情怀显得格外伟大。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
“今日之世界,乃为资本主义渐次崩颓之时期,故必须采用一种新政策。
对外联合以平等对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族;
对内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纲领之下,以抵制列强之压迫,而达到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
刘伯坚在致诸兄嫂的信中写道:
“我为救中国而犯危险,遭损害,不需要找他们来营救我,帮助我,使他们为难。
”
为革命事业抛家舍业。
他们离开温暖的家,义无反顾的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奉献自己的一生。
任弼时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
“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
惟祷双亲长寿康!
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儿在外面心亦稍安。
”刘伯坚在致诸兄嫂的信中写道:
“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这而已。
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
他们在面对死亡时,没有一丝恐惧,反而更加挥洒自己的革命豪情,着实让人钦佩,而这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无比坚定的信念。
江诗咏在给两位哥哥的信中写道:
“为全世界大多数劳苦无产阶级谋利益而牺牲,终身无恨。
”杜永瘦在妻子的遗书中写道:
“别了!
明晨啪啪的枪声,是我们最后一刹那诀别的标志!
听着吧!
再见!
一心为公甘于清贫。
他们为革命事业,始终做到一心为公,甘于清贫。
方志敏同志在其狱中文稿《清贫》中写道: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他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之多,但是他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被捕时,两个国民党士兵从他身上竟然没有搜出一个铜板。
对亲情的深情惦念。
他们也是一个有亲情人,只不过为了革命事业,将这份牵挂和眷恋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吉鸿昌在牺牲前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
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北照应教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杜永瘦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
“母亲的爱我,恐怕比你还要利害吧!
她孤苦一身,只剩下我这个活宝贝,现在失掉了!
是何等的伤感呵!
你应当设法隐瞒她,混得一时是一时,这是你主要的责任。
别的话不愿说也不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