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4976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定国体

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组成政府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标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意义

(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标志: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意义: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形成:

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

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1)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2.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完善

(1)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3)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右面这幅《日夜想念毛主席》画,展示了1958年一位名叫库尔班·

吐鲁木的新疆维吾尔族老人骑着毛驴,弹着冬不拉,唱着赞歌,迎着朝阳向东方走去,直至北京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情景。

右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了新疆,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疆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们内心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真心拥护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1949年新政协召开,反映了中共怎样的建国理念?

中共与各民族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

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主题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材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是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提示:

(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

(2)我国与西方的国情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拓展升华]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异同

类别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相似点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

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民主)

本质区别

经济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工具

权利主体

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主体是人民

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

议员由竞选产生,不对选民负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

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机关活动的原则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力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处于领导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的整体利益

[对点训练]

1.毛泽东在1954年说: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

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

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

”以下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合作

B.政治协商制度仍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C.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

解析:

选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说法不符合材料和现实。

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的规定确立了什么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有何特点?

(2)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特点: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归纳总结]

新中国政党政治的特点

(1)政党地位:

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2)政党关系:

密切合作关系。

(3)合作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

大家公认:

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

”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选C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②错;

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③错。

故选C。

考点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命题角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

[典题例析]

[例1]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了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题思路]

[答案] D

[题组冲关]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

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

这体现了(  )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民主代议制形式

选A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中的“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并且还可以将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并对其进行监督。

这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委托、监督以及行使权力的原则,也就是“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2.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

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选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个原则,题干中的“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近三个月”等关键信息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而社会主义原则无法体现,故排除A项,C项正确;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项排除;

题干未涉及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

考点二

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例2] 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此表最能说明(  )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民革

民盟

职务

主席

副主席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的政府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题思路] 

[答案] B

[题组冲关]

3.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看出政协(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职能发生了转变

D.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选C 由材料中的“协助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等信息判断:

1954年始,政协已不再是国家临时最高权力机关,而是转变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机构。

4.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

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

选A 材料提到少数民族“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说明A项正确。

B项与材料无关。

C项“实现了”的说法错误。

D项中的“改革开放”说法错误。

答案为A项。

———————————————[课堂小结·

建通史]—————————————————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准备。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