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8587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对比)、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详解】A、在适宜的条件下,酶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A正确;

B、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正确;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B。

3.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山西选手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项目

金牌。

下列对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调节活动的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在室外寒冷环境中进行比赛时,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B.运动员通过神经调节完成各种技术动作,通过激素调节内脏活动

C.运动员从高处滑行而下,心跳加速,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且可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

D.运动过程中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持续增加

【3题答案】

【答案】C

【分析】体温的平衡:

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热量来源:

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

体温调节的中枢:

下丘脑;

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体温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详解】A、寒冷环境下,机体体温依然维持相对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运动员各种技术动作和内脏活动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错误;

C、在紧张兴奋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心跳加速,注意力高度集中,肾上腺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既属于神经递质,也属于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因此其分泌量不会持续增加,而是在正常范围波动,D错误。

故选C。

4.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必定发生染色体的断裂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的现象即为染色体易位

D.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4题答案】

【答案】A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指染色体中基因的缺失、增添、倒位、易位等,必定发生染色体的断裂,断裂后有可能重新排列或者移接到其他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可能引发的变异是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若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则为基因重组,C错误;

D、若为四倍体,则其配子中全部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

5.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编码精氨酸的密码子由原来的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AGA,由此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

B

植酸酶mRNA序列

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

D.配对的反密码子

【5题答案】

【分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根据题意可知,通过基因改造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变成了AGA,但仍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翻译出的蛋白质没有改变。

【详解】A、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故植酸酶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酶的活性也没有变化,A正确;

B、密码子在mRNA上,密码子由CGG变成了AGA,说明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了,B错误;

C、由于密码子改变后DNA中C(G)比例下降,DNA热稳定性降低,C错误;

D、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密码子发生了改变,故反密码子也会改变,D错误。

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不同岛屿形成后均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最终形成森林

【6题答案】

【分析】1、地形变化、土壤酸碱度和盐碱度不同、光强差异以及人为影响,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不同,同一地段种群密度不同,为群落水平结构。

2、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是从来无植被覆盖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3、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正确;

B、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B正确;

C、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

D、是否能最终形成森林需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D错误。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1941年,科学家鲁宾和卡门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小球藻是一类高效的光合植物,但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18O无放射性,可推知两位科学家是通过检测O2的__________来确定其来源的。

(2)已知物质X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

缺氮也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

为探究缺氮对小球藻产氢的影响,用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氮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分别培养小球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①实验结果A组产氢总量小于B组产氢总量,说明缺氮对小球藻产氢有______作用。

②推测:

缺氮条件下,小球藻叶绿体的______上分布的______减少,使其捕获光能的能力下降,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光合作用。

③欲进一步探究物质X、缺氮两种因素对小球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产氢会导致小球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条件下,小球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小球藻产氢量。

【7~10题答案】

【答案】

(1)相对分子质量

(2)①.促进②.类囊体薄膜③.叶绿素④.添加物质X的完全培养液⑤.添加物质X的缺氮培养液

(3)小球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

【小问1详解】

18O无放射性,但由于18O比正常的氧元素含有的中子数多,因而可推知两位科学家是通过检测O2的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其来源的。

【小问2详解】

①实验结果A组产氢总量小于B组产氢总量,说明缺氮条件下小球藻的产氢量提高,说明缺氮对小球藻产氢有促进作用。

缺氮条件下,小球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的叶绿素(光合色素)减少,使其捕获光能的能力下降,从而抑制了小球藻光反应过程,产生的还原氢减少,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③欲进一步探究物质X、缺氮两种因素对小球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添加物质X的完全培养液和添加物质X的缺氮培养液,然后用这两种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氢的含量。

       

【小问3详解】

产氢意味着小球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因而导致小球藻生长不良。

【小问4详解】

自然条件下,小球藻几乎不产氢,可能的原因是光反应产生的氧气抑制了产氢酶的活性,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小球藻产氢量。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实验目的突破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而设计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将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scFv抗体片段嵌合在T细胞上,通过体外培养得到大量的CAR—T细胞,再将其输回到患者体内进行抗癌治疗的一种新型靶向疗法。

回答下列问题:

(1)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

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2)T细胞所介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过程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进行的细胞免疫过程类似。

该过程中,体内的肿瘤细胞相当于______,经T细胞特异性识别后,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______;

效应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表达量低下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的机制之一。

与传统的T细胞免疫过程相比,CAR—T细胞免疫克服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现象,可特异性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题答案】

(1)①.胸腺②.骨髓③.三

(2)①.抗原②.记忆(T)细胞③.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

(3)CAR—T细胞不依赖MHC类分子识别肿瘤细胞,其表面的scFv可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注“CAR—T细胞表面的scFv可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

在这样阶段,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了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T细胞和B细胞生成场所为骨髓,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为胸腺,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为骨髓。

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由题干该过程相当于细胞免疫,则体内肿瘤细胞相当于抗原。

经T细胞特异性结合后,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抗原暴露出来。

由题干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指将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scFv抗体片段嵌合在T细胞,再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表达量低下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的机制之一”,可知克服免疫逃逸的原因是CAR—T细胞不依赖MHC类分子识别肿瘤细胞,CAR-T细胞表面的scFv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抗原。

【点睛】本题以CAR—T细胞免疫疗法为素材,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场所、细胞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9.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我国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此模式为净化空气,消除污染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1)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更好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价值。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

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鳊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鳊鱼的产量。

下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问。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鱼塘的塘边到塘中央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

垂钓者在鱼塘边垂钓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寻找时蚊子接受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信息。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蚊子数量,可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原因是这些措施降低了蚊子的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鱼塘中的鳊鱼只捕食蓝藻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藻,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由1/2变为1/4时,理论上使鳊鱼增重1g所需要的蓝藻增加__________g。

③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9~11题答案】

(1)①.物种组成②.直接和间接

(2)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①.化学②.环境容纳量(K值)③.5④.水稻等作物与藻类竞争光照、竞争N、P等无机盐;

动物摄食;

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分析】1、生物多样性

价值:

(1)直接价值:

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2)间接价值:

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3)潜在价值:

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2、根据传递的物质来区别,物理信息传递的是物理物质,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

化学信息传递的是化学物质,化学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以及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传递的是动物的行为,动植物的许多特殊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行为就是一种行为信息。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生态农业具有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体闲度假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可以招引更多的鸟类来防治害虫,减少了能量向害虫体内的流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①根据题干可知,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乳酸是一种化学物质,故寻找时蚊子接受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增大了生存的环境阻力,降低了蚊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从而降低其种群的数量。

②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为1/2时,则捕食小虾的比例也为1/2,所需要的蓝藻重量为1×

1/2÷

20%+1×

20%÷

20%=15g;

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为1/4时,则捕食小虾的比例也为3/4,所需要的蓝藻重量为1×

1/4÷

3/4÷

20%=20g;

因此使鳊鱼增重1g所需要的蓝藻增加20-15=5g。

③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由于水稻等作物与藻类竞争光照和N、P等无机盐,以及动物摄食和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一些列因素,都会导致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点睛】熟知群落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水稻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花为两性花,现有四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W、X、Y、Z,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若四种突变体分别是不同基因突变的结果,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2)为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片叶色见下表。

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F1叶色

第1组

W

X

浅绿

第2组

Y

绿

第3组

Z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实验结果表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突变体______的浅绿叶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为进一步判断X、Y、Z的浅绿叶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第4、5、6三组实验的片自交,观察并统计F?

的表现型及比例。

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预测如下两种情况将出现的结果:

①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____。

②若突变体Y、Z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X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W、X、Y、Z的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催化叶绿素合成或转变有关,它们发生突变导致叶色的改变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有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10~12题答案】

(1)①.DNA(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②.随机性

(2)①.Y和Z②.三组均为绿叶:

浅绿叶=1:

1③.第5组和第6组绿叶:

浅绿叶=9:

7,第4组绿叶:

1

(3)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一对性状可受多对基因控制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

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②随机性: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③低频性:

突变频率很低;

④多害少利性:

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

⑤不定向性:

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分析表格:

W、X、Y、Z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形成的浅绿叶突变体,第1组W、X杂交,F1仍为浅绿叶,说明W和X为相同隐性基因控制;

第2组W、Y杂交,第3组W、Z杂交,F1均表现绿叶,说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Y、Z不是同一基因,即属于非等位基因。

设W(X)的浅绿叶基因为a,Y的浅绿叶基因为b,Z的浅绿叶基因为c,当任何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浅绿叶。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可知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由题干可知,四种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且四种突变体分别是不同基因突变的结果,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由分析可知,W的浅绿叶基因与突变体Y和Z的浅绿叶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①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X(aaBBCC)×

Y(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的配子为aBC、AbC,自交后代F2为1aaBBCC(浅绿叶)、1AAbbCC(浅绿叶)、2AaBbCC(绿叶),即绿叶:

1;

同理第5组和第6组的结果也是绿叶:

1。

因此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三组均为绿叶:

1。

②若突变体X、Y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Z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X(aaBBCC)×

Y(AAbbCC),结果与上一小问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时相同,即绿叶:

1;

第5组为X(aaBBCC)×

Z(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配子时,A、a和C、c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产生4种配子,自交后代F2符合9:

3:

3:

1,由于何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浅绿叶,则F2的表现型为绿叶:

7;

第6组为Y(AAbbCC)×

Z(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配子时,B、b和C、c可以进行自由组合,F2结果与第5组相同,即绿叶:

7。

因此若突变体Y、Z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X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第5组和第6组绿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催化叶绿素合成或转变需要酶,因此根据题干“W、X、Y、Z的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催化叶绿素合成或转变有关”可知,它们发生突变导致叶色的改变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也体现了一对性状可受多对基因控制。

【点睛】本题结合水稻的四种突变体,考查基因突变、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熟知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解题本题关键是根据杂交实验的表格获取到基因类型和所在位置,再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选考题:

【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