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824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30

T3

挖方量

60

500

W1

X

70

140

-40

40

-30

W2

80

W3

300

100

30

110

400

W4

120

填方量

800

600

1900

初始方案如上,对其进行判别,有

12=70-130=-60v0则说明上述初始方案不是

20

最优方案,需调整。

X12

W1500

500W2300100

调整后如图,均为正,所以为最优方案。

Z=400*50+100*70+500*40+400*60+100*70+400*40=94000mm3

1.6某基坑底面积为20m*30m基坑深4m其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m,不透水层

在地面以下10m地下水为无压水,土层渗透系数为15m/d,基坑边坡为1:

0.5,

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试进行井点系统的布置和计算。

因基坑面积较大,井点平面布置采用环形布置形式。

高程布置为:

因该井为无压非完整井,取△h=0.8m,i=1/10,l=1.0m

所以有L=10+4*0.5+1=13m,

井点管埋深4+0.8+1/10*13=6.1m

取h‘=6.1m,贝9s=h'

-1=5.1m

则s/(s+l)=0.84

所以有Ho=1.84*(5.1+1)=11.224>

H=9m,取Ho=9m

所以Xo=,F/=..26*36/3.14=17.27m

R=2SHK=2*5.1*,9*15=118.51m

贝9Q=1.366K(2Ho-s)S/[log(R+Xo)-logXo]

=1.366*15*(2*9-5.1)*5.1/(g135.78-g17.27)

=1505.27m3/d

滤管和井点管均用d=38mm则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

q=65n*d*l3k=65*3.14*0.038315=19.13m3/d

所以井点管数量n‘二Q/q=1505.27/19.13=79根

间距D'

二L‘/n'

=2*(36+26)/79=1.57m

1.7某基坑地面尺寸为30m*50m深3m,边坡为1:

0.5,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8m

厚的细砂含水层。

细砂含水层以下为不透水层。

拟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

位,环状布置,井点管埋置面不下沉(为自然地面),现有6m长井点管,1m长滤

管,试:

(1)验算井点管的埋置深度能否满足要求;

(2)判断该井点类型;

(3)计算群井涌水量Q时,可否直接取用含水层厚度H,应取为多少?

为什么?

(1)由题意有总管埋设面至基底h1=3mi=1/10

L=15+1.5+1=17.5m,△h=1m

则厶h+h1+i*L=3+1.75+1=5.75<

h=6m

所以埋深能满足要求。

(2)因水井底部未达到不透水层,则为非完整井,且地下水为无压水,则

该井点属于无压非完整井。

(3)因为S=h-1.5=6=1.5=4.5m

s/(s+l)=4.5/5.5=0.82,则

Ho=1.84(s+l)=1.84*5.5=10.12m>

H=7.5m

所以直接取含水层厚度H=7.5m

第4章混凝土结构工程

4.1某建筑物有5根L1梁,每根梁配筋如下图所示,试编制5根L1梁钢筋配料单

解钢筋配料单

钢筋

编号

钢筋简图

r=

符号

mm

平均

长度

L1

单ijs

2①20

6350

10

?

2①10

6105

u、*>

?

u

1①20

6638

5

1

31①6

6

1248

15

 

①号钢筋下料长度

5980+2

X100+2X6.25X20-2X2X20=6350mm

②号钢筋下料长度

X6.25X10=6105mm

③号钢筋下料长度

4400+2

X(390+564+100)+2X6.25X20-4X0.5X20-2X2X

20=6638mm

④号钢筋下料长度

3400+2

X(890+564+100)+2X6.25X20-4X0.5X20-2X2X

⑤号钢筋下料长度

(412+162)X2+100=1248mm

4.2某主梁筋设计

5根©

25的钢筋,现在无此钢筋,仅有©

28与©

20的钢筋,已

知梁宽为300mm应如何替换?

解:

根据等截面积代换,初选

28和3©

20

2亠22

As2=2XX28+3XX20<

As1=5XX25

贝y改用3©

28和2©

As2=3XX282+2XX202vAs1=5X,X252满足要求

斗4丄

且构造能满足需用故选用2©

28和3©

20代替5©

25钢筋

4.3某梁采用C30混泥土,原设计纵筋为6根©

20(fy=310N/mrh),已知梁断面b*h=300mm*300mm试用HPB235级钢筋(fy=210N/mm)进行代换。

采用等强度代换假设6根©

20为一排配制

as=35mmAs=1885mm

h0=300-35=265mm受压区高度汁总一鳥二二=136.2mm

Mu=Asfy(h巧)=1885X32X(265■乎)="

5kn.m

用HPB235级钢©

25代换

as'

=25+12.5=37.5mm

h0'

=h0-

=262.5mm

OCs=

=0.389

hlfcbho

1+l-A«

rs==0.736As

1

=—=—〔J2834mm

若选用6©

25As=3217>2834但构造不满足要求

选用©

32号钢筋as'

'

=25+16=41h°

二h°

-as'

=259mm

”=■■■'

■--:

T

■1』X14.3WSOD

=0.4

1+l-Ja

rs=0.724As

十=^^=292血

选用4©

32As=3127满足代换要求

4.4某剪力墙长、高分别为5700?

mn和2900mm施工气温25°

C,

混泥土浇筑速度

为6m/h,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试选用内、外钢楞。

1)模板选用:

将钢模板以其短边沿2.9m的方向排列

12P6015+3P5015+4P6012+P5012

2)模板结构布置(包括内、外钢楞布置)

内、外钢楞均采用©

51X35钢管,布置如图所示:

3)荷载设计值:

混凝土自重:

rc=24KN/m

(1)混凝土侧压力坍落度为7cm

1/2

4)

①侧压力标准值t0=200/(25+15)=5

F1=0.22r

=64.67KN/m

②2

ct0p1卩2Y

2二rcH=24X2.9=69.6KN/m2

22

取两者中小值,即F1=64.67KN/mKN/m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为4KN/n1

荷载组合:

F'

内钢楞验算:

根©

51X3.6钢管

(1)

计算简图、本来为

qi=F'

(2)

(3)

=66+4.76=70.46KN/m2

4433

1=2X14.81X10mmW=2X5.81X10mm

7跨连续梁,但由于等跨,直接以五跨连续梁计算,

q2=FX0.6=66X0.6=39.6KN/m(挠度)

抗弯强度验算:

内钢楞两端伸臂长度为基本跨度之比较小,故可简化为

5跨连续梁计算挠度

22

Mk=1/11q1l=2.17KN•m

抗弯承载力:

c==二;

=186.9N/mm2<

215N/m*

挠度验算:

4

W=0.677Xql/10°

EI=「……二=1.39mm<

3mm

综上:

内外钢楞均选用2©

51X3.6钢管,能满足要求。

4.5设混泥土的水灰比为0.6,已知设计配合比为水泥:

砂:

石子=260kg:

650kg:

1380kg,现测得工地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施工配合比,若搅拌机的装料容积为400L,每次搅拌所需的材料又是多少?

解由于w/c=0.6水泥:

砂:

石子=260kg:

1380kg

故:

水泥:

水:

156kg:

650kg:

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

石子:

水=260:

650(1+3%):

1380(1+1%):

(156-650X3%-1380X1%)

=260:

669.5:

1393.8:

122.7

砂用量50X669.5/260=129kg

石子用量50X1393.8/260=268kg

水用量50X122.7/260=23.5kg

4.6一设备基础长、宽、高分别为20m8m3m要求连续浇筑混泥土,搅拌站有

三台400L搅拌机,每台实际生产率为5nVh,若混泥土运输时间为24min,初凝时间为2h,每浇筑层厚度为300mm试确定:

(1)混泥土的浇筑方案;

(2)每小时混泥土的浇筑量;

(3)完成整个浇筑工作所需的时间。

(1)由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故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案

(2)V=8LH/(t1-t2)

=8X20X3/(2-24/60)

=300m3/h

(3)总时间t=——=32小时

4.7先张法生产预应力混泥土空心板,混泥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钢丝采用

©

5,其极限抗拉强度fptk=1570N/mm单根张拉,若超张拉系数为1.05:

(1)试确定张拉程序及张拉控制应力;

(2)计算张拉力并选择张拉机具;

(3)计算预应力筋放张时,混泥土应达到的强度值。

(1)张拉程序

01^05acon(持续庁min)acon锚固

acon=0.75fptkX0.75X1570=1177N/mm

(2)张拉力:

F=1.05aconA=1.05x1177x'

x52=24.3KN

选择台座式千斤顶:

YDT600-150

(3)放张时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即:

Feu'

=0.75*40=30N/mm

4.8某预应力混泥土屋架,孔道长20800mm预应力筋采用2①L25,

fptk=500N/mm冷拉率为4%弹性回缩率为0.5%,每根预应力筋均采用3根钢筋对焊,每个对焊接头的压缩长度为25mm试计算:

(1)两端用螺丝端杆锚具时,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螺丝端杆长320mm外露

长120?

mm;

(2)一端螺丝端杆,另一端为帮条锚具的下料长度(帮条长50mm衬板厚1

5mm(提示:

应考虑预应力的下料长度与螺丝端杆的对焊接头)。

(1)下料长度:

L0=Li-2li=21040-2*320=20400mm

L=+nl0l+r-b

2Dd口Eh

1+4^-口占先

=19785mm

⑵L1=l+l2+15+50=20800+120+65=20985mm

L0=L1-l1=20985-320=20685mm

1+r-b

+nl

怎—3*25

=20060mm

4.9某屋架下弦预应力筋为4L25,fptk=500N/mm现采用对角张拉分两批进行,第二批张拉时,混泥土产生的法向应力为12N/mrn。

钢筋的弹性模量巳=180kN/mm混泥土的弹性模量Ec=28kN/mm若超张拉系数为1.05,张拉控制应

力匚con=380N/mm。

(1)试计算第二批张拉后,第一批张拉的钢筋应力将降低多少?

(2)宜采用什么方法使第一批张拉的钢筋达到规定的应力?

为什么?

(1)第二批张拉后,砼的形变值为:

Ae

二一:

…—=4.286*10

钢筋应变也为Ae,故钢筋应力下降:

AOQ

丄匚n二Ae・Es=4.286*10-*180*10=77.1N/mm

(2)张拉时宜对称进行,避免引起偏心。

在进行张拉时,若用一端

张拉,可采用反复张拉2—3次,可克服孔道摩擦力的不定向,使预应力得以均匀传递,第一批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

-1con—」con+(Es/Ec)

Tn

=380+(180/28)*12

=457N/mm

因为考虑后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混泥土弹性压缩对先批预应力筋的影响

第5章结构安装工程

5.1某厂房柱重28t,柱宽0.8m。

现用一点绑扎双机抬吊,试对起重机进行负荷分配,要求最大负荷一台为20t,另一台为15t,试求需要加垫木厚度

一点绑扎抬吊如图5.1

由已知条件可得方程:

代入数据得:

化简得:

3d14d2

设需加垫木厚度分别为x和y,则上式可化为

4(y0.4)3(x0.4)

5.1

3x=4y+0.4,即只要加的垫木厚度满足这个条件,就能保证两台吊车

负荷均衡

5.2某厂房柱的牛腿标高8m吊车梁长6m高0.8m,当起重机停机面标高为一0.30m时,试计算安装吊车梁的起重高度。

起重高度

h1——吊装支座到停机面的距离;

h2吊装间隙,h20.3m;

ha――绑扎点至构件底面的距离;

h4――索具高度;

由已知条件可得:

hi=8.0(0.3)=8.3m

h2=0.3m

ha=3.00.83.8m

h4=2.5m

H计8.30.43.82.514.9m,所以取吊车梁的其中高度为15m5.3某车间跨度24m柱距6m天窗架顶面标高18.0m,屋面板厚度240m,试选择履带式起重机的最小臂长(停机面标高一0.20m,起重臂底铰中心距地面高度2.1m)解:

根据吊装屋面板确定起重臂长度:

h吊装支座到吊车底铰的竖直距离;

a——吊装过程中起重臂要跨越的结构水平距离;

g——起重臂轴线与构件水平距离,g1.0m;

起重臂最大仰角;

,当没有资料可查时,可以取78。

图5.3起重机吊装屋面板示意图

由已知条件得;

h18.00.30.242.116.44口其中0.3m为工作间隙;

a=6.0/2=3.0m

arctan316.44/3.060.44.

L计16.44/sin60.44。

(3.01.0)/cos60.44。

27.0

所以吊装屋面板的最小起重臂长为27.0m。

5.4某车间跨度21m,柱距6m,吊柱时,起重机分别沿纵轴线的跨内和跨外一侧幵

行。

当起重半径为7m,幵行路线距柱纵轴线为5.5m时,试对柱作“三点共弧”布

置,并确定停机点。

(1)当吊车跨中幵行时

作图的过程:

先大致画出起重机的幵行路线(距离柱轴线5.5m),以柱脚中心

作半径为7m的圆,确定起重机停机点A;

然后以A点位圆心作半径为7m的圆,

作一条离柱子轴线0.5m的直线(施工间隙),确定柱脚位置C点;

由前面的

假设可知,绑扎点距柱脚7m所以过C点作半径为7m的圆,确定D点;

由C

点和D点就可以确定柱子的位置;

然后确定下一个停机点和下一根柱子的位

置……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最后一根柱子。

图中的粗线代表柱子,黑点

代表停机点。

需要注意的是:

当吊车跨内开行时,柱子的牛腿是向着吊车,而吊车跨外开

行时,柱子的牛腿是背向吊车。

(2)当吊车跨外开行时

如以上过程确定停机点和柱子就位图,如图5.4.2

图5.5屋架斜向就位图和起重机停机点

5.5某单层工业厂房跨度为18m柱距6m,9个节间,选用W,100履带式起重机进行结构安装,安装屋架时的起重半径为9m,试绘制屋架的斜向就位图。

屋架的斜向就位

由已知条件得,起重半径R=18/2=9m,所以只用一台起重机跨中幵行就可以了,查资料得Wi100履带起重机的尾部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为3.3m,所以起重机幵

行路线距离屋架就位后的最小距离为3.3+0.5=3.8m,柱子轴线距离物价就位后的最小距离取1.5m,所以就可以得到屋架斜向就位图,如图

具体过程如下:

a.大致画出起重机的开行路线(跨中);

b.确定屋架就位的范围:

离轴线1.5m作轴线的平行线,离起重机开行路线3.8m作它的平行线,这就是屋架就位的范围,再过这两条线的中点作一条线;

c.确定屋架就位的位置:

以屋架安装以后位置的中点为圆心作半径为9m的圆,

与起重机幵行路线的交点就是吊装第一榀屋架的停机点A;

以A点位圆心,

作半径为9m的圆,与物价就位范围的中线的交点为B点;

以B点位圆心作

半径为9m的圆,与屋架就位范围边线的交点就是C点和D点;

连接C点和

D点就是第一榀屋架就位的位置。

d.重复以上的过程,直到得到全部屋架的就位位置和起重机停机点。

(确定了第一榀屋架以后也可以先找到屋架与就位范围中线的交点,然后过这些交

点分别作第一榀屋架的平行线)。

e.图,5.5

*需要注意的是:

在吊装边上几榀屋架时要避让抗风柱,但是本题中由于所给的

条件不足,所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屋架采用现场预制时要有足够的工作面,

跌浇时还要注意吊装的顺序,先吊的后浇,后吊的先浇。

第2篇施工组织原理

第2章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2.1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支模板、绑钢筋、浇混凝混、拆模板和回填土五个分

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

各分项工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施工持续时间如下表所示。

在混凝土浇筑后至拆模板必须有养护时间2天。

试编制该

流水施工方案。

施工持续时间表

分项工

程名称

持续时间(天)

支模板

绑钢筋

浇混凝

拆模板

回填土

按无节拍流水组织施工:

累加数列并错位相减计算K得:

7

12

K

1=2

14

17

2=12

浇混凝土

8

3=3

8K

4=1

9

工期T=

2+12+3+1+14+2

=34天

横道图如下:

2.2某工程项目由I、U、川、W四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

工段。

各分项工程在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