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808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ng;

B项长歌当dāng哭应为dà

D项载zǎi歌载舞应为zà

i。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埋葬/埋怨朔风/漫溯诧异/叱咤博闻强识/老马识途

B.赡养/瞻仰处分/处理倘使/赶趟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C.角斗/角色长篙/艾蒿血泊/停泊剑拔弩张/驽马十驾

D.攒射/攒钱牌坊/磨坊忸怩/亲昵张灯结彩/结党营私

2.【答案】A【解析】A项(má

i/má

n,shuò

/sù

,chà

/zhà

,zhì

/shí

)。

B项处分/处理(chǔ);

C项角斗/角色(jué

);

D项张灯结彩/结党营私(jié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具沧桑一愁莫展书生意气

B.撕杀惆怅风华正茂偃旗息鼓

C.讴歌缉拿作客他乡绿草如荫

D.包袱尸骸桀骜不驯缘木求鱼

3.【答案】D【解析】

(A项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

B项撕杀应为厮杀;

C项绿草如荫应为绿草如茵。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噩耗屠戮阴谋鬼计惊心动魄

B.坍塌迥异殒身不恤逆来顺受

C.孝悌驻扎欢渡春节南辕北辙

D.峥嵘笙萧轻歌慢舞姗姗来迟

4.【答案】B【解析】

(A.“阴谋鬼计”应为“阴谋诡计”;

C.“欢渡春节”应为“欢度春节”;

D.“笙萧”应为“笙箫”,“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采芹弱冠之年即远赴英伦,国语日渐生疏,但她毕生最大心愿是能为父亲写部大传,向西方读者推介麒派艺术。

为此,她从不放弃学习汉语的点滴机会。

B.据当地主流媒体报道,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展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中国电信表示,正在申请LTEFDD牌照,同时将扩大及加厚网络深度覆盖,促进用户投资效益。

无独有偶,中国移动日前透露,他们也将跟进此项申请。

D.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不要说批评的声音,哪怕是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都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

关于弊病,我们有共识,根本不缺一个中学生的“呐喊”。

5.【答案】D【解析】

(车载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A.误用对象,“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采芹”;

B.同音词误用,“以致”多用于不好的结果,应该用“以至”。

C.褒贬失当,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多用于贬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搁浅后,船长不但没有及时组织乘客撤离,反而擅离职守,径自逃生,遭到世人谴责。

B.跑步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这项运动不仅不能获得益处,而且会诱发其他疾病。

C.今天,市政府召开联手建设文明城市的座谈会,与会人员各执已见,就相关事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D.“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6.【答案】A【解析】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B.误用虚词,将“而且”改为“反而”;

C.“各执己见”意为“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应换成“各抒己见”;

D.“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此句应用“名副其实”。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表示,马云入股恒大,本意就是借着足球的影响力推广阿里品牌,因此队名加上自家的品牌不足为奇,但要让球迷都接受可能还需一段时间。

B.有月色星光照耀,有浓浓情意陪伴,此时,老歌分明变成了清冽芬芳、绵延不绝的陈年佳酿,与故人、旧事和远远的田野稻香麦浪相连,铺陈出别具一格的人间景象。

C.与会专家一致指出,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公车过多影响环保,浪费能源,而且容易衍生腐败,损伤政府公信力,不利于节能活动的顺利推行。

D.日前,从远在辽宁沈阳的第十二届全运会赛场传来捷报:

“安徽玫瑰”在女子手球决赛中,以31:

20战胜了上届冠军解放军队,蝉联了冠军。

7.【答案】A【解析】

(B.搭配不当,“绵延不绝”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不能修饰“陈年佳酿”;

C.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调至“影响环保”前;

语序不当,“不利于节能活动的顺利推行”应置于“浪费能源”之后;

D.不合逻辑,指连续相承、连续不断获得,上届冠军是“解放军队”,“安徽玫瑰”何来“蝉联”!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9题。

【甲】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

曹操。

②举州委质:

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

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

完全

B.信义著于四海著:

闻名

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

亲自

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

打败

8.【答案】A【解析】

(A.动词,全部取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C.扶天子而令诸侯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

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9.【答案】D【解析】

(A.介词,和、与/介词,在;

B.连词,就/介词,把;

C.来,表目

的/但是,表转折;

D.副词,于是)

第Ⅱ卷(共123分)

三、(31分)

10.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5分)

(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1)老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迎接将军您呢?

(“孰”,谁;

“箪食壶浆”,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汤;

”敢不……乎“,反问语气。

每点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2)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容貌非常英俊,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奇特。

(“逸群”,超群;

“伟”,英俊,高大;

“异”,以……为异,感到奇特。

11.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

(4分)

【答案】相同点:

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

不同点:

乙文还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和容貌伟岸的气质。

【解析】评分:

相同占、不同点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4分)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断两处得一分,断对八处可得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

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⑴侍御:

官名,即侍御史。

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

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

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

⑵闽中:

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

⑶大都:

大概。

(1)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

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意境特点?

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秋雁、夜猿。

(1分)②闽中偏远,秋雁少至,夜里众多的猿猴哀鸣。

(1分)一少一多,写出了闽中环境的偏僻闭塞、凄苦恶劣。

(2分)

(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3分)

【答案】尾联运用了象征(或比喻)和双关的表现手法。

答出其中一种手法(1分)“雨露”象征(或比喻)皇帝的恩泽,“逢雨露”是说对方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

“慎风波”一语双关,表面是写路途艰险,要小心在意,实则告诫友人慎言慎行,避免招祸。

分析其中一种手法(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

(1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6分)

(1)怅寥廓

(2)挥斥方遒(3)乱花渐欲迷人眼(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5)尤使我耳不忍闻(6)不在沉默中爆发(7)谈笑有鸿儒(8)云归而岩穴暝

四、(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佛鼓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

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

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

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蒙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

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

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

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

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

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

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

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

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⑾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

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

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

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

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

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

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⑿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

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

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

“善哉、善哉!

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⒀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

“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

”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⒁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⒂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4分)

A.本文第④段描写菩提树,并非只是一般的写景,它象征一种静默而坚强的精神,历经寒冬,守候春天,在沉默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B.本文描写女尼击鼓时,以她那“小小的身影”“细致的手掌”与佛鼓形成“不成比例”的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了作者此时心灵的震撼。

C.作者在文中多次出色地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比如用鸟低哑的叫声来衬托出家人的身心清净,用极轻的醒板声衬托清晨的宁静。

D.作者虽然细致地记述了听佛鼓的过程,赞美了佛鼓的丰富意蕴,但都是为了突出晨钟给自己留下的更深刻的印象和拂之不去的影响。

E.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晨景,听醒板,听钟声,听佛鼓,每次内容的转换都衔接自然,文章最后以燕子细语作结,意味深长。

【解析】C“鸟低哑的叫声”衬托的是“清晨的宁静”,“极轻的醒板声”衬托“出家人的身心清净”。

D.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佛鼓”。

16.结合具体文意,说说你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词“雄辩”和“感觉”的理解。

(6分)

①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答案】

(1)“雄辩”通过拟人(1分)突出了清晨的“凤凰花”的明亮、艳丽、繁盛(1分),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1分)。

②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

(2)“感觉”是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1分),使人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求(2分)。

(或:

“感觉”是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1分),使人有勇气有精神(1分)追求更高远的境界(1分)

1.本文题目为“佛鼓”,作者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肃穆”的晨景图。

请谈谈这样写的用意。

17.【答案】①写出了佛寺环境的幽雅安宁的宗教氛围;

(2分)②为下文描写“佛钟”“佛鼓”作铺垫;

(2分)③运用衬托(反衬)的手法,以清晨之静衬托钟鼓之动,(1分)突出了佛鼓丰富的内蕴。

(1分)

【解析】第①点答出“环境”“幽雅安宁”即可;

第②点只回答“为下文作铺垫”而没有对下文的解说,不得分;

能答出“为下文写……作铺垫”,但对下文内容的解说错,得1分;

第③点中手法和手法运用的内容,1分;

手法运用的效果,1分。

2.本文第13段画线的“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一句,写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18.【答案】境界:

即沉浸其中不必用文字、语言表达,(1分)而心灵已被感染(或有所领悟之类)。

我受到的启发:

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静静地沉浸其中感悟它的魅力甚至要比用言语表达出来更具有触动心灵的力量。

(2分)如本文中作者在听完佛鼓的沉默中,心灵受到震撼,虽无法用语言表达却已沉浸其中,得到了深深的感悟。

“沉默是金”,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真情去感受,那么,高超的艺术也往往尽在不言中。

【解析】境界2分,概括出自己受到的启示2分,具体分析2分。

内容与本文文本一致且言之成理即可。

五、(10分)

19.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要求:

①意象恰当;

②句式一致,字数大体相等;

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田野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朵。

每一个小花朵就是一盏香灯。

它们在天地间静静地亮着,

许许多多的小花朵一起,

点亮了一个美丽的春天。

19.【答案】:

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

句式:

……(地点),……(意象);

每一个……就是……(比喻);

它们……

……一起;

……(拟人)

20.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本报讯:

昨天清华大学迎来了新百年的第一届本科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的3349名优秀学生走进了清华园。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清华启动近十年录取的清华学生的生源结构状况调查。

本月初,有媒体报道说,北大清华的农村生源所占比重不大,且连续多年下滑。

清华招办数据显示,今年清华所录取的新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中学300余所;

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对此表示,清华早就关注到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会对生源分布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和细分,这跟媒体报道没有关系。

他也表示,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

清华能做的,也许只能在重点扩招时增加贫困学生录取的机会。

20.【答案】清华启动近十年生源结构状况调查,回应农村生源减少报道。

【解析】给分点:

清华(1分)启动(1分)近十年生源结构状况调查(1分),回应(1分)农村生源减少报道(1分)。

六、(60分)

21.作文(60分)

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①自定立意,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