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794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市域铁路系统

  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

  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在市域内规划形成“双墩—元疃—桥头集—长临河,丰乐—柿树岗—山南—官亭—高刘—吴山”的市级公路环路,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

  (3)航空港

  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搬迁骆岗机场。

  (4)水运及港口

  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

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

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

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园区规划

  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成“4园区、4中心”。

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园区;

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

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2020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

规划2020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97万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能源供应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

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电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MW,供电总能力达6373MW。

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464MW,供电能力为2218MW。

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

现状500kV肥西变增容至3204MW;

规划新建500kV肥东变电所,容量为3204MW。

  (5)通信工程到2020年,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9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万户;

小灵通用户40万户;

互联网用户120万户。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60%以上。

建成实物传递、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

  (6)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

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7)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

近期100年一遇,远期200年一遇;

  店埠、撮镇、上派、水湖、双墩:

20—50年一遇;

  其它26个城镇:

10~20年一遇;

  6、城镇密集区规划协调

  

(1)主城与外围城市组团

  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次中心,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

生态廊道穿插其中,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

  

(2)主城与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色,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3)主城与两个风景名胜区

  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

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防洪设施建设,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促进巢湖综合治理。

  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

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肥西县南岗镇、桃花镇和烟墩乡,面积约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2、城市性质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职能

  

(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间发展策略与空间形态

  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北、向东方向发展。

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带控制。

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

  5、城市分区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

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

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

  东区:

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右。

  北区:

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右。

  西区:

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右。

  南区:

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

建设用地面积约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右。

  经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万左右。

  高新区:

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

  滨湖新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右。

  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1)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

  

(2)建成区

  主要指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

  (3)适宜建设区

  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

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

  (4)限制建设区

  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

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丘陵生态敏感区。

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

  (5)禁止建设区

  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

  7、工业用地规划

  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

  西部工业组团: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西南部工业组团: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

  北部工业组团:

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

  东北工业组团:

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

  东部工业组团:

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8、仓储用地规划

  

(1)仓储集中区

  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3个集中区域:

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

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

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

  

(2)危险品仓库

  保留井岗镇北部危险品仓库,搬迁合作化路煤气储气站、石油库、生态公园危险品仓库至中心城区外围。

  9、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2个市级中心和6个城市分区中心。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滨湖新区。

  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5940.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52%,人均16.50平方米。

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和分区中心内。

  10、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1)中心城区骨架道路布局

  城市骨架路网由快速路和I级主干路组成,快速路网在整个城镇密集区内构建,规划为“四横四纵”网络,I级主干路布局结构为“环形、放射加方格网”:

在二环内组成环网状,向外围组团及功能区呈网状放射形结构。

  

(2)公共交通规划

  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

规划设置“两横两纵”四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120公里,线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线网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环五射”格局。

  11、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

  

(1)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绿地系统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大型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空间格局为“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道”。

  

(2)城市景观风貌控制

  重点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增强旅游和游憩线路的明晰性,创造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加小型公共空间,重视带状绿化空间在城市景观组织中的作用。

  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合理布置水厂,现有的二、三、四水厂基本保持现状的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质,改造供水管网,提高供水的可靠性。

对五水厂进行扩建,规划新建六水厂和七水厂。

2020年总供水能力为202.5万m3/日,其中向周边城镇供水约28万m3/日。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现有的合流制排水设施,新区规划严格按照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

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为130万m3/日。

  (3)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

积极稳妥地推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用于农业灌溉,一部分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通过城市中水系统用作城市河湖景观、绿化、道路浇洒及降尘、建筑冲厕、工业低质等用水水源。

  (4)电力工程

  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

增容500KV肥西变,新建500KV肥东变,确保中心城区电力供应和主电网安全。

  (5)通信工程

  中心城区固定电话装机容量为320万门,移动通信在继续发展GSM和CDMA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完善移动网络结构;

按300米~500米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

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

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结构构建邮政网点体系。

  (6)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气源采用“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的原则。

合肥市利用“西气东输”工程,通过定远高压长输管道接入,门站设在三十埠,在门站及合肥经济开发区、城市北部各设一个储配站。

  (7)供热工程

  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占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的60%;

燃气供热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20%;

电采暖供热面积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的20%。

  (8)环卫工程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3、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

  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

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

  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减少燃煤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控制。

  (3)声环境保护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

  (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辐射环境管理防治

  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患。

  14、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城市规模

  到2010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00万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

  

(2)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适度向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发展。

  (3)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重点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地区、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

  15、规划实施

  本规划经批准后,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时修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县城总体规划;

本市其他各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合九铁路(北段)以北,东到长丰县界,西到蒙城北路,北到江淮分水岭,规划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20平方公里,水面和生态防护绿地约50平方公里)。

包括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新站北部片区、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以及三元产业园等。

二、总体功能与产业发展定位

总体目标:

做强地区新型加工制造业——打造“制造之城”

创造高品环境人居新生活——塑造“宜居之城”

推进都市城郊农业园区化——做优“生态之城”

发展健身休闲观光旅游业——构建“休闲之城”

功能定位:

(1)整合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等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三元产业园及新站北部片区,打造合肥北部制造业基地;

(2)提升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建设品位,发展合肥北部组团生活配套区;

(3)北环高速以北地区以湖光水色为主题,发展政务文化、生活居住、绿色产业、休闲旅游等,形成合肥北部新的生活综合区。

产业定位:

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三、空间结构

总体结构:

“三轴、三带、八片”。

三轴:

引导合肥市主城区轴向生长的发展趋势,形成双凤大道发展轴、世纪大道发展轴、天润大道发展轴等三条主发展轴。

三带:

在北部组团内,依托龙湖大道整合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等生态资源形成环湖景观带;

依托北环高速风景防护林和滁河干渠形成北环高速防护林风景带;

依托工业大道优化工业环境形成工业景观带。

八片:

北部组团依托合肥主城轴向生长,形成八大片区。

分别为庐阳产业园片区(约13平方公里)、新站北片区(约30平方公里)、双凤片区(约19平方公里)、双墩片区(约12平方公里)、三十头片区(约10平方公里)、湖西片区(约15平方公里)、湖心片区(约12平方公里)、湖东片区(约14平方公里)。

四、道路交通

&

nbsp1、骨架路网体系——“七横七纵”

“七横”:

由北向南分别为五湖大道、龙湖大道、菱湖大道、北环高速、工业大道、金龙路、凤麟大道。

“七纵”:

由西向东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凤麟大道、淮南北路、三元大道、天润大道、铜陵北路。

2、北部组团与合肥“141”连接道路

与中心城区:

有9条主干道相连,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金池路、淮南北路、天星路、三元大道、通宝路、天润大道(即新合白路)、铜陵北路。

与东部组团:

有6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金龙路,凤麟大道,编组站北路,汤池路,北环高速。

与西部和新桥国际机场:

有3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五湖大道和北环高速。

五、生态绿地系统

北部组团生态绿地格局为“两楔两廊两带”,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

“两楔”:

在蒙城北路以西地区结合大房郢水源地保护形成城市西北部的楔形绿地;

在北部组团与东部组团之间规划预留约1公里宽的生态绿地,形成城市东北楔形绿地。

“两廊”:

以滁河干渠和北环高速防护林带形成景观生态廊道;

以铁路防护绿带形成绿化防护廊道。

“两带”:

依托板桥河景观带和天河景观带,形成两条南北贯通的滨河景观带。

生态廊道宽度控制:

北环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150米,非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300米;

滁河干渠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100米,非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200米;

板桥河两侧各不小于60米;

天河两侧各不小于60米;

淮南铁路双凤双墩段铁路外侧不小于40米;

编组站段北侧铁路外侧不小于300米,南侧不小于200米;

大房郢水库上游按照水源保护区的要求进行保护,控制对水源保护有不利影响的建设行为;

东北楔形绿地生态廊道控制总宽度不小于1000米,西至铜陵北路,东至当涂北路;

大房郢水库上游流入水库的河流两侧各控制200米生态绿地;

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梅冲水库等四大水库应控制一定宽度的公共生态绿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用地退让水面距离不小于100米,禁止污水排入水体。

六、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给水:

新建合肥六水厂,合肥第八水厂。

污水:

新建北环、凤麟路污水处理厂;

扩建蔡田铺污水处理厂。

电力:

双凤2座110KV,双墩1座110KV,北城3座110KV,庐阳产业园1座110KV,新站北区与三十头共4座110KV。

燃气:

新建三十头天燃气储配站。

供热:

来自合肥电厂。

(一)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肥东县

作者:

刘现春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肥东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

全县总面积2216平方公里,人口110.9万,辖18个乡镇、3个开发园区。

2002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行列,2007年、2009年荣获安徽“投资环境十佳县”称号。

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排名中,均名列第七位,成为仅有的5个重叠县之一。

  经统计部门初步预测,2008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6亿元,首次超过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首破百亿,达120.3亿元,增长48.4%,其中工业投资54.1亿元,同比增长76.4%;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增长34.2%;

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23.8%。

  肥东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合宁、合芜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在肥东设有货运、客运车站;

合宁、合芜、合徐、合六高速公路和省级平安大道合蚌公路贯穿全境,长江水运经巢湖直达肥东县,合肥骆岗机场距县城店埠仅17公里,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区位条件。

肥东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双拥模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园林县城、全省首批“投资环境十佳县”。

该县资源丰富,工业较强。

已经形成钢材深加工、起重机械、家用电器、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化工、光伏产业这六大产业集群。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5家,初步形成了工业门类齐全、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工业体系。

  肥东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宋代包拯,清代李鸿章,当代张劲夫、吴邦国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

自然景观有风光如画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奇石密布的皖中第一高峰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等。

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褚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纪念馆是合肥市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

(文/刘现春)

(二)循环经济新亮点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掠影

张莉莉来源:

  肥东在2008年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肥东县连续两年荣登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宝座,并连续6年获得“十强县”、“十快县”荣誉称号;

这一年,肥东实现突破工业总产值200亿元、规上企业200家的“双200”目标;

这一年,肥东提前两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创汇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产值超亿元企业数5项“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这一年,肥东率先在全省提出了打造“工业千亿县”的宏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