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771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5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教学案全文档格式.docx

教学难点

会计的基本职能

教学关键点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对策

导入新课:

思考:

大学生活的花费与来源?

新课讲授: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

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

“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

账簿产生,如,“草流”和“誊清簿”,设“钱谷账”。

4、唐宋时期:

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

支、现在”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四柱”(旧管+新收-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

册”。

5、明末清初:

“龙门账”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为:

“进-缴=存-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

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和“存该表”

(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

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会计的概念(重点)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分类

四、会计的职能及特点(重点)

会计职能的定义:

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

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1、核算职能及其特点

(1)核算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核算职能的特点

1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

3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监督职能及其特点

(1)监督职能的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监督职能的特点

1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2会计监督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一个过程;

3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使外部监督不可代替的。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五、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

(二)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思考题

与作业

1、思考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谷,并预习下节课内谷。

教学反思

“基础会计学”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的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

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会计的基本原理导读单元序号

模块二

教学

目标

描述会计核算的的前提,能区分会计核算所依据的是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

能够知道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方法,熟悉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以及会计

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任务

定位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大家知道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判断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但在这之前我们得先学习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认知。

讲授新课: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重点)

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的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

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一)资金:

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二)企业的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

总结:

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预算资金的运动

三、会计方法(了解)

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会计管理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

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你所知道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

然后进行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难点)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

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

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

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

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作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

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

例如:

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

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点/难点)

(一)客观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可比性原则

(四)一贯性原则

(五)及时性原则

(六)明晰性原则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

(八)配比原则

(九)历史成本原则

(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

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f作为当期费用

资本性支出:

与几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f计入资产的价值

(十一)谨慎性原则

(十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十三)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1、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四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会计等式单元序号

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讲授、演示

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熟记会计恒等式

使学生提咼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

会计平衡公式

能够运用会计平衡公式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创办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筹集一定数额的资本金,这些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吸收别人投资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方式取得;

然后再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购置必要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才能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

企业的这些资产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

现金、固定资产等;

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这些资产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比如:

向别人借钱要支付利息、吸收别人投资要给人家分红等。

人们常把对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

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而且在总额上有一种必然的相等关系,即资产=权益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重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表现)

(动态表现)

利润=收入一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综合表现)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重点)

(一)经济业务的概念

经济业务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

具体分为:

交易:

指会计主体与外界一切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往来。

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吸收投资等。

事项:

指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发生的资金活动。

领用材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分配费用等。

(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变化。

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2005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

(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偿还前欠料款。

(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同减,总额变化。

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存入企业存款户。

(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某单位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后因企业管理不善,发生财务困难,与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银行同意将该笔借款转为对该企业的投资。

该笔业务:

借款减少200万元,实收资本(股本)增加了200万元,权益总额未变

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上四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12

1:

双方总额等额增加;

2:

双方总额等额减少;

3:

双方总额不变;

4:

双方总额不变

由以上分析得出,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影响会计等式的成立。

思考题假如你和几个好朋友共同创办一个公司,必定会涉及资产与权益的问题,你认

与作业为应该如何描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分类基础上设计的,可大量运用具体实例讲解会计恒等式的应用;

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等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加深印象;

点板书会计恒等式的应用实例,并初步引入“会计报表雏形”。

会计科目和账户认知单元序号

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想结合

讲授、演示、提冋

根据账户的设置原则,熟练的设置账户;

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

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理解账户的概念

学会分析与思考

会计科目的内容、账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入新课:

带领大家回顾会计六大要素的名称和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六大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如果要再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该如何分?

如:

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都是企业的资产,而且是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为了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根据管理的要求,就要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从而引出会计科目的概念。

一、会计科目(重点)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

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

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

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可分为:

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

二、账户(重点)

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类别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账户。

账户就像每个家庭户口簿中的一页页卡片,每个家庭成员有一页卡片,每页卡片按规定的格式记录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一)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和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结构。

这是账户不同于会计科目之所在。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变动,而这种变动不外乎两种情况:

增加或减少,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

账户的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的两方,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架构。

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

“「形账户。

如图:

左方(借)账户名称右方(贷)

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

(二)账户的具体结构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

增加栏一一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

减少栏一一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

在借方一一增加栏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在贷方增加栏方

3、损益类账户

(1)收入类

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

(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一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同点: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二者反

映经济内容相同。

不同点:

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纪录,不仅要有反映的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

提示学生:

在会计教学中,因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一一举例,通常还是将账户结构简化为丁字账结构。

1、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2、举例说明你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认识

授课过程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前面所讲会计要素的概念,解释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的内在联系。

借贷记账法单元序号项目3(模块二)

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

提嵩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编制试算平衡表、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对策

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

动,也明确了这数量上的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

怎么记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记账方法问题。

一、复式记账(重点)

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

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登记的记账方法就是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重点/难点)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

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

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余额的平衡(理论依据:

会计恒等式)

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2、发生额的平衡(理论依据: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四、会计分录(重点)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多借一贷、一借多贷)

见多媒体课件演示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四、总分类账户(重点)

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

核算该账户内容的综括资料,只用价值指标进行计量。

它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统驭作用。

所以,又称总账账户。

五、明细分类账户(重点)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所作的更详细的分类,是对总分类账户的细项进行核算,是总分类户的补充。

六、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重点)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一)依据相同

(二)方向相同

(三)期间相同

(四)金额相等

具体内容见多媒体课件。

本部分内容的讲解是: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登记过程,边演示边讲解,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本次课要大量的板书,即多媒体课件,显示账户的结构、业务的类型。

力求运用形象化教学阐述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