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5875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座78讲文档格式.docx

二看面色、情绪是否正常,有无流涕、结膜、咽部是否充血,体表有无皮疹、伤痕等。

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四查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

五防传染病,检查早期症状和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家长。

2.在晨检基础上,向健康幼儿、服药幼儿、待观察的幼儿发放不同的晨检牌,由幼儿或家长带回班级并登记。

3.填写幼儿服药登记表,并核对药品,妥善保管在保健室(或教室)内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家长

  1.按时送幼儿入园,主动让幼儿接受晨间检查,并送至班级。

2.教育幼儿不带危险物品。

3.主动向保健员和当班老师告知幼儿的特殊情况,尤其是身体不适等情况。

4.主动填写好幼儿服药登记表(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药品名称、服药剂量、服药方法)交保健员或当班老师。

5.与当班老师交接接送卡和晨检牌后方可离园。

  饮水

  1.会主动取水喝。

2.正确取水、喝水,不浪费水,不喝生水。

3.剧烈运动后稍事休息再喝水;

饭前、饭后半小时少饮水。

4.用自己的茶杯喝水,用后放回固定的地方,杯口朝上。

  1.上下午各组织一次集体饮水,提醒并允许幼儿随时喝水。

2.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日饮水量达400—600毫升以上。

3.指导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

  1.提醒、帮助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和取放茶杯。

2.引导和帮助幼儿按需饮水。

提醒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多饮水。

3.每天清洗保温桶,定时清洗并消毒幼儿专用茶杯。

  盥洗

  1.随时保持手、脸清洁。

饭前、便后、手脏时会自觉用小流水洗手,不玩水,保持地面、衣着干爽。

2.能自觉排队不拥挤。

3.掌握正确洗手、洗脸的方法,并将毛巾放回固定的地方。

4.中、大班幼儿学会自己搓拧毛巾。

  1.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将爱清洁、节约用水等图示呈现在盥洗处,提醒幼儿遵守。

3.指导中、大班值日生检查盥洗结果。

  1.做好盥洗准备,保证幼儿用流动水洗手,用消毒毛巾擦脸。

2.保持幼儿衣着的清洁干爽。

  用餐

  1.餐点前自觉洗净手、脸。

2.安静、独立进食,坐姿良好,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

3.正确使用餐具。

4.不挑食、不剩饭菜,不过量进食。

5.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清洁。

6.餐后将餐具放到指定地点,主动用餐巾擦嘴。

7.餐后不做剧烈运动。

  1.介绍当餐食品,营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

2.组织幼儿按时进餐,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半小时,餐前餐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坚持餐后15分钟的散步。

3.指导、鼓励幼儿独立进餐,提醒幼儿进餐速度及食量适当。

4.观察进食量,对特殊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纠正不良进餐习惯。

  1.分餐前洗净手,用消毒水擦桌子。

2.提供的食物温度适中;

使用食品夹或消毒筷分发餐点;

饭菜汤要分盘,不给幼儿吃汤泡饭。

3.掌握幼儿进食情况,鼓励幼儿吃饱,不暴饮暴食。

4.督促、指导幼儿餐后用餐巾擦嘴。

5.餐后再打扫桌面、地面,清洗餐巾并消毒。

  睡眠

  1.安静进入午睡室;

2.有顺序地穿脱衣裤,衣物放指定的地方,能自己盖好被子。

3.不带玩物上床,养成良好的睡姿与习惯,安静入眠,不蒙头、吮手、咬被角等。

4.起床后自己叠被子、穿衣服和鞋袜,乐意帮助碰到困难的同伴。

  1.组织幼儿睡前解便,安静进入寝室。

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遮挡过强的光线等。

3.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地穿脱、折叠衣物,放指定位置。

4.随时巡视观察,帮助幼儿盖好被褥;

纠正不正确睡姿和习惯;

照顾入睡困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5.整理幼儿脱下的衣物,摆放整齐。

  1.保持睡眠环境空气流通,根据室内温度及时增减被褥。

2.保持被褥清洁干燥,被褥、床单冬季每月清洗一次,夏季每月清洗二次,凉席每周定时擦拭。

3.随时保持寝室整洁。

每天一小扫、用紫外线消毒。

每周一大扫,用消毒液擦床。

4.指导幼儿正确穿脱衣物、折叠被子。

5.检查幼儿仪表,整理寝室。

  入厕

  1.学会自理大小便,有异常情况能主动告诉老师和保育员。

2.解便时不弄湿自己和同伴的衣裤。

3.便后会用手纸自前向后擦屁股,用肥皂、流水洗手,整理服装,不在厕所逗留。

  1.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手纸、整理衣裤,便后流水洗手。

2.观察幼儿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作好记录。

3.不限制幼儿入厕次数,提醒易遗尿的幼儿解便。

  1.准备好手纸,方便幼儿随时取用,督促幼儿便后用流水洗手。

2.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擦屁股、整理衣裤。

3.及时为遗尿的幼儿更换和清洗衣物。

4.保持厕所清洁通风,做到干爽无异味。

5.便后及时冲洗。

  离园

  家长行为要求

  1.收拾好物品,整理好玩具、桌椅和自己的仪表。

2.不跟陌生人走。

3.主动向老师、同伴再见。

4.愿意与家长交流当日在园生活及活动情况。

  1.稳定幼儿情绪,组织开展安静的自选活动。

2.检查幼儿服装穿戴是否整齐;

提醒幼儿收拾好各种物品。

3.确认接幼儿的家长,与个别家长做好幼儿生病、情绪异常等特殊情况的交接。

4.提醒幼儿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道别。

所有幼儿离园后,作好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

  1.协助教师做好幼儿离园的准备工作。

2.主动与个别家长交流当日幼儿在园生活护理情况。

3.幼儿全部离开后及时清洁、整理活动室。

4.协助教师作好次日各项活动准备,用紫外线灯消毒活动室。

关好门窗、水电。

  1.凭接送卡接孩子。

2.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共商教育措施。

3.若幼儿当日有特殊情况,主动与保健医生联系,了解有关情况。

4.观看家园栏,了解班级活动和要求。

5.清点幼儿物品。

  交接班

  教师和保育员应共同做好交接班记录:

当日到班幼儿人数;

未到园幼儿的原因及家访情况;

幼儿健康状况;

家长反映的有关情况等,并签全名。

  二、运动行为细则

  教师

  保育员

  早操活动

  1.做好操前服饰准备(冬季需要脱掉外衣、取下围巾、手套等),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穿好。

2.上下楼梯靠右边逐级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

3.做操时认真、有精神,动作协调、有力、合拍。

4.遵守规则,会听信号和按口令做动作。

5.爱惜早操器械,轻拿轻放,正确使用并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排不同的活动内容,结构合理,运动量适当,时间适宜:

中、大班活动时间20分钟,小班15分钟。

2.提醒并检查幼儿是否做好操前准备。

3.精神饱满地组织早操活动,口令规范,示范正确,面向全体幼儿。

4.指导中、大班幼儿轮流带操,随时观察幼儿早操情况。

5.指导幼儿选择和按规定收拾器械。

6.穿着符合早操活动要求(不穿高跟鞋、不穿裙子、衣服长短适中、不披发)。

  1.熟悉本班早操活动内容,会做早操活动。

2.操前检查场地、器械安全。

指导幼儿选择和按规定收拾器械。

3.观察幼儿的活动量,巡回抚摸幼儿的头、颈、背部,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4.穿着符合早操活动要求。

5.配合教师指导幼儿规范的早操动作。

6.随时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时处理幼儿的安全或身体不适等突发事件。

  体育活动

  1.愉快参加体育活动,主动活动身体。

2.正确使用活动器械,尝试新玩法,并和同伴一起活动。

3.遵守体育活动规则,有安全意识,不做危险动作,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

4.有自我保护意识,身体发热会及时脱衣服或身体不适时会主动告诉老师,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5.会正确使用并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1.保证一周内体育课、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2.保证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

3.自制或提供各种户外体育活动器具,保证足够的体育活动器械。

4.合理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保证幼儿有足够的、安全的活动空间。

5.保证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6.建立适宜的运动活动常规,督促幼儿遵守。

7.注意动静交替,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防止突然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的拉伤、扭伤或身体不适等。

  1.了解户外活动内容及要求。

2.协助教师准备和检查场地、器械的安全。

3.活动前检查幼儿服饰和鞋带。

4.观察幼儿的活动量,及时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为出汗幼儿擦背,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5.活动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幼儿。

6.收拾场地,检查器械。

7.做好活动后的护理工作:

督促幼儿洗手,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给幼儿擦面,增减衣物,饮水等。

  三、学习行为细则

  学习活动

  1.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收集有关信息,准备活动材料。

2.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情绪愉快。

3.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4.能正确地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

5.有良好的倾听、发言习惯,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用眼、握笔、坐立姿势正确。

  1.根据本班幼儿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活动前准备必需的教具及每个幼儿活动需要的操作材料,并于活动前与保育员共同做好分发材料准备,讲明配合事项。

3.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活动与交流的桌椅位置。

4.耐心倾听,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察觉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应答。

5.关注活动中个别幼儿,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6.注重活动实效,活动后收集幼儿活动作品,记录幼儿活动典型情况,分析幼儿发展状况。

  1.活动前主动向教师了解需要配合的事项。

协助教师做好活动前准备,摆放活动所需材料,安排场地等。

2.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个别幼儿参与活动,指导过程中走动位置恰当,声音轻柔,不影响幼儿活动。

3.处理活动中的偶发事件时,方法适宜。

4.指导幼儿作好活动结束后的收拾、整理工作。

  四、游戏行为细则

  游戏活动

  1.能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与准备,乐意与同伴一起友好玩耍,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材料和经验。

2.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角色、场地等,自主选择进行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

4.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轻拿轻放,玩后主动收拾并分类摆放玩具。

5.学习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克服困难,坚持游戏。

6.学习自理自律,如:

能依冷热增减衣服,不离开集体,学会自我防范,不做危险动作等。

  1.制定目标明确、有指导和观察要点的游戏活动计划。

2.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总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

3.平衡安排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与规则性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

4.根据游戏活动的要求和需要,发动家长共同收集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

5.游戏材料投放数量充足,种类丰富;

添置和更换及时。

6.保证游戏活动的空间及场所,各班按需设置3-5个活动区,并保证幼儿每日至少开展一次。

7.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采用直接、间接指导等适宜的方式。

  1.游戏活动前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活动目的和要求,作好游戏前材料、场地等准备。

2.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处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注意幼儿的安全,随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3.带领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活动材料。

  第八讲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包括环境创设和环境卫生打扫。

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净化、美化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生活、学习环境。

  净化的环境就是要求幼儿园每一处都保持整齐干净,没有卫生死角。

保持净化的环境,需要教师有“整洁”习惯和“勤快”的工作作风。

  早上来上班,首先要做好三件事:

1、开窗户,通风透气,打扫教室,擦拭窗户;

2、整理课桌凳包括班级前面的所有物品,做到整齐有序放置;

3、整理区角活动。

  下午孩子离园后,要重新打扫整理教室,并带走垃圾袋,如果扫把和簸箕脏了,还要及时清洗一下。

  每次组织活动后,要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整理,把玩具物品,整齐放回原处。

  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随便乱丢垃圾,不要在教室内追赶吵闹。

  另外,无用的物品一定要及时清理出去,多余或暂时不用的物品也要统一放置到学校指定的地方。

  保持净化的环境关键在于卫生工作要制度化,经常化。

小扫除天天搞,大扫除每周搞一次。

所谓大扫除,就是角角落落,上上下下全面打扫。

平时不动的东西低下,比如床底下,讲桌低下,要搬开来扫扫;

讲桌的抽斗不要成为百宝箱,要经常整理,学会分类放置;

灰尘易积的窗台、桌面等地方要经常用抹布擦擦。

  所谓美化环境,就是根据幼儿特点,认真布置家园联系栏、主题墙和活动区角,认真美化装点楼梯、走廊、窗台等地方,营造童话王国氛围,让幼儿能最大限度的受到“美”的视觉刺激,接受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

  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各班级为家长开辟的一方空间,教师利用它来传达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活动,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是家园双方交流的纽带,拉进了家园双方的距离。

  主题墙饰要体现主题活动特点、区角活动各班要避免千篇一律,力求特色。

幼儿园要对每一个班的室内装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活动室以鲜明的格调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为此,可以定期不定期搞一些比赛活动,以不断提高主题装饰水平,促进及时更新。

  活动区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的学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区角,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需要,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区角活动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特点设置。

为使区角活动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教师应多方搜集资料,引导幼儿家长参与,挖掘出民间的一些活动内容。

如用秫秸编织各种物品,用尼龙绳织鱼网、刺绣等,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参与兴趣,而且弘扬了民间文化艺术。

在活动结构上,可以将活动室用桌、椅、橱、隔档分隔成大大小小若干个活动区域,让幼儿选择和专注于游戏之中。

活动区活动的规模通常不大,三五个人一组,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各区角分别设有标志图形,借助图形了解区角内容,避免直接接触词义引起的不便,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

在时问安排上,每天下午固定30分钟,其它课余时间各班自行调配。

总之,力求使不同的区角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利用废弃生活用品自制玩具器械,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旧汽车轮胎用油漆装饰一下,可以作多种游戏;

易拉罐可以制成高跷玩具;

家具厂的木头小废料即可制成教具也可用来玩具,既经济,又安全。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少,可以挖掘边边角角,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院落文化氛围:

平衡木、沙池、迷宫、木桩、秋千融智慧、娱乐于一体;

低矮的树杈是孩子攀爬的好对象;

大小木桩做成的棋盘、凳子可以吸引幼儿活动;

随意摆放的条凳,是孩子休息的好场所……。

  材料和玩具的摆放,应分门别类,装在开放、低矮、不拥挤的架子上,或分类放在篮子或盘子等透明可见的容器里,让幼儿一目了然,借以潜在地邀请和吸引幼儿前来使用它们,并使幼儿能自行找到他们需要的材料和玩具,或是以材料和玩具的图或名称文字,在架子或容器上标示其存放的位置,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易于自行取拿和收放;

保证活动自发进行,减少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

  楼梯踏步,窗台、屋梁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攀援而上的牵牛花,名人名言匾幅及生活废弃物品制作的各种挂件都可作为美化的内容。

  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让活动形式无处不在。

楼梯拐角处,人来人往,流动量大,这里设置一个“小小新闻角”,让孩子急于交流新发现、新问题的欲望得到释放,增加了他们的交往机会,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两处楼梯拐弯处形成的两个较大空间,一处设上了娃娃家,里面摇篮、娃娃、桌椅、玩具,种类多多;

卧室、客厅布局合理;

一处是健身房,沙袋、呼啦圈等健身器材深受孩子的喜爱。

走廊尽头是建筑区,这里宽敞明亮,用地毯积木铺起来,既避免了积木与地面碰撞发出的嘈杂,又易于幼儿蹲坐,轻松自在。

  美化环境重在特色,关键教师要有思路,要有计划,要让孩子参与,争取家长的支持,要善于挖掘乡土资源,要善于收集旧杂志,旧书籍及生活废弃物品,加以废物利用。

同时,要不断更新,以不断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