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5827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横断研究:

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P60

★智力测验:

是为科学、客观地测定人的智力水平而按照标准化的程序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

P94

同伴等级评定表:

这是一种社会测量问卷,将一个班级(或其他群体)内每个儿童的姓名依次排列,紧挨着每个姓名是一个五点或七点式等级评定尺度。

要求被试标明对名单中每个人的喜欢程度。

P226

★心理评估:

是运用运用心理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量法等,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对学生心理所做的综合评价过程。

NEO人格问卷: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协根据人格的“大五”结构理论编制的人格五因素问卷。

用于测量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对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

分自我报告和他人评定两种形式,适用于20岁以上的成人。

P107

★系统:

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机能的整体。

P55

刺激泛化:

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作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作出同样的行为反应。

P120

观察法:

是研究者通过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P66

常模参照测评:

是将儿童当前学业表现的标准化测评分数与常模对比,并考验对比差异是否达到显着水平。

P199

★同伴提名法:

是社会测量法中历史最长、也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班级(或其他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一定标准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同学,儿童所得的提名次数就是其分数。

P224

临床判断:

是作为一种方法,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抽取几类有用的信息进行评价,由此来作出正确判断。

P248

路径分析:

它是多元回归分析的延续,用于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证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路径分析,可以估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并以路径系数来表示。

P82

投射性测验:

是利用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易于引发多种反应的刺激,鼓励被试暴露出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思想、情感、欲望、动机等,以此推断它的人格结构。

着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和绘画测验。

P103

★学校恐惧症:

是指由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如学习压力问题,厌学问题,学习困难问题,学习障碍问题等等。

P19?

★间歇强化:

是指以不定期的强化来维持某种行为,而不是每次出现该行为就给予强化的方法。

P143

纵向研究:

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称为追踪研究。

P59

★多基线设计:

是时间序列设计的一种变式,它允许研究者对一个被试或一组被试的多个行为进行测查,有助于分析个体间的差异。

P65

★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P70

负强化:

是在个体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或让其离开某情境,从而提高目标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P142

“危险儿童”(childrenatrisk):

包括父母离异的儿童,父母外出工作留在家里乏人照顾的孩子、滥用钱财的父母及其孩子、时常自杀的儿童、怀孕的少女、可能的“辍学者”,以及其他需要学术和心理学帮助但又不是传统特殊教育范畴的学生。

P49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要理解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充分地考虑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

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人与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他的理论也被称为三元学习论。

P121

行为定义法:

社会技能的一种定义法,将社会技能定义为,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将尽可能产生或维持某种强化行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惩罚。

P220

准实验设计:

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却不如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和严格。

P6

结构访谈:

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依据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P71

强化:

这是一种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

即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在一指定的情境中,某人做事之后,积极强化物随之而来,那么,当他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就很可能再做相同的事情。

P140

偶联契约法:

这是一种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经行为者本人同意后,以书面协议的形式,明确规定是否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将会获得怎样的后果。

P144

自我报告量表:

用于测量儿童对学校、父母、同伴的态度以及自己的行为问题的感知。

问卷有两种,分别适用于8-11岁和12-18岁儿童。

P112

抵抗: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是指幼儿期所体验的、所压抑的情感,在咨询和治疗过程中遭受抵抗而无法意识化,其意义在于增强个性的自我防御。

P176

问卷法:

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P73

正强化:

是运用某种令儿童、青少年喜欢、愉快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为,借以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

超我:

是弗洛伊德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之一,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评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

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P165

社会技能:

是个体为圆满完成一项任务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

P219?

诊断性评价:

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P7

心理动力理论:

这派理论将个体的发展看成一系列连续的发展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解决一些冲突,对这些冲突的合理解决就意味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P53

追踪研究:

就是纵向研究,即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社会技能操作缺陷:

是一种无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缺陷,这种类型的儿童,往往具有各种行为技能,但这些技能却不能在可接受的水平上表现出来。

P222

塞耶(Thayer)会议:

于1954年举行,这次会议促进了以后几十年内学校心理学有关培训、证书颁发和业务思想的形成。

简答题

横断研究及其特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这是学校心理学最常见的一种研究类型。

它可以同时研究大量的数据资料,成本低,费时少,研究效率比较高。

但这种研究方式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简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P98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

韦克斯勒编制的,1949年出版,是继比纳量表之后,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个人智力量表之一,其适用对象为6-16岁的儿童。

韦克斯勒在量表中设计了12个分测验,用来测量儿童的各种能力。

这12个分测验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一般策略。

P232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一般策略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前控制:

主要集中于识别和改变先前的环境,或者为儿童的适当行为操作提供场合,以便同伴间积极的社会性互动。

后控制:

是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随后控制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基于以下设想:

儿童的不良社会技能主要源于儿童的适当行为未得到及时的强化。

用现场或象征性的动作示范来教给儿童社会技能。

认知—行为技巧,包括指导训练、行为演练及自我控制技巧如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强化等,来教给儿童社会技能。

$简述儿童社会技能的评价方法。

对儿童的社会技能进行测评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在学校情境中进行测评的两种方法:

一、社会测量法。

它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三类:

1.同伴提名法。

这是社会测量法中历史最长、也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班级(或其他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一定标准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同学。

儿童所得的提名次数就是其分数。

2.同伴行为描述法。

同伴提名法虽然能确定儿童被接纳或被拒绝的地位,但却无法弄清儿童身上哪些具体的具人特点或技能造成了这种地位。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结构化的方法,即同伴行为描述方法。

3.同伴等级评定表。

这种社会测量问卷是将一个班级(或其他群体)内每个儿童的姓名依次排列,紧挨着每个姓名是一个五点或七点式等级评定尺度。

二、行为评价法。

包括:

1.等级评定法。

由教师和父母完成的行为检查表和等级评定都是儿童社会技能测评中常用的方法。

2.直接观察。

即直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3.行为角色扮演。

是前者的一种变式,一般向儿童呈现一组标准化的场面或情境,要求儿童面对场景做出就像真正碰到同一情境时一样的反应。

4.自我报告法。

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方法有哪些?

P136

常见的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方法有消退、暂停、反应代价、过矫正和厌恶法。

1、消退。

这种方法来源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专家认为:

人类的不良行为都是不良的条件强化作用的结果,如果取消这些不良的强化物,不良行为就会自然消退。

2、暂停。

这种方法就是使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得不到对目标行为的任何强化,从而使目标行为的发生率下降。

通常有两种做法:

一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行为不予强化;

二是要求行为者离开当前存在强化物的行为情境,到暂停区呆一段时间。

3、反应代价。

就是剥夺或撤去作为偶联事件的正强化物,从而使特定行为得到抑制,使其发生率得以下降。

4、刺激控制技术。

就是对情境中的有关辨别刺激加以控制,从而使相关的不良行为少发生或不发生。

此技术主要有三种:

排除、限制、代替。

5、其他一些降低不良行为的技术:

过矫正法、厌恶法、系统脱敏法、放松法、行为契约法等。

列举常用的儿童心理评估工具。

P94

一、智力测验方面: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瑞文揄能力测验等;

二、人格测验方面:

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人格调查表、青年人格调查表、NEO人格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三、行为评估方面:

儿童行为核查表、儿童行为评价系统(包括:

自我报告量表、父母评价量表、教师评定量表、学生观察系统)。

★职业辅导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P256

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物质—因素理论。

这是产生最早而且流行甚广的职业指导理论,其基本点是:

“人与工作相匹配”。

2.发展理论。

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这其中职业的发展与成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心理动力理论。

来源于心理分析理论,试图以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职业选择的过程,认为所有职业都可以归入代表心理分析需要的职业群。

4.行为理论。

认为影响人的职业发展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

遗传素质和特殊能力;

环境状况和特殊事件;

学习经历;

工作取向的技能等。

他们重点关注焦虑对个人职业决策时的干扰作用。

5.人格类型理论。

这是最有影响的职业辅导理论,由美国霍兰德发展。

他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其人格和所处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清楚地了解了人格类型和社会环境的类型之后,就可以作出适当的职业匹配。

6.职业决策理论。

强调职业决策意识与决策行为在人的职业成熟与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

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P69

首先,对要观察的问题应有清晰的了解,观察目的要明确。

其次,尽量使儿童自然放松,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之中,不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成为观察者的研究对象。

第三,要善于记录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第四,观察者除了观察儿童的一般言行之外,还要分析儿童其他相关的材料,如作文、日记、家庭环境等。

行为矫正应遵循哪些原则?

P125

既包括临床方法上的原则,又包括一些伦理学原则。

从方法学的角度说,在行为矫正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应对矫正方法及其效果有正确的认识。

第二,考虑行为矫正的对象。

第三,应确立现实的目标。

第四,应制定周密的计划。

第五,坚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行为矫正应注意几点:

首先,考虑文化社会背景,重视价值分析。

其次,行为矫正必须以当事人正式求助为前提。

第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第四,必须坦率真诚。

最后,要信守最少干预原则。

简述学校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咨询理论。

P162

心理咨询的技法皆可归为三大理论领域:

第一,精神动力论的立场观点,其中心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强调“无意识的动力”。

第二,人本主义的立场观点,以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为主,强调“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

第三,行为主义的立场观点,以现代学习理行为理论、行为理论为基础,强调“错误认知—学习”。

简述心理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P91

心理评估应遵循的原则为:

在发展的背景下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在发展的框架内去评价学生的行为。

认知行为矫正的常见技术有哪些?

P146

认知行为矫正的常见技术包括自我指导训练、自我监控训练、问题解决训练、辅导、一致性训练等。

自我指导训练是由梅钦鲍姆和古德曼提出的。

旨在建立一套严格的程序,由训练者按照规定的步骤教儿童在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时学会使用言语的自我指导的方法。

问题解决训练要求儿童对原来的问题情境能做出合理有效的认知行为反应。

自我监控训练要求儿童对所指定的目标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记录。

如何诊断学习障碍?

简述儿童学习障碍的几种诊断方法。

P203

学习障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方法有CT、MRT、脑电图、双耳分听等,重点放在确定儿童有无皮质异位,对称性改变等。

有时也运用“软性神经系统检查。

常做的检查包括:

实体觉试验、对指动作试验、指鼻实验、两臂伸展试验、翻手实验等。

2.了解个人既往史。

由家长和教师报告儿童的生活史、病史与学校表现,内容可以涵盖儿童生活背景与以往发展的广泛信息。

还可以从父母、教师、同伴有有关档案中收集儿童社交情况、兴趣、对学习的态度,有无跳班或留级,有无转学,对学校的态度及以前是否受到过特殊学习辅导等情况。

3.行为观察法。

以儿童外显的具体行为为对象进行连续性观察、记录及评价。

实施者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有两种形式:

一是行为评定表法;

二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直接评价儿童在特定领域的实际表现。

4.标准化量表测验法。

是目前在学习障碍诊断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由于它以常模为基础,对个体差异相对不敏感,因此在运用有关结果时务必谨慎。

5.任务分析法和错误分析。

这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价模式中的两种主要方法,被认为是最具有实际价值的学习障碍诊断方法。

前者从行为主义出发,关注儿童的具体任务表现。

后者把诊断重心从任务本身转移到儿童的自身表现上。

简述适应性行为的训练过程。

P253?

适应性行为的评价对分类/安置、计划制定/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对所有的障碍学生进行再测和再评时,多因素评估法应该反映出大量的适应性行为的信息。

这种信息影响了包括IEP目标在内的所有决定,在决定心理障碍时,适应性行为是一个中心问题,对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再评、再测、IEP、心理干预,一年一度的复测应该能反映出大量的详细的有关适应性行为的信息,在评估中使用适应性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的思考:

概念、目标群体、评价目标;

2.适应性行为的评价必须与概念、评价目的和目标群体相一致;

3.必须从多方面对适应性行为进行评价、分析;

4.在判断学生是否有心理障碍时,适应性行为是应该考虑到的一个中心问题;

5.在对儿童行为进行解释或判定时,一定要注意适应性行为的局限性。

举例说明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P14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在学校背景中,结合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

研究的主要是应用性课题。

举四个方面的例子:

其一,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

学校心理学家不同意将多动症理解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BD),而同意“注意缺乏障碍”(ADD)的提法。

鉴于过去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学校心理学家开展了“认知行为矫正”方法的研究,针对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缺乏障碍,从注意入手,调整其认知策略,还注意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减少或不用药物治疗,获得良好的发展。

其二,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研究。

研究表明,离婚导致了子女和父母双方的压抑和不安。

离婚和完好家庭的子女在社会性——情绪,在学业——智力指标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其三,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习困难和学校恐惧症等的诊断与矫正领域。

其四,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

许多研究已提示,抽烟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危害,而且对青少年的学习、与父母关系、与同伴关系、青少年问题行为、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等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青少年抽烟成为学校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学习障碍诊断的目的是什么?

简述学习障碍诊断的目的。

P197

一般而言,学习障碍的诊断主要有下列5个目的:

1.筛选。

这是最基本的目的,指从一个儿童总体中选出所有学习障碍儿童或特定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

2.分类或分班。

指对已知学习障碍群体的进一步划分,作为有针对性研究与干预工作的依据。

3.干预计划设计。

诊断结果可作为干预计划的基本内容。

4.干预计划评价。

用于测量干预计划的有效性。

5.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进步。

教师或专家监控学习障碍儿童的表现及进步。

这5种目的在性质与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对立、排斥,在诊断程序及诊断工具上既有重叠,又可以结合在某一次的诊断中。

★学校心理咨询应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P156

一、保密的原则。

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既是咨询者与来访者确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的前提,也是学校心理咨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时间限定的原则。

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

三、来者不拒的原则。

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

四、感情限定的原则。

原则上禁止咨询者与来访者除咨询室之外的任何接触和交往,也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咨询过程。

五、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

咨询期间,由于来访学生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原则上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诸如退学、转学,也尽可能影响学校使学校尽可能避免对学生的处分。

六、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

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这是心理咨询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简介几种儿童社会技能的行为评价法。

P227

行为评价法指由他人或儿童本人对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方法。

1.等级评定法。

直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是直接观察法的一种变式,它比一般的人工设计情境采用了更多的结构化或标准化因素。

它一般向儿童呈现一组标准化的场面或情境,要求儿童面对场景做出就像真正碰到同一情境时一样的反应。

它的应用不像其他技术那样普遍,这主要是受这种方法的主观性和缺乏关联效度的影响。

定性分析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P78

它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它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

第二,定性分析侧重揭示心理和行为表现背后的“意义”;

第三,定性分析倾向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第四,定性分析不仅注意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

在确定学校心理学的服务范围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P279

首先要谨防赶潮流。

学校心理学家应该避免“赶时髦”,以免频繁更换服务功能。

其次,重视学校心理学的心理健康定向。

历史上学校忽视了情绪失调的儿童,我们要把学习环境看作一个提高心理健康的适当地点。

第三,谨慎变革。

未来学校心理学家将需要与行为改变和教育相联系的评估技术。

虽然学校心理学家的主要角色是评估,但这角色已经扩大了,并将继续扩大。

在采用暂停技术降低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率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P137

使用暂停技术有三点特别重要。

首先,必须清楚与不良行为相联系的强化物或强化物存在的环境。

其次,不良行为发生后马上实施暂停,终止强化物或强化情境的作用;

同时,对不良行为的出现,所有有关的人员都应对其实施强化暂停。

第三,儿童在暂停区的行为应受到监控,不能任其自由。

简述心理测量的四个基本特性。

P86

人的心理特质是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测验无法直接测量心理特质,而是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因此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

人的行为比较没有绝对标准,心理测量中对人的评价总是与他所在团体中的大多数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因此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

测验不可能测量人所有的行为,特定的测验也只测量了它所要测定的行为领域的一个行为样本。

测验的编制者往往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抽取出决定某一心理特质的代表性要素,选取最能表现这些要素的行为组成行为样本。

因此测量具有代表性。

心理测量还具有客观性。

因为测验工具从编制到施测、记分及结果的解释都经过了标准化。

适应性行为测量工具具有哪三个特点?

P249

标准化的适应性行为的测量工具除极少数外,大部分包含他人评价法。

他人评价法是指测试人从了解孩子的当事人或监护人那里寻求信息。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是大多数适应性行为的测量工具都是典型行为测量。

典型行为测量指的是一个人通常做什么,而不是指在标准化的情境下他的最好的可能的有表现。

第三个适应性行为测量工具或程序的特点是它和教育的相关性。

如对课堂表现,日常工作的完成和课堂练习的检查等课堂学习的直接测量,显然与学校环境中的适应性行为有很大的联系。

简述心理评估的整合模式。

P90

心理评估的模式有医学模式、多元模式和整合模式。

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政党与非政党间质的区别,而多元模式则过分依赖统计分析,又缺乏明确的理论支持,都暴露出一些缺陷。

儿童青少年的某些心理现象可能是分布在一个正常的连续体上,而另一些可能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