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581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Word下载.docx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

回答者:

chenyanming841|六级|2010-7-820:

18

可以种其他的耐盐碱的作物~可以种:

紫花苜蓿:

他是多年生豆科牧草,枝繁叶茂,产量高,适口性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

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

市各类家畜的上等饲料。

紫花苜蓿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产量高,在含盐量为0.1,0.8,的范围内生长良好。

一、土壤改良

当土壤中的含盐量超过0.3%时,大多数园林植物不能很好存活,因此盐碱地绿化的首要条件是改良土壤,具体措施又因面积大小绿化功能和立地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1、淡水洗盐:

此法适宜于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区域。

方法是:

先整好土地,然后灌足淡水,黄墒时深翻(勿打碎土块),土块晒干后,再灌淡水,深翻,如此反复3-5次,再进行绿化。

此法是利用了淡水灌溉土地后土壤盐分被淋溶,地下水位被抬高,此后随着排水和蒸发,地下水位开始回降,土壤就会因蒸发而开始积盐,通过不断地向土壤灌淡水,可以在淋溶土壤盐分的同时,起到缩短地下水回落时间和减轻土壤蒸发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土壤积盐。

2、生物改盐:

盐碱上最直观的表现是土壤板结,土壤结构性差,灌溉后土粒很容易自动分散,并形成结皮,进而阻止水分渗入和降低土壤贮水能力。

由此可见,盐碱土结构不良,“板”是现象,“瘦”才是实质。

实际工作中,绿肥常作为盐碱土改良的先锋,这是因为多数绿肥既耐盐碱,能培肥土壤(几种绿肥的耐盐度详见附表),还具有很强的生物排水作用。

测量结果表明,紫花首落的蒸腾量每亩每年可达394m2水分,约占土壤总蒸腾量的67%,具有良好的利用深层土壤水分,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

同时苜蓿早春发芽早,生长快,覆盖度大,有利于减少地面蒸发。

种植夏季绿肥田箐的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日下降11.4-7.2cm,而非种植区地下水位下降4.8-2.6cm。

绿肥的生物排水,既有利于地下水位的回降,又有利于减轻表土蒸发积盐;

同时活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广泛分布形成根孔,穿透分割挤压土壤,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物理状况。

这种方法也较易操作,方法是将种植地整平做畦后,深翻,浇淡水,在适宜播种期播人绿肥种子即可。

3、化学改良:

自9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研制出了一些有机和无机的特种肥料,如北京农人农业科技公司的盐碱丰和山东省的园艺盐碱土改良肥。

这些肥料主要利用酸碱中和离子吸附和转化盐类的化学反应原理,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酸碱度,进而改良各种盐碱化土壤,使土壤养分和营养变为可利用状态。

而且这些肥料使用简便,按需要量在灌溉土地时浇人地中即可。

4、微区改土;

此种方法适宜于树穴、树池。

花坛和绿地小面积的绿化。

它的原理是:

形成淡水微区,局部控制土壤返盐。

具体做法是:

将种植地挖深60-80cm,底部压实,做水泥砂浆防水层,留好排水孔,周围设防水挡土于墙(高出地面40-80cm),填20cm的石子后填客上(客上由园土和沙子、马粪按3:

1:

1的比例混合而成)。

5、铺设暗管排水:

此法适用于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绿化区。

只是所需成本较前面的要高。

将种植地挖深60-80cm,并根据排水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度,底部铺设直径30cm的滤水管,使其与周围排水系统相接,然后填30cm厚的鹅卵石,周围做好挡土墙后,填满客土。

二、盐碱地树木花草种植

1植物选择

盐碱地的绿化,首选耐盐碱的花草树种。

呼和浩特市常见的耐盐碱绿化品种有:

新疆杨Populusalbavar.Pyramidalis、圣柳Tamarixchinesis、火炬树Rhustyphina、白腊Fraxinuschinensis、沙枣EiaeagnusangustifoliaLinn、接骨木Sambucuswillamsii、国槐S0phorajaponica、旱柳Salixmatsudana、枸杞Lyciumchiense、沙棘Hippophaerhammoides等。

2、野生资源利用

发掘利用当地野生资源。

野生植物是自然选择形成的原始种质资源,它不仅对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同时好多种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盐碱土绿化中可以直接应用。

如呼和浩特市垃圾综合处理场就将场区周围的自然植被,挖来直接铺在所需绿化地带,成活率高,绿化效果也很好。

垃圾处理场的野生草坪植被主要由以下5种植

物组成:

苔草Carexsp(莎草科苔草属

薄公英taraxacumsP(菊科

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multicaulisBungc

蔷薇科

苦菜lxerischinensis(Thunb)Nakai菊科

马蔺LvislactealPallvar(chinensiskoidz.

鸢尾科鸢尾属

3、栽培管理

选好绿化用的花草树木后,栽植前要用淡水浇透绿化区,用相应的改良盐碱上措施改良土壤,之后栽植绿化用苗,栽后要踩实,使土壤与植物根系密接,利于成活

施用晨雨生物有机肥及晨雨生物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改良土壤,我们的产品已在怀仁县试验获得成功,并已申报国家技术发明专利,而且获得了太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意合作的话可以和我联系

脱硫石膏改良技术使盐碱地变良田

2010-11-2114:

50:

00来源:

人民网(北京)跟贴0条手机看新闻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河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及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黄河河套地区不同类型盐碱地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以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研究突破了盐碱地碱性成份不易改良的技术瓶颈,集成创新并提出以脱硫废弃物和盐碱地改良剂为主的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体系和不同类型盐碱地改良的技术模式。

该项目已于近日通过了宁夏科技厅组织的课题验收。

该项目以黄河河套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通过4年的研发与试验,提出了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施用技术、水盐调控技术、改良剂原料筛选及其施用技术、土壤养分调控与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耐盐植物品种栽培与格局配置技术等6个关键技术。

通过各项课题研究,提出了不同类型盐碱地不同作物脱硫废弃物施用技术规程5项,形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技术标准3项;

建立不同类型盐碱地试验示范区601亩,辐射推广26009亩,为我国其它地区大面积改良培肥盐碱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研制出了盐碱地改良剂配方5个,提出了12种耐盐植物在脱硫废弃物改良基础上的栽培技术;

完成耐盐植物筛选田间试验553.2亩、示范321亩、辐射推广8482.2亩,带动了农民种植利用耐盐植物的积极性,促进了盐碱地区耐盐植物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成果在宁夏西大滩、惠区、红寺堡3个不同类型盐碱地示范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改良盐碱地10.1万亩。

示范区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平均提高35%以上,年新增产值5.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以上,惠益10万户35万多农民。

在实现盐碱地改良的同时,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的盐碱地改良剂实现了产业化,已经在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中进行大面积辐射推广,2008-2009年销售改良剂15万吨,每吨利润100元,为企业产生销售利润1500万元。

示范区培育形成了“生物质能源植物”和“盐碱地设施农业”特色新型产业,以甜高粱和甜菜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已初具规模,在西大滩示范区种植甜高粱、甜菜面积达到2000多亩;

“盐碱地设施农业”土壤盐渍化防治技术已在宁夏银北地区50万亩盐碱地利用方面进行辐射推广。

盐碱地;

生物措施;

改良

盐渍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地区及沿海平原,据已有资料报道,盐渍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0%左右。

全球灌溉土地面积中,约50%的土地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水淹的危害,每年约有1000万hm2的土地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而被丢弃,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盐碱土较多的国家之一,盐碱地已由过去的2600万hm2发展到3300万hm2。

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盐渍化十分严峻。

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

根据联合国食品与农业组织估计,在未来30年内,仅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急速新增的人口就需要额外开发2亿hm2农田来养活。

然而,就目前条件来讲,地球上仅仅有0.93亿hm2的土地适合开发,而且这些土地中大部分是应该保护的森林。

我国拥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海岸带盐土资源十分丰富。

同时,随着河流入海口的不断生长以及修筑海堤等造陆活动,每年可制造面积可观的海涂。

对这些盐土的改良利用是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措施。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土地资源,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采取了多种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对盐碱土改良认识的不断提高,生物措施改良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

1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概况

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生态工程,其不仅受技术发展的限制,还受到社会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多年来,许多科学家对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

20世纪初,科学家们主要对盐碱土的分布、形成过程及发生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以水利工程、土壤改良为中心的灌溉、水质、防渗以及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

水利改良是最早的改良措施,通过排灌防盐工程系统(如挖渠、明沟、暗管、打井),淋溶土壤盐分,排除盐碱水,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

如巴基斯坦在印度平原,实施规模宏大的以水井、管道为主的水利工程,用36年时间治理4000万hm2土地,耗资十分巨大。

盐碱地改良除水利措施外,前苏联、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提出用物理(压沙、施矿渣)、化学(石膏)和农业综合措施(轮作、施有机肥、种植耐盐碱作物)来改良盐碱地,但这些措施均有其局限性,如费用高或工作量大而未被广泛应用。

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对盐碱地的改良多偏重于农业措施,如开沟躲盐、蓄雨淋盐、种稻改盐、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

7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工程措施为主,如淡水压盐、挖沟排水洗盐、引黄放淤、筑堤种植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盐碱土改良有了新的认识。

对土壤盐渍化的治理,现在比较一致的做法是采取农业生态工程手段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措施是农业生态工程的一个组成部

分,实施适应性种植业,采用土壤改良与种植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根据各国具体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业实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草田论作、种树种草、筛选和培育耐盐碱农作物品种及牧草种类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美国采用狗牙根、黑麦、罗得草、白香草木樨及三叶草等植物混播改良碱土,取得一定效果,又用大米草、高冰草、阴翅滨藜改良盐渍土,也获得成功;

阿根廷利用羊茅、高冰草、白香草、木樨改良盐碱试验也取得有益经验;

澳大利亚在盐土上种植地肤属、滨藜属植物及水牛草取得良好效益;

印度在碱土上种植田菁获得成功,尤其盐土上种植灌木滨藜成功解决了奶牛的饲草问题。

2008年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文献报道,中亚地区的伊朗、吉尔吉斯坦等国家利用驼绒藜属植物治理盐渍土取得良好成效。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在治理盐渍土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

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在黄淮平原、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等广阔地域内开展了治理盐地的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东南滨海盐土上种植大米草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新疆地区在盐渍化土上用胡杨、沙枣、柽柳等耐盐树种,植树造林取得显著效益;

宁夏在盐渍土上推广种植湖南稷子,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近又推广种植四翅滨藜(从美国引进);

山东省沿海盐土改良中种植高冰草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全国各地还筛选出不少耐盐碱牧草及饲用植物品种,如星星草、莱麦草、紫野麦、獐茅、碱谷等。

国家对治理盐碱土壤很重视,我国“九五”规划把改良利用盐碱地,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列为“863”高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2盐碱地生物措施改良

2.1生物措施改良受到重视的原因

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采用工程、物理、化学等各种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存在诸如工程量大,费用高,或改良过程中除把Na、Cl等盐离子排走外,土壤中一些植物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如P、Fe、Mn和Zn等也同时被排走,以及存在地下水,下游水源受到污染及压盐效果难以巩固等缺陷,研究者逐渐明确了盐碱土改良的目的不仅是去盐,更重要的是达到高产稳产,也就是说,既要排除盐分,又要培肥土壤,于是开始重点关注生物学改良措施。

2.2生物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与原则

近年来,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开展植物耐盐生理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的研究。

二是在盐碱土壤上引种和驯化有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

三是利用传统的杂交技术和遗传工程方法培育抗盐新品种和培育转抗盐基因植物。

相比较而言,第2种措施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使大面积盐渍土壤不经过工程改良即可被利用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盐碱土地在利用的同时,其性质也可得到改良,并在改良过程中提高利用效率。

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生物改良盐碱土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所选择的抗盐植物应符合农业生产所具备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是植物耐盐能力强,对土壤有迅速的脱盐作用,而且植物本身的无机盐含量不得高于一般农作物,并有明显的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功效。

三是耐盐牧草应具备较好的饲用品质与饲养价值,无毒无害。

目前,生物改良盐碱土壤所利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种植耐盐树木,如沙枣、胡杨等。

树木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树木的庞大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叶也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抑制表面积盐。

同时,枝繁叶茂的树冠可蒸发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减轻表面积盐。

二是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牧草。

我国的耐盐牧草资源比较丰富。

尤其近年来随着盐碱土壤的改良需要,人们对耐盐品种进行了广泛地筛选,从文献统计来看,涉及到的品种近70个,其中,禾本科植物约49种,豆科植物约17种,还有其他科的一些植物[1]。

盐碱草地种植牧草,可以疏松土壤,减少表面土壤积盐,待秋天枯草腐烂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和CO2,可起中和改碱的作用,此外,还可促进成土母质石灰质的溶解。

由于牧草有较好的覆盖度,使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减少,土表积盐降低。

与此同时,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得

到改善,土壤总孔隙度和毛孔隙度增加,透水性能改善。

此外,若在轻度盐渍地种植豆科牧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三是利用高抗盐植物,如盐地碱蓬、盐角草等。

这些高抗盐植物为退化盐碱地的代表植物,它们本身的灰分含量很高(约27%,39%),当枯枝叶腐烂时,其所含的大量盐分就会遗留在土壤表面,而且,这些植物也不具备饲用价值。

因此,利用这类植物来改良盐碱土壤应保持慎重。

四是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

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比降低土壤的含盐量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难度也很大,这需要培育新的抗盐品种或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处于研究阶段。

3耐盐牧草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机理

在生物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中,由于利用耐盐牧草能经人工种植在盐碱土壤上生长发育,对盐碱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并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等,近年来在治理碱化地的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耐盐牧草作为生物泵带走土壤中的盐分

由于耐盐牧草对土壤盐分的大量吸收和体内累积作用,土壤中一部分盐分被植物吸收后,通过收割带走和去除盐分,不同耐盐牧草带走盐分含量不同。

滨海盐土上种植鲁梅克斯(Rumex),其在含盐量0.3%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产量达150t/hm2。

通过收割,一年可带走土壤中盐分150,200kg/hm2[2]。

若连续种植鲁梅克斯3,4年,脱盐率可达61.78%,80.71%[3]。

吕彪等[4]在盐土上种植耐盐植物碱茅草进行脱盐改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碱茅草3,4年,脱盐率达到77.00%,84.63%。

张永宏[5]在宁夏银北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牧草红豆草、苜蓿、聚合草、小冠花、苇状羊茅,结果表明,耐盐牧草具有明显的脱盐作用,可使盐碱地0,20cm、0,100cm土层平均土壤脱盐率分别达31.1%和19.1%。

3.2种植耐盐牧草减少土壤蒸发,阻止耕层盐分积累

土壤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是盐土形成的原因之一,在盐土上种植耐盐牧草,将裸露的土壤覆盖起来,以植物蒸腾代替土壤蒸发,减少了土壤蒸发量,降低了土壤的积盐速度,减少了盐分在耕层的累积。

此外,由于植物吸收和水分淋洗作用,耕层土壤中盐分越来越少,数年后,耕作层的盐分含量可以达到一般农作物的耐盐水平。

有关研究证实,发育良好的碱茅草丛,可使土壤蒸发量降低到22.1%,28.0%[6-7]。

0,40cm土层,碱茅草地的脱盐速度为-11.6~-1.3g/(m2?

d),积盐速度为1.1,4.1g/(m2?

d);

而灌水裸地脱盐速度为-10.6~-2.1g/(m2?

d),积盐速度为8.9,11.4g/(m2?

d)。

碱茅草地的积盐速度仅为裸地的1/7,1/3。

在含盐量1.0%,1.5%的土壤上种植滨藜2年后,植被覆盖度达到100%,土壤含盐量下降到0.6%以下,下降率约65%。

3.3种植耐盐牧草可以改善盐土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耐盐牧草后,由于植物根系的穿插作用,土壤容重、总空隙度、通透性、总团聚体等物理性质得到改善;

由于植物枯枝落叶及死根的腐殖作用,土壤有机质增加,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和化学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

魏忠平等[8]采用工程措施为先导、生物措施为核心,在北方泥质海岸盐碱荒地上种植田菁、苜蓿2种牧草对土壤进行培肥效果研究。

结果表明,种植田菁、苜蓿一个生长季结束后,土壤盐分和pH值下降;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氮、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与对照处理相比,2种牧草处理在l0,50cm层次的肥土效果好于0,10cm层次;

2种牧草相比,田菁处理好于苜蓿处理。

张永宏[5]在宁夏银北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牧草的结果表明,种植耐盐牧草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增加。

胡发成[9]研究表明,种植苜蓿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颗粒结构更趋合理,水分渗透性土壤通气状况改善,提高了保肥蓄水功能,土壤养分发生变化,全氮、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

3.4耐盐牧草可以改善盐土区微生态环境

耐盐牧草的开发利用增加了废弃盐土的植被覆盖度,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对维护自然

生态平衡、改善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

首先,耐盐牧草可以调节生物圈中大气成分的平衡,特别是CO2和O2的平衡;

其次,它有过滤尘埃、吸收毒气、降低噪音、改变空气质量的作用。

再者,可调节气候,减少温差,增加雨量、湿度,减少地表风蚀和干热风危害,增加地面覆盖可降低土壤温度0.7,3.2?

降低地面温度0.5,2.5?

;

形成群落内小气候,白天中午和夏天的温度比裸地低,昼夜和全年温度变化幅度小,比较缓和。

湿度的变化与温度相似。

随着植被的自然演替,生态多样性和平衡得到恢复,人类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4小结

盐渍危害是限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因地势、气候、环境等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将继续受到盐渍危害。

传统的改良方法虽然也可起到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但却不能使盐渍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能力。

对盐渍土进行生物措施改良,特别是种植耐盐牧草,不仅能够降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肥力,而且可以作为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起到改良和利用的双重作用。

对促进盐碱地生态条件改善、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5参考文献

[1]阎秀峰,孙国荣,李景信.我国耐盐牧草的研究现状[J].中国草地,1994(3):

68-72.

[2]董宝娣,刘小京,董文崎,等.近滨海区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引种及耐盐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4):

120-126.

[3]秦嘉海,吕彪,赵芸晨.河西走廊盐土资源及耐盐牧草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土壤,2004,36

(1):

71-75.

[4]吕彪,赵芸晨,陈叶,等.河西走廊盐土资源及生物改土效果[J].土壤通报,2001,32(4):

149-150.

[5]张永宏.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5(3):

48-49.

[6]阎顺国,朱兴运.碱茅草地土壤盐分动态及盐量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1990,4

(1):

44-48.

[7]朱兴运,沈禹颖,王锁民,等.盐渍化草地培育的理论基础[J].草业科学,1997,14(5):

20-22.

[8]魏忠平,邢兆凯,于雷,等.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种植牧草肥土效果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9

(2):

8-10.

[9]胡发成.种植苜蓿改良培肥地力的研究初报[J].草业科学,2005,22(8):

47-49.

我国科学家通过新技术有望把1亿多亩盐碱地改良为耕地

(2010-06-1409:

20:

57)稿件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颜园园梁晓云)中国科学家正在应用一项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的新技术,如果这项技术能在中国大面积推广使用,可最终实现增加一亿亩耕地的目标,稳定中国,,亿亩耕地的红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徐旭常近日在北京召开的“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生态建设—以及碱化土壤改良和荒漠化治理研讨会”上说,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不仅可使大面积荒地变成绿洲,而且可使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田。

迄今为止,这一技术的实施范围已经覆盖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等中国北方有碱化土地的大部分省区,改良面积已达,,万亩。

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中国盐碱土地面积约,,,,万公顷,其中碱土面积,,,万公顷。

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中国燃煤电厂已开始普遍对燃煤装置加装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