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福州市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谓“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也是如此。
为此,中国人常以“情”“趣”“势”“韵”“神”“气”等生命姿态的语汇来探讨艺术,中国人对是的认识始终融汇于生命运动之中。
由是观之,欣赏中国画,可循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文学艺术特质以及中国画色彩魅力等途径,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退步展开、深入。
要完成这一欣赏过程,需要般锐的直觉,需要情感与想象,亦需要理性的知识,需要中肯的判断。
惟其如此,方能领略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气韵风神,陶冶情怀。
(摘编自杨明刚《赏画之法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优秀的中国画以灵动的点线皴擦、绰约的笔情墨象、似是而非的意态呈现、多元的静谧视觉形成情感张力。
B.欣赏国画作品的方法,重在通过意象归纳和技法剖析两个途径,层层倒逼,来不断贴近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C.山水画的审美特点,是借由临摹山式、云雾的多元样志,遵循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的规律,力求情景交融。
D.欣赏者只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就可以领略中国画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首段在对国画发展历程的概述中突出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为后文阐述赏画之法介绍了背景。
B.第三段先总说欣赏中国画的其要其法,再从意象和技法两途分述,最后总说观赏者必须具备的特质。
C.文章引用“草木有情,万物趋灵”和“石不能言最可人”论证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已度物、将心比心的观点。
D.文章基于中国的艺术特征,层层论述,循着文化背景、艺术特质及色彩魅力等途径来谈欣赏中国画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赏者如果对浸润、孕育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的中国文化的特质缺乏了解,那么也就不能领略中国画的气韵风神。
B.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词来形容国画的点线皴擦,正是中国人对美的认识融汇于生命运动之中的体现。
C.国画中的人物画若能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外貌、动作、背景等,又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便可以称得上“传神”。
D.如果一幅国画作品能令观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画家传达的观念并受到启迪,即便它并非形似,也是优秀的作品。
【答案】1.B2.B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优秀的中国画以灵动的点线皴擦、绰约的笔情墨象、似是而非的意态呈现”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常能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点线皴擦、风姿绰约的笔情墨象、‘似’与‘不似’的意态呈现、冲淡玄远或冲突涌动的静谧视觉,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分析可知,选项变“能”为“以”将或然变为必然,且“‘似’与‘不似’”与“似是而非”意思不同,理解有误。
C项,“山水画的审美特点……遵循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的规律,力求情景交融”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花鸟画所言之‘石分三面’,实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其中深蕴着‘三生万物’的生命哲理”分析可知,其中“遵循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的规律”是对原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的转述,但这一点是花鸟画的审美特点,并非山水画。
D项,“只要……就……”以偏概全。
结合文末内容“惟其如此,方能领略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气韵风神,陶冶情怀”分析,末句“唯有如此”的“此”是理解这一选项的关键,这里的“此”是对上文欣赏中国画要遵循的途径、经历的阶段以及需要的个体条件的概括。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第三段先总说欣赏中国画的其要其法……赏者必须具备的特质”错误。
第三段先说欣赏中国画的其要其法,再谈画作对观赏者的艺术感染力,最后才归结到欣赏中国画时观赏者必须具备的特质,层层展开,而非总分总的关系。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又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错误。
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人物画所重之‘传神’,即借由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表情、眼神、形体语言、肢体动作、背景布局等,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求取以形写神之功”一句,作品的“传神”标准在于“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而并不仅仅在于表现内心。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中日韩三国在电动车产业展开“电池战争”,《日本经济新闻》14日报道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并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而较早开发电动车电池技术的日本和韩国正争相增加生产,有分析称,东亚三强正在上演电动车电池的“三国演义”。
报道称,中国政府积极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正颠覆超过130年的汽车产业史,目前在全球十大锂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
排名第一为日本的松下、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入前十的还包括LG化学和三星SDI两家韩国企业。
电动车电池领城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
在产能方面,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领先。
《日本经济新闻》称,福建宁德时代在2017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销量从2016年的6.8吉瓦时增加到11.8吉瓦时。
比亚迪亦不甘落后,到2020年其动力电池制造能力将扩大到60吉瓦时,这一数字相当于2017年中国总产能的一半。
报道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称,到2021年中国将生产全球70%的电动车电池。
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则来源于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
文章指出,半田在被认为可接替锂电池的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进行了领先的研究,计划到2030年将花费1.5万亿日元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项目,包括固态电池。
半田还领导由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发起的100亿日元国家项目,以开发固态电池的基本技术。
韩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
报道称,LC化学在中国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上个月在南京开设了第二家电动车电池厂。
LG化学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新工厂的任务是应对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
到2019年底,LG化学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50万块电池,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供货。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
有分析称,松下、丰田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供应特斯拉的高镍圆柱电池就是日本企业的龙头产品,在高密度能量技术方面处于领先。
目前,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
如宁德时代的主要客户为德国车企,松下的客户为日美车企,LG化学的客户则为韩国和欧洲车企。
(摘编自:
环球网)
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GWh)
2016
2017
2018(预测)
2019(预测)
宁德时代
7.5
17
24
82
比亚迪
10
16
26
40
沃特玛
8
20
国轩高科
5.5
9
14
力神
2.3
亿纬锂能
1.4
13
成飞集成
3
5
15
中国其他
63.3
68
47
36
中国合计
101
154
168
246
中国需求
27.0
34.3
48.1
101.5
注:
GWh为电功单位。
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材料革命主导未来趋势
据了解2025年前后,新一代拥有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阴极锂镍锰钴(NMC)811等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将进入量产。
在石墨阳极中加入少量的硅,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而能够承受较高电压的电解质盐也将有助于提高性能。
2025年至2030年期间,但金属为阴极、石显/硅复合材料为阳极的鋰离子电池可能会进入设计阶段,甚至还可以引入固态电解质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性。
此外,但离子技术可能会被理空气、但硫等其他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所取代。
但这些技术的发展水平仍非常低,实际性能尚待测试。
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为(距离鋰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
埋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
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
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
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钢,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能源评论)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整体而言,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产能发展迅速,2016年达到101GWh,2020年将达到近246GWh。
B.现实与预测趋势显示,中国动力锂电子电池整体供应量是需求量的数信,结构性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C.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虽然起点不是最高,但是增速逐年增加,可以说是行业中的后起之秀。
D.沃特玛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产能曾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前列,但据预测数据,其往后发展可能停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中国的锂电企业在产能方面处于领先而日本企业注重在技术领城引领创新。
B.锂离子电池性能演进速度正在放级,原因之一是其品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不大。
C.伴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锂离子电池的价格难以继续大幅度降低。
D.未来我们可能用上锂空气、理硫等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
6.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C5.B
6.①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避免国内恶性竞争,解决整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问题。
②加大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争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固态电池的“技术高地”,提升竞争力。
③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加大与车企合作的力度。
④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避免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但是增速逐年增加”错误。
结合材料二“国内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分析,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公司增速并非逐年增加,所谓增速乃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之比,如2018年就较之2017年放缓。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B项,“原因之一是其品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不大”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分析,“电荷储存量不大”不是“演进速度正在放缓”的原因之一,“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才是。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
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电动车电池领城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分析可知,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避免国内恶性竞争;
结合“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分析,加大电池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中国电池产业的竞争力;
结合“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分析,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加大与车企合作的力度;
结合“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钢,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分析可知,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玉关情
郭保林
①我们驱车来寻找玉门关遗址,眼前只是一片废墟,黄土墙垣的残骸。
站在高冈上,纵目天地,只见北面远山一抹,山之南便有长城一痕,近而远,古而今,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行气势雄浑的边塞诗,是一曲无头无尾凄婉悲凉绝唱。
天风浩荡,大漠苍茫,远处的一座座烽燧,隐约的轮廓随着长城一字排开,这起伏跌宕的旋律,震撼古今,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威慑力量。
②凤也悲嘶云也悲嘶,却不闻胡马的悲嘶;
沙也狂啸尘也狂啸,却不闻边卒的狂啸。
关楼里白发将军的梦,垛堞上戍卒风吹飘动的衣袂,静夜里,一角弯月下,那凄凉哀婉的塞下曲也都化为天光云影消弥得无影无踪了吗?
风沙撕去了皮,别净了肉,烈日吸尽了血,只留下一架嶙峋的骨架,这残存的骨架曾支撑过一个巍然庞大的雄关,曾支撑过汉唐时代的尊严,曾支撑过一段用方块字垒起的历史。
③我走进残垣断壁间我凝视它们,它们凝视我,眼前海市蜃楼般地幻化出一座赫赫雄关。
④城楼轩昂,垛碟绵延。
戍卒们的甲戈跳荡着夕阳的余红,战袍上落满尘埃,粗糙黝黑、突兀的肌腱勃起雄性的勇猛,一种原始的美,种原始的生命力。
⑤寒星霜月,孤月一轮,漠漠旷野,沉寂无声。
蓦然夜色里传来凄婉的笛声,是《折杨柳》,还是《凉州词》?
中原白发母亲泪,闵中娉婷少妇悲。
山路遥遥,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
何处觅故乡?
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
断鸿声里,听胡笳悲切。
月色里,是什么发出磷磷青光?
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谁曾想,这漠漠荒野曾是布满剑戟和鼓角的血土!
⑥这里本来就是一片古战场,只要你静下心来,侧耳倾听,那箭矢簇雨的呼啸,那烈烈战马的长嘶,那古燧上的缕缕狼烟,那城楼上角鸣,那剑戈撞击的铿锵,都会从远方传来,从历史深处传来。
⑦战争与和平是平衡人类的两块砝码。
历史躯体里流淌着血与火的基因,也长满诗与歌的细胞。
如果没有战争,历史的躯体成为侏儒;
如果没有诗与歌,历史之躯体也会枯涩,而失去丰腴和弹性。
⑧汉唐不是晚清。
汉武唐宗都是气字雄瞻、视野宏阔的一代霸主,有囊括四海之鸿志,吮纳八面来风之襟怀。
玉门关既是御敌的盾牌,又是友谊的窗口。
这里驰骋过班超、李广利的萧萧战马,飞扬过霍骠姚的猎猎旌旗,也游弋过云蒸霞蔚的释家经幡,飘扬过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的彩幡锦帜。
门开门闭,吐纳着中西文明;
锁启锁落,凝聚着战争的阴云。
文明与野蛮在这里厮杀,智慧和愚昧在这里格斗,友谊和仇恨在这里交织,痛苦和欢乐在这里分娩。
每一道雄关都张扬着国家的尊严,每座烽燧都燃烧过民族的浩气。
⑨黄土凝结的巨大墙垣,高达数丈突兀在蓝天下,旷野间。
周围空无一人,历史的残骸摊晒在烈日下,风在它身上任意践踏,沙在它头顶肆虐狂啸。
日月浮浮沉沉,春秋来来往往,玉门关虽死犹未暝目。
千岁滚石还睁着一只眼,断戟锈簇呢,只要擦拭一下,依然闪烁着汉唐的雄威!
⑩大漠穷秋,孤城落日,萧萧边风,萎要疏草,更添一抹悲凉。
悠悠千载,烽火不息,狼烟不止,战争的浩幅铺天盖地,更添悲凉。
高适有诗云:
“边兵如刍狗,战骨成埃尘。
”人类历史就是在这白骨丛中,在这血水浇灌之中,拔节生长,一代一代。
⑪然而,在历史波澜壮阔的长河巨流中,令我激动振奋的不是那些古战场刀鸣剑戟的厮杀,不是血流成河陈尸荒野的悲惨场景,也不是英雄豪杰马革裹尸的悲壮而是那些艰难跋涉,风尘仆仆,传播文化文明,汗洒大漠的文化使者。
⑫玉门关既是边陲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
如果把古丝绸之路改分为东、中、西三段,这里既是东段的终点,又是中段的起点,由此可以进新疆的伊吾,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边缘途经焉者、轮台、电兹、姑墨、疏勒,越葱岭、至安息,而可达古罗马帝国..
⑬落日熔金,残霞缤纷,玉门关在晚照里更显得苍凉、肃穆。
虽为废墟,那残缺的美更令人敬畏。
一代雄关虽已掌落如此,仍不失威风凛凛的浩然之气,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呢?
(摘编自《线装的西城》)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简笔勾勒出站在高冈之上极目远眺,看到戈壁雄浑苍茫的景致,引出作者对玉门关纵横古今的无限退思。
B.第二段,作者以生动的拟人手法描述风沙的力量,以形象的比喻突出玉门关的颓圮,从中表现出景象的苍凉与历史的厚重。
C.作者将玉门关作为汉唐气象的符号,回顾了其作为边陲重镇、丝路驿站历代战场的不同内涵,表达了对汉唐雄威的赞美。
D.在文中作者由玉门关联想到汉唐时期的战争,并广泛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历史场景与古代诗歌,表达出对战争的谴责与鞭挞。
8.请赏析本文第五段的修辞特色。
9.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意蕴。
【答案】7.D8.①反复,如“遥遥”“隔绝”的间隔重复,使节奏铿锵,富有韵律美。
②化用诗词,如“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化用了陈陶《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之句,以及“断鸿声里”用自辛弃疾《水龙吟》使文章极富文化感,又营造出古朴的悲凉之美。
③拟物,如“布满剑戟和鼓角”将剑戟和鼓角比作密集的庄稼,表现此地战争之频繁。
9.①当年的赫赫雄关如今已是断壁残垣,体现了历史的厚重苍凉之美;
②玉门关遗址的苍凉让人联想到汉唐金戈铁马的雄浑之美与丝绸之路文明传播的大气之美;
③这些历史记忆彰显的是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浩然正气。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表达出对战争的谴责与鞭挞”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如果没有战争,历史的躯体成为侏儒;
如果没有诗与歌,历史之躯体也会枯涩,而失去丰腴和弹性”“汉武唐宗都是气字雄瞻、视野宏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