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547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

A.使执政官掌握立法权B.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

C.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D.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

8.约翰·

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

“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

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订公民大会

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

”“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

C.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D.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9.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

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原则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

10.“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

11.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12.2013年10月,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问未能解决201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分歧,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

造成该次联邦政府“关门”风波的体制层面的原因是:

A.两党制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三权制衡体制致使政令矛盾放大

C.联邦制引发各州有效抗衡中央D.内阁制招致政见冲突调解无望

13.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体现了①最高法院司法裁定权;

②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③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④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⑤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⑤B①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4.《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

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

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

界。

”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1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

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

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的程序是:

A.德国:

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

法国:

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

议会直接宣战;

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

皇帝直接宣战;

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

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

16.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

“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

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7.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日:

“(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

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

……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

”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18.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19.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分析认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材料说明正面战场:

A.是抗日主战场B.在相持阶段积极抗日C.消极抗日积极反共D.实行全民抗战

20.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

“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

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

”影响材料中“中美、中英的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是: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21.英国学者阿德诺•托因比在《1942—1946年的远东》中指出: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中

虽然宣称不马上建立一个完全共产主义的中国,重申他过去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的主张,但他

坚定地宣布,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论述表明该学者:

A站在中共的立场上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B用中国政府的视角看待中共战后的国家设计C客观地记述了中共七大关于中国发展的愿景D从第三方的视角看到了战后国共两党的对立

22.《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

“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23.1917年11月7日,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

11月9日清晨闭幕,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苏维埃代表大会是苏俄最高权力机关B人民委员会是苏俄的最高行政机关

C苏俄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D列宁是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家元首

24.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5.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显然,社会革命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社会发展的常态则是社会改革。

和平改革与暴力革命的区别在于实现目标之手段的不同,前者主要采取和平渐进的手段,后者则主要采取暴力激进的手段。

另外,前者主要在于体制内的自上而下的运行;

后者则在于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演进。

下列属于体制内主张并致力于主要用和平改革而非暴力革命的手段改变现状的一组历史人物是:

A梭伦、康有为、马克思B洪秀全、李鸿章、孙中山

C列宁、蒋介石、毛泽东D曾国藩、罗斯福、邓小平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8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8分)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毫无疑问,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政治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又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包括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习俗等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五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

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

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Schleifer《关于<

论美国的民主>

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5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周到西汉建立时统治阶层的产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与秦汉地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并分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本质特征(2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当时美国面临最大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

(3分)

(4)材料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法律、民情、环境”三个因素,按照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6分)

27.(8分)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人类历史是一部全球整体化不断推进的历史,是世界各民族的

历史由孤立分散逐渐联系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强大趋势面前,中国当然不能置身其外,中国与世界也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

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英国派遣使臣到中国,提出通商、租地等要求——引者注。

)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

……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自《粤海关志》

材料二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材料三 1901年,清政府颁布议和诏书上谕,竟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提出要求的本质意图及原因。

并谈一谈你对乾隆皇帝“敕谕”的看法。

(4分)

(2)材料二中“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

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

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的新认识的立场又是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表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28.(12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中支付巨额赔款名为“庚子赔款”。

材料一“庚子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约九亿八千万两。

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以关税、海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材料二“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摘自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

材料三1909年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经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

——摘自维基百科全书

材料四庚款留学中的留学生约百分之三十回到清华执教……庚款留学生们最先提倡白话文,最先采用汉字横排法和西式标点符号;

庚款留学生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组织,出版了第一本科学杂志,创办了第一家科研所……——摘自《百年留学》

(1)据材料一,判断“庚子赔款”出自于近代中国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并指出庚子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庚子赔款”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庚子赔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29.(12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无疑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尝试。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

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卡(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D

B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18分)

(1)原因:

王室衰微;

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礼崩乐坏;

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概括出任意三点可得3分)破解:

统一国家;

推行郡县制。

(2)变化:

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2分)不同: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1分)。

本质特征: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从世袭到任命;

从地方分治到集权(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3)问题:

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或:

邦联制导致美国面临危机)(1分)

解决:

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4)法国:

制定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

《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遭破坏;

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

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

(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分析。

27.(8分)

(1)意图:

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分)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要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1分)看法:

清政府一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另一方面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2)“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的。

(1分)其观点否认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本质。

(1分)“两种文明碰撞”的观点是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

(3)屡经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

28.(12分)

(1)《辛丑条约》。

1900年。

(2分)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帝国主义列强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条约。

(2)美国意图达到精神上支配中国的目的;

梁诚等外交家的努力;

美国所收庚子赔款过多。

(3)消极:

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关税的控制,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弱,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积极:

促进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人才,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29.(12分)

(1)形势:

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因素:

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

(2)主要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

(1分)中心内容:

土地革命。

不足之处:

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3)创新:

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

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

意义:

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

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认识:

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

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