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532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

(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四、指导朗读

1、齐读课题

谁来说说有关七律的知识?

谁愿意读一下这篇课文?

2、交流资料,结合我们交流的资料,谁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1)在交流中引导:

“五岭”指哪五岭?

课文说这是怎样的五岭?

(逶迤——用自己的话说也叫连绵起伏)

2)“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乌蒙山比作脚下滚动着的小泥丸)

指导朗读(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体会读出来)

教学反思

九册

25七律.长征

共2 课时

2

细读鉴赏,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体会作者感情

2、感受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二、感悟情感,朗读自悟

三、总结、拓展

1、朗读诗题

2、“七律”代表什么?

“长征”呢?

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基本上自学了这首诗,我很高兴你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可是,你们说我们单学这首诗,把诗里的字、词、句弄清楚了,就到此为止了,行不行?

对了,深入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课文这也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啊!

这是最重要的。

那么,要怎样才能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呢?

(自由说:

如抓重点词;

联系当时当地的情景,设身处地进入场景去体会、感受)

2、归纳方法:

一把心放在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联想;

二抓重点字词体会;

三通过反复的朗读吟诵去感受、体会

学生自主体会诗的感情

学生交流,相机点拨:

谈“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难”字(不仅体现了自然的难,还体现了党中央内部的难);

谈第二句诗,两个比喻(乐观、坚强);

谈“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更喜”;

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锁寒”交流巧度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故事,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1、同学们,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革命的队伍是一切困难吓不倒,一切敌人打不垮的队伍。

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多少内容要写,可作者只用了八句,就非常概括、气势磅礴地将军队长征的经历浓缩于一首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概括力。

今天老师再送给大家一首词,这是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毛泽东写的《清乎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请同学们用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去深入地学习体会毛泽东写这首词的心情。

3、全体起立,带着对工农红军的崇高敬意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难不怕难

远征万水千山不怕难只等闲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无畏、

“暖”、“寒”

豪迈

岷山千里雪尽开颜气度不凡

26开国大典

共2 课时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典礼前”部分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

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

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再适当补充):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给画线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

开,创建;

典:

典礼。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

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

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

举。

五更天: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

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

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个人增减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四、学习“典礼前”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

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

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1、快速朗读第一部分,读后交流:

读了这段课文,典礼前让你感受到什么?

2、从那些词句中得到了这些感受?

想像朗读体会场面的热烈

3、对比,品词析句:

(1)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场中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典礼中典礼后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7自然段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回顾引入,学习“典礼中”

二、学习“典礼后”

1、回顾:

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典礼中的哪三件事?

(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升旗;

宣读公告)

2、细读“三件事”,感受大典议程和群众场面:

(1)下午3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排山倒海、投向)

(2)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3)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30万群众表现得怎样?

(肃立、瞻仰)这说明了什么?

(4)毛泽东宣读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这里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想像朗读体验典礼

4、细读“阅兵式,思考:

文中写了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如何理解“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品析、领会“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把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5、齐读第二部分

1、默读典礼后的内容,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体会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2、比较句子,体会用词: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

3、思考: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指光亮外,还象征着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群众的激动、喜悦和兴奋)

1、总结交流: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先引导学生回忆全文内容,再从文章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上简要地介绍场面描写的方法)

2、练笔:

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场面(如活动场面)

板书设计

典礼前:

人的海洋

(自豪、典礼中:

(宣布新中国成立、

盛况喜悦、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

兴奋)阅兵式

典礼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第九册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共 1 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

1.认识9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板书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

(课件展示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⑴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

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五、布置作业

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⑵ “‘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

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⑶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

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指导学生朗读,评议。

②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⑷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

⑸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1.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⑴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⑵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将本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如:

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摘抄下来。

28.毛主席在花山

共1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自制幻灯片

一:

导入

二:

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三、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毛主席在花山

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5)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哪儿呢?

”是什么意思?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1、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

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

五、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六、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

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

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

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1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关心群众

送茶依靠群众

推碾同甘共苦

口语交际习作扩展八

共 4 课时

口语交际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收集革命影视作品。

一、导入新课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三、分小组讨论

谈话引入:

暑假看过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吗?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作品的名称。

主要讲的是谁,讲的是什么事?

(2)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

(3)还可以讲自己的感受。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

(自由补充)

1.提出要求:

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学会倾听

2.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

作品的主要人物

作品的主要内容

印象深刻的情节

自己的真切感受

3.自由组合。

并选出组长。

4.进行作品介绍。

5.各小组进行补充。

6.评一评:

取长补短,统一意见,评出故事大王。

3

习作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应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读题:

明要求

三、指导选材

四、指导写法

五、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六、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七、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

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1.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

内容:

(1)选取一处场景,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

选择一个写梗概。

要求:

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1.典型性:

写一处场景,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写故事梗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己感受最深刻的。

2.新颖:

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自己体会最真切的。

1.写场景:

要有一定的顺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写梗概:

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2.怎样写具体:

观察要细致;

采用多种表现手法;

语言优美。

1.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共 4课时

4

日积月累、展示台

1.大胆交流,敢说。

会说。

 

2.在知识、方法、语言、习惯、练笔等方面的学习收获。

3.阅读诗词,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

弄懂成语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4.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

积累运用

1.课前阅读有关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三:

成语故事

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

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那些方法?

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德。

5.进行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