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水灌溉网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节水灌溉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节水灌溉网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邦政府通过税收分成、转移支付和贷款等方式来平衡各邦财力。
1.1.4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1)土地经营方式
印度实行土地私人所有制。
农业生产方面,以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为基本的土地经营模式。
上世纪60年代,印度农业发起了以推广高产品种、灌溉、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使印度在不长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摆脱了粮荒的长期困扰。
印度在“绿色革命”后出现了土地关系新趋势,总体来看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
首先,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业回报率,促进了撤佃自耕,减少了传统的租佃制。
此外,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的大地主、小佃农模式逐渐减弱,出现新的“反向租佃”趋向,及小户出租土地给大户经营(类似现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集中趋势)。
土地分割和破碎是印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反向租佃”提高了农业经营规模效益。
印度国家农业政策也鼓励土地的规模经营。
印度农户平均拥有土地1.68公顷,但土地占有非常不均,占农户总数57.8%的“边际农户”(耕种土地不足半公顷)平均只有0.39公顷土地(聂振邦,2003)。
2007年印度农场总数达到1.155亿个,其中60%的规模不足1公顷,只有1%的规模达到或超过10公顷(朱行,2010)。
据2011年《国际统计年鉴》,印度平均每个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人口的耕地面积为0.6公顷,与中国(0.6公顷/人)相当,低于日本(2.7公顷/人)、西班牙(11.4公顷/人)以及美国(65.2公顷/人)。
(2)农业及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印度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2008年印度粮食产量为2.3亿吨,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
印度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政府所奉行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
一是粮食价格支持。
印度上世纪60年代初的全国大饥荒促使政府加强了对粮食的支持和控制,并成立了农产品价格委员会,由其每年向政府提议农产品保护最低价格(收购价),然后由政府确定并公布。
二是农业生产投入支持。
印度对农业生产投入支持包括:
①化肥支持;
②电力和灌溉设备燃料支持;
③农业机械支持。
三是农业信贷、保险支持。
信贷主要有3种形式:
一是用于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短期信贷;
二是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中期信贷;
三是用于农田保护和农村电气化的长期信贷。
从1999年开始,印度开始执行新的保险计划,承保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农户和粮食作物。
四是政府一般服务。
包括①农业科研开发与技术推广;
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③支持各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3)农村社会经济组织
印度是第三世界中非政府组织发达的大国,与农业和农田水利关系较大的农村合作组织数量较多。
目前印度共有54万个农村合作社组织,2.49亿户社员,覆盖全国2/3以上的家庭和绝大多数乡村(王雍铮,2012)。
印度的农业合作社是政府促进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民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途径。
印度农业合作社主要有:
农业信用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等。
政府对各种合作社的建立和运行给予支持,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王军杰,2011)。
1.2印度农田水利发展状况
1.2.1农田水利发展概况
印度农田灌溉面积从1950年的2060万公顷增长到2008年的6200万公顷,其中,水稻灌溉面积在3000~3300万公顷。
耕地灌溉率从1950年的17.6%增加到2008年的43%。
印度在灌溉方式上主要是传统的地面灌溉,采用喷灌技术的灌溉面积为66万公顷,滴灌技术的灌溉面积26万公顷,喷滴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1.5%(水世界网,2006)。
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政府就很重视水利建设,但重点是大型水利工程,周期较长。
为了保证绿色革命的顺利进行,政府改变以前单纯依靠大型水利工程的作法,采用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方针,尤其重视机井的修建和利用,灌溉面积明显扩大。
自1986年以来,印度已经开展了4次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益面积小于2000公顷)的普查。
印度灌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表水灌溉所占比例逐年减少,而地下水灌溉比例上升。
地下水灌溉面积比例从1950年的29%增加到2002年的61.8%;
灌区渠道、水塘灌溉面积比例分别从1950年的40.3%、17.6%,下降到2002年的29.3%和4.1%。
利用灌区渠道灌溉的面积自1980年以来增长缓慢,利用小型水塘灌溉的面积反而逐年萎缩。
水塘灌溉面积减少的原因有1)已经管理水塘灌溉系统几个世纪的村级组织的衰落;
2)政府对于水塘灌溉系统更新和修缮投入不足;
3)降雨的季节波动性加剧使水塘蓄水困难;
4)集水区和蓄水区被侵占等(A.Narayanamoorthy,2011)。
表3-1印度灌溉水源分类及灌溉面积变化(1950-2003年)
单位:
百万公顷
年份
渠道
水塘
地下水
其它
净灌溉面积
总灌溉面积
1950-1951
8.3
3.6
6.0
3.0
20.6
22.6
1960-1961
10.3
4.6
7.3
2.4
24.7
27.9
1970-1971
12.8
4.1
11.9
2.3
31.1
38.2
1980-1981
15.3
3.2
17.7
2.6
37.7
49.8
1990-1991
17.5
2.9
48.0
63.2
2002-2003
16.3
34.5
2.7
55.9
78.3
表3-2印度灌溉水源分类及灌溉面积比例(1950-2003年)
%
占净灌溉面积%
净灌溉面积/净播种面积
总灌溉面积/总种植面积
40.3
17.6
29.0
14.4
17.4
42.1
18.5
29.6
9.9
18.3
41.3
13.2
22.1
23.0
39.5
8.2
45.7
6.6
27.6
28.8
36.3
6.1
51.4
33.7
34.0
29.3
61.8
4.9
40.0
41.2
数据来源:
印度政府(GOI);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
转引自:
DevelopmentandCompositionofIrrigationinIndia:
TemporalTrendsandRegionalPatterns,2011
注:
总灌溉面积为净灌溉面积加上灌溉超过一次的面积,也就是因灌溉而提高的耕地复种面积。
2007年印度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86.5%,工业用水占5.5%,生活用水占8.1%。
据2011年《国际统计年鉴》,2010年,灌溉用水量6880亿立方米,亩均690立方米。
1.2.2农田水利管理体制
印度农田水利管理职责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中央负责对地方的宏观指导,工程建设和日常管理主要由地方负责;
地方政府负责水源及干渠等灌区骨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农村民间组织——村组或用水户协会负责支渠以下工程及水塘、水井等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农田水利行政管理体系
印度的水资源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在中央政府,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由水利部负责;
农村供水由农村发展部负责;
水力发电由能源部负责;
城市供水由城市发展部负责;
水污染由环境和林业部负责。
农田水利水源工程及灌区骨干渠系建设和管理由水利部负责指导;
田间渠道、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灌溉技术推广等工作由农业部负责。
印度有4个流域委员会——恒河委员会、布拉马普特拉河委员会、西北地区河流委员会和中部地区河流委员会(李晶等,2003)。
所有不跨邦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都由邦政府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筹款建设。
邦际河流开发由中央政府协调,大型工程和涉及两个邦以上的工程则需经水利部批准。
大中型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由水利部提供指导,具体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则由各邦的公共工程部和灌溉局负责组织。
大中型工程建后运行管护(包括水源工程及渠系)由邦设立的管理机构负责。
小型水利工程一般由村民自治机构或私人管理。
(2)农田水利民间管理组织
印度传统的田间灌溉工程由村级管理机构负责,随着村级组织的衰落,工程管护不到位问题突出。
在世界银行的推动下,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印度专门成立了自己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网络(IndianPIM),印度政府的国家水政策也强调了农民应参与灌溉管理,有的邦正式颁布了参与式灌溉管理法规。
农民用水者协会仅限于管理小型灌区,还没有推广应用到大中型灌溉工程(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
现以安得拉邦用水户协会建设经验为例。
安得拉邦位于印度中南部,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大麦、谷物、油料作物等。
上世纪90年代初,用水户协会在小型灌区内开始进行试点。
1995-1997年,两个非政府组织,即资源发展与社会管理学院(IRDAS)、自然资源与农村发展学会(SONAR)在6条支渠2万公顷面积开始建立用水户协会试点。
同时,为加强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在支渠成立了支渠委员会(相当于用水户协会总会)。
1997年4月安得拉邦农民管理灌溉系统1997法(APFMIS)正式生效,它将所有农民纳入用水户协会成员,规定用水户协会可以收水费。
到1997年底,安得拉邦共成立了1万多个用水户协会,174个支渠委员会。
印度重视用水户协会人员培训,为用水户协会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协作配合紧密,灌溉部门制定工程改造预算、提供工程技术支持;
农业部门提供农业技术及销售市场支持;
财政部门提供灌溉收费面积地图,协助水费计收(冯广志等,2000)。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权转移(IMT)
印度各邦政府对大中型灌溉工程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建成的灌区由各邦组建专门的灌溉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除了在灌区推广用水户协会管理之外,印度还开展灌溉水井产权制度改革。
深井传统上由国有公司所有和管理,并长期依靠政府补助,无法通过水费征收偿还投资成本,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水塘被认为是低成本和环境友好型的水源,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印度南部各邦水稻和粮食作物的灌溉水源,在资源匮乏地区也被用做生活水源。
印度政府正逐步将水井转让给农民集体管理,大口井和浅管井主要由农户私人所有和管理(A.Narayanamoorthy,2011)。
印度2011年基础设施报告据显示,84.78%的水井归农户私人所有(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FinanceCompany,2011)。
此外,印度的水塘主要由村级组织管理。
一些原来由政府管理的灌溉工程,现在由政府机构与农民用水者协会共同管理,政府机构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维修和改善整个灌溉系统,调解用水者协会之间因水量分配不均而引起的各种矛盾。
其他如修建一些公共工程(如排水设施)和修订管理法规等也只能通过政府机构来实现。
此外,印度政策制定者还在考虑渠道灌溉私有化问题,确定哪些工程可交给私营企业管理,以BOM(建设/运行/管理)的形式分配给私人投资者,或以BOT(建设/运行/移交)的形式移交灌溉部门。
表3-3印度按照所有者类型分类的水井分布
产权所有者
大口井
浅管井
深管井
总计
政府
1.79
0.57
9.49
1.46
合作社(协会)
0.10
0.09
0.36
村落
0.15
0.23
0.66
0.20
农户小组
16.76
4.01
27.64
11.31
农户私人
80.94
94.57
0.00
84.78
其它(公司等)
0.26
0.54
61.86
2.15
100.00
印度水利部,转引自:
IndiaInfrastructureReport2011—Water:
PolicyandPerformanc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2011
1.2.3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印度水利投资以农业灌溉为主,多年来灌溉投入占水利投入保持在90%左右。
印度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政府承贷)、农民投入(主要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国际贷款和无偿赠款(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等,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大中型灌溉工程骨干渠道(渠道建筑物、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的建设、维修和更新改造全部由政府投资。
出于政治和减轻农民负担考虑,大中型灌溉工程水费基本不收或者收得很少,政府的建设投入基本是无偿的,水费甚至连补偿运行维护都不够。
田间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政府提供1/3的无偿补助。
对于打井工程,政府提供打井设备和技术,农民自己打井政府提供贷款并无偿补助30%。
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指小型水源、小型灌区,不含大中型灌溉工程末级渠系)建设和更新改造,政府无偿补助50%,农民负责50%;
贫困地区小型水利工程兴建、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另外,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利用节水技术,政府给予采用节水技术的农户25%-50%的补助。
1.2.4农业水价制度
地方政府管理的灌溉工程的水费由邦税务局或灌溉管理局征收,统一上交邦政府,所需运行维护管理经费由邦政府拨给。
印度《国家水政策(NationalWaterPolicy)》(2002)规定,印度的农业用水成本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1)水利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2)水利设施的部分投资成本。
虽然原则上要求水费收入应至少可以抵消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费用,并提供一部分建设投资成本,但是由于印度的灌溉管理实际上是由各邦具体负责,在执行过程中各邦往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和政治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甚至邦内各地区也不同,农业水费标准普遍较低。
由于计量设施不完善,印度农业水费基本上没有按用水量征收,而是以作物种类和作物面积粗略估算灌溉水量,对不同作物按不同的标准征收水费。
下表是印度在灌溉水费收取方面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将按面积缴纳的水费折算成计量水价。
单方水的价格从0.02-0.63美分间不等。
由此可见,印度水费标准很低,价格杠杆作用不明显,水费征收对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影响是很小的。
表3-4印度主要邦分作物种类的水费和水价
邦名
水稻
小麦
甘蔗
水费
水价
卢比/公顷
美分/立方米
比哈尔邦
175
0.16
150
0.07
370
0.05
古吉拉特邦
125
0.11
110
830
0.12
哈里亚纳邦
113
91
0.04
148
0.02
卡纳塔克邦
86
0.08
54
0.03
中央邦
197
0.18
247
742
马哈拉斯特拉邦
320
0.28
4230
0.63
奥里萨帮
100
85
250
拉贾斯坦邦
99
74
143
泰米尔纳德邦
37
——
49
0.01
北方邦
287
0.14
474
孟加拉邦
平均
0.13
147
725
典型国家农业水价分担及对我国的启示,2012
表格中水价为每公顷耕地农民所交纳的水费折算而成。
折算时,假定旱季时作物所需要的消耗性灌溉水量为450mm,季风季节水稻为250mm;
而甘蔗年均消耗性灌溉水量为1500mm。
1卢比≈0.02美元。
以印度西北部哈里亚纳邦为例,水费根据作物种类及耕地面积确定,灌溉用水户每公顷水稻需要交纳的水费大约为2.2美元(约为0.1美分/立方米),灌溉用水成本仅占农民纯收入的0.5%。
这主要是由于农户对灌溉设施的运营维修投入了大量劳动力,因此单看水价水平很难衡量农民实际负担。
在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时,农民的水费支出占纯收入的5%一10%左右。
由于水费标准低,再加上实收率低,政府管理的灌溉工程的收入大部分连工程运行维护费用都难以覆盖,灌区普遍存在维护经费不足、老化失修的问题。
而且水费收入增长低于运行维护费和投资利息增长,政府的财政负担日益加剧。
提高收入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水费,因为水费占灌溉工程的主要收入来源,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着手改革水价制度。
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始终都在争论水价问题,改变灌溉水费收取水平和水价测算方法。
管理机构也赞同须定期修改水价,以便获得弥补全部运行维护费用和部分投资费用所需的费用。
有的研究者提出回收更多供水成本的必要性,还提出关于最终过渡到按水量收费的水价结构,如采用按面积征收基本水费和按水量征收计量水费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
1.2.5农田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资金短缺,灌溉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
长期以来,印度灌溉水价偏低,而政府投入又少,实际水费收入和政府投入都不足以支付全部的运行维护成本,更谈不上建设投资回收。
灌溉设施缺乏维护,尤其是支渠以下的工程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控制工程也经常遭到破坏。
二是供水不可靠且不平等,导致经常发生抢水现象,争水矛盾很难解决。
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粗放,供水不可靠,很难满足农民的供水时间和水量。
水分配不平等,包括大小农户之间配水不平等,以及渠首和渠尾的水分配不平等。
大农户往往获益多于小农户,渠首往往先获得灌溉,而渠尾无法保证获得水源。
在大农户不遵守纪律的情况下,小农户获得水很困难,他们不得已向基层官员讨好,这滋长了官僚腐败作风。
印度的灌溉工程管理完全是自上而下,权力集中在管理机构手中,他们有权决定配水和设施维护,用水户很难干预。
三是地下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印度为了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更造成水资源压力很大。
另外,地表水灌溉系统老化失修严重,难以满足灌溉需求。
新增农业灌溉面积,大部分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
地表水灌溉面积所占比例不断缩减,而地下水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和绝对值大幅扩大,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
地下水超采导致许多地方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区还因地下水超采造成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
有研究表明,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地下水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下降,西起巴基斯坦横跨印度北部最终进入孟加拉国的一块长达2000公里的狭长地带,每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约10厘米(JamesFamiglietti,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人们不断更换扬程更高的深井泵,在增加农民负担的同时,形成地下水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
四是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面临问题。
S.A.Kulkarni还提出了以下参与式灌溉管理面临的问题:
1)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
2)灌溉设施系统老化;
3)供水的不确定性(部分由于非灌溉用水比例增加);
4)缺乏政府灌溉机构人员的参与(管理机构失去管理权力);
5)农户间的利益冲突影响用水户协会的建立;
6)缺乏灌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的可持续性;
7)缺乏技术知识;
8)缺乏好的领导;
9)人口的多元化非常显著,推进参与式灌溉管理缓慢;
10)能力建设和培训需求巨大,难以满足。
1.3印度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
1.3.1农田水利的地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印度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基本国情决定农田水利在该国具有异常重要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印度经济社会状况决定其农业的重要地位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1.5亿公顷耕地、农村人口占70%、农业劳动力占55.8%、农业产值占GDP的16.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