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524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科研及服务社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十一五以来,我校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成果获奖的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

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815项,其中各类著作48部(包含教材),鉴定成果6项,专利成果2项,商标注册1项,艺术作品125件,学术论文620篇,共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

获奖成果中省部级奖励13项(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奖一等奖1项;

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山东省第2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地厅级4项;

我校教师发表的论文共有167篇核心,6篇被SCI、El、ISTP等三大索引收录,有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6篇,其中全文转载5篇,目录转载1篇。

学校主办的《旅游论坛》(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为省级优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期刊。

自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不断提升,近五年影响因子为0.888,在国内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报是我校科研成果社会化的主要阵地,我校学报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既标志着学报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体现了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服务区域的能力明显提升

我校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旅游领域科技优势的院校,紧紧抓住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旅游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努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十一五”以来,我校先后为自治区旅游局、桂林市旅游局、湖南花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桂林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广西俊美实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25项技术支持与服务。

2008年,《桂林旅游信息决策系统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基金60万元研究经费支持。

继研究设计开发“贵妃乳韵系列茶具”、“象山水月茶具”、“铜鼓茶具”等项目投入生产并推向市场后,2009年,我校又完成的“广西少数民族少女工艺品”研发设计,投入生产,已生产400多件。

2010年我校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广西俊美实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广西大化国鹏旅游投资公司合作并顺利签约《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红水河景区重点景点修建性详规》项目。

2010年3月,我校参加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教育厅共同发起的“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我校分别与钦州、防城港、北海、南宁四市旅游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多家企业签订教育培训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数在参加本次活动高校中名列第二,为我校启动加入北部湾经济主战场,主动发挥我校的人才智力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为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校利用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我区景区旅游规划的编制以及地方旅游法规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修订与完善工作,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

“十一五”以来,我校组织专家完成自治区旅游局委托项目《广西乡村旅游规划》工作。

为广西制订《广西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和《旅游车船服务质量规范》,现已向全区推广,并辐射到全国的一些景区,成为旅游行业服务标准。

2007年,我校积极响应桂林市政府号召,努力参加桂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雁山区16个新农村试点建设进行设计和规划。

目前受广西旅游局委托,承担《广西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划分与评价》工作,受桂林市旅游局委托,承担《桂林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2010年桂林市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等工作。

学校还为漓江流域生态建设、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建议,这些建议多被相关部门采纳转化为工作措施。

如由我校承担了广西旅游局委托的《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项目获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该项目形成的研究报告得到了政府部门高度认可,不仅采纳了其中的理论成果,更是将该报告作为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的学习材料。

(五)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针对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逐渐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实际,我校充分发挥作为“桂林旅游产业人才小高地”主要载体单位和广西唯一的以培养旅游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优势,积极整合优化旅游学科资源,主动适应广西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广西建设旅游强省的现实需要,经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组织,成立了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桂旅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青葱岁月旅行社、天地人旅游商品研究所、旅行社与导游文化研究所、大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筹建涉外语言文化研究所,旅游数字媒体研究中心和食品研发中心等3个校级科研机构。

(六)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始终把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外主动加强与各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络,不断拓宽科技信息渠道,努力争

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学校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内始终在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注重科技管理政策的研究和落实,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办法,先后制定和完善了6个科研管理文件(其中修订1个、新增5个),使科技管理工作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有效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支持了学校科技事业的发展。

学校获得了全区高校实施“三对创新”先进集体等一系列集体荣誉。

二、“十一五”期间科研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

(一)领导重视,多方联动,是科研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研工作要实现快速发展,领导是关键,科研人员是主体,管理服务创新是保障,软硬环境是支撑,省市区等多方鼎力支持是前提。

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政策导向科学,科研人员才能全心投入,管理人员才能大胆创新,软硬环境才能不断改善,省市区等才能积极参与;

只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重拳出击,才能实现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提升理念,创新机制,是科研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研工作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创新科研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服务理念,优化科研运行机制,走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自我发展与政策引导结合、外延扩展与内涵发展并举、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兼顾的内涵式科研发展道路,才能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才能使科研规模更加适度、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更加优异、效益更加显著。

(三)打造团队,构筑平台,是科研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科研工作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夯实基础,牢固基石。

只有培养、引进一些高学历人才和一批学术带头人,打造梯队合理的创新团队,形成人才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有构筑一批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发挥平台集聚效应,提高科研的产出和效率。

(四)瞄准需求,服务产业,是科研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

科研工作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紧紧瞄准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凝练科研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必须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把科研工作融于地方产业发展中。

(五)加强交流,广泛合作,是科研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科研工作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纵向性、横向性和外向性拓展。

只有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掌握科技信息,推介专家,宣传成果;

只有广泛与市县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合作共赢;

只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了解科技前沿,拓宽科研思路。

三、“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创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的战略方针,实行“以人为本,力求创新,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加强应用”的指导方针。

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加强学术委员职能,完善科研运行机制,改善科研条件和环境,提高整体科研能力,形成一支学历层次、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的,具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的旅游科研学术队伍,为我校发展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

1、在创新体系上,努力构建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体化的、与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

2、在团队建设上,重点培育领军人物,扶持中青年骨干,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3、在平台建设上,科学划分类别,明确平台归属,探索发展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4、在科研管理上,强化管理和服务并重,推进校系两级管理。

5、在社会服务上,围绕重点区域,加强科技对接,实施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1)培育和壮大科研队伍,造就一批优秀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2)充分调动教职工尤其是专任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3)确定优势科研项目,加大资助力度,培育标志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积极实施科研成果转化,走为企业服务、为经济服务、为教学服务的科研之路。

2、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力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

20项,市级科研项目6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50项,校管自立科研项目60项。

争取获省级成果奖6项,市级成果奖3项。

教职工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篇。

出版研究专著12部。

牵头承办国际国内旅游学术研讨会2次。

力争有1-2名教师成为造诣较深、治学严谨、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学校投入科研经费200万元,获科研及技术服务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

四、“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在科研管理方面

在管理理念上强化管理和服务并重,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模式,推进管理重心逐步下移;

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科研人员的地位,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位老师所长,让适合教学的教师更好地教学,适合科研的教师更好地科研,打通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评定;

在机制创新上探索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

在项目执行上强化项目过程管理。

(二)在科研谋划方面

在科研方向凝炼上,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发展需求,在广西旅游强省建设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凝炼科研方向,构建起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体化的、与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科研创新体

系。

在科研项目谋划上,挖掘我校潜力,集聚优势人才,整合科技资源,广泛开展国际联合、校际联合、校地联合、校企联合,以争取省级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为基础,以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增长点,以谋划国家级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立项数量和质量。

争取实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

(三)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

加大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重点引进、培养一些领军人物,重点扶持一批科研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学历层次高的中青年骨干,重点推出一批研究方向稳定、梯队合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创新群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队伍。

争取培育2-3名学术带头人;

打造5-8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四)在科研机构建设方面

进一步规范科研机构建设与管理,逐步实行按省部级、横向联合、校级管理,明确平台归属,实现资源共享;

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对科研机构负责人实行绩效考核,促进良性运转;

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横向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五)在学术交流方面

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创新学术交流形式,拓展国际交流领域,构建学术战略联盟。

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和资深管理人员来校讲学、研讨;

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学会旅专分会等载体作用,利用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学(协)会中的影响吸引更多大型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争取承办2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会议、论坛。

(六)在社会服务方面

紧密结合地方需求,加速成果推广与转化,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加强与县市区(企业)沟通联系,做好科技对接,紧密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合作,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拓宽我校科技向区域转移、推广的渠道。

五、“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保障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宏观领导,强化科研工作地位,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

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切实推进校系两级科研管理体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设置专职科研人员岗位,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集聚效应;

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规范项目执行,提咼项目完成质量。

(二)加大投入,拓宽渠道,促进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大学校科研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等科研项目;

广泛开展国内外联合,努力为地方及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多渠道争取横向项目,保障学校科研经费稳步增长。

要积极有效地整合旅游、规划、计算机、管理、艺术等学科的力量,跨学科地与世界旅游组织阳朔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合作进行世界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培育大师,打造团队,支撑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进一步落实科研实绩奖励政策,加大国家级项目、横向项目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项目的奖励力度,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

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采用“专家+平台+项目”的科研模式,培育大师级专家、打造创新型团队。

(四)创建和谐、民主、团结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更新观念,强化科研意识。

树立以教学带动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使教学、科研工作协调进行的观念。

营造团队精神。

既要发挥每一个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又要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学术自由的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激励科研人员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

提倡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五)落实责任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各系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科研工作,要把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招生工作、管理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要充分发挥系部、学科、学者在研究与开发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二级科研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原有基础,注重充分调动挖掘学科的科研潜力,将科研工作纳入系部工作目标进行严格考核,力求公正、合理、科学地下达目标任务,形成健康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激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