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506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地理学试验与实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器官

二、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1

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根的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

●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

●根尖内部构造观察

●根类型观察

3

必做

验证

2

茎的观察

●茎内部结构观察

●茎的分类

叶的观察

●叶内部结构观察

●叶形态观察

花和果实的观察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果实分类

三、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主要由实验报告及平时表现综合确定

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

自编教材

《植物地理学实验和实习指导》

参考资料:

1.徐汉卿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陆时万等.《植物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贺学礼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五、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光学显微镜解剖刀解剖针放大镜等

《植物地理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4年3月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吸水纸碘液清水洋葱鳞茎(或葱白、蒜白等)

三、原理

(一)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

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

(见图)

1.机械部分

1)镜筒是一个金属长筒,筒口上端安装目镜镜头,下端装有镜头转换器和物镜镜头。

2)镜头转换器是安装在镜简下端的一个旋转圆盘。

镜头转换器上有3--5个孔,分别装有低倍或高倍物镜镜头。

3)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可以转动,以便使载物台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

4)细准焦螺旋位于粗准焦螺旋外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

5)镜座位于镜臂下方,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

6)镜臂上接镜筒,下连载物台,呈弓曲形。

为显微镜上的手握之处。

7)载物台是放置玻片的平台。

其中央具有通光孔,载物台上有金属夹片夹,是用来卡住载玻片的夹子,转动左、右移动尺螺旋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

2.光学部分

1)目镜是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例如5×

、10×

、15×

和20×

2)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的孔上,也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

物镜上刻有放大倍数,例如(4、10、25、40、100×

)等。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底光源位于底座上,开关位于底座侧方。

光线的强度可以调节。

4)在镜柱前有一个聚光器调节螺旋,它可以使聚光器升降,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下降时明亮度降低,上升时明亮度加强。

5)虹彩光圈又称可变光阑,由多数金属片组成,在较高级显微镜上具有此装置。

使用时移动其把柄,可控制聚光器透镜的通光范围,用以调节光的强度。

虹彩光圈下常附有金属圈,其上装有滤光片,可调节光源的色调。

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阑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

(二)显微镜的使用规程

1.实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桌面上,镜座应距桌沿6~7cm左右,打开底光源开关。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

然后用双眼注视目镜内,调整光源强度,把聚光镜上升,把虹彩光圈调至最大,使光线反射到镜简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3.将所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

4.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

、目镜10×

)。

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使物镜逐渐接近切片。

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

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5.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移动左右移动尺。

移动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6.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

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信物镜应该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7.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圈或聚光器,使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8.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然后将显微镜复原。

并检查零件有无损伤(特别要注意检查物镜是否沾水,如沾了水要用镜头纸擦净),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放回原处。

(三)显微镜的维护

1.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使用规程。

2.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底座。

显微镜不能倾斜,以免目镜从镜筒上端滑出。

取送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

3.凡是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特殊的擦镜头纸擦拭,不能乱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汗液玷污透镜。

4.保持显微镜的清洁,避免灰尘、水及化学试剂的玷污。

5.转换物镜镜头时,不要搬动物镜镜头,应转动转换器。

6.切勿随意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用细准焦螺旋时,用力要轻,转动要慢,转不动时不要硬转。

7.不得任意拆卸显微镜上的零件,严禁随意拆卸物镜镜头,以免损伤转换器螺口,或螺口松动后使低高倍物镜转换时不齐焦。

8.在使用高倍物镜时,不要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以免移动距离过大,损伤物镜和玻片。

9.保持显微镜的干燥。

10.用毕后,必须检查物镜镜头上是否沾有水或试剂,如有则要擦拭干净,并且要把载物台擦拭干净。

11.转动物镜转换器,放在低倍镜的位置。

调节好镜台上标本移动器的位置,罩上防尘套。

  镜头的保护最为重要。

镜头要保持清洁,只能用软而没有短绒毛的擦镜纸擦拭。

擦镜纸要放在纸盒中,以防沾染灰尘。

切勿用手绢或纱布等擦镜头。

物镜在必要时可以用溶剂清洗,但要注意防止溶解固定透镜的胶固剂。

根据不同的胶固剂,可选用不同的溶剂,如酒精、丙酮和二甲苯等,其中最安全的是二甲苯。

方法是用脱脂棉花团蘸取少量的二甲苯,轻擦,并立即用擦镜纸将二甲苯擦去,然后用洗耳球吹去可能残留的短绒。

目镜是否清洁可以在显微镜下检视。

转动目镜,如果视野中可以看到污点随着转动,则说明目镜已沾有污物,可用擦镜纸擦拭接目的透镜。

如果还不能除去,再擦拭下面的透镜,擦过后用洗耳球将短绒吹去。

在擦拭目镜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取下目镜时,都要用擦镜纸将镜筒的口盖好,以防灰尘进入镜筒内,落在镜筒下面的物镜上。

(四)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材料:

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或其他感兴趣的生物材料

实验步骤

1.擦拭好载玻片、盖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在洋葱内表皮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cm2的正方形(在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

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铺开

5.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尽量减少气泡产生

6.放在显微镜上观察

染色:

1.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液

2.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染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

3.显微镜下观察。

1)低倍镜观察

  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调好光线,将载物台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除少数显微镜外,聚光镜的位置都要放在最高点。

如果视野中出现外界物体的图像,可以将聚光镜稍微下降,图像就可以消失。

聚光镜下的虹彩光圈应调到适当的大小,以控制射入光线的量,增加明暗差。

2)高倍镜观察

显微镜的设计一般是共焦点的。

低倍镜对准焦点后,转换到高倍镜基本上也对准焦点,只要稍微转动微调即可。

有些简易的显微镜不是共焦点,或者是由于物镜的更换而达不到共焦点,就要采取将高倍物镜下移,再向上调准焦点的方法。

虹彩光圈要放大,使之能形成足够的光锥角度。

稍微上下移动聚光镜,观察图像是否清晰。

具体观察以下内容:

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结构,构成细胞轮廓;

细胞核——常呈圆形或扁圆形,幼时位于细胞中央,成熟细胞的细胞核常被液泡挤向细胞壁,染色后颜色较深;

细胞质——透明胶体,内含有很多细小颗粒,可被碘液染成浅黄色;

液泡——幼期细胞中液泡不明显,在成熟细胞中液泡占据细胞中央的大部分,液泡内是细胞液,染色后颜色最浅,且非常均匀。

四、实验内容

制作洋葱鳞茎内表皮临时装片,并观察。

五、实验报告

1.填写显微镜构造图

2.绘若干连接的洋葱内表皮细胞图,并注明细胞各部分的名称

实验二

植物根的观察

了解根尖基本构造,了解常见根类型

显微镜镊子擦镜纸解剖盘相关挂图各种根的浸制标本或新鲜材料洋葱(或其它)根尖纵切切片蚕豆(或其它)幼根横切切片南瓜(或其它)根横切切片

根——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生长在土壤中,一般具有吸收、固着、输导、合成、储藏和繁殖的作用。

(一)观察根的类型

1.按根的发生来划分

主根——由种子中的胚根发育而来,是植物体上最早出现的根。

侧根——主根上的一级或多级分支。

定根——指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除了定根之外,植物体上长出的其他根均属于不定根。

2.按照根的功能来划分

1)贮藏根

贮藏根生长在地下,形态多样,能贮藏养料,常见于二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它所贮藏的养料,可以供越冬植物来年生长发育的需要。

根据贮藏根是由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又可把贮藏根分为二类。

(1)肉质根

肉质直根是由主根发育而成,因而一棵植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在肉质直根的近地面一端的顶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体,一般不分枝,仅在肥大的肉质直根上先有细小须状的侧根。

例如萝卜、胡萝卜的食用部分即属肉直根。

根据肉质直根的外形而言,最常见的有圆柱状肉质直根、圆锥状肉质直根和圆球状肉质直根,它们又可简称为圆柱状根、圆锥状根、圆球状根。

蒲公英、黄芪就是圆柱状根,胡萝卜就是圆锥状根,红皮或白皮的圆萝卜就是圆球状根。

(2)块根

块根是由侧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

它与肉质直根的来源不同,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条侧根中或多条不定根上形成多个块根。

番薯在地下形成的肥大部分,就是最常见的块根。

根据块根的外形,呈纺锤状的称纺锤状根,呈块状的称块状根,前者如百部,后者如番薯、何首乌。

在不同的植物中,块状根的大小、色泽、质地都有许多不同,都可以作为识别植物的依据。

2)气生根

气生根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根,它生长在地表以上的空气中,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常见于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中。

根据气生根的功能,又可把气生根分为三种。

(1)攀援根

攀援根是一种不定根,它通常从藤本植物的茎上长出,用它攀附于其它物体上,常见于木质藤本植物,如常春藤、凌霄。

(2)支柱根

某些植物能从茎杆上或近地表的茎节上,长出一些不定根,它向下深入土中,能起到支持植物直立生长的作用,这类不定根称为支柱根。

通常支柱根可见于玉米、甘蔗,在它们茎杆的基部接近地表的几个节上,在节的四周生出许多不定根,它斜向伸入土中,支持玉米、甘蔗的直立,减少倒伏。

(3)呼吸根

某些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向上生长,露出地表或水面的不定根。

它能吸取大气中的气体,以补充土壤中氧气的不足,具有这种性能的不定根称呼吸根。

在多年生草本植物吊兰中,在匍匐茎上长出新植株时,也生有许多粗短的气生根;

石斛的茎节上也常有许多气生根。

3)寄生根

寄生根是寄生植物所特有的一种根,它能直接生长在寄主的组织中,从寄主体内吸取现成的养料,具有这种性能的根称为寄生根。

在识别植物时,寄生根的用途不大。

3.根据根的总体划分

根系——一株植物地下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直根系——有明显主根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根的根系。

(二)观察植物根尖结构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

根尖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根的生长和根内组织的分化都是在根尖进行的。

根尖一般分为根冠、生长锥(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四个部分。

经过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植物体发育出成熟的根结构,这种由顶端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所引起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生长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都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的器官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从根的成熟区作一横切或纵切,就能清楚地看到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在初生结构成熟后,要继续进行次生生长,形成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但有些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通常不再进行次生生长。

根的次生维管组织是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维管形成层最早源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原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后来与原生木质部相对的中柱鞘细胞也进行分裂,并向两侧扩展,其内侧的细胞参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于是形成了环绕在初生木质部外侧的连续的维管形成层。

由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一部分向内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另一部分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从而使根加粗。

观察根尖纵切面的构造

取洋葱根尖纵切片或玉米根尖纵切片,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下列各部:

(1)根冠:

在根尖顶端,由数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形如帽状,有保护生长锥的功能。

(2)生长锥(分生区):

在根冠之内,由排列紧密的小型多面体细胞组成,细胞质浓,核大,属分生组织,具有强烈的分裂增生能力。

(3)伸长区:

位于生长锥的上方。

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但能迅速伸长,几小时能伸长为原来的10倍以上,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

根能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与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分不开的。

伸长区也能吸收少量水分和矿物质。

(4)根毛区(成熟区):

在伸长区的上方,细胞停止伸长,细胞内有很大的液泡,液泡里充满细胞液,并已分化成各种成熟组织。

例如,位于中心部分的某些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上下相邻细胞的横壁也消失,形成了导管(vessel)。

其表皮层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由根毛承担的。

1.观察根尖结构

2.判别根的类型

1.根据所提供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植物名称

根的类型

主根

侧根

定根

不定根

直根系

须根系

块根

支柱根

2.填根尖纵切面构造图。

实验三

植物茎的观察

了解植物茎的形态特征,初步掌握描述茎的形态的术语

二、实验用具和材料

显微镜镊子解剖刀解剖针相关切片相关标本和新鲜材料

茎——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输导,也具有贮藏、繁殖等功能。

(一)茎的种类

1.按质地划分

一般正常茎,依质地划分有木质茎与草质茎

  

(1)木质茎:

即木质部发达的茎。

具有此种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其中高大、主干明显、下部少分枝的为乔木(如厚朴),矮小、主干不显、下部多分枝的为灌木(如小蘖),长大、柔韧、上升必需依附它物的则为木质藤本(如木通)。

(2)草质茎:

即木质部不甚发达的茎。

具有此种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其中在一年内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为一年生草本(如旱莲草),至第二年才能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为二年生草本,至三年以上仍能长期生存的则为多年生草本(如薄荷),至于细长柔软、上升必需依附它物的则为草质藤本(如牵牛)。

2.按生长形态划分

  

(1)直立茎:

即直立着生不依附它物的茎(如亚麻),多数植物属于此类。

  

(2)攀援茎:

即需要靠一些特殊结构(例如卷须、吸盘等)依附它物才能上升的茎。

其依附它物的部分有由根变态而成的吸盘(如常春藤),有由茎或叶变态而成的卷须(如乌蔹莓、豌豆)。

  (3)缠绕茎:

即依靠茎本身缠绕在支柱物上升的茎。

缠绕茎又分左缠绕茎与右缠绕茎两种。

  左缠绕茎:

为向植物体本身的左方缠绕,亦即由下向上呈反时针方向缠绕的茎(如打碗花)。

  右缠绕茎:

为向植物本身的右方缠绕,亦即由下向上呈顺时针方向缠绕的茎。

(4)匍匐茎:

即水平着生或匍匐于地面,节上同时有不定根长入地下的茎(蛇莓)。

(5)平卧茎:

即茎横卧地面上,但节上没有不定根。

3.变态茎的类型

有地下的变态茎与地上的变态茎两类,常见的地下变态茎有根状茎、球茎、块茎、鳞茎,常见的地上变态茎有茎卷须、刺状茎、钩状茎、叶状茎、肉质茎等。

  

(1)根状茎:

茎部肉质肥大呈根状,横长,茎节明显且节间较长,茎上叶片通常相对较小而呈鳞片状(如黄精)。

  

(2)球茎:

茎部肉质肥大呈球状,茎节与节间明显,茎上叶片亦常退化呈鳞片状(如荸荠)。

  (3)块茎:

茎部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茎节、节间、叶、芽皆不甚明显,仅于表面凹陷处,有退化茎节所形成的芽眼及其中着生的芽(如马铃薯、薯蓣、黄独等)。

  此外,尚有一种小块茎(又名零余子)形态特征与块茎相似,但较细小,其着生部位不在地下,而在地上茎的叶腋处(如薯蓣、黄独)。

  (4)鳞茎:

茎部较退化而小,称为鳞茎盘,而叶部则较发达,位于内层,肉质肥大的称为肉质鳞叶,位于外层、质薄干枯的称为膜质鳞叶,有些种类尚有明显的顶芽或腋芽(如大蒜)。

  此外,尚有一种小鳞茎(又名珠芽),形态特征与鳞茎相似,但较细小,通常着生于地上茎叶腋处(如卷丹)。

  (5)茎卷须:

通常卷须状,常细长、柔软、卷曲而常有分枝,通常位于叶柄对侧(如乌蔹莓)。

  (6)刺状茎:

通常刺状,常粗短,坚硬,无分枝或有分枝,位于叶腋处,由茎的侧芽变态而来(如皂荚)。

  (7)叶状茎:

通常叶状扁平,色绿,但其着生部位却在叶腋,其叶腋外侧的叶片往往较退化或早落(如天门冬)。

  (8)肉质茎:

通常肉质肥大,成片块状、圆球状、圆柱状或棱往状,叶片常部分或全部退化成针刺状,仅个别种类具有完全正常的叶片(如仙人掌)。

(二)茎内部构造观察

1.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茎的内部构造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表皮、皮层和中柱。

表皮:

位于最外层,起保护作用。

中柱:

茎的中轴部分,由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三部分构成。

维管束:

呈束状,排成一圆环,由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三部分构成,形成层是进行次生生长的基础。

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位于幼茎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常含淀粉粒,有时也含有晶体等物质。

髓射线:

位于维管束之间,其细胞常径向伸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作用。

在次生生长开始时,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变为束间形成层,这样束间形成层和束中形成层连成一环,它们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受环境条件影响,在温带的春季,气候逐渐变暖,形成层的活动也随之增强,形成的导管、管胞口径大而壁薄,木材的颜色较浅,材质也较疏松,称为早材或春材。

在夏末秋初,气候条件逐渐不适宜于树木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形成的导管、管胞直径小而壁厚,木材较紧密且颜色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构成一个年轮,年轮一般一年一轮。

因此,年轮的数目通常可作为推断材木年龄的参考。

随着茎不断增粗,靠近中央部分的次生木质部导管被侵填体堵塞,失去输导功能,这部分木材形成较早,颜色也较深,成为心材;

而靠近树皮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导管有输导功能,称为边材。

形成层每年都产生新的边材,同时原来边材的内侧部分则逐渐转变为心材。

皮层:

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

但在表皮的内方,常有几层厚角组织的细胞,担负幼茎的支持作用,厚角组织中常含叶绿体,使幼茎呈绿色。

一些植物茎的皮层中,存在分泌结构(棉花、松等)和通气组织(水生植物)。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使茎不断增粗。

双子叶植物茎适应内部细胞不断增多,由表皮或部分皮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了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形成后,向外分裂分化形成木栓层;

向内分裂形成少量的栓内层,组成周皮,代替表皮的保护作用。

2.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由表皮、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组成,维管束散生在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之中,因而茎没有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茎的最外层,起保护作用。

机械组织:

禾本科植物表皮的内方有几层厚壁组织,它们连成一环,主要起支持作用。

薄壁组织:

分布于机械组织以内维管束之间的区域,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

水稻、小麦等植物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解体,形成髓腔。

水生禾本科植物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中还有裂生通气道。

禾本科植物的维管束中无形成层,仅包含木质部和韧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