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4456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

辨析时应将选项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

6.因果错置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误为间接的、枝叶的、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误,或者把因果关系说成其他关系。

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所给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7.以偏概全

这类干扰项往往是命题人故意增删表范围的词语或程度词,造成以偏概全的陷阱,考查考生是否能准确地找出选项中的错误。

三、新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21·

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

以父荫补秘书省校书郎。

进士及第,授知伊阙、任丘县。

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

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

尧佐罢,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日:

“安得漏禁中语?

”既入谢,仁宗曰:

“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时陕西用兵,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举正曰:

“判名重,不可不避也。

”乃改兼枢密使。

迁给事中。

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

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

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

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

“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

”不报,举正固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又曰:

“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

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感赖焉命前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思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敌也。

”居半岁,免位复为宣徽使。

家居凡七上疏。

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

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

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

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

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举正严守规则,批评属吏。

王举正再次担任知制诰,同时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有属吏提前一天骑快马来通报消息,王举正批评属吏泄露宫中消息。

B.王举正公正严明,一视同仁。

吕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认为不合适,建议政任枢密使;

御史台举荐李徽之,王举正没有因为他是友人的女婿而通过。

C.王举正不畏权贵,仗义执言。

王举正指责张尧佐才能平庸。

攀附权贵,身居要职,使贤良土大夫无法得到激励;

张尧佐复任宣徽使,王举正闲居在家七次上疏。

D.王举正格守职责,为文雅厚。

王举正力谏狄青不可担任执政而未果,请求免除自己谏官职务;

入宫侍读时借前代治乱事例委婉劝读;

文如其人典雅纯厚,著作颇丰。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B.“建议改任枢密使”错,原文中是王举正只认为“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不合适,并没有建议改任枢密使,是朝廷改任吕夷简为枢密使。

故选B。

参考译文:

王举正字伯仲,自幼酷爱学习,敦厚稳重而沉默寡言。

因父亲的恩荫补为秘书校书郎。

考中进士后,授予伊阙知县之职,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

三次升职为尚书度支员外郎、在集贤院当值,编修《三朝宝训》,同时编修起居注,被提拔为知制诰。

岳父陈尧佐任宰相,王举正改任龙图阁待制、陈尧佐被罢免宰相,王举正以兵部郎中身份又任知制诰,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任前一天,有属吏快马前来报告,王举正正在书房闲坐,慢慢地对属吏说:

”怎能泄露宫廷中的话?

”后来王举正入宫谢恩,仁宗说:

“你不在意进取,从来没有因为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

”当时陕西有战争,吕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说:

“判的名号太重,是不能不回避的。

”于是改为兼任枢密使。

王举正升任给事中。

御史台推荐李徽之任御史,李徽之是王举正友人的女婿,王举正不予通过。

王举正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的身份担任许州知州。

光化军叛乱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许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应的,王举正暗中速捕为首作恶的人,斩了他们。

皇佑初年,王举正担任御史中丞,上奏说:

“张尧佐是平庸的人,攀附妃子家,一天之内兼领四使,使得对贤士大夫无从鼓励。

”朝廷没有回复,王举正因而留在班位在朝廷上谏诤,朝廷于是削夺张尧佐宣徽、景灵二使的职务。

又说:

“先朝用人,即使多年镇守边境的,官职只到偏远州的刺史。

现在所任用的并不都是得力的人,然而限期等待升迁,那么以后对有功的人用什么来鼓励呢?

而且转运使考察官吏是否有能力,百姓的喜乐与忧虑都依赖他。

任命刚刚下达就多次更改,不到一年就两次改变,恩泽之所以未能宣扬,民生疾苦之所以未能消除,主要是这个原因。

”过了半年,张尧佐重新担任宣徽使。

王举正闲居在家共七次上疏。

狄青担任枢密使时,王举正又上奏说狄青出身军队不能担任宰相,力争而未能改变,因而请求解除谏官职务,皇帝称赞他得到了谏诤之职的根本,派遣使臣到他的府第赏赐,赐白银三百两,授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河南府知府的官职,入朝兼任翰林侍读学士,每次进宫侍读涉及前代治乱的时候,必定再三委婉劝说。

去世,赠官太子太保,谥号安简,文章典雅纯厚如同他的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二、文言文阅读

(2021·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熹幼颖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

“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光宗即位,除江东转运副使,以疾辞,改知漳州。

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

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

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会朝论欲行泉、汀、漳三州经界,熹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

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

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

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

御批云:

“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明年卒,年七十一。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

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皆行于世。

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

朱熹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B.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C.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D.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一甲赐进士出身。

B.丁钱,人口税,封建时代朝廷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亦称“丁赋”“丁口钱”。

C.耆艾,古代以五十岁为艾、六十岁为耆,尊长、师长之义,与“耆宿”的意思不同。

D.罢祠,免去祠禄官之职。

宋京师有些庙宇、宫观设此职,由宰相、翰林学士等兼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救灾有方,政绩卓著。

浙东饥荒,他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来招募各地的米商,为灾区捐赠粮食;

同时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长远的谋划安排,得到皇帝的认可。

B.朱熹爱民如子,移风易俗。

任职浙东时,凡在政事方面有不利于百姓的,就全部加以改正和革除;

任职漳州时,因当地百姓不懂礼节,他就采用多种方式积极教化百姓。

C.朱熹作风严峻,不畏权贵。

他的下属州县官吏惧怕他的威仪,有些人甚至自行离职,他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

对韩侂胄等近臣窃取权柄的危害,他也敢于上疏直言。

D.朱熹钻研理学,著述颇丰。

他竭尽一生精力,钻研穷究圣贤经典的意旨和训示原意,相关著作有一百多卷;

朱熹去世后,朝廷把他对于《大学》等作训解的书立于学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会朝论欲行泉、汀、漳三州经界,熹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

【答案】

2.C

3.A

4.A

5.

(1)朱熹每天探访民情,巡行境内,乘坐单车,摒弃随从人员,所到之处人们都来不及知道。

(2)正赶上朝廷讨论要划清在泉州、汀州、漳州的土地分界,朱熹于是察访事宜,选择好人员物品和丈量的方法献上。

【分析】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

淳熙五年,担任南康知军,来到郡上后,他兴利除害,正遇上干旱好久没有下雨,(他)讲求治荒政策,救活了很多百姓。

事情结束后,(他)上书请求按规格推恩行赏纳粮的人。

“岁不雨”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讫事”结构和语意完整,“依格”作“推赏纳粟人”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一甲赐进士出身”错误。

应是“二甲赐进士出身”。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为灾区捐赠粮食”错误,原文为“则客舟之米已辐凑”,即外地船只运来的大米已汇集到这里来出售,非“为灾区捐赠粮食”。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

钩访民隐,探访民情;

按行,巡行;

屏,摒弃。

(2)关键词:

会,正赶上;

行,划分;

乃,于是;

上,献上。

朱熹从小聪颖理解力强,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

恰好碰到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奏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当天乘坐单车上路,(朱熹)又因纳粮的人没有行赏,辞去了职务。

(等到朝廷)对纳粮救灾的人实行奖赏以后,(他)才接受了这一职务。

朱熹刚一拜任,就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减免他们的税收,等(他)来到郡上,客商的米船已经像辐辏一样汇集而至。

朱熹每天探访民情,巡行境内,乘坐单车,摒弃随从人员,所到之处人们都来不及知道。

郡县官吏害怕他的威仪,甚而至于有人自行引退,部属一片整肃。

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有不便于百姓的,全部加以改正和革除。

在救济灾荒之余,他随事谋划,一定要定下长久之计。

有攻击朱熹的人,说他疏于处理政事,皇上对王淮说:

“恰恰相反,朱熹的政绩很可观。

”光宗即位后,(朱熹)被任命为江东转运副使,因病辞去,改任漳州知州。

(他)奏请朝廷免除了漳州属县的无名杂税七百万钱,减免经总制钱四百万。

因为当地风俗(百姓)不懂得礼节,(他)择取古代丧葬嫁娶的礼仪,演示给他们看,让父老们(进行)解说,来教导子弟。

(他)常常忧心不能推行丈量土地、划定界限的危害,正赶上朝廷讨论要划清在泉州、汀州、漳州的土地分界,朱熹于是察访事宜,选择好人员物品和丈量的方法献上。

宁宗继位,韩侂胄自认为有拥立皇帝的功劳,居位于朝廷主掌政事。

朱熹担心他会妨害政事,多次发表言论,并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同上奏抨击韩侂胄。

恰逢彭龟年出外护送使者,朱熹于是上疏斥责左右亲信窃取权柄的过失,在讲席上再次申说这个观点。

皇帝御批写道:

“我怜恤爱卿你年岁已高,恐怕难以居立讲席,已授给你宫观的职位。

”庆元二年,沈继祖担任监察御史,诬告朱熹十大罪状,(朝廷)下诏除官,罢免(他)祠禄官一职。

庆元四年,朱熹因为自己已年近七十,请求退职,庆元五年,(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朱熹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他做学问,大多是(主张)穷尽事理来获得知识,反躬自求,亲自实践,并且以保持敬心为主。

(朱熹)曾说古代圣贤道统的传续散布在书册(之后),圣人经典的意旨(就)不明了,而且道统的传续(也)开始隐晦(不显)。

于是他竭尽一生的精力,来钻研穷究圣贤经典的意旨和训示原意。

(他)所写的书都(能)在世上广泛流传。

朱熹死后,朝廷把他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训解立于学官。

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与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别录十卷。

全国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李白,字太白,不读非圣之书,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凡所著称,言多讽兴。

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卢黄门云:

“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

至公大变,扫地并尽;

今古文集,遏而不行。

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

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

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

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

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

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

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

临当挂冠,公又疾殛。

草稿万卷,手集未修。

枕上授简,俾余为序。

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节选自李阳冰《草堂集序》;

有删减)

(2)代宗即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

及卒,葬东麓。

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

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

“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

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B.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C.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D.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原义是《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

后用来泛称文学。

毛泽东有词句“稍逊风骚”。

B.东山,山名;

又名谢安山。

本文借指谢安。

东晋时谢安辞官隐居会稽东山,后来又出山做了大官。

成语有“东山再起”。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后人对《春秋》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如《左传》。

D.左拾遗,官职名。

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之缺”。

杜甫曾任此职,被称为“杜拾遗”。

8.试分别分析文中“帝用疏之”“禁樵采”的原因是什么。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古文集,遏而不行。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6.D

7.C

8.

(1)皇上对李白的宠爱,李白的秉性,自然让人产生嫉妒;

心术不正的人在皇上面前陷害贤能,诽谤忠良;

小人与优秀人同在朝中作高官,正直的言论无法上传至皇上,就被疏远了,得不到重用。

(2)禁樵采,主要出于保护李白的陵墓;

出于对李白的敬仰。

9.

(1)古人今人的文集,无法流传,只有李白的文章,流行于天下,真说得上是他的能力可与大自然相抗衡啊。

(2)范传正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作妻;

二位孙女以孤独穷苦而委身于平民,命注定为由,不愿再改嫁。

范传正嘉奖并赞叹她们,并免除她们丈夫的徭役。

6.

“卜商”做“愧”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C;

“杜预”做“惭”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

故选D。

句子翻译:

我想:

评论《诗经》的精义,我比不上卜商(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阐明《春秋》的微言大义,我惭愧比不上杜预(杜预,晋人,曾注《左传》)。

(引用这两个典故意思是我李阳冰不敢对李白的作品妄作评论)自从中原发生战事,李白逃避战乱达八年之久,当时所写的文章,十分之九都遗失了,现在保留下来的,都是从别人那儿收集来的。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误。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由原文“天宝中,皇祖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

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可知,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祖皇帝亲自下车马迎接,用七宝床来赐食,皇帝亲手调和羹汤来给李白吃,对李白说:

“你是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不是平日里道德显著怎么会这样?

”把李白安置在金銮殿,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并向他征询治国方略,暗中让他撰写宫廷诏书,别人并不知道这事。

由此可知,皇上对李白的宠爱,李白的秉性,自然让人产生嫉妒;

由原文“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可知,坏人好人同朝为官,因为一些利害关系就会成为诽谤的借口。

由此可知,心术不正的人在皇上面前陷害贤能,诽谤忠良。

由原文“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可知,忠言不被采纳,于是皇帝疏远了他。

由此可知,小人与优秀人同在朝中作高官,正直的言论无法上传至皇上,就被疏远了,得不到重用。

(2)由原文“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可知,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拜祭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砍柴和放牧。

由此可知,禁樵采,主要出于保护李白的陵墓,出于对李白的敬仰。

9.

赋分点:

(1)遏而不行:

无法流传。

唯:

只有。

六合:

天下。

敌:

抗衡。

(2)告二女:

省略主语“范传正”。

妻:

给……作妻。

以:

因为。

更:

改。

嘉:

嘉奖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

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

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1)李白,字太白,不读那些不是圣贤写的书,所以他说的话大多像是神仙说的话。

凡是所写的文章,言语之中多含寄寓之意。

从夏、商、周以来,《国风》《离骚》之后,追赶屈原、宋玉,古往今来,仅有有李白一人。

卢黄门说:

“陈拾遗(陈子昂)提倡改变颓靡的文风,天下的文章忽然就变了风格,可到如今诗歌还是有梁、陈时代宫廷的靡靡之风。

到了李白才真正有了本质变化,靡靡之风如同扫地一样被扫得干干净净。

古人今人的文集,没人看了,只有李白的文章,流行于天下,真说得上是他的能力可与大自然相抗衡啊。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祖皇帝亲自下车马迎接,用七宝床来赐食,皇帝亲手调和羹汤来给李白吃,对李白说:

坏人好人同朝为官,因为一些利害关系就会成为诽谤的借口;

忠言不被采纳,于是皇帝疏远了他。

李白于是就放浪举止饮酒无度,撰写的诗歌,多次声称要隐居。

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一并自称为“饮中八仙”,(贺知章等)称李白是谪仙人。

朝中官员赋谪仙之类的诗歌多至数百首,大多是写李白不得意的事。

天子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做官了,就赏赐他许多财宝让他走了。

李白不嫌弃我,来与我同舟欢游。

正准备卸任时,李白却患了重病。

他写有书稿上万卷,还没有好好编辑。

在病榻上把书稿给我,让我给他写篇序言。

评论《诗经》的精义,我比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