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4384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

零填及

挖方路基

0~30cm

30~80cm

4)地面路填土:

该段地面路原则为填方路基,填方路基填料均采用素土。

填土需进行压实,其压实度标准同上。

(2)路基开槽后进行戗灰处理和碾压,压实度和弯沉达到要求后,可进行路面基层的施工。

1)道路路基顶面弯沉值应达到标准后,可进行路面基层施工。

2)管线沟槽回填应严格按照有关道路路基压实度标准进行,保证沟槽范围内路槽顶面的回弹模量和压实度标准。

3)地上、地下管线均迁移,但若在施工期间不能立即迁移,近期应加强维护、请主管单位派员现场监护指导施工。

(3)土工隔栅

1)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

2)土工格栅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0cm

3)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

4)土工格栅摊铺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

5)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

6)其他材料要求

a.钢塑复合双向土工格栅

复合地基处理时,桩顶碎石褥垫层中间铺设一层钢塑复合双向土工格栅,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如下:

每延米纵向(横向)拉伸屈服强度:

≥60KN/m

纵、横向屈服伸长率:

≤3%

幅宽≥4m

肋条交叉点极限剥离力≥300N

钢丝握裹力≥300KN/M

b.高强经编PVC双向土工格栅

鱼塘沟渠处理、路堤加筋、旧路路基开蹬搭茬等路基处理所需土工格栅,均采用高强经编PVC双向土工格栅,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如下:

≥80KN/m

网孔纵向(横向)尺寸:

≤30mm

≤10%

幅宽≥6m

(三)路面施工

路基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施工。

新旧路面纵横相接处均采用分层搭接处理。

1.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

(1)沥青

桥梁引路结构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快速车道结构沥青混凝土上面采用SMA改性沥青(SBS)。

地面辅道及防洪通道结构沥青采用70号B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原材料应严格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检验,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表6.2.8,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6.2.9。

表6.2.8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标准

单位

70号

试验方法

A级

B级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T0604

使用的气候分区

1-3-2

针入度指数PI

-1.5~

-1.8~

软化点(TR&B),不小于

46

44

T0606

10℃延度,不小于

cm

20

T0605

15℃延度,不小于

100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2.2

3.0

T0615

闪点(COC),不大于

260

T0611

溶解度(三氯乙烯),小于

99.5

T0607

密度(15℃)

g/m3

实测记录

T0603

老化试验TFOT(或RTFOT)后

质量变化

±

0.8

T0610

残留针入度比,不大于

61

58

残留延度(10℃),不大于

6

表6.2.9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SBS(I-D)

30~60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

延度5℃,5cm/min,不小于

60

运动粘度135℃,不小于

Pa﹒s

T0625或T0619

闪点(COC),不小于

230

99

弹性回复25℃,不小于

75

T0662

储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

不大于

2.5

T0661

1.0

T0610或T0609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大于

65

残留延度(5℃),不大于

(2)粗集料

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沥青表面层粗集料均采用玄武岩。

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耗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采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粗集料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当采用的粗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掺加部分消石灰或水泥代替石粉等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

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

沥青面层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表6.2.10。

表6.2.10沥青面层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数值

表面层

下面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2.60

2.50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2.0

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8

T0312

水洗法<

0.075mm颗粒含量,不小于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T0320

石料磨光值PSV,不小于

40

T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T0616T0663

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

1个破碎面,不小于

90

T0361

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

不小于

(3)细集料

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宜采用专用的细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适用于0~2.36mm或适用于0~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表6.2.11。

表6.2.11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T0328

坚固性(>

0.3mm部分),不小于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T0345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粒径、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河砂中的贝壳材料必须筛除。

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超过级料总质量的20%。

沥青混合料天然砂规格见表6.2.12。

表6.2.12沥青混合料天然砂规格

方孔筛(mm)

通过各孔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

中砂

细砂

9.5

4.75

90~100

2.36

65~95

75~90

85~100

1.18

35~65

50~90

75~100

0.6

15~30

60~84

0.3

5~20

8~30

15~45

0.15

0~10

0.075

0~5

石屑是采用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

采石场在生产石屑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使用。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见表6.2.13。

表6.2.13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方孔筛(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0~5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16

0~3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4)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见表6.2.14。

表6.2.14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表观密度,不小于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0.6mm

T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

T0353

塑性指数

T0354

加热安定性

T0355

(5)透层沥青

基层施工完毕(基层表面稍干燥但尚未硬化情况下)后必须浇晒透层沥青,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沥青完全透入基层后放可铺筑。

透层沥青采用煤油稀释的中凝液体石油沥青。

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宜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

透层油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品种和用量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不小于100。

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6.2.15。

表6.2.15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中凝AL(M)—2

粘度

C25,5

C60,5

5~15

蒸馏体积

225℃前

7

315℃前

360℃前

35

蒸馏后暂留物

针入度(25℃)

100~300

延度(25℃)

>60

浮漂度(5℃)

闪点(TOC法)

>65

0.2

透层沥青用量应根据基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

沥青面层透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见表6.2.16

 

表6.2.16沥青面层透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

用途

液体石油沥青

用量(L/m2)

半刚性基层

AL(M)—2

0.6~1.5

(6)粘层沥青

对上、下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及沥青层与其他构造物间必须喷洒粘层油。

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的改性乳化沥青,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所适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

粘层油用量,应根据下卧层的类型试洒确定(一般为0.3~0.6kg/m2)。

沥青油面粘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见表6.2.17。

表6.2.17沥青油面粘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

品名与代号(PC-3)

破乳速度

快裂或中裂

T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T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

0.1

T0652

恩格拉粘度E25

1~6

T0622

沥青标准粘度C25.3

8~20

T0621

蒸发

残留物

含量,不小于

50

T0651

针入度(100g,25℃,5s)

45~150

软化点,不小于

延度(5℃),不小于

Cm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2/3

T0654

常温储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T0655

5d,不大于

2.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对于沥青路面各沥青结构层,除要求其使用的沥青或改性沥青、集料等原材料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遵循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提供满足设计参数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根据本工程道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沥青面层均选用粗型(C型)密级配混合料。

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表6.2.18。

表6.2.18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混合料类型

公称最大

粒径(mm)

用以分类的

关键性筛孔

粗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AC-13

13.2

AC-13C

AC-20

19

AC-20C

45

AC-25

26.5

AC-25C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6.2.19

表6.2.19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质量百分率(%)

31.5

19.0

16.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4~8

78~92

62~80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65~83

57~76

45~65

24~52

16~42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6.2.20。

表6.2.20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范围

SMA-13

50~75

20~34

15~26

14~24

12~20

10~16

9~15

8~1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见表6.2.21。

表6.2.2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备注

本工程为夏炎热区重载交通路段,主线机动车道沥青面层压实度提高一个百分点。

击实次数(双面)

试件尺寸

mm

Φ101.6x63.5

稳定度MS,不小于

KN

8.0

孔隙

率VV

深约90mm以内

4~6

深约90mm以下

3~6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流值FL

Mm

1.5~4

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见表6.2.22。

表6.2.22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使用改性沥青)

马歇尔试件尺寸

本工程为夏炎热区重载交通路段,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VFA放宽到70%,稳定度容许放宽到5.5KN,但动稳定度必须合格

两面击实50次

孔隙率VV

3~4

6.0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17.0

75~85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不大于0.1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

不大于15

SMA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见表6.2.23。

表6.2.23SMA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技术要求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

次/mm

3000

T0719

水稳定性: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80

T0709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T0729

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10℃,50mm/min)

2500

T0728

试件渗水系数,不大于

ml/min

T0730

普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见表6.2.24

表6.2.24普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1000

2000

120

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对路基的技术要求

1)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在路基达到规定的强度、压实度、平整度、和路拱横坡以及达到土基回弹模量,方能进行路面施工。

2)路基验收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2)透层沥青施工技术要求

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透层油采用煤油稀释的中凝液体石油沥青AL(M)—2,透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

1)透层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浇洒。

2)当基层完工后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时,应对基层进行清扫,在基层表面洒水,并待表面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

3)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如遇大雨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透层沥青;

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不宜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洒布后应尽早铺筑沥青面层。

4)洒布透层沥青后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并应尽快铺筑下面层。

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调头、转弯。

应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部分要进行修补。

(3)粘性沥青施工技术要求

在沥青混凝土面层间必须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

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粘层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面层,但乳化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方可铺筑。

浇洒粘层后,严禁沥青混合料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过。

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也应浇洒粘层:

1)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铺筑上层前,其下层的沥青已被污染。

2)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

(4)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2)沥青铺筑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洗刨处理后方可铺筑粘层沥青混合料。

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

3)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单位除保证工地使用的原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必须根据规定的材料技术要求和对应的实验方法,进行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