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3581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山岩体南侧小型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地质学本科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bstract:

AvailablestudyonthosesmallplutonsonsouthoftheFangshangranitehasbeenmadelittleprogresswithonlysimplypetrographicobservationandlimiteddataofmajorelements.Thisdissertationonthebasisoftheoutcropobservation,combinedwithrockslice,rockgeochemistryandtheanalysisofthezirconagetothesesmallpetrographiccharacteristicsofrockmassandrockformationhascarriedonthepreliminaryresearch,andcomparesthemwiththefangshanmagmaticrockmass.Researchshowsthat:

(1)thethreesmalltointermediate-acidrocks,rockmassofLongyanandNiukouyurockmassastheacidrock,theDengpaotoneutralrockmass;

(2)thesmallrockisnotliketheFangshanmagmaticrockgeochemicaltypicalAdakitequalitativecharacteristicoftherock.Bulbandniukouyurockmasswiththecharacteristicsofaclassicrockislandarc,longyanrockbetweenAdakiterockandislandarcbasalts.Theirsourceareahasdifferentphysicalandchemicalconditions.Differentdegreeofpartialmeltingofdifferentdepthisderivedfromthelowercrust;

(3)thewhitemicaforreplacementofbiotiteformationinthelightbulbrockmass.

Keywords:

zhoukoudian,smallrockmass,intermediate-acidrocks,partialmelting,theearth'

scrust

目录

第一章序言1

§

1.1选题依据1

1.2研究思路1

1.3工作阶段与工作量2

1.4初步认识3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4

2.1大地构造位置4

2.2研究区地质概况4

2.2.1官地杂岩与地层4

2.2.2构造作用8

2.2.3岩浆作用9

2.2.4变质作用9

第三章周口店小型侵入体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11

3.1地质学特征11

3.1.1龙眼岩体11

3.1.2牛口峪岩体11

3.1.3灯泡岩体11

3.2岩相学特征12

3.2.1龙眼岩体13

3.2.2牛口峪岩体14

3.2.3灯泡岩体17

第四章锆石年代学18

4.1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18

4.2锆石U-Pb定年18

第五章地球化学特征22

5.1主量元素22

5.2微量元素24

5.2.1稀土元素25

5.2.2不相容元素27

第六章岩浆成因与构造环境29

6.1岩浆成因29

6.2构造环境31

第七章结论33

致谢34

参考文献35

第一章序言

1.1选题依据

周口店地区出露若干中酸性侵入体,其中以房山岩体面积最大,小的侵入体主要分布在房山岩体南侧,包括龙眼岩体、牛口峪岩体和灯泡岩体。

房山岩体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

在岩相学方面,杨增威(1928)对房山岩体的岩相学和岩石成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

邱家骧(1964)提出房山岩体是一个中型岩株[2]。

后经过一些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得出房山岩体是由两个岩体组成的复式岩体:

一个是暗色细粒石英闪长岩体,一个是花岗闪长岩体。

后者是房山岩体的主体,约占出露面积的96%以上。

在岩体侵位机制方面王人镜等(1990)提出房山侵入岩体是发生过两次侵入活动的复式岩株[3]。

房山岩体的同心环状结构,是岩浆脉动式侵位的结果(覃锋,2006)[4]。

马昌前等(1992)通过对岩体中普遍含有的暗色微粒包体的研究提出房山岩体存在岩浆混合作用机制[5]。

在年代学方面蔡剑辉等(2005)使用锆石U-Pb定年法获得房山岩体主体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130.7±

1.4Ma[6],证明了房山岩体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

张金阳等(2013)等测得石英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1.6±

2.1Ma,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为128.1±

1.4Ma[7]。

证明了房山岩体花岗闪长岩体比石英闪长岩体侵入的晚。

在岩浆起源方面,陶继东(2007)[8]和张金阳等(2013)[7]都认为房山岩体岩浆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然而,相比于房山岩体,有关房山岩体周边的一些小型侵入体的相关研究就相对有限。

虽然小型岩体规模较小,但是对于完善周口店教学区地质教学资源,以及完善研究区侵入岩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帮助,值得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周口店的小型侵入体,前人(王人镜等)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岩相学研究,主要是野外的产出状态和岩体岩性方面。

其中牛口峪岩体为菱铁矿化花岗闪长岩,灯泡岩体由于蚀变严重前人把它暂定为花岗岩,龙眼岩体为白云母花斑岩。

并且认为他们属于燕山运动产物,可能晚于房山侵入体。

然而这仅仅是根据地质产状、区域构造和岩浆活动一般规律的推测,并没有年龄方面的证据。

对于小型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岩浆起源等问题没有相关的基础研究。

1.2研究思路

这次生产实习本人在xx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我选择“龙眼岩体”、“灯泡岩体”、“牛口峪岩体”为本次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对其基础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前期从野外地质入手,在野外对小型岩体的岩性;

野外产出状态,包括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

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和岩体内部构造与围岩构造等进行调查和记录。

后期通过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分析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是三个小型岩体的成因、构造环境和侵位年龄?

第二是这三个小型岩体与房山岩体的异同?

第三是灯泡岩体中的白云母是原生的还是交代黑云母成因的?

1.3工作阶段与工作量

这次毕业设计整体上分为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

阅读实习区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和没有解决哪些问题。

第二个阶段为:

实习地野外地质考察、重要地质信息记录、样品采集编录。

第三个阶段为:

样品处理,包括岩石薄片鉴定、岩石样品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数据处理、锆石U-Pb年龄。

同时阅读相关的文献,学习薄片分析、地球化学的处理方法。

第四个阶段为:

论文撰写和答辩。

本次实习的实际工作量和研究样品的位置、名称如下表(表1-1)

表1-1工作量统计

项目

单位

数量

野外工作

10

野外观测路线

7

观测点

29

信手剖面

1

素描

野外照片

47

主微量元素

4

锆石年龄样

2

薄片样

化学样

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样品号

GPS坐标

名称

Wlb-15-2

E115°

57'51.10"N39°

41'35.96"

灯泡岩体

Wlb-15-3

55'59.57"N39°

42'11.62"

龙眼岩体

Wlb-15-4

55'59.56"N39°

42'12.30"

Wlb-15-6

57'10.25"N39°

41'28.06"

牛口峪岩体

1.4初步认识

经野外地质路线和露头观察、样品采集以及样品薄片岩相学观察鉴定、代表性样品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的处理分析,初步认识到灯泡岩体为中性岩,龙眼岩体和牛口峪岩体为酸性岩。

岩浆来源于下地壳不同深度的部分熔融。

灯泡岩体中的白云母为交代黑云母成因。

后面将首先介绍三个小型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然后探讨它们的成因、构造环境和侵位年龄。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大地构造位置

在大地构造上,周口店地处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西北缘,接近中部造山带(图2-1)[9]。

图2-1华北克拉通基底示意图(据赵国春略修改,2009)

2.2研究区地质概况

研究区主要由太古宇杂岩体和元古界-中生界盖层组成[10]。

元古代至古生代发生过多次造陆事件,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均有发生。

2.2.1官地杂岩与地层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的地层(图2-2)。

一、新太古代官地杂岩

该区房山岩体边缘零星分布着新太古代的岩石,俗称“官地杂岩”,上覆地层与其呈剥离断层接触。

官地杂岩主要以两个岩块分别分布在房山岩体南缘的官地-周家坡-山顶庙-牛口峪一带和东岭子-南观-东流水东-朱各庄东一带,其主要由变质的深成侵入体和少量变质表壳岩组成。

图2-2周口店地区区域地质略图(据姚丽锦修改,2007)

(1.太古宇(官地杂岩);

2.中元古界长城系;

3.中元古界蓟县系;

4.新元古界青白口系;

5.寒武-奥陶系;

6.石炭-二叠系;

7.上三叠统;

8.侏罗系;

9.白垩系;

10.花岗闪长岩;

11.逆冲断层;

12.低角度正断层;

13.高角度正断层;

14.向斜轴迹;

15.S1片理产状;

16.背斜轴迹;

17.图2-3范围.

图2-3小型岩体的位置及采样点位置

二、元古界

元古界地层包括中元古界和上元古界地层。

中元古界地层主要出露在一条龙—房山,磁家务—南大寨和黄院西南地区,出露地层包括长城系、蓟县系;

上元古界地层出露在黄院、一条龙和山顶庙一带,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

1.长城系(Chc)

长城系自下而上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

常州沟组为一套厚23~30米的灰白色石英砂岩,与太古宙呈断层接触关系;

串岭沟组为厚106米、未见其顶底的灰黑色薄层砂质板岩和变质细砂岩互层组合;

团山子组厚度大于97.3米,岩性以灰色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夹两层红色、浅黄色砂岩为主,由于含铁多,受到风化作用影响,表面呈橘红色,其与串岭沟组呈断层接触;

大红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厚层的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和红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2.蓟县系(Jx)

蓟县系自下而上包括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和下马岭组。

雾迷山组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其中有一段发育叠层石;

洪水庄组岩性主要以灰黑色含锰质板岩为主,含有黄铁矿层,厚38米;

铁岭组从下到上岩性分别为:

巨厚层灰色的锰质白云岩夹薄层石英岩,浅灰色厚层结晶白云岩,黑色、深灰色薄层-中层结晶白云岩夹板岩、片岩,灰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含少量硅质条带和硅质透镜体,顶部为灰色中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图2-4左),厚186-215米。

下马岭组的岩性主要以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板岩为主,厚120-180米,底部含磁铁矿。

与铁岭组是平行不整合接触,之间具有厚1-3米的褐铁矿质古风化壳(图2-4右)。

图2-4a拴马庄西铁岭组顶部的叠层石大理岩

图2-4b拴马庄西铁岭组,下部发育古风化壳

3.青白口群(Qn)

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群出露齐全,该群自下而上分为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龙山组厚20米多,明显的分为两部分:

下部是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有海绿石;

上部是浅灰色含黄铁矿千枚状板岩;

景儿峪组自下而上为白色薄-中层的大理岩,灰色、灰黄色的钙质板岩。

总厚度为36-55米。

三、下古生界

下古生界只发育了寒武系和下奥陶统。

1.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从下到上包括府君山组、馒毛组、徐庄组、张夏组和黄院组。

府君山组下部是豹皮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上部是纹带灰岩夹豹皮灰岩产三叶虫,厚25-45米;

馒毛组岩性为杂色页岩夹灰黄色大理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

徐庄组岩性为灰绿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中厚层鲕状灰岩和泥质灰岩,产三叶虫,厚41米;

张夏组岩性为灰绿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中厚层鲕状灰岩和结晶灰岩,鲕粒比徐庄组的大而明显,厚134米;

黄院组下部为灰黄色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薄层鲕粒灰岩、局部见少量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灰色薄-中层纹带状灰岩,总厚123米。

2.奥陶系(O)

奥陶系只发育下奥陶统。

从下到上分别为冶里组、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

冶里组岩性为浅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纹带状灰岩夹少量豹皮灰岩及黄色板岩,产角石;

亮甲山组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夹2~3层灰色膏溶角砾岩,含少许燧石团块,厚度为70米;

马家沟组岩性为青灰色厚层结晶灰岩、纹带状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产角石,厚200-300米。

四、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本区上古生界缺失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岩层经历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局部受到岩浆侵入作用的影响。

1.上石炭统-中二叠统

从下到上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杨家屯组。

本溪组底部岩性为硬绿泥石角岩及红柱石角岩,下部为杂色粉砂质板岩及变质粉砂岩,中部为含黄铁矿压力影板岩,上部为灰色、灰黑色红柱石角岩;

太原组地层由1~2个沉积旋回组成。

旋回的下部主要为灰色、褐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灰黑色板岩,上部主要为灰黑色、褐灰色薄层粉砂岩、板岩、粉砂质板岩夹有薄煤层;

山西组地层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

下部旋回的底部为褐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顶部是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

上部旋回底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变质中细粒变质岩屑砂岩,顶部为黑色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煤层;

杨家屯组有2~3个沉积旋回组成。

以粗碎屑沉积为主。

旋回下部由灰黑色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含砾石岩屑砂岩组成,上部由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及板岩组成。

2.上二叠统-三叠系

从下到上包括红庙岭组和双泉组。

红庙岭组由多个沉积旋回组成。

旋回的下部由土黄色、褐黄色厚层-巨厚层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组成,上部由红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和粉砂岩组成;

双泉组下部为灰紫色、灰绿色、黄褐色中-厚层变质中细粒砂岩及板岩组成,上部以灰色中厚层变质细砂岩为主夹变质粉砂岩和板岩。

3.侏罗系

本区侏罗系包括南大岭组、窑坡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

南大岭组由灰紫色、浅灰色变质玄武岩及拉斑玄武岩组成;

窑坡组由炭质粉砂质板岩和千枚岩组成;

龙门组由变质砾岩、板岩和变质砂岩组成;

九龙山组由变质砾岩、变质砂岩和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组成。

4.新生界

新生界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包括土壤层,洪—冲积砂砾层以及残存堆积亚砂土层。

2.2.2构造作用

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经历了太古宙-早元古代漫长的基底演化阶段、中元古代-三叠纪的盖层发展阶段和印支时期的板内造山阶段。

受这些地质活动的影响,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均有发育,现分别阐述如下:

一、褶皱

研究区的褶皱轴向主要为近EW向和NE向展布(图2-2)。

向形主要有南窖向形、凤凰山向形和太平山向形。

背形主要为展布于长操-李各庄-谷积山一线的箱状背形带。

其中南窖向形两翼较陡、中间产状平缓。

凤凰山向斜北翼较缓、南翼陡倾。

太平山向形北翼较陡、南翼较缓。

对于太平山和凤凰山向斜的成因,何斌等认为是房山岩体底劈过程中在围岩拖曳下形成的周缘向斜[11]。

二、断裂

研究区内的断裂有南大寨断层带、发育在黄山店一带的推覆构造以及剥离断层。

南大寨断层带在南大寨以北,走向由近东西向突变为近南北方向延伸,近东西向区段的断层面大致向南倾斜;

近南北向区段断层面大致向东倾斜。

南大寨以南走向逐渐地变为北东向。

2.2.3岩浆作用

研究区燕山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主要是以中、酸性岩为主。

具有代表性的为房山岩体(130.7±

1.4Ma,蔡剑辉等,2005),此外在牛口峪、东山口一条龙还有一些小型岩体,如:

灯泡岩体、牛口峪岩体和龙眼岩体等。

房山岩体东临羊头岗,西至车场,北抵东岭子,南至东山口,平面上近于圆形,大约60平方公里大小。

房山岩体为一复式侵入岩体,是一个两次侵入多次脉动的同心带状复式岩株,岩体边缘零星分布着第一次侵入的石英闪长岩;

岩株主体为第二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从中心到边缘分为三个相带,分别为中央相、过渡相和边缘相(王人镜等,1989)[12]。

中央相岩性为巨斑状花岗闪长岩,过渡相岩性为斑状花岗闪长岩,边缘相岩性为中粒花岗闪长岩。

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较陡一般倾向围岩。

房山岩体与官地杂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小型岩体分布在房山岩体南侧一条龙、牛口峪一带,规模很小,不到一个平方公里大小。

对于房山岩体,马昌前等总结出气球膨胀式的侵位机制。

房山岩体边缘分布的被压扁的暗色包体可以作为此种机制的一种证据(图2-5a)。

何斌等认为其为典型的岩浆底劈构造[11]。

陶继东(2007)[8]和张金阳等(2013)[7]都认为房山岩体岩浆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2.2.4变质作用

研究区多数岩石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包括区域变质岩、接触热变质岩及动力变质岩。

研究区的区域变质发生在新太古代晚期2521±

20Ma(颜丹平,2005;

刘兵等,2008)[13],为区域角闪岩相变质。

形成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等,可能伴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化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

主要记录在官地杂岩的岩石中。

官地杂岩由变质的深成侵入体和变质表壳岩组成。

接触变质作用与中生代房山岩体的侵位有关,距今年龄约130Ma(颜丹平,2005)[13]。

该岩体的侵位使其围岩发生特征的接触变质作用,由内而外发育了矽线石带、红柱石-十字石带和红柱石-黑云母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地质调查大队,1988)[10]。

羊屎沟-一条龙一带发育明显接触前进变质带,在东山口一带形成大理岩和接触片岩和片麻岩类,在太平山一带主要形成角岩类岩石。

官地杂岩受到了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

主要动力变质作用产物为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基性糜棱岩和碎裂岩。

官地—山顶庙途中82.2高地东侧150m公路旁的官地杂岩中的粗粒—伟晶质花岗片麻岩受韧性变形影响,石英强烈拉长呈纹带状(图2-5b)。

图2-5a房山岩体边缘中被压扁的暗色包体

图2-5b,官地杂岩麻棱岩的纹带状石英

第三章周口店小型侵入体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

3.1地质学特征

小型侵入体分布于房山侵入体以南一条龙、牛口峪一带,出露面积都很小。

前人将其分别称为龙眼岩体、灯泡岩体和牛口峪岩体(谭应佳等)[15]。

3.1.1龙眼岩体

龙眼岩体分布于东山口一条龙西段东山头,因为其形态上似一条龙的眼睛,故起名为“龙眼岩体”。

岩体规模不大,长几十米,宽10余米,为小的岩枝。

岩体侵位于中元古界铁岭组和下马岭组地层中。

可能受该岩体的影响,铁岭组大理岩发生了轻微矽卡岩化。

与下马岭组强烈的变形相比,龙眼岩体的变形主要体现为劈理,与下马岭组变质岩的较晚期的劈理构造同期。

在与变质地层接触处,龙眼岩体的边缘未发育冷凝边。

因此,龙眼岩体与围岩应为侵入接触关系,且时间上晚于房山岩体,但间隔不长。

龙眼岩体的岩石风化面呈土黄色,新鲜面黄白色(图3-1a)。

手标本上可以看见白云母及风化的黑云母片状晶体。

岩石呈块状构造,细粒结构,组成矿物主要有钾长石、石英、斜长石,次要矿物有白云母和黑云母。

野外据其色率暂定名为花岗岩。

3.1.2牛口峪岩体

牛口峪岩体位于牛口峪西侧,自牛口峪向西沿着沟延生,长700余米,宽约100米,形似牛舌。

该岩体侵位于二叠系山西组砂页岩地层中(图2-3),与其呈侵入接触关系,使得围岩变质为白云母角岩。

根据野外地质推测其应为一个小型岩枝。

岩体球形风化,风化面为褐黄色,新鲜面为灰黑色。

野外露头上岩石风化色呈褐黄色,新鲜面灰黑色(图3-1b)。

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菱铁矿化及绢云母化强烈,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白云母组成。

野外根据其色率暂定为花岗岩。

3.1.3灯泡岩体

该岩体出露于牛口峪水库一副坝两侧,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50米,平面形态似灯泡而得名灯泡岩体。

灯泡岩体与古生界地层围岩呈侵入接触,侵入的最新地层为为石炭系。

受岩体侵入影响,石炭系接触带内发育白云母角岩,这在大杠山一带尤其明显。

灯泡岩体风化严重,风化岩石呈黑绿色(图3-1c、d),普遍发育多组节理、劈理,劈理切割节理。

其中一组节理产状313°

<

44°

,一组劈理走向为255°

岩石风化强烈,有的颜色浅,有的呈暗色,采集样品为呈暗绿色的岩体,推测其可能是长石的帘石化造成的。

根据其野外近圆形形态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推断该岩体也应该是一个小型的岩枝。

岩石细粒结构,受后期构造叠加发育定向构造,组成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白云母。

野外定为花岗岩。

图3-1a龙眼岩体

图3-1b牛口峪岩体

图3-1c灯泡岩体发育有劈理

图3-1d灯泡岩体

3.2岩相学特征

本次工作对牛口峪岩体采集了一个薄片样和一个地球化学样,对龙眼岩体采集了两个薄片样和两个地球化学样和一个年龄样,对灯泡岩体采集了一个薄片样、一个地球化学样和一个年龄样。

三个岩体岩石薄片组成矿物含量的目估值见表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