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2795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A.盘古开天辟地B.黄帝和尧舜禹时代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12.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于是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

A.严峻刑法

B.课收重税

C.休养生息

D.优先发展商业

13.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4.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5.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6.《礼记·

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7.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18.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其两位领袖是()

A.刘邦、项羽B.陈胜、吴广C.韩信、张良D.苏秦、张仪

19.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2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A.刘邦

B.陈胜、吴广

C.项羽

D.刘邦、项羽

21.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元谋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2.有一个旅游团在旅游的过程中,自主发起保护长城的活动。

导游关于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有些模糊,你认为正确的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到咸阳,东到北京

23.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24.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二、综合题

26.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田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

“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下图是战国七雄简易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_________时期发生的__________(人名)变法。

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桓公首霸和秦国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

请回答:

(1)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武帝采取此项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2)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一项建议?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币?

(4)为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

(6)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什么时期?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经济篇)

材料二:

(3)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思想篇)

(4)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材料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

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所创立的学派。

(2)分别说出材料二中人物的核心思想。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果你生活在该时期,你会学习哪学派的思想,为什么?

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时期,经历了秦始皇以来连年战争和过重的徭役,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为了维护统治,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点发展农业生产,D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不是面对题干反映现象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及作用。

2.C

C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10年,秦朝已经建立,秦始皇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当时的书写材料是竹简,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A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

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

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

故选择A。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4.B

B

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所以②处应该是商汤灭夏,B项符合题意;

A项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C项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D项发生在公元前841年。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故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故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

由于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灭亡。

故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纣的暴政,导致商朝的灭亡。

故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

小篆出现在秦朝,隶书、行书出现时间晚于小篆,排除B、C、D,故选择A。

7.D

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部族联盟的首领,依次是尧、舜、禹,他们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即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选D。

AB是现代民主制度,故AB不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指国家权力由一个家族世代传承,禹建立夏朝后其子启继承王位,标志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注意识记禅让制等历史名词的内涵。

8.B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命人修筑了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B符合题意;

ACD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9.B

依据题干信息“以人为骑尽作乐”可知,夏桀统治残暴,以人为马;

依据题干信息“炮烙之刑极淫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夏桀和商纣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导致王朝灭亡,故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外地入侵、人民起义、自然灾害频繁,故ACD不合题意。

10.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C符合题意。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与“无为而治”无关,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1.B

根据题干信息“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人部落联盟时期。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因此“传说时代”应指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盘古开天辟地,属于“神话时代”;

选项C夏商周时期,属于“半信史时代”;

选项D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高祖采取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巩固汉政权的统治,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内容不是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排除;

13.D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4.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D

试题分析:

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最终失败了,没有推翻秦朝统治。

A.B.C项关于起义的原因、领导者和地点的说法均正确,故选D。

16.A

依据题干信息“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故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

故A符合题意;

商朝、周朝、秦朝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是解题的关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17.C

“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张;

“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

“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

只有C法治、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故答案选C。

18.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的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这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9.B

商鞅变法以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选B。

20.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2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不会制造彩陶,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同时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因此C项正确。

辽东是长城的最东端,排除A、B两项;

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不是长城的最西端,排除D项。

23.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

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

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

鞅"

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

大良造鞅"

就是商鞅。

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

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24.D

根据题干信息“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可知与分封制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

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是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

C项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A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B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D项。

故选A。

26.

(1)齐国。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A:

齐B:

楚C:

秦D:

(3)战国,商鞅,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1)齐国。

(3)战国,商鞅,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重用人才、改革等。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桓公”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桓公;

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按地图位置,战国七雄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诸侯国依次是齐、楚、秦、燕。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这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进行的变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作用是: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总结出,齐桓公首霸和秦国国势日趋强盛是由于任用了人才管仲和商鞅,国家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27.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2)“推恩令”;

(3)五铢钱;

(4)地方设刺史;

(5)派张骞出使西域;

(6)鼎盛。

(1)依据所学知识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采取此项措施把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成功的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地方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8.

(1)富国强兵推行县制

(2)不支持废除没有军功旧贵族特权

(3)铁农具和牛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百家争鸣

(5)孔子“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富国强兵推行县制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卫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定变法之令”可知,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

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大。

(2)根据所学可知,不支持,因为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3)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可知,这是春秋战国使用推广的铁农具和牛耕;

它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根据所学可知,这种局面就是百家争鸣。

(5)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这是孔子的名言,他核心思想是“仁”。

他在教育是的贡献有,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9.

(1)“仁”;

儒家学派。

(2)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

(1)“仁”;

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任选一学派均可,理由要充分)学习儒家的思想;

原因:

因为儒家学派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按儒家的观点治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