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2500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二、潜心技术,屡攻难关,树立品牌

贾**在担任变电所技术员以来,就把学好专业技术知识,做好班组技术管理做为自己重要的岗位职责。

由于项目没有生产,设备运行负荷偏小,自变电所投运以来,导致动力变压器功率因数偏低,电能使用效率境地,电费会增加。

经过翻阅大量书籍资料电力设备运行经验,最后他提出投运无功补偿装置的建议,得到了指挥部上下的一致认可。

变电所设备安装时,贾**建议变电所要求施工单位对每一条电缆、网线、二次控制电缆悬挂标识牌,明确起点、终点与图纸上的名称保持一致。

这就为以后的故障排查和检修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便于检修工熟悉设备知晓设备具体位置,有效的保证了设备检修的正确率和效率。

变电所设备安装期间,他经常深入现场进行设备安装期间的观摩、学习,虚心向师傅请教电力设备的安装工艺,认真学习设备的构造,原理及维护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查找设备安装中存在的缺陷。

参于编制变电所设备检修规程时,设备资料少,他便多方搜寻设备方面的资料,深入现场实地查询,认真核对各种数据、参数、工艺要求,确保规程的完整准确。

三、一肩双责,无私奉献

贾**同志他通过对党务工作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按照完善管理、服务员工、贴近公司、突破创新的工作思路,使党务工作更具吸引力。

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干部的心头,增加了党员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使党务工作赋予新的内涵。

自他负责党务工作以来,将自己的责任、热情、智慧和心血奉献于党务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

在他的心中,不分份内份外,只要群众需要,他总会出现在大家需要他的地方。

节假日加班是常事,夜晚到变电所处理故障更是司空见惯。

党务工作涉及面广,费时琐碎,从党费管理、党员统计及信息系统维护到党务材料撰写、宣传报道和党员发展及组织关系接转等等一切相关工作都需要他面面俱到。

但他总是不厌其烦、有条不紊地及时办理。

用耐心、平和的心境,热情、友善的态度,真诚、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党员的尊重和信任,带动了其它员工工作热情,贾**以他的敬业态度和服务精神已悄然树立了一面旗帜,为全体员工树立了楷模。

俗话说济世经国之才,不因其身于豪门而近水楼台先得月,亦不因其生于白丁而不怀治国安邦之志,而因其所处优越的环境耳濡目染使之然,相信在西矿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定会让他的成长更有意义。

恍惚间他真正告别了十几年的学生时代的日子,留下了无限对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

十年寒窗、听雨打窗棂的生活造就了他脚踏实地的作风;

每天迎着晨曦起、伴着星光归的历程赋予了他过硬的本领;

农村和城市的多种生活经历培养了他强烈的上进心和百折不挠的斗志;

父母师友的言传身教锻炼了他敬业、务实、创新、合作的信念。

回首过去,经历了工作磨练的他,看清了今后的方向,选好航程,为一个崭新的日子正苦心奋斗着。

立足今日,擦亮眼睛,走过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

(二)

申岩,中国共产党党员,设计研究院设计员。

爱好:

读书、旅游、跑步。

座右铭: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2018年骄阳似火的夏天,他刚刚走出象牙塔的青葱岁月,就毅然决然地背上沉甸甸的双肩包踏上了北上首钢一线的征程。

迈出地铁站的那一刹那,烈日的光芒晃了下他的眼睛,他微笑着在心里给自己默默打气,他要以满腔的热情拥抱这汗水,要以坚定的信念打开这夏日的热恋,要以真诚的信仰奉献给首钢的明天。

他就是外表看起来文质彬彬内心却坚强不催的首钢战士—-申岩同志。

转眼间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匆匆岁月中他成长了,他从一棵风雨中还有些摇晃的小树苗,成长为了一棵已经枝繁叶茂的大树了。

他的根在首钢这片土地里越扎越深。

自从进入首钢机电公司机械厂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每天保持箭在弦上的紧张迫切心情,时刻准备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可是现实往往不赞成急功近利的做法,他在师傅的教导下慢慢沉淀下来,也慢慢的认识到,如今钢铁行业的低迷需要的不仅仅是满腔的热情,更需要的是过硬的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于是他重新拾起书本,温故而知新,再加上眼里看的耳里听的,结合实际,他很快就做到了学以致用,而且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迅速地帮助他进入了工作状态,之后领导开始指派他参与多个项目的设计转化工作。

其中包括京唐40万吨平整机组的设计转化工作,迁钢酸洗线设计转化及长达6个月的现场配合施工。

在现场配合施工中,申岩同志根据现场来件情况核对图纸,将欠发及缺件情况进行一一对照,最终汇总成表,将对应的图号发回本厂制作,这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有这日日夜夜的付出,他夜里挑灯看图白天登高上线,不怕苦不怕累,和现场的一线工人们一起起早贪黑的工作,大家都热情的称呼他小忙申,可正是这个小工作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才使得项目的顺利完成。

另外在负责机械部分安装的过程中,他积极配合电气自动化部门,将电气支架一一找出,初步点焊在相应位置并做好标号,大大提高了电气安装的准确性和效率,得到了现场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认可。

然而申岩同志却认为工作不仅仅应该是忙的节奏,更重要的是新的观念,因为一味的蛮干收获得只有肢体的酸和累,必须在忙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方法要懂得创新,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画图软件,阅读各种机械书籍,对机械加工行业的理解越来越深,思路也越来越宽广。

在一次工作中,外方设计的酸洗线卷取机涨缩润滑及推板有缺陷,在领导认可的方案下他大胆修改了润滑结构及卸卷方式。

这一小小的创新让他的工作锦上添花。

通过以上的描述,大家可不要认为申岩同志就单单是一个工作狂书呆子,他也有积极乐观阳光帅气的一面,他作为一名党员,时刻不忘群众是根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并宣传鼓励大家,在2018年秋季爬山活动中,作为领队,带领大家积极备战,一举荣获机电公司团体第一名。

时光一溜烟走到现在,四年过去了,随着首钢大厂搬迁项目的启动,申岩同志意识到身为一名首钢热血青年,应该投身在首钢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于是积极请缨到大厂工作,在寒冬腊月,奔波在车间里里外外,协助搬迁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巴金曾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争取。

申岩就是如此恪守这句名言,他在兢兢业业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周围赞许认可的目光,更加鼓舞了他为了首钢的明天而拼搏而奋斗。

最美青工事迹材料(三)

一、勤学苦练,磨砺技能

做为公司最普通的一名员工,在学习上,该同志能努力钻研、虚心请教,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态度,吃透摸透拖轮工作技巧和业务职责,不断在工作岗位上开拓新思路,做出新成绩。

二、不辞辛劳,奉献自我

在工作上,顾晶祥除了完成日常的港口作业任务外,还承担着舟山市的三防抢险救灾任务,需要时刻接受任务,奋战在海上和港口的救援抢险第一线。

在这七年中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在半夜被叫醒执行突发的抢险救助任务,或在台风浓雾等极端恶劣天气情况下,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抢救海上遇险船只和人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清晰浮现在眼前的是,去年8月份的台风天,一艘在长途大交碑山附近抛锚的船舶走锚,船上大副带领船员出去抛锚固定船位,不慎一个巨浪打来,导致一名船员手臂骨折,另一名船员大腿开放性骨折,大量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接到任务后舟港拖5船迅速备航,联系遇险船舶,了解海面情况,做出相应的救援抢险计划。

在做好充分准备后,顶着风、踏着浪,在拖轮横摇20度的情况下靠遇险船舶的下风舷,以拖轮船艏紧紧顶住遇险船的生活区位置,在浪与浪的间隙稳住船舶,从遇险船上接过伤员担架,迅速返航,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每次抢险成功之后,总会觉得自己那点汗水不算什么,因为有那么多期盼的眼神需要帮助,因此他为能在这个充满荣誉感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倍感自豪。

三、严以律己,锐意进取

在思想上,该同志时时刻刻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目标,锐意进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参加党课学习,他对党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更全面更透彻更理性地看待党,明白了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他认识到党不仅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党,更是一个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结合新的实践,把自己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向新境界的政党,从而增强了党领导人民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的信念,也更增强了他积极申请入党,争取入党的决心。

在轮驳公司的这七年,通过自身的不断积极进取,该同志在业务技能上从初出茅庐的普通海员,成长为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部门长,期间离不开领导的鞭策和支持,还有同事对他工作的配合与鼓励。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顾晶祥表示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一份绵薄之力,为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光俊,男,1963年出生,大专学历,自1984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满腔热情耕耘在偏远艰苦的农村小学讲台上。

解老师扎根农村,已经在肥西县董岗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1个春秋。

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栉风沐雨,用一颗拳拳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撒下爱的种子,一棵棵幼苗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解老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勇挑重担,他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中,并把它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行为的标尺来衡量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一片赤诚之心,写就了别样的人生华章!

1984年,刚刚高中毕业不久的解老师正赶上教育改革。

当时乡里的教师严重匮乏,解老师依然放弃经商的念头,报名参加乡里的民师招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

从那时起,解老师就把人生的坐标定格在为乡村教育献身的轨迹上。

他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爱生如子,把自己的事业看的无比神圣。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乡村人民教师。

在工作上,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

无论学校安排他什么任务,他都愉快地接受。

三十多年来没有一次无故迟到或缺课,在业务上,更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

为了更好完成自己的使命,解老师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的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

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都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看。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解老师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收获了丰硕成果。

近些年取得的成果如下:

1985.7——1993.7连续8年所授的数学,自然学科全乡第一

2018年,论文《也谈后进生的转化方法》发表在《辽宁教育》上

2018年论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表在《课外阅读》杂志上

2018年获得片教研组品社课公开教学评比第一名

两次获得肥西县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师称号

年度考核三次被评为优秀等次

·

·

早在上学期放假前,他就多次打电话给董岗中心校何洁校长,要求新学期上班,何洁校长知道他的病情,一直犹豫不定,解老师说:

我的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我对工作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牵挂依然未变,我一定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把我的孩子们教好,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决不辜负学校领导、同事们、学生们对我的理解、支持和期望!

最终还是被解老师的一腔真情所打动,答应他带学校一楼的班级课程。

就这样,解老师每天以校为家,把学校的一间平房既当办公室,又当休息室,既冷清又温暖,既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又不乏同事们的温情话语。

解老师用爱心和鲜花谱写了教师生涯的华彩篇章,换来的必将是学生和家长的拥戴和感激,必将是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许。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

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这就是汪顺土和王春梅的家。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

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

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

2018年,汪顺土王春梅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

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

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

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汪顺土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

于是,王春梅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

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汪顺土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

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

2018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

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

汪顺土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

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

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

汪顺土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汪顺土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

汪顺土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二):

家和万事兴

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亲的祖孙四代,也有主妇残疾的哥哥。

30年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饭,一屋住,家庭成员至今从未红过脸,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胜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这是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儿子子承父业,经营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儿子远赴贵州发展,成立名副其实的青年企业家,企业涉足建材、矿产资源、房地产、酒店、商业超市等行业,全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这也是一个备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尊重的家庭,数十年来,家庭成员倾心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坐在方早德家的庭院中,听着他侃侃而谈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含义,深深地为这个家庭所蕴含的魅力所折服。

方早德先后担任了湖坊公社农技员、农技站长、农民副乡长、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等职务,并于2004年退休。

退休了,这位身上安装着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更替、职位变换而消磨工作的激情。

怀着一颗为民奉献的丹心,方早德又接着在新农村建设上唱响一曲奉献者之歌。

2007年湖坊镇湾里自然村被上级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乡亲们渴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盼了几十年,深受群众信赖的方早德,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顾问。

老百姓说,有了方书记来村里管事,我们最放心。

为了将湾里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农村,方早德将自己的整体构想告诉了远在贵州遵义创业的小儿子,并且掏出了心里话:

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再说,回报家乡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湾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咱家的事!

儿子方勇军被父亲所感动,承诺:

除上级专项划拨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外,其余所需建设费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担。

那些日子里,方早德不顾自己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心脏病可能随时发作的危险,经常忙里忙外,操心费力。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干活;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又提着热水瓶跑前跑后给正在建设新农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茶,给大家加油鼓劲。

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公共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方早德一家投入83万元资金。

巨额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换来了湾里面貌的大改观。

2007年湾里在全县、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最美的村庄6之一。

2007年、2008年湾里6组新农村建设图片在人民网滚动播出60批次。

从省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对湾里新村的建设赞叹不已。

如果说方家是一栋生机盎然的房子,那么每一名成员就是支撑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个家庭成员看似普通低调,但个个拥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和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

他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为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儿子方勇军开始创业生涯时,大哥方加军已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农技员,后来还当上了镇里的农机服务站站长。

凭着钻劲和过硬的育种技术,把农技站经营的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弟弟在当地乡镇水泥厂上班并通过入股煤矿挣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当地的一家水泥企业改制。

工作量骤然增加,工作强度加大,资金、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在弟弟创业启动缺少资金时,方加军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还以自己的名义贷了20多万给弟弟;

一听说弟弟要远赴贵州发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业需要人管理时,毫不犹豫地离开农技站,到弟弟手下当了三年的厂长,直到弟弟将所有业务全面转往贵州发展时,他才重新回到农技站,由弟弟投资成立了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回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如今小儿子方勇军的蛋糕越做越大,独资的10家企业分布在黔、赣两省,已形成以水泥为主,科、工、贸、农多业并举的综合性经营实体,各类企业累计年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

没有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相扶持,没有来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至如此规模。

方勇军对此满怀感激。

回首1969年到铅山湖坊落户至今,方早德对自己家的变迁,总结为三个变和三个不变——变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变的是家庭由农耕迈向企业的生活方式,变的是由温饱转向小康的生活质量;

而不变的是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不变的是和谐美满、敬老爱幼的家庭关系,不变的是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的确,和谐、敬业、勤俭,铺就了方家事业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满!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三)

有一种树,没有笔直的干,没有翠绿的叶,不与杨柳为伴,不与松柏争美,只有在那个荒凉的大地上独自生长,它就是红柳树。

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陈边蕊和张邦荣夫妇就如同红柳树一样扎根在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

陈边蕊和张邦荣家共有5口人,陈边蕊是一个个体户,经营煤场;

丈夫张邦荣,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军人,搞运输,经营空心砖厂。

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政辉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参军。

女儿张慧怡出嫁后和丈夫一起留在家中帮忙。

家里还有79岁的老母亲。

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一、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土地

1986年,陈边蕊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什么也没有张邦荣。

张邦荣是家中的老大,嫁过去后就要跟他的四个弟弟和一个老母亲一起生活。

陈边蕊嫁过去以后,没有嫌弃家中的任何人,每天里里外外的忙乎,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丈夫外出干各种工作,挣钱养家。

一大家子要生活,孩子也出生了,到处都要用钱。

面对现实,她们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凭着如红柳般的坚韧精神,白手起家,在乡里开办了第一家煤场。

后来,随着资金积累,夫妇俩又开办了空心砖厂,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煤场和空心砖厂生意日见兴隆。

她们夫妇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她们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创业,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农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如今,兄弟们在哥嫂的帮助下,都已经成家立业。

二、结出一枚枚尊老爱幼的果实

陈边蕊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自结婚就和婆婆一起生活,对待婆婆平日里嘘寒问暖,生病了端茶倒水。

每逢老人过生日,陈边蕊都要给婆婆买一身新衣服。

她常说: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应尽的责任,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的财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陈边蕊的两个孩子也很孝顺懂事。

女儿张慧怡,昌吉卫校毕业,现和丈夫一起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