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173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任何暴动发生之前和在最遥远的边界上发生任何侵略之前,消息就已传到首都,帝国军队就从这个国家的宽阔的道路上迅速前往镇压。

”据此可知,印加帝国修缮道路(  )

A.使首都全城水渠与道路纵横交错

B.便利了都城的淡水供应

C.旨在连接贯通尤卡坦半岛的人工运河

D.有利于战争时传递政令情报和调兵

8.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郑家馨说道:

“绍纳人自从进入津巴布韦高原以后,他们采取了牧农经济结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提供了很多剩余的产品,这样他就可以供应更多的劳动力来建筑伟大的石构建筑。

”材料可以证明(  )

A.津巴布韦生产力发展状况

B.津巴布韦国家建立过程

C.津巴布韦经济发展模式

D.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

9.一份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情况:

“……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

”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  )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10.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

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11.高丽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

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

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深远

B.高丽王朝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C.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D.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

12.在社会经济上,东非城邦一般都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

采矿、制陶和建筑业也是主要行业,比较发达。

材料反映了东非城邦(  )

A.农业已经得到了发展B.手工业比较发达

C.是非洲最发达的地方D.产业结构多元化

13.13世纪某西欧庄园法庭的记录中,比较常见的是针对农民的判例,如农户因未认真耕作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

农户因为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

这些判例表明庄园法庭(  )

A.注重维护领主的利益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  D.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14.西非有句谚语流传至今,“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

这句谚语体现了(  )

A.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B.西非黄金资源稀缺

C.西非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D.奴隶是西非重要的生产力量

15.《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人人都应安分守法”,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

这些规定说明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注重(  )

A.保护私有财产B.维护帝国统治

C.调解民事纠纷D.发展商业贸易

16.在德里苏丹国统治时期,印度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度教成为国教

B.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

C.地方实行行省制 

D.官职均由穆斯林担任

17.下面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古代一只商队即将到达马里国古城的情景。

该古城是(  )

A.廷巴克图B.君士坦丁堡

C.开罗D.巴格达

18.由于商业贸易的兴盛,“仅公元1100—1300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

这些中世纪的“城市”(  )

A.均由教会把持军政大权B.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C.居民均为破产农民D.孕育着反封建的力量

19.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封臣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20.图格拉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共有23个省。

各省划分为若干称为“舍克”的行政区,“舍克”之下是“巴尔加那”,村社构成最小的行政单位。

各省的长官称“瓦利”,直接隶属于德里苏丹。

担任“瓦利”职位的是(  )

A.基督教徒B.印度教徒

C.穆斯林D.吠舍

21.玛雅人的交换也颇为发达,每个村落和城市都有广场,作为交易的中心,以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

玛雅人(  )

A.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人

B.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C.以可可豆作为货币

D.生活在美洲的商业中心

22.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

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23.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

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

①建有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4.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

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

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

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5.13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  )

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

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

C.教会内部的钩心斗角

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古时期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曾把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诺曼,查理成为诺曼的封君,诺曼则成为查理的封臣,这种分封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

材料二 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

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

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

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

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

材料三 西周国王自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

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战时要带兵随周王征战。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封地的一部分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网络。

(1)结合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土地分封”有什么条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封君与封臣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什么关系?

(3)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我国西周的分封制在土地分封和影响上有什么共同点?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年,奥斯曼帝国推翻了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派总督专门治理。

总督将埃及划分为24个省,并任命埃及的马木路克为省长。

另外,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皇帝)派一支5000人的近卫军驻扎埃及,作为总督和马木路克的制衡力量。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侵占埃及时,掠走1.8万名工匠,使埃及50多个手工行业消失。

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列强争霸地中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繁荣的埃及手工业、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遭受致命打击。

以精美著称于世的(埃及)丝织业荡然无存,昔日东西方贸易中心——繁华的亚历山大城,人口曾达60万,到18世纪末变成一个仅有8000人的小渔村。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16世纪时埃及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政策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

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

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摘编自《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教师必读》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

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

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

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

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

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

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写出材料一地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西欧全境已被各级教俗封建主瓜分殆尽,凡领主皆有地,凡地皆有领主。

各级教俗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俨然是一个个大小国君,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凡事皆需领主首肯方可行……有文字记载,当地修道院的边上居住着一批寺院必需的手工业者和小商贩。

由于自身的需要,修道院向他们提供了各种保护,这里因此而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兴的中世纪城市。

在法国的500个城市中,即有420个是这样兴建起来的。

——摘编自金志霖《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与封建主的关系》

材料二 城市的诞生标志着西部欧洲内部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城市既是经济复兴的结果,也是经济复兴的工具。

在经济复兴的同时,流动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增大。

集中在城市的流动资本的力量,不仅使城市在经济上具有重大影响,而且有助于使城市参与政治生活。

王侯们逐渐地养成一种习惯,将市民召来参加高级教士和贵族会议,同他们共商大事。

从13世纪初期起,他们越来越普遍地使用本国方言。

在行政事务中首先采用本国方言的是城市,这种首创性完全符合于在中世纪文明中以城市为其杰出代表的那种世俗精神。

——摘编自[比]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以后,几乎都出现过争取自治的运动,尽管各城市的方式和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是城市自治运动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城市自治运动是在无条件地承认整个封建主阶层在政治上绝对统治前提下进行的。

城市自治并不意味着政治上的独立,相反,各类自治城市始终与各级封建主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市形成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欧城市自治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很少通过支付现金来购买某种商品,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可知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故选B项。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笈多王朝对土地的层层分封,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了国王封赐臣属的等级关系,故A项正确。

3.C

由材料可知,即使是非典型契约,在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后,即已经成为契约,具备法律效力,这体现了罗马法重视法律契约精神的特点,故选C项;

材料没有提及罗马法繁琐的法律程序,无法体现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A项;

该法律规定有助于减少违约案件的发生,排除B项;

法庭的判决依托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4.C

由“与外界很少发生经济联系”“生产大部分日用手工业品”等信息可知,西欧封建庄园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体现出封闭性特点,故C项正确。

“封建性”“脆弱性”“狭小性”等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B、D三项。

5.A

从材料“奴隶主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

奴隶必须向主人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可以看出这已经是封建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

材料中反对把自由民变为奴隶,并非同情奴隶,而是主张变革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

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

6.B

依据材料“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故B项正确。

7.D

根据题干“在任何暴动发生之前和在最遥远的边界上发生任何侵略之前,消息就已传到首都,帝国军队就从这个国家的宽阔的道路上迅速前往镇压”可知,道路的修缮有助于印加帝国传递信息和调兵,D项正确;

A项是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的交通运输特点,排除A项;

淡水供应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

C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8.D

材料的逻辑关系为:

绍纳人进入津巴布韦高原——采取牧农经济结构——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供应更多劳动力建筑石构建筑,而“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屋”,或“受敬仰的石头城”,材料信息内部的逻辑关系证明了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故D项正确;

A、C两项仅为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而不是国家的建立过程,故B项错误。

9.B

从题干中的“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可知这是缴纳实物地租,从“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可知这是缴纳劳役地租,故B项正确。

10.D

题干材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租来的马如果被人偷走,租马的人必须按价进行赔偿,这样租马的人与出租马匹的人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

题干材料只涉及出租马匹一种现象,不能反映《查士丁尼法典》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

出租马匹的人不一定是奴隶主,因此不能得出保护的是奴隶主的权益,故B项错误;

题干强调的不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C项错误。

11.A

从材料“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选官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

12.D

A、B两项都是材料的某一方面信息,不全面,故排除;

C项说法绝对化,材料并未进行比较,排除;

从材料可以看出东非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得到发展,说明产业结构多元化,故D项正确。

13.A

根据材料信息“农户因未认真耕作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

农户因为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庄园法庭维护的是领主的利益,故选A项。

14.A

材料信息“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体现了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故A正确;

西非黄金资源稀缺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西非兴建学校的信息,故C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奴隶,故D错误。

15.B

材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特别强调对法律的服从及对奴隶的压制,这是通过法律维护帝国统治的具体表现。

16.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故选C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

17.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廷巴克图是马里国古城,故选A项;

B项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都城;

C项开罗是埃及的都城;

D项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

18.D

19.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大小封建主之间是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故选C项。

20.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利”是德里苏丹国的行省长官,德里苏丹国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故C项正确。

21.C

从材料信息看,玛雅人以可可豆作为货币,故选C项。

材料无法体现“最早”,也无法体现“主要”和“美洲的商业中心”,排除其他三项。

22.D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都属于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的共同特点是都发源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大河流域;

而印第安文明发源于美洲,美洲大陆地域辽阔,但中部多高原山地,且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大洲的联系,因此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古代东方文明环境差异较大。

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23.C

结合所学可知,印加帝国建有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①②④正确,故选C;

③是阿兹特克人的措施,排除,故排除A、B、D。

24.B

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是封建制度和庄园生活,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因此②③正确,选B。

25.B

随着欧洲城市的大量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民、农民和国王的共同反对下,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了严峻挑战。

26.

(1)封君与封臣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封臣要自备鞍马服兵役等;

封君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

(2)契约关系。

(3)两者都是以土地占有为基础实行分封;

受封者都必须承担服兵役等义务;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其他类似答案亦可)

27.

(1)受奥斯曼帝国的行政控制;

对外贸易及城市经济遭到破坏,渐趋衰败。

(2)阻断了欧亚商路,造成了欧洲的商业危机,迫使欧洲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8.

(1)东方:

亚非大河流域;

西方:

具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地中海区域。

(2)影响: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作用: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中介。

(3)灭亡:

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历史启示: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

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

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

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29.

(1)名称:

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

不同点:

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名称:

3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

相似点:

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央集权。

(以上文明之间的比较,言之有理即可)

(3)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

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30.

(1)原因:

教俗封建主的庇护和支持;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复兴与发展;

增强了城市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

孕育了政治平等意识和世俗精神。

(3)理解:

所谓城市自治,只不过是要求封建领主做出有限的让步,即同意城市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其内部事务;

所谓自治城市,实际上就是各级封建政府的派出机构,它们在城市内部代行封建主的一部分权力。

(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