砟峪村河道治理项目立项申请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砟峪村河道治理项目立项申请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砟峪村河道治理项目立项申请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严重地阻碍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要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就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结构。
结合镇政府农业资源特点、发展农业的优、劣势分析、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和产业选择原则,确定6
个重点产业:
猪牛羊、蔬菜、黄烟、干鲜果品、中药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将现有粮食型玉米种植转向饲用型玉米生产,通过发展畜牧业过腹增值,将经济效益差的品种转向种植专用型黄烟或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逐渐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河道治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
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
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砟峪村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
莱芜市辛庄镇是莱芜市水源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
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
结合其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
砟峪村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莱芜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
要将砟峪村打造成莱芜市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
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多,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通过对砟峪村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4、项目实施是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助力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坚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资源发挥其长远商业价值所必需的,而生态观光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产业链条非常长,可以和农林产业紧密结合,河道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整合山区资源,以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农林产业以及民俗旅游产业的局面,促进乡村逐渐退出以外出打工产业为主体的局面。
同时由于当地农户能切实参与经济活动,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山区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当地与区内外、联系与协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因此,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部分硬件设施条件
5、项目实施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
项目区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处于无业或部分就业阶段,项目实施本身能吸纳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由于项目设施后,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和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的就业平台,因为它具有几大就业优势,第一,从业不受年龄性别限制。
只要身体健康,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事接待服务工作,从现有情况看,旅游从业人员从刚出校门的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均有分布。
老年人做农家饭的手艺和年轻人的热情反而形成经营手段的互补,使人力资源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二,从业不受文化层次限制。
旅游经营凭的是农家文化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可以没有更高的文化程度,也不必照按星级宾馆服务模式,有热情和真诚,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有不断进步的餐饮制作水平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从业者。
第三,旅游从业者可守家待地,免有奔波,即前所说“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
因此,旅游就业,不仅有吸引力,而且可以使农民逐步抛弃小农经济思想,确立自身的“投资、经营、市场”三个主体地位。
所以拓宽旅游领域,规范发展旅游,就可以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项目建设可行性
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农户的积极拥护,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河道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疏通河道,行洪畅通,保障河道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有效地挖掘中低产田所蕴含的经济潜力,而且还能够优化和整合当地资源,提升当地生态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户收入,因此将肯定得到当地农户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农业综合整治事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多年来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治理、多功能农业、深加工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群众进行生态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
通过村庄综合整治,逐渐实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2、基础资料准确,施工技术可靠,为项目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项目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资料,水文、气象等资料应用附近地区观测记录并结合多年平均气象值取值。
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良好,使生态环境、河道功能、设施农业综合优化,达到最大综合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5.5公里河道得到疏浚和护砌,保障洪水畅通,维护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节水灌溉改造工程设施有利于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经济效益良好;
通过林业措施加强安全林栽种,水土保持林实施和生态经济林的补种,将修复项目区内毁损的生态林木,有利于生态功能恢复,生态效益明显。
规划设计布局
1、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生态治理方针。
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把防灾减灾、美化环境作为主攻方向;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发;
以村庄和居住聚集地为单元,以流域河道治理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龙头,从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生态治理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构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
2、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未来进行发展与竞争的重要资本,今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各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把预防和监督放在生态治理工作的首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预防监督和监测,坚决防止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开发建设项目等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3)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通过科学配置各项措施,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在“保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围绕水资源保护,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综合应用多种治理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土资源。
(4)协调发展的原则
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各小流域水土保持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其它各业规划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种植业规划、旅游规划、水利防洪规划、林业规划、绿色产业规划等。
(5)景观多样性原则
针对辛庄镇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3、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和莱芜市的统筹安排,据项目区生态现状及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形成较为完备的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1)山岭区
域
实行山区生态林补偿、全面禁牧、圈养的基础上,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自然修复,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
(2)丘陵区
在山麓、坡脚等农业种植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
加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在村庄人类活动和聚集区设垃圾桶
项目建设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
1、河道疏浚原则
对河道治理范围内河床进行清淤疏浚,清淤疏浚工程遵守了以:
(1)、河道行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设计河道清淤要尽量与上下游进、出口河段平顺连接,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坡度。
不对河道作过多挖填,不过大改变河道自然纵坡。
(3)、对河道内部分地段进行裁弯取直,疏浚后的河底高程需满足现有桥梁基础的防护。
(4)、对河道内已有的但未经河道管理部门及防汛部门批准的影响行洪的建筑物予以拆除。
2、河道疏浚导线布置
河道治理的目标就是确定合理的治导线最终形成固定而平顺的河床,使两岸形成固定的河岸。
治导线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河道整治中工程规模,投资和整治后河流的稳定情况,因此治导线的确定是河道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次河道治理治导线的规划遵守了以下原则。
(1)、因势利导,顺应天然河流的流势,尤其是比较稳定的河段,它们是流域水沙和河床边界长期作用的产物,是确定治导线的基本依据。
(2)、河槽尽量顺直,但应遵循河流走势的自然规律,保持必要的弯道,不强求裁弯取直。
(3)、结合河道岸边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河道依托在基岩、陡岸,以便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
(4)、以河道主河堤间中心点和主要建筑物中点作为河道治理设计横断面的中心点。
(5)、尽可能利用已建堤坝,节约投资,但已建工程影响到行洪要求时,应予以拆除。
河道纵坡设计
河道纵坡设计和河道中心线的设计皆为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其设计的原则是:
1、规划的河道纵坡要和原河道纵坡基本一致,可以在局部地段进行调整,使河道纵坡变化趋小,纵坡趋于更合理。
2、河道纵坡设计要兼顾上下游,尽可能使河道纵坡变化小一些,较陡和较缓的坡段要给于适当的调整,以利水流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流态发生大的不均匀性,以利于河床的相对稳定。
3、考虑到近年来,降雨偏少,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洪水,河道多数是淤积,而不是下切的情况,在设计纵坡时,尽可能不要填方或少数地点填方,挖深一般控制在2m左右。
4、河道纵坡变化起始端不允许放在弯道内,尽可能远离弯道。
河道清淤
本次河道治理段中,部分河段河槽乱石堆积,垃圾、建筑废渣和洪水冲积物堆积在河道中,严重影响行洪和河道景观,河道清淤采用机械清淤方式,平均清淤深度为1.8m,清理宽度为4-5m,疏浚后主河槽深度4-6m。
河道治理
河床土方施工方案
本工程的河床土方开挖276088.96m3,土方回填259225.92m3,主要施工内容为设计河床高程线以上土方的开挖及回填。
河堤面开挖(或刷坡):
采用挖掘机挖除,少部分直接由人工进行刷坡,人工清理挖掘机挖除的余土用于填筑复堤。
按机械的合理运距,水平运距80m以内的由推土机和胶轮车进行运输,超过80m的采用三轮车进行运输,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工程的施工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机械配置方案和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组成机组形成装、运、平、压、检一条龙机械化作业。
基底处理
清表:
施工前,先将河堤征迁范围内的树木砍伐清理,并将原地面表层的附着物、草皮和树根等杂物全部除掉,再进行复堤填筑。
河堤填筑
施工过程中,河堤填土按施工图和作业区段分层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
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
为保证河堤全断面压实一致,边坡两侧各超填0.3m,竣工时刷坡。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采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整平,摊铺厚度采用水平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
填土时应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碾压前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2%以内。
若含水量过低,则可在河堤上洒水拌合或提前在取土坑内闷湿。
若含水量过高,则可将土在河堤上摊开晾晒和取土坑内翻松晾晒,并适当减少填层厚度,确保填料含水量在施工允许范围内。
选择合适吨位的压路机进行碾压。
河道土方基本施工完毕,对河堤面进行测量,确定中心线、堤面宽度、标高及河堤边坡,然后对河道进行移交前的整型。
河道整型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整型后的河堤应平整、边坡顺适,各项指标都达到规范要求。
根据踏勘的情况,本次河道治理主要采用直立浆砌石梯形挡墙。
断面河底宽度大于5m,直立浆砌石梯形挡墙基础开挖0.5-1m,采用浆砌石混凝土基础,梯形挡墙下底宽1.2m,上底宽0.6m,高2-3m。
第二类断面河底宽度大于4m,横断面坡比为1:
2.5.河道平均疏浚深度为1m,疏浚后平均深度为3.5m,疏浚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尺寸。
防洪护坡工程
通过实地踏勘,从河道现状情况来看,采用工程治理措施,以能够阻止河水冲刷岸坡,控制边岸进一步坍塌,以减轻或减缓河道泥沙淤积现象,工程作用明显,见效快,但是成本较高,同时不能起到净化河水和减轻面源污染的作用。
采用生态治理措施,利用植物根系在土壤中交织及与土壤中粘粒结合等功能,固土保堤,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成本低,但受植物生长周期的限制,要达到整体防护要求,还需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只有将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结合起来,互为条件,互相补充,才能使治理效果扎实、深入,才能实现河岸稳定,将塌岸危害尽可能减少到最小。
因此,本次设计采用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措施。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河道疏浚后的岸坡进行护砌,护砌采用浆砌石护坡,部分河段采用纯生态护坡治理,采用种植植物的方式来护岸固土,减少冲刷。
浆砌石护坡在坡度较大处采用浆砌石梯形挡墙,梯形挡墙上底宽0.5m,下底宽1m,高3.5m,基础开挖0.5-1m,素土夯实,10cm碎石垫层,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为30~50mm,采用机械拌合,不小于2~3min,砌体分层卧砌,上下层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砌体的灰缝厚度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先填满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不得先摆碎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填碎石的施工方法,石块间不应相互接触。
按施工要求设置沉降缝,并作到缝直、通顺。
砌筑完成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期14天。
景观跌水工程
景观跌水基础开挖为0.5-1.5m,宽2.5m,坝高1.5m,采用浆砌石砌筑坝体,坝面进行景观装饰,风格与周边山区绿色风景统一协调。
河道护砌工程
由于道路施工及多年沉积等原因,原有河道淤积及挤占填筑严重,部分河段需要重新开挖河道并进行护砌。
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在河道两边土地配套节水灌溉350亩。
根据目前已经成熟的节水灌溉经验模式,节水灌溉采用小管出流。
1、概述
河道两边地块面积约为600亩,地面高程相差0.3~1m。
据农业调查资料显示,该设计地块土壤主要为壤土,最大冻土层深度1.0m。
成年果树耕层深60~100cm,种植方向为南北向种植,要求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上限,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90%;
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5%为宜,
2、灌溉系统的管网布置
干管布置
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干管(DN110PVC-U塑料管)从地块南侧引至地块内后,沿地块中间由南向北布置一条DN110PVC-U干管。
由DN110
PVC-U干管分出DN63
PE的支管引入灌溉小区内,支管首部设有控制阀。
毛管布置
灌溉小区内的毛管为DN25,灌水毛管采用沿种植方向单行单向布置,单条毛管长40m。
管网保护设备的设置
为使灌溉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系统首部设置了进气阀、压力表、叠片式过滤器、等安全保护、量水装置。
在支管首部设置给水阀门,同时为防止冬季灌溉管道因气温低而冻坏,在管网最低处设置了排水设施。
目录
目录I
第一部分I
初步设计说明书I
1总论1
1.1项目提要1
1.2设计依据2
1.3项目基本情况概述3
1.4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功能)方案7
1.5设计的指导思想8
1.6环境保护8
1.7职业安全卫生10
1.8消防10
1.9节约能源11
1.10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11
1.11项目总指标12
2项目总体设计14
2.1地质条件14
2.2气候15
2.3交通状况15
2.4项目建设布局15
3专业生产工艺设计18
3.1苗木培育方式与生产规模设计18
3.2工厂化苗木培育设计18
3.3灌溉、排水工程设计19
3.4种质资源保存设计19
3.5环境绿化工程设计26
4设备选型27
4.1生产设备27
4.2办公设备27
5土建工程设计29
5.1设计范围29
5.2设计原则29
5.3设计依据29
5.4建筑设计29
5.5道路设计33
5.6标识设计33
6供电与通信设计34
6.1供电工程34
6.2通讯工程设计34
7给排水设计35
7.1给水工程35
7.2排水工程37
第二部分I
初步设计概算书I
第三部分I
初步设计图纸I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背景1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
1.1.2承办单位1
1.1.3项目建设地点1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
1.2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
1.2.1报告编制依据1
1.2.2研究范围2
1.3承办单位概况2
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3
1.4.1项目提出的背景3
1.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1.5项目概况5
1.5.1建设地点5
1.5.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5
1.5.3项目投资与效益概况5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8
2.1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8
2.1.1生产现状8
2.1.2市场前景分析9
2.2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11
2.2.1产品市场现状11
2.2.2市场需求预测12
2.2.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13
2.3中药材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13
2.3.1产品简介13
2.3.2产品分布现状分析15
2.3.3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6
2.3.4市场需求预测17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0
3.1项目的方向和目标20
3.2建设规模20
3.3产品方案21
3.3.1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21
3.3.2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1
3.3.3中药材种植基地21
3.3.4花卉种植基地21
第四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22
4.1建设场址现状22
4.1.1建设场址现状22
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22
4.2建设条件22
4.2.1气象条件22
4.2.2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23
4.2.4交通运输条件23
4.2.5水源及给排水条件24
4.2.6电力供应条件24
4.2.7通讯条件24
4.3其他有利条件24
4.3.1农产品资源丰富24
4.3.2劳动力资源充沛25
4.3.3区位优势明显25
第五章种植基地建设方案26
5.1概述26
5.1.1种植基地运营模式26
5.1.2种植基地生产执行标准26
5.23000亩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方案28
5.2.1品种选择28
5.2.2耕作技术28
5.2.3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33
5.3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方案34
5.3.1概述34
5.3.2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34
5.3.3蔬菜栽培与田间管理35
5.3.4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37
5.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案38
5.4.1概述38
5.4.2GAP基地建设要求38
5.4.3选择优良品种39
5.4.4金银花栽培与田间管理39
5.4.5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43
5.5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方案44
5.5.1概述44
5.5.2技术方案45
5.5.3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49
第六章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51
6.1概述51
6.23000亩绿色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灌溉方案51
6.2.1总体布局51
6.2.2设计依据52
6.2.3灌溉制度的确定52
6.2.4渠道衬砌工程设计53
6.3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方案55
6.3.1总体布局55
6.3.2设计依据55
6.3.3主要设计参数56
6.3.4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56
6.3.5滴灌灌溉制度拟定5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