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136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供给行为与垄断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常把机器设备等劳动工具称为资本,资本和劳动是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要素还包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前者指的是生产作业对象,后者指的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二、企业是一个组织确切点说是经济组织。

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在统一安排、统一指挥下从事专业化的生产活动或管理活动,从属于企业目标。

一些人专门从事生产制造、一些人专门从事市场营销、一些人专门从事会计事务,等等。

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三种:

业主制企业:

个人出资并负责经营。

如药店、理发店等一些小的店铺。

业主制企业的特点是企业的一切几乎就是业主的一切,企业的声誉和业主的声誉几乎是一回事。

合伙制企业:

两个以上的人出资,并负责经营,具有无限责任。

一般为中小型企业。

所谓无限责任是指当企业破产时,出资人具有偿还企业一切债务的责任。

公司制企业:

多个人出资,委托经营,通常为有限责任,多为大型企业。

所谓无限责任,是指企业破产后,只对企业资产进行清算,以偿还债务及股东权益支付,出资人不承担债务偿付责任。

第三、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企业同家庭一样是自利性个体。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从属于这个目标。

这意味着,我们餐桌上的面包、手中的电脑不是企业对于我们的恩惠,而是因为企业要赚取利润。

有些企业也做些公益事业,但这不表示企业背离了利润最大化目标。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在照章纳税之后,就算完成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除此之外不应该要求企业担负太多的社会责任,以避免影响企业的健康成长。

企业的核心职能是生产和创新,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弱化利润激励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和创新。

1.2企业和家庭的联系

企业与家庭具有紧密的联系。

家庭或个人可以进入企业工作,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

可以把暂时不用来消费的收入借给企业,获得利息收入,或购买企业股票获得红利。

如此说来,企业为家庭提供了就业便利,创造了资产生息条件,从而是家庭赚取收入的地方。

同时,家庭又是企业产品的购买者,把从企业赚来的收入,到企业去购买所需要的物品或服务。

反过来,企业依靠家庭而存在。

企业的产品最终由家庭购买,而生产这些产品所需的劳动来自于家庭,所需装备资本设备的资金也来自于家庭。

企业依靠家庭的劳动和资本为家庭生产所需要产品。

图6.1显示了家庭与企业通过两个市场联系起来。

一个是产品市场,它是家庭购买产品和企业售出产品的地方。

在这个市场上,家庭花费他的收入换来需要的产品,企业出售产品获得销售收入,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双方自由决定。

正如供求规律表明的那样,企业把产品出售给那些更加急需的、出价较高的人,家庭则把收入提供给那些满足自己需要的、成本较低的企业。

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消费者。

另一个是生产要素市场,也可以把它区分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

劳动市场指雇用工人或购买劳动的交易,家庭可在这个市场“出售”劳动,选择进入他所擅长的,工资较高的企业工作。

企业在这个市场购买劳动,选择适合企业需要的,并且索要工资较低的工人进入企业。

企业不仅必须公用和训练工人,还必须是工人有工作积极性。

资本市场通常指的是取得和转让资金的市场,包括所有涉及借贷的机构。

在资本市场,家庭把资金借给利息较高且能够偿还的企业,企业则选择借入利息较低的资金。

1.3企业和市场

人们常说,企业是市场的企业,市场是企业的市场。

一家企业生产什么和不生产什么,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和市场的变化决定,由此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的诞生和消失。

所有的汽车制造企业都不自己生产轮胎,啤酒企业大都不自己制造瓶盖,服装企业的布料都是从市场采购来的。

为什么企业制造产品中的零部件有些要自己生产,有些则到市场购买,这是值得提出的问题之一。

第二个问题涉及世界上每天都有上千家新企业诞生,当然也有上千家企业推出市场,这又是为什么。

还有第三个问题,一个产业中的企业数目有多有少,这也是规模问题。

相对来说,企业规模越大,一个产业的企业数目越少。

这三个问题都涉及企业与市场的联系,中心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替代问题。

以下,让我们对前两个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三个问题留待后面说明。

由于企业和市场都是协调分工和交换的,哪些合作在企业内部达成,哪些合作依靠市场方式达成,自然存在着选择。

这一选择引起企业和市场某种意义上的替代关系。

先来体会企业的变化,仅以汽车企业为例。

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在最初生产汽车时,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在企业内部制造,建立那样的汽车制造企业很不容易。

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汽车厂不但包括铸造、动力、加工、装配等许多生产车间,还自己设立医院、学校和商店。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建立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变得很容易了,以至于可以不生产任何零部件,只要有一个组装车间就可以了。

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自产率与过去相比的趋势是逐渐降低,与之相联系的,专业化汽车配件企业慢慢多了起来。

改革之后的中国汽车企业变化更甚,那些可以由市场来做的事,譬如商店、医院和学校,都推向了市场,企业内不再设立。

许多零部件的生产也都不在企业内制造,与其他企业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再来体会新企业的诞生。

一个例子是服装企业如何从无到有,这个例子与家庭选择有密切。

早期的家庭大都自己做衣服,甚至还要自己织布,自己纺线。

当家庭自己织布、自己缝制衣服的时候,穿的问题只是从市场购买棉花,剩下的靠自己的劳动。

有了专业化织布企业之后,家庭可以去市场购买棉布,再装备一架缝纫机就可以了。

“成衣铺”是服装企业的雏形,他专门为家庭提供缝制服装的劳动,个人可把布料拿到成衣铺,她为你量体裁衣,加工合体的衣服。

服装企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家庭穿衣问题解决方式,直接购买衣服替代了购买棉线面取了织布和做衣服的劳动。

另一个例子是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国的兴起,它给企业和家庭带来了方便,无论大到一台汽车,或小到一枚戒指,都能很便利地找到物流公司替你转给任何地方的人。

在此之前,中国的企业内大都设有专门的运输部门。

为了寻送一台很小的机器,也要专门一辆车运输,而且往返中的一个单程空载,运输成本自然很高。

物流公司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企业不再自己生产运输而转向利用市场。

如何解释以上例子背后的原因?

要点很简单,一切变化源自企业和家庭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深入的理论解释来自于经济学家科斯,他借助交易成本概念,对于企业的性质和企业规模给出了经典解释。

所谓交易成本,简单说来指的是市场交易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麻烦引起的费用。

在水果店买一斤苹果,大致可以说这个交易的交易成本为0。

但要买一部车,需要对市场作调查,有些交易还需要谈判和签订合约,这类费用都属于交易成本。

无论企业规模的变化还是新企业的诞生都可以利用交易费用加以解释。

例如,汽车企业所以不自己制造轮胎,是因为专业化制造轮胎的企业可以把轮胎的生产成本降得很低,使得汽车企业购买轮胎远比自己制造来得节省。

当然,这个交易中的成本要很低,譬如供货方便、质量有保证等等。

如果在市场购买面临很大麻烦,以至于严重影响汽车的组装,汽车企业只能自己生产轮胎。

服装企业所以出现,因为这免去了个人购买布匹、购买制衣设备和占用个人劳动等所有的麻烦和成本。

服装制造者通过雇佣专门的技术工人、添置专门的设备,以及大批量采购布匹,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可能大大低于个人自己买布缝衣的成本,这使得企业有利可图,而且也降低了家庭在获得服装上的各种支付。

物流企业的出现更容易理解,她可以把所有的同路途运输一并装入一辆车内,而且可以做到往返车辆满载,这会大大降低单件物品的运输成本,单个需求者即便支付若自己运输成本中的很少一点费用,物流企业都会赚得较多的利润。

当然,这需要解决运输服务中到货及时、不损伤、不丢失物品等所有问题,也就是交易费用要足够低。

交易费用与交换条件有关。

企业的存在或规模大小自然也与市场交换条件有关。

古代开凿运河为的是便利交换,航海技术带来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的交换,航空运输使得鲜花和新鲜的海产进行远距离交换。

移动通讯技术自然也极大地减少了信息沟通费用。

所有这些方面都影响着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替代,影响着市场的进化、企业规模变化和社会分工的演化。

2企业利润和企业供给行为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这时,企业面临的决策是生产多少能够最大化利润。

当这个问题获得解决的时候,也就明白了市场供给为什么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2.1企业利润的背后

利润是收益与成本之差。

在这里,收益指的是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回报,在经济学和会计学都是这个意思。

但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经济成本。

因此,这里的利润也不是会计利润,而是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将这一等式重写如下:

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

显成本与会计成本相当,是那些可计算的费用,如雇佣劳动的花费、租用资本的花费和投入原材料、燃料的花费。

隐成本是指那些投入如果用于别的用途,其收益超过显成本的部分。

因此,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在数值上相等。

图6.2给出了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在成本和利润计算上的差别。

利润等式告诉我们:

增加利润有两个途径,或增加收益,或减小成本。

因此,出自利润的目的自然应该进一步考察收益和成本如何变化。

但首先应当知道,收益和成本都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更多的产出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

这一点可从图6.3中看到。

2.2企业的收益和成本

由于企业收益由出售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共同确定,价格变化自然影响同量产出下收益的大小。

一般说来,可区分价格与出售数量无关和价格随出售数量增多而降低两种情形。

前者代表了企业没有任何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后者可以理解为要多出售一些只能得到较低的价格。

表6-1同一价格售出任意数量

产出量

(斤)

价格

(元)

总收益

1

10

2

20

3

30

4

40

5

50

6

60

7

70

8

80

9

90

100

情形一:

企业可以按照同一价格出售任意数量产品。

这时,企业的总收益就是出售的产品数量与价格的乘积。

为方便讨论,以下不再区分企业售出产品数量和产出量。

也就是说,总收益就是产出量与价格的乘积。

表6-1中的数字是假设的,不妨设想它是一家生产“营养素”企业面临的情况。

根据表6-2绘制的总收益曲线为一条直线,参见图6.4。

根据表6-1很容易计算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就是每单位产出的收益(即总收益/产出量),由于价格不随产量变化,任何产出量上的平均收益都等于价格。

边际收益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增加的收益,同样由于价格不随产出量变化,任何产量上增加一个单位产出增加的收益也都是价格。

由此可见,当企业无论产出多少都按照同一价格出售时,其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等于价格。

情形二:

企业出售产品的价格随出售数量的增多而降低。

这时,总收益自然也是随产出量的增多而增加的,但总收益的增加要比产出量增加来得缓慢,图6.4中显示了这一特征。

表6-2假设的产出量与表6-1中的产出量完全一样,只是出售每一产量所能得到的价格是变化的。

这一变化使得总收益曲线(图6.5)与图6.3相比显著不同,图6.5的数据来源是表6-2。

根据表6-2中的数据计算,每一产量下的平均收益也是价格,但其因产出量的不同而不同。

特别注意边际收益的变化,它是随产出量的增加迅速地减少。

例如,当产量由1个单位增加到2个单位时,边际收益是16(=36-20),当产出量由2个单位增加到3个单位时,边际收益是15(=51-36),…,当产出量为9个单位(即从8个单位增加到9个单位)时的边际收益是3,而产出量为10个单位时的边际收益是1。

这个计算让我们看到,由于企业出售的产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其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在任何产量上的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平均收益。

表6-2变化的价格

价格

19

18

36

17

51

16

64

15

75

14

84

13

91

12

96

11

99

再来考察成本如何随产出量变化。

成本和产量的对应关系要比收益与产量的对应关系复杂一些,因为这里涉及产出量与要素投入数量的对应关系,以及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

为简化起见,我们忽略产出数量和要素投入数量之间关系的诸多细节,直接从一个假设的例子出发。

譬如,那家生产营养素企业的不同产量对应的总成本如表6-3第二行所示,第三行是平均成本,第四行是边际成本。

根据表6-5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6.5所示。

表6-3成本随产量的变化

产出量(斤)

总成本(元)

26

38

47

58

71

87

107

平均成本(元)

8.7

7.5

7.6

7.8

8.2

8.8

9.6

10.7

边际成本(元)

虽然表6-3的数据是假设的,但图6.5显示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形态具有一般性。

也就是说,随着企业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的变化一般是先递减后递增,边际成本也实现递减后递增。

而且,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当然,对于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来说,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不同。

2.3边际成本和企业的供给行为

现在考虑这样的问题,对每一价格水平,企业应该生产多少。

这正是企业供给问题,为了最大化利润,企业面对不同的市场价格会调整生产量。

针对上面的例子,如果营养素的市场价格是9元,企业该生产多少?

你可以计算每一产量下的收益和成本,然后比较哪个产量上的利润最大。

这样的计算当然不会错,但不可取。

最简明的方法是比较边际成本和价格,最大利润的产量是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时候。

若价格是9元,企业的产量应该是6个单位。

同样,若价格是11元,企业应生产7个单位,价格为13元则生产8个单位。

如果价格是14元或18元该生产多少?

表6-5中没有哪一个产量下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14和18。

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产量的原则是:

边际成本与价格的差要最小,但边际成本不能高于价格。

这样,价格为14元时,生产8个单位,价格为18元时生产9个单位。

如果价格是7元又该生产多少?

由于这个价格低于平均成本,生产多少都将亏损,最好的选择或许是不生产。

至此,应该明白为什么“价格上升,供给增加;

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根据上述讨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企业会选择不生产,只有当价格高于或不低于平均成本时才会有供给。

而一旦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将按照边际成本与价格的比较决定生产多少,边际成本随着产量递增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或供给数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所以,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的边际成本曲线。

参见图6.7。

一个产品市场的供给曲线是生产哪些产品企业供给曲线的加总。

由于企业的成本会因投入要素价格变动等原因发生变化,企业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会发生变动,市场供给也会随之发生变动。

3企业间的竞争和垄断

在现实经济中,除了极少数产品由一家企业生产外,每一种产品都有许多企业生产。

例如,一个城市中的供水企业是一家,一个国家的邮政服务企业是一家。

但是,汽车、服装、食品等大部分中的每一种都由许多企业供给。

通常将生产一种产品的全部企业成为一个行业或产业,如汽车产业、家用电器产业、软饮料产业、服装产业、银行业等等。

一个产业内部的所有企业都是独立经营,没有谁去规定一个产业内的企业数目是多少。

于是要问:

同一产业内的企业之间怎样地联系着,什么力量能够使得一个产业的企业数目不多不少。

回答这个问题要用到两个关键词,垄断和竞争。

3.1垄断和竞争的含义

为了理解竞争的含义,先从它的反面—垄断说起。

垄断一词的英文是monopoly,按照希腊文的意思是“一个卖家”。

为了体会“一个卖家”的意境,可以城市供水公司为例。

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出售自来水的企业,这对于城市住户来说,购买自来水和购买电视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电视机有很多品牌,也就是有“多个卖家”,买电视机可挑可选,你可以因为质量不满意或服务不满意之类拒绝购买某一品牌的电视机。

购买自来水则没有可选择余地,要买只能购买那一家出售的水,否则就买不到。

这说明,对于特定范围的唯一卖家来说,她独占一种产品的出售权,买者只能听从她的摆布。

独占,这就是垄断一词的要义。

唯一卖家这个词的意义实际上很含糊。

海尔公司是“海尔牌电视机”的唯一卖家,一汽集团公司是“红旗轿车”的唯一卖家,如果这么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唯一卖家”。

然而显然不能说所有的企业都是垄断的。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海尔牌电视机”是诸多品牌电视机中的一种,“红旗轿车”也是诸多品牌汽车中的一种。

言外之意,当把唯一卖家和垄断等同看待时必须附加一个条件,它的产品没有特别相近的替代品。

但也不能说只要有替代品就算不上唯一卖家,那将找不到哪个企业是唯一卖家。

当一种产品的供给者不止一家,供给者之间你就会有竞争。

竞争一词的通义是企业之间(或个人之间、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它出现在多方都力图得到某一种东西但不能共同兼得的场合。

例如,任何一位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的人都是“移动通信公司”和“联通公司”角逐的对象。

同样地,任何一位想购买手机的人也是那些手机供应商的角逐对象。

竞争和垄断恰好相反,严格意义上的垄断没有竞争,因为它是唯一卖家,没有第二家出售她出售的产品;

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则没有垄断,因为一旦有了竞争,谁都不再是唯一卖家。

竞争是最具普遍性的。

不只是卖者之间为出售产品而竞争,买者之间也因为购买产品而有竞争。

任何一台电脑如同一件衣服一样只能出售给一个人,别人买走了那台你想买的汽车,最后的那个月饼被你买走,后来的人就买不到了,这都意味着你作为买者有竞争者存在。

因为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竞争性物品,也就注定了买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

不仅限于产品买卖市场,体育场上充满竞争,运动员为那少数几块奖牌而拼搏。

高三的同学们之间有竞争,为能得到读大学的机会而竞争。

更一般地,一旦个人同他人交往就会体现出竞争,这个世界因为资源稀缺而到处充满竞争。

垄断和竞争是产业内企业之间关系的核心体现。

换言之,一个产业内的各家企业独立经营,没有谁统一协调和指挥各自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他们有时候表现为“朋友”,彼此相互关照与合作;

有时则表现出“敌视”状态,彼此视对方为利益威胁者。

也正是这样的垄断和竞争氛围,驱使产业规模的变化和企业数目的变化,并使得产业发展趋于成熟。

3.2识别企业的垄断性和竞争性

像城市供水公司这样的唯一卖家,容易理解她有垄断性没有竞争性。

这是一种极端情形,通常称为完全垄断或纯粹垄断。

另一种极端的情形就应当只有竞争没有垄断,这被称为完全竞争或纯粹竞争。

遗憾的是,很难说现实中的那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种情形带有理想化假设倾向。

理论上把一个完全竞争的企业说成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意思是,企业出售产品时哪怕提高一点点要价就不会有谁买他的产品,而她也不需要降低价格,按照市场价格它可以售出任意数量的产品。

出售玉米的农户具有类似特征,由于谁家的玉米都一样,谁都没有办法提高价格,谁要价高谁就卖不出去,每个农户都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绝大多数企业既不是完全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的。

因此,多数产业内的企业兼有垄断性和竞争性,只不过有些产业的企业竞争性强一些,有些产业的企业垄断性相对强一些。

决定一个产业内企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企业数目的多少、产品差别程度、进入壁垒。

企业数目的多少

如果有很多家企业供给同一种产品,任何一家对市场的影响力都将很微弱,竞争性就越显著。

反过来,当只有很少几家企业占据一个市场时,每一家企业都占据显著的市场份额,对市场价格会有显著影响力,从而垄断性显著。

多数企业占据一个市场和少数企业占据一个市场不只是竞争性强弱的问题。

最重要的差别是,当竞争者很多的情况下,每一家企业都不会感到任何一家企业的行为会对它形成威胁。

例如,服装商场有很多品牌的服装在同一个楼层设有摊位,任何一个服装摊位能够出售的服装数量都不很多,虽然其他摊位事实上是它的竞争者,但她不感到任何一家摊位的行为影响了他的销售。

相反地,如果只有两三家企业供给同一产品,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的能力,从而都感到别的企业对自己的利益有威胁。

或许看到过社区里相邻的两家小卖店,它们彼此之间往往不是很友好,因为各自都感到对方的存在威胁了她的利益。

在理论上,如果一个市场(产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供给同一种产品,则称这个市场为寡头垄断市场(产业)。

航空运输业、银行业大致属于此类。

如果是很多的企业供给有差别的同一种产品,则说这个市场(产业)是垄断竞争市场。

产品的差异程度

前面说过,独占是垄断的要义。

但必须分清楚独占的是什么,只有当独占一种产品,而不是独占一种产品中的品牌,才是完全垄断。

然而,虽不能说独占一种品牌的企业是垄断企业,但不能否认它具有垄断性。

产品差异程度决定了产品被替代的程度。

差别越小越容易被别的企业产品替代,在同一个村庄的两家农户的玉米几乎属于完全可替代,而奔驰牌汽车和奇瑞牌汽车业的替代性相对较弱。

家用小轿车和摩托车也具有替代性,但通常把二者视为两种产品。

显然,一家企业的产品越是容易别的产品替代,竞争性越强;

一家企业的产品越是不容易被别的企业产品替代,垄断性则越强。

同一种产品除了品牌差异外,还有其他方面差异。

如质量差异、功能差异、外形差异、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