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1331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可以不可以隨便耍花樣?

可以不可以任憑某種喜好,今天來一個特別的理論,明天來一個特別的做法?

教育可以不可以古代跟現代不一樣?

可以不可以中國跟西方不一樣?

照以上說的「統體一太極,物物一太極」的道理來講,應該是不可以的。

然而,我們明明看到現代教育跟古代的不一樣,東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不一樣,而讀經教育跟別的教育不一樣。

我們或許應該產生一個疑問:

到底誰對?

要麼甲對,要麼乙對。

如果甲對,乙就錯;

如果乙對,甲就錯;

或者兩者都錯,不可能兩個都對。

讓天下的教育都歸於一個道理

今天我們就要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教育再也沒有疑惑,讓天下的教育都歸於一個道理。

假如我們今天所說的任何一句話,不合道理,你千萬不要聽從,假如你聽從了,你就是自找麻煩;

但是假如今天所講的是道理呢?

請問你要怎麼辦?

現在請各位,先自己摸著自己的良心,然後做一個對自己的期許,告訴自己說:

「假如我聽到的是道理的話,我就要照著做!

」假設今天講的果真是道理,而大家又都照著道理做,那大家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不是就一致了嗎?

但是,這個道理,是不是憑在座各位聽起來是道理,就可以算是真的道理了呢?

假如有古人在場,古人會不會說,我們生長在兩千多年前,我們跟你們現代人不一樣,如果有西方人在場,他們會不會說,那只是你們中國的道理,我們西方人的道理不是如此的。

會不會這樣呢?

古人說:

「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假如天不變,地不變,道也不變,而人性也不變,那麼開發人性的辦法就不可以變,所以古人如果在場聽講,你認為合理的,古人必定也要認為合理。

現在我們在深圳演講,就是有新疆、蒙古人來聽講,他的認識也要跟你一樣,就是外國人來聽講,乃至於外星人一齊來聽講,通通要一樣!

要不然,必定有某些地方不合理了。

那麼誰來評判合理不合理呢?

是不是由我來評判,我評判,怎麼能夠做標準呢?

那是不是由你來評判、你評判,我不同意,難道以你為標準嗎?

還是我們兩個合起來說,我們兩個都一樣,就以我們兩人為標準呢?

那別人呢?

所以,現在要跳開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習氣,跳開自己的學派,甚至跳開自己時代,自己的民族,來做一個客觀的思考。

這談何容易呢?

依照人性的道理而思考教育

當然,說不容易是真不容易,因為人人有自己的意見,人人都尊其所聞先入為主,別的意見,新的意見,往往被他排距在外,這是人之常情,要達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很困難的。

但是說容易也很容易。

孔子說:

「我欲仁,斯仁至矣」。

一個人想要做一個有仁德的人,意思也就是說做一個合理的人,有理性的人,光明的人,他立刻可以做到。

為什麼?

我們剛才一直說什麼天的道理,地的道理,道的道理,講那麼多的道理,好像很高深、很遙遠,不然!

假如你是人,你就有這個靈性,你就有這個能力,你就能夠判斷是非。

一般人只是故意的裝作不知道;

故意的固執已見;

故意的要吵架,其實心中一反省,每個人幾幾乎都瞭解道理在哪里,也都幾幾乎瞭解自己其實是正在狡辯。

所以我們現在把心打開,把氣放平,我們依照道理而思考,不要故意的把道理關在門外,我相信,這樣子,「雖不中,不遠矣」。

退一步講,如果不能夠馬上達到精純、客觀、光明,其實每個人按照自己當下的心靈,隨時思考,隨時擴充、長進──當下能思考到哪裡,擴充到那裡,居在什麼層次上,就按照那個當下所體會到的豐富度與高度,盡心盡力,老實做去,就已經對得起自己了。

最後會發現人人所思所行,也相差不遠,而可以「相視而笑,莫逆於心」了。

而各位知道,這個道理不是在我這裡,不是在你那裡,不是在他那裡,也不是在任何一個地方,不是在任何一個時代,它是統天地、貫古今,都是一樣的,當我們能夠打開心量,則能與天地古今的道理相照映,相呼應,相融匯,我們便會感覺到:

「我是一個真正的人,立在天地宇宙之中堂堂正正的人!

」(先生小聲說:

「鼓掌」,大家鼓掌)你所說的話,你所做的事,就是堂堂正正的話,堂堂正正的事。

用這種心態來面對教育,你就可以跟自己說:

「孩子啊,我是盡了力了,我是按照道理來教你的,我把你當作天地間寶貴的、難得的一個小孩,我想要把你培養成真正的,不辜負你這一輩子的一個像樣的人!

」你也就在這樣的自覺上,找到安慰,而察覺到:

你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家庭,對得起國家民族,對得起天地祖宗!

假如,你現在有孩子,或者你現在是教育工作者、是老師、是校長,而從來沒有一刻有這種感覺,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應該這樣來思考教育,來進行我們的教育工作──假如你是這樣的人,那我告訴你,你辜負了我們的下一代了,你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孩子,對不起國家民族,對不起天地祖宗!

不僅是教育要這麼做,剛才說過,凡是一開口,一做事,儘量的,都要去求其道理之所在。

通透了一個道理,它不僅貫徹在眼前的事件當中,那個道理,也連通於所有的人事,甚至上達天德。

你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有無窮的意義。

在任何時做任何事,都如此,這樣子我們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叫做「人」的人!

讀經教育的涵义以及開講的初衷

今天我們所要講的教育,雖然題目叫做「讀經教育」,照剛才說,沒有一種教育是特別的,「教育」而加上「讀經」兩個字,就顯得有一點特別,這是不大應該的。

教育就是教育,哪有什麼什麼等等教育。

不過,世界的事情,有些時候,很不得已,所以,我們現在加個「讀經」說教育。

我希望我講到最後的時候,可以讓大家認識到:

「沒有所謂的讀經教育,只有把教育辦好,把教育做得對,這樣就是了。

」而另外一種認識是:

「原來要把教育做得好,做得對,就要走讀經教育的路,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如果這樣子,那我們推廣讀經,就很有意義了。

我十幾年一路走來推廣讀經,我都隨時勉勵自己:

一定要按照這一種的心情、態度,來講讀經教育,來推廣讀經教育。

假如有一絲一毫,為了自己的私心,乃至是因為我的天性,我的習氣,我的老師,我的學派,我的民族,如果有一絲一毫這樣的摻雜,我都覺得我對不起我自己,當然也對不起來聽講的人,對不起所有因為聽我的話而讓孩子讀經的所有的家長跟孩子。

我不敢,我不敢負這麼大的責任。

所以,再開講以前,先跟大家約定:

今天不是我來講一個我的什麼見解,也不是要說服各位,而是,我想要跟各位一起商量,一起來思考:

如果教育有教育的道理,第一點,它的道理在哪里?

第二點,我們是不是應該按照道理來做?

全部的教育道理只不過是這兩點。

教育的意義:

瞭解人性,讓人性得到最好的長進

剛才說教育的本質在於開發人性,其實就是,好好的,恰如其份的,讓我們自己以及我們下一代,讓每一個人的人性,都能夠得到最好的長進,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所以教育工作怎麼安排,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依照人性來安排。

怎麼依照人性?

要隨時、隨地體貼人性。

那麼人性在哪里,我怎麼體貼人性?

我們本身就是人,人性本來就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心中,應該是人人當下就可以瞭解的。

不過,我們到底是不是真有透徹的瞭解呢?

我建議我們應該把「人性」這個觀念,一方面做廣度的瞭解,一方面再做深度的瞭解。

也可以說:

把人性做全方位的、立體的瞭解。

請注意:

這句話裡蘊含了一個沒有講出來的意思,就是:

是不是有些教育的理論,它沒有關涉到人性的全面,沒有立體的把握人性?

也可以提醒我們,以後遇到任何的教育理論,都要去問:

它可曾對人性有所思索?

人性的豐富,人性的深遠,都關涉到了嗎?

還是它只看到了人性的一個面向,一個層次。

如果它的面向,又只是很偏頗的面向,那個層次,也只是很低的層次,它怎麼可以提出來公諸世界?

我們怎麼可以去相信這種理論而拿來教我們的孩子?

說句不客氣的話,有許多聞名的教育家,往往以偏見,以庸俗,來發揮教育的道理,來障礙人類的生命,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所以我們不要侈談教育,要談教育以前,應該對人性有全面性的瞭解。

教育的生涯規劃:

對人性做全面的開發

再來,教育是要付諸實踐的,我們既瞭解了人性之全,怎麼對人性的全面做開發?

我們就得知道另外一個道理,就是:

人既然是活在世界上,這個世界,是由時間跟空間交集而成,空間即是環境,一般人都知道環境對教育是有影響力的,但是時間對教育的影響更為重大。

什麼意思?

一個生命在時間中成長,所以教育的道理,也包含我們對於人生成長階段的瞭解,這其實也是人性的內涵之一。

所以人性有一種直接的內涵,就是它的含量有多少,另一種是在教育的實踐歷程中,我們如何地配合人性開展的程序,讓人性在不浪費任何一個生命階段的情況下,恰如其分地把所有人性依照人生發展程序而開發出來。

我們對人性要有這兩方面的思考,假如對這兩方面有所瞭解了,我們就可以去安排教育的全程,用現代話來講,就可以有「教育的生涯規劃」。

近年來,流行「生涯規劃」,其實,對自己的人生歷程能夠有所規劃的人是不多的,一般人對生涯是沒有什麼規劃的,他的人生就是誤打誤撞,一輩子只好期待瞎貓是否能夠碰到死老鼠,這一種人,他的前途是很可懷疑的。

當然,如果有了良好的生涯規劃,也不保證一個人的生命發展能夠合乎他的規劃。

但是,你如果不好好去規劃,必然只會浪費自己。

更進一步,有了生涯規劃,我們請問這個人,他是什麼時候做他的生涯規劃的?

大概都在這個人已經有了相當的年齡、身份、地位的基礎了,他才想到:

啊,我應該對我的人生的將來有所期許。

孔子的生涯規劃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二十歲左右就能想:

「我這一輩子要怎麼過」,這個人已經相當有智慧了。

乃至於如果能夠在十來歲,像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就更有智慧了。

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就做了他的人生的規劃了。

他的規劃非常簡單──「志於學」;

但,也很不簡單,因為所志的「學」雖然只有一個字,表面上似乎很簡單;

但其中所蘊含的內容很不簡單,為什麼不簡單?

請問:

誰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北宋理學大家陸象山曾經說過:

「《論語》中多有沒頭柄的話」,《論語》不是一部很簡單的書嗎?

《論語》是當時弟子寫的語錄,其實可以說是白話書,而且孔子也不耍花樣,弟子也都很樸實,所以《論語》是一部很親切自然很容易讀的書。

不過陸象山說,《論語》中有許多沒有頭柄的話,沒有把柄,讓人抓不到要領,這不是故意耍聰明,讓你抓不到,而是另有玄機。

什麼玄機?

陸象山說:

譬如,這個「學」字,論語不是常講到「學」這個字嗎?

論語的第一章,第一句話,第一個字,就是這個「學」字,聖人一開口講話,就是「學」!

這是孔門弟子,真正瞭解老師整個生命的重心而把「學」字擺在那裏的。

陸象山注意到了,但他會問:

到底學些什麼?

我們都讀過論語啦,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

假如沒有,回家再讀三年再說。

我們程度太差了,讀書是根本不用心的。

小孩子讀書可以不用心,大人讀書就不能不用心了,不要常常自以為瞭解了論語啊!

連陸象山都說,這個「學」字到底學些什麼,「苟學無本領,不易得也」,假如一個人的學問,沒有相當的功力,是不容易領會得到的。

所以「學」這個字,義蘊廣大、無窮。

孔子說他十五歲,就志於學。

他一輩子就奉獻給「學」了,他一輩子就只有一件事了──「學」啊!

這真是不簡單,不得了!

而且孔子定了他的規劃之後,有沒有按照他的規劃而行呢?

有!

而且念茲在茲,過了十五年,他的學問就有了根基,叫做「三十而立」;

再過十年,他的學問已經非常的廣博,而且系統分明,不受迷惑,所謂「四十而不惑」;

到了五十,就知道這種學問,不只是人間的學問,乃是天地宇宙的學問,所以說「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六十歲,天下任何事物,人間任何語言,都是「學」的範圍,都可以領悟出高深的道理,所謂「六十而耳順」;

到了生命成熟的時候,不論內在、外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天理仁德如如朗現,叫做「七十從心所欲,不逾距」,孔子從十五歲開始有他的生涯規劃之後,沒有離開他規劃的初衷,而且可以一路走來,走到生命結束為止,這真是生涯規劃的典範。

一般人的生涯規劃

現在一般人的生涯規劃都是怎麼樣呢?

──我現在二十五歲,我打算在三十歲的時候,賺到第一個一百萬。

(笑)我三十五歲的時候,要周遊全地球。

我到了四十歲的時候,看看能不能坐上太空船,去月球,繞一圈回來。

──這也叫做生涯規劃,唉!

但也挺了不起了啊,你沒有啊,你比他還差啊!

不過,大家都會認為,這種規劃太現實了,太功利了!

有沒有人像孔子一樣呢?

這一輩子就是把我的生命一直擴充、擴充,提升、提升,盡其可能的讓我的生命豐富、充實、飽滿、光輝,這才是真正的的生涯規劃啊!

要不相信,如果一般人果真按他的規劃,幾年賺多少錢,幾年到哪里去,到了他老年的時候,再回頭一看,請問,他把握到了什麼?

可能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所以人要有智慧:

看到還沒到來的時機,想到高遠的事物,能夠為了深遠、微妙的境界,興起一個終身嚮往的深心大願,這叫做智慧。

(鼓掌)(哲萱趨上前低聲請先生坐下,先生說,「……我想看到大家,比較好,我坐下,後面很多人要伸長脖子……,眾鼓掌)所以要做生涯規劃不容易。

全程規劃的对象

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教育的生涯規劃,我看更不容易,為什麼?

因為一般人說的生涯規劃是為自己規劃,現在的教育生涯規劃呢?

不是為自己規劃,而是為了我們的孩子規劃,當然也可以說,我們也要自我教育,我們也可以為自己規劃,不過我們今天所謂「讀經教育全程規劃」的意思,最主要的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規劃。

因為你現在二三十歲了,才開始為自己規劃,已經不「全程」了,哼哼,你這一輩子完了!

(眾笑)我們的希望在下一代啊!

雖然我們自己也可以勉強勉強努力一下,死馬當活馬醫嘛。

(鼓掌)好啊,你說所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嘛,「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是陶淵明的文章,原來他是引用論語的話。

我們的生命也可以說從今天開始,從你懂得道理的那一天算作你生命的重生,所以你也可以說:

「我現在是一個嬰兒,因為我今天才開始知道」,哦,「我要對我的生命做一個有深度,有境界,有前途而不辜負自己的規劃。

」那你當然也是可以來一套「全程規劃」的。

不過,今天我們所謂的「讀經教育全程規劃」,大體是為了下一代而說的。

我們就在全幅人性,以及這全幅人性在生命的歷程中如何一步一步開展,在這兩個主軸之下,來做一個合情合理的規劃。

代表各位做一個合情合理的規劃

現在,我要代表各位,把這個規劃,做一個描述。

為什麼說「代表各位」呢?

因為剛才說,我們都是人,人性千古不變,我們對於人性的瞭解,又是很方便的,因為我們只要返身自照,──不是拿現實的鏡子,照到臉,而是用心靈的鏡子來照,照到自己的心,──你只要返身自照,大概都能夠瞭解人性,而且你已經是過來人,你應該知道人性是怎麼一步一步開展的,雖然以前沒有順利地開展,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應該知道,知道我們以前走錯了路,假如知道以前走錯了路,我們現在就應該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再走錯。

所以我常說:

「我們被犧牲了,不要再犧牲我們的下一代!

」(鼓掌)既然大家都能夠這麼樣的覺醒,那可見,我的想法跟大家的想法,應該相當一致,所以今天這個演講,到現在就可以結束了。

(有一人鼓掌了一下,先生看他一看,笑)哦,你真希望我這樣結束啊?

(眾笑)這個不該鼓掌的時候還鼓掌?

不過,也要謝謝你,你是認為我講得精彩啦(眾笑)。

為什麼現在可以結束呢?

因為你已經都瞭解了,而你的瞭解跟我瞭解的一樣啊,你何必再聽我講呢?

但,假如今大家想聽聽,我講講也無所謂。

為什麼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嘛!

什麼叫「朋」?

朋不是泛指一切相遇的人,而是「可與共學的同道」,也就是大家都有志氣,大家都在人類理性的開發上,具足相當的功力,都對人生的智慧,有相當的領悟,這樣子的人相遇了,那真是其樂無窮啊!

所以,現在的我們真是「朋友」相聚,因為你已經因為瞭解人性而瞭解了教育的道理,而你的瞭解原來也就是我的瞭解啊!

所以我站在這裡所能說的,其實是替各位說出心裡話而已。

假如我說的不完整,請你補足。

因為,你可能是完整的。

我希望,我盡量不要讓你心裡感到我講錯了,必須由你來改正,我希望不要落到這樣的田地,如果落到這樣的田地,我是很慚愧的,我希望我所講的,都能夠合大家的意。

合大家的意,不是來討各位喜歡,合大家的意,就是剛才的意思:

我們想的都一樣,因為我們所知道的人性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就應該這樣。

天下只有一個應該,沒有兩個應該。

該怎麼教就怎麼教

所以,我們推廣讀經這麼久,講了這麼多,有人把讀經教育,歸納為一句話,就是:

「該怎麼教,就怎麼教。

」說「該怎麼教就怎麼教」的「該」,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客觀的應該」。

凡是應該,都是客觀的。

客觀的意思就是,它不是沾在你我的心中。

縱使是從你我的心中發出來的主觀,既然是應該的,它同時也是客觀的。

──即主觀即客觀。

──客觀,就是別人也要這樣看,任何人都要這樣看,因為它是共理。

所以如果我們把握教育的共理,我們相遇了,我們談起教育,真的是「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哪。

我們話題一來,大家都是互相的首肯,互相的讚歎,縱使不講話,只要一個眼色,我也知道你在講什麼,像這樣,人生豈不是非常的幸福嗎?

瞭解道理後要即知即行

所以,如何規劃整個孩子的教育歷程,我們應該從頭說起。

「從頭」是什麼意思?

就是從時間的「頭」說起。

在時間中,我們漸漸的展現它的豐富性,透入到它的深刻性,成就它的完整性。

如果你發現我講得還有缺憾,有漏洞,請你在心裡面把它補足,將來你可以向別人宣導得更好。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負起這個責任,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為了全天下的孩子,要瞭解教育的道理,而且一定要去宣導。

因為假如天地之中,有一個孩子生下來,沒有受到良好的啟發,讓他白活一輩子,這都是我們的遺憾。

尤其是有孩子有學生的人,從明天開始,不是,是從今天開始,要立刻付諸實踐。

從今天什麼時候開始呢,從你懂得的那一刻,所以我預測,等一下我們演講,越講人會越少,因為都離開了。

為什麼他提早離開?

他不忍再浪費一秒鐘。

(笑,鼓掌)而今天的演講成功不成功,就看事先離席的人有多少,(笑)如果都走光了,我就知道成功了,(笑)如果都不走,呵,真是,還沒有說服你了,還沒有打中你們的心,打中你們的心你們一刻都等不及了!

教育開始的時機:

教育理論最最重要的部分

我們從頭說起,我們說一個孩子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接受教育?

這是教育理論最最重要的部分。

我話裡有話,意思就是說,假如你去聽到某種教育理論,它居然沒有告訴我們,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那你立刻要判斷這一種教育理論是不完整的,它只從那個學者注意的時候開始,那個開始是隨意的,你假如依照它的理論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你就浪費了他之前的那一段可以教的時機。

比如說,現在我們家長都認為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

六歲。

有的家長比較聰明,他認為三歲。

或者六歲,或者三歲,全世界都這樣。

為何是六歲?

為何是三歲?

如果真是六歲或三歲?

也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何如此的道理,更從來沒有人反省:

「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不過,如果我們一步一步地去問,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不是六歲,不是三歲,甚至不是出生以後。

教育既然是對生命的開發,我們就應該想到一個問題,可能應該「從有生命的那一天開始」。

如果,你認為太早的教育是無效的,那你也應該從自己認為有效的那一天開始。

總之,你一定要心裡有一個譜,有一個底,確實知道到底是從哪一個時刻開始,如果沒有這個譜沒有這個底,就代表你是糊裏糊塗的生孩子,糊裏糊塗的教孩子,一堆大糊塗就教出一堆小糊塗。

(眾笑)大家都糊塗的結果呢?

大家都不會怪大家,整個世界也就相安無事,天下太平!

(鼓掌)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教育家,發明了那麼多的教育理論,尤其近兩三百年來,西方的教育家真是人才輩出,每一個人都光輝萬丈。

我就想請問:

有哪一個教育家教我們,人生教育要從哪一點開始?

如果沒有,我就覺得他不夠完整。

有些名聲顯赫的人物是不一定可信的,因為他不曾對人類的全體做過考慮,他隨便說說,他依照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後他自己做些實驗,他就做出結論。

你隨便相信,盲從,你就害了你的孩子了,這是很可怕的啊!

剛才說,教育的時機,尤其是教育開始的時機,是教育理論最最重要的部分,因為人既然在時間中長大,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錯過的時機,永不再來。

還有,人若對生命的現象有稍微的觀察,便很容易在所有的生命中看出來,越早期的學習,對一輩子的影響越大,乃至於早期某一段時間的學習,是供給他將來一生發展的基礎。

如果沒有打好基礎,將來發展就受到限制,而且這個限制是永遠不可能再突破的限制,這一輩就真的完了。

什麼叫「基礎」?

「基」就是房子牆面的牆腳以下,埋在地裡的部份。

什麼叫礎?

古人建房子,用木頭做柱子,木頭容易受潮,所以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用一塊石頭承受著,那一塊石頭叫做「礎」。

所以「基」字是土字旁,「礎」是石頭旁。

建房子必定有其基礎,基礎如果打不好,不穩定,請問能夠蓋高樓嗎?

如果勉強蓋到二樓三樓,發現房子搖搖欲墜,能夠一面回頭打基礎,一面繼續建嗎?

不可能的,一定要把房子拆掉,再重建。

不過,建房子的人,老早就有「藍圖」了,有房子的「生涯規劃」了,所以很少人會笨到房子的基礎要重新調整的。

當然必要時也是可以的,因為建築是物質性的,大不了拆掉重來。

但是,如果是一個生命,一個人,在時間中成長,你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個孩子的生命基礎打不好,好像地基只夠蓋二樓,就永遠蓋不了三樓,這不就完了嗎,生命的前途不就受了限制了嗎?

而這個限制從哪里來?

是從很早期的時候,是在他生命還沒有成長到足以自己反省自己發揮的時候,由我們的家長和老師,聯手把他的整個生命捆綁住了,而這個捆綁,是無形的繩索的捆綁,有形的可以解開,無形的是解不開的,只好終生殘廢!

中國人不可以再盲從了

那麼,教育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

也就是要在何時打根基?

我們說,教育是開發生命的工程,可能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有教育的意義。

我說「可能」的意思,就是有些人並不承認。

你可以承認可以不承認,因為那是緲緲茫茫的,人生生命的開始,我們還沒看到他,他在母親的肚子裏面,剛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小到肉眼都看不到的一團細胞,我們怎麼知道,有沒有教育的意義呢?

所以在這裡,人類就產生了迷惘,迷惑,就沒有一個清楚的認定。

不過,如果我們對於所能看到的、能抓到的,才相信,這一種態度,是三百年來西方人告訴我們的。

我話中有話,就是西方人告訴我們的並不一定就是全部的真理。

甚至,近三百年,西方人所講的話,也不見得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