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4105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用“瘦肉精”做饲料添加剂 

B.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以防腐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4.(2分)(2017·

盐城)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2个氢原子:

2H 

B.铝离子:

Al3+ 

C.S2﹣的结构示意图:

 

D.氧化铁:

Fe2O3 

5.(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因此灭火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即可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木炭、硫磺、红磷和铁丝燃烧都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的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6.(2分)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7.(2分)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

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3种情况都有可能 

8.(2分)(2017九上·

东安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冰雪融化 

C.大米酿酒 

D.铁铸成锅 

9.(2分)(2015九上·

绵阳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和总体积都不变 

10.(2分)(2016·

天水)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起火﹣﹣弃锅逃走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C.日常生活经验

D.物质与微粒构成

区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衣服上的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A.A 

B.B 

C.C 

D.D 

11.(2分)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12.(2分)(2018九上·

故城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则下列关于这种肥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肥料不属于复合肥 

B.该肥料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碱 

C.为了高产,可以大量施用该肥料 

D.该肥料可以为作物补充钾元素 

13.(2分)(2017·

邵阳模拟)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14.(2分)(2016·

虹口模拟)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X+5O2

3CO2+4H2O,有机物X的化学式是()

A.C3H8 

B.C3H6 

C.C3H8O2 

D.C3H6O 

二、实验题(共1题;

共6分)

15.(6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有关氧气的探究.

探究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小明同学认为可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________.

(2)小芳同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水几乎没有倒吸.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

(4)探究二:

以下是该小组探究影响H2O2溶液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6.04

30

35

2

49.21

55

10.76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有关;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使用MnO2可以加快H2O2溶液反应速率.

三、填空题(共1题;

共12分)

16.(12分)(2017·

罗平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止痒.

(2)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3)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功能.

(5)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硫 

B.臭氧 

C.一氧化碳 

D.PM2.5 

(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 

(7)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___.

(8)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9)C90是制作某种锂虬池的原料,电池使用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

共3分)

17.(3分)(2017九上·

海淀期末)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铁钉生锈,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增加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④中,导致“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五、推断题(共1题;

共5分)

18.(5分)(2017·

桂平模拟)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是氧化物,白色固体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H是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

“—”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F的化学式是________,

H的另一种常见用途是________。

(2)

G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

若A、B、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共1题;

共7分)

19.(7分)(2017·

滨州)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

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50℃;

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

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________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________;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5,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七、计算题(共1题;

共2分)

20.(2分)(2019九上·

绥棱月考)将10g不纯的氯化镁样品(杂质不溶于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待样品中的氯化镁全部溶解后过滤(滤液损失不计),将所得滤液与63.3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8g白色沉淀。

求: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1、

17-2、

17-3、

18-1、

18-2、

18-3、

19-1、

19-2、

19-3、

19-4、

19-5、

20-1、

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