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104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节 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节 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节 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节 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农业.docx

《第一节 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 农业.docx

第一节农业

第1节农业

第2节一、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分布”、“畜牧业分布”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农业是近14亿人口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可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同时,农业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教材将“农业”放在本章中第一节讲述。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必要。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不了解农业,要让他们理解我国农业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等课程内容会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先了解农业,为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正文和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农业现象入手,形象地了解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应的课程内容是“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就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正因为我国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4个案例(东部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生产水平低的地区建设新的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城郊农业的发展),来表述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同时也说明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然后,教材安排“阅读——新型农业”表明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材安排了3个案例(灌溉和农业机械化普及、高科技应用于育种、储存和保鲜技术的应用),来表述中国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同时也说明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材安排“阅读——超级杂交稻”和相关“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重要性的理解。

在此之前,教材先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简要了解我国历史上农业的发展,然后通过正文列举中国目前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主要农作物分布”和“畜牧业分布”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由于我国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多个部门。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分布特点;运用资料学会简单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必要性的理解;学会利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种植业的生产对象是农作物,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糖料作物(甘蔗、甜菜)、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饮料作物(茶叶、可可、咖啡)、工业原料作物(橡胶、棉花)等类型。

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渔业一般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

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如此之多的农业部门的分布特点,只要求学生根据图文资料归纳和描述出分布特点即可。

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很多,综合性很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但应学会运用资料进行归纳或概括。

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这是对地理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

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时,一般要注意观察地理事物的分布密度、集中分布部位、分布形态(条带、块状、沿……分布)等。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选取了“主要农作物分布”和“畜牧业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编写,并没有罗列所有农业部门的分布。

教材组织了大量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说出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农作物种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然后,利用“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和北方就餐时的图片,通过观察到主食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南方和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种类。

再通过读“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中国地形区分布方面的知识,说出我国小麦、水稻的具体分布地区及特点。

教材利用正文简要地讲述了小麦、水稻的集中产区和主要粮食产区。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它,教材简要地罗列了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经济作物的基本特点。

然后利用“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和相关“阅读”,简要地归纳了我国棉花、热带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饮料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材安排“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学会利用农作物分布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

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畜牧业的种类,通过正文简洁地介绍了中国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分布、特征和优势条件。

然后,通过“中国畜牧业分布”图说明了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和各地的优良畜种。

最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

在本节教材的最后,“活动”中提供了“金海雪山”的案例,通过对甲、乙两个村庄不同农业发展方向的比较,引发学生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考。

三、教学提纲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1.主要农产品产量大

2.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三、主要农作物分布

1.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1)小麦集中分布在北方

(2)水稻集中分布在南方

(3)主要产粮区

2.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1)主要经济作物类型

(2)棉花、热带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饮料作物产区

四、畜牧业分布

1.牧区畜牧业分布

(1)四大牧区

(2)优势条件及优势畜种

2.农耕区畜牧业分布

(1)分布

(2)地位及特征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生活中相关感性知识不多,特别是城市学生尤为突出,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相关概念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景观图、示意图和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

同时,也要多联系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地理事象,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入手,逐步了解相对陌生的农业地理现象。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教学导入:

方案①:

引导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馒头、面包、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棉麻衣帽的原料,都是由国民经济中哪一产业生产出来的?

(农业)你了解农业吗?

方案②:

图片导入:

展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产品图片,设问:

图片中这些产品是国民经济中哪一产业生产出来的?

(农业)什么是农业?

方案③:

实物导入:

在讲台上展示稻米(或大米)、麦粒、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实物。

提问:

同学们,你认识它们吗?

它们是由国民经济中哪一产业生产出来的?

(农业)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种植水稻、收获小麦、采摘水果、饲养牲畜、撒网捕鱼等农业活动图片,或引导学生阅读P.83“活动”。

课堂活动:

1.根据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性,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2.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农业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并作积极评价。

归纳: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

教学导入:

方案①:

直接导入: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国很重视农业发展。

近10多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发展农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方案②:

“阅读”材料导入:

学生读P.84“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的“阅读”材料,教师: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后,农业生产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温饱。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方案③:

图片导入: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50多年前落后的农业图片和目前现代化的农业图片,从图片对比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发展快,变化大)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学过程:

引导:

据考古发现,我国农业起源于近万年前,农业历史悠久。

同学们不妨看一看“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的“阅读”材料。

过渡设问:

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发展状况吗?

展示:

利用课件投影下列资料:

孟子提出“丰年能吃饱,荒年饿不死”的标准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梦想,但事实上,旧中国从来没有实现过。

一般估计,丰年也有60%~70%的人吃不饱,荒年有80%~90%的人吃不饱,大批人饿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饥民占中国人口的22%,加上半饥饿状态的人,占中国人口的80%以上。

过渡:

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过去了,我国农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如何呢?

课堂活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

项目

1978

1980

1990

2000

2007

2008

2009

2010

谷物

2

1

1

1

1

1

1

1

肉类

3

3

1

1

1

1

1

1

籽棉

3

2

1

1

1

1

1

1

大豆

3

3

3

4

4

4

4

4

花生

2

2

2

1

1

1

1

1

油菜籽

2

2

1

1

1

2

1

1

甘蔗

7

9

4

3

3

3

3

3

茶叶

2

2

2

2

1

1

1

1

水果

9

10

4

1

1

1

1

1

1.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1位的有哪些?

2.近30多年来,哪些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上升最快?

引导学生读教材图4-2“中国稻谷、小麦产量”,回答:

3.与1978年相比,2011年中国稻谷、小麦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几?

阅读中国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与世界比较表,回答:

2009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农产品人均产量比较表(单位:

千克)

谷物

籽棉

油料

猪牛羊肉

牛奶

中国

360

14.3

23.7

44.4

26.4

世界

368

9.0

15.1

42.0

86.2

4.表中中国哪些农产品的人均产量已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

哪些接近世界人均水平?

归纳:

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过渡: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近几十年来,我国耕地并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农产品产量却在增长,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有关。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我国在合理布局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