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平方米有多大?
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排一排、数一数:
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启发谈话:
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
假如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
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
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教师: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沿着宽能摆几个?
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
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
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说一说: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长的厘米数×
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
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
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
(3)即时训练: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长15厘米,宽10厘米。
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
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
怎样来算它的面积?
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导小结并板书:
正方形面积=边长×
边长
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通过计算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再由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推导出正方形的公式。
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
宽”和“边长×
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
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收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基础。
比较信息是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具体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
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
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
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新校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设计新校园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这里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在教材的例子中对此进行了提示。
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足球场上或操场上的铺草皮、羽毛球场、为低年级开设游戏区等问题。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这一点在本实践活动中体现为设计新校园后的展示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教学课型:
活动课(设计、讨论)
某校校园平面图、本校校园平面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方位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位?
(8个)哪个同学愿意起来具体说一下?
其他同学用手指一下好吗?
2、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图上我们通常按什么规律来确定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⑴老师这里有一幅某校校园的平面示意图,谁想说说这个校园的各个方位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指名答)
⑵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
合理吗?
你有什么建议?
⑶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
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
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一是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是以某校校园平面图为例,让学生谈想法、提建议,激发学生设计学校的图纸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调查汇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教学设施(板书:
调查),你们完成了吗?
谁来说说?
(多指几名同学说)
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一下?
(指名说)
3、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你觉得我们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学生独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讨论:
(大屏幕出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集体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全体的意见予以总结。
)
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6、小组合作,设计新校园。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
下面就请各小组在给定的白纸上总结出本组的最后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新校园,要求每个小组分好记录、监督、绘图的人员。
(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7、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缺点。
(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同学们真棒!
能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板书:
分析)用你们小组的智慧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真可称之为小设计师了,老师一定会把你们的想法传达给校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会被采用。
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它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师: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四、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一幅未来的现代化学校平面图。
板书设计:
设计学校
小学校园平面设计图
调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课前准备:
投影片
一、创设情境:
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
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
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5.练习十二
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
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除法打好基础。
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7.P55“做一做”
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8.练习十三
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
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
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
”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
五、教学建议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
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