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41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26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古代汉语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时常看到有的学生把古代汉语教材里常识部分所阐释的知识理论一条一条地抄录下来,背诵得滚瓜烂熟,却不注意结合文言材料对这些知识理论加以消化理解,也就不能指导对文言文的阅读。

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徒劳无功,也决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

(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

(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

《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以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这是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普遍采用的格局。

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

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

  古代汉语教材所安排的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时都不可偏废。

在阅读文言文选时,要注意掌握文选所见常用词的用法和特点,并把文选里出现的语言现象同常识所介绍的知识理论联系起来融会贯通;

在学习古代汉语常识和理论时,要紧密结合文选的实例加深理解,举一反三;

常用词的学习应当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

(一)学习方式——学员自学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

鉴于网络学习的特点,本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教师事先指定教材,规定必学内容,要求学员在课前与课后加强自学,预习、理解、消化指定的学习内容。

本教材的指定自学内容如下:

文选部分:

都是学员应当自学的内容。

至于网上加以讲解的10篇文选,则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篇目。

  指定篇目的文选尤其是网上加以讲解的重点篇目,是考核命题时选用语言材料的出处。

学员也可把它们作为复习应考的范围。

常识部分:

网上加以讲解的有关章节。

  学员对于指定的常识部分的内容应当重点掌握,并注意把知识转换为有关能力。

2、教师在网上有针对性地指点或讲授

  由于网上教学在学员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教材的内容重复讲授,因而只对有关常识、文选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提纲挈领的介绍。

(二)练习方式——学员自主练习及教师的网上答疑

  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消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为此,我们在网页上设计了练习题,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在练习的方法上,我们主张采用学员自主练习与教师有针对性的答疑相结合的方式。

学员的自主练习

  在自学完每一章节的常识或每一篇文选后,学员应该利用教学网页上设计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并依据参考答案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教师的网上答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与学员实行网上对话,以互动的方式,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或就有关教学内容与学员进行讨论。

  在考试前,教师还将安排时间,在网上即时回答学员的问题。

(三)考核方式——对有关知识和能力的考核

闭卷命题考试,题型包括: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释词题、古文标点题、古文今译题、古文阅读题。

考核内容:

古代汉语的知识和能力。

  词汇、语法、文字是本门课程常识部分的重点考核内容。

  能力方面,既考核学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将采用教材以外的语言材料),也考核学员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分析说明文言材料语言现象的能力。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有大量文言文阅读的积累。

这是因为

文言文选是古代汉语的实际语言材料。

教材常识部分介绍的知识和理论,都是从文言文具体语言材料里归纳而出,同时又在文言文材料里得到印证的。

因此,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消化,离不开文言文选的学习。

文言文选的阅读是获得古代汉语语感的根本途径。

  要增进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而这一点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得。

指定教材收入相当数量的文选,就是为我们提供阅读的材料。

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言文选篇,把它作为培养自己文言文语感的途径。

常识部分包括有关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书注释、古文标点、古文今译、工具书使用、诗词格律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都是从古文材料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或经验。

  以上古代汉语知识和理论,有的与古书阅读直接相关,有的则有助促进古书阅读能力的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古文,不可能像古人那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必须善于学习,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以科学的方法理论指导学习。

学好以上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并在大量的文选阅读中举一反三,就是学习古代汉语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执一驭万,增进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由于古今字义的变化,导致有些汉字在古代和现代所记录的词义是不一样的。

例如“师”字在古代常表“军队”,今义则仅有“老师”的意思。

“抢”在古代是“撞”、“碰”的意思,今义也发生了变化。

古今字义的这些差异,给古代汉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阅读古书时,应当有意识地积累古代汉语的词义材料。

正如学习外语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单词一样,常用词的积累是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指出的是,常用词的学习必须紧密结合古代汉语的文选,即必须把常用词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来把握它们的用法。

教材所介绍的常用词,也都是配合具体的例句即语言材料来加以解说的。

切忌脱离语言环境,死记硬背常用词的义项。

教材所选讲的常用词,都是在文言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其意义和用法又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易于造成混淆的词。

要注意常用词的学习和积累,教材所介绍的常用词就是我们首先应当掌握的内容。

《论语》八章

《老子》二章

《五柳先生传》

《祭十二郎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郑伯克段于鄢》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鞌之战》

《邵公谏厉王弭谤》

《苏秦连横约从》

《冯谖客孟尝君》

《项羽本纪》

《田单列传》

《苏武传》

《肥水之战》

《寡人之于国也》

《许行》

《天论》

《逍遥游》

《秋水》

《五蠹》

《论贵粟疏》

《报任安书》

《七月》

《湘夫人》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汉字的构造

古书中的用字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代词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Ⅰ、常识内容精讲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

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

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

  《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直音

  直音:

即用同音字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

“屯,音肫。

”“尨,音茫。

反切

  反切:

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

在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或‘翻’)”、“某某切”。

如《广韵·

麻韵》:

“誇,苦瓜切。

”反切的原理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例如《广韵·

“誇,苦瓜切”可分析为:

誇(kuā)==苦(k-)+瓜(-uā)但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今天的读音很难拼出其读音来。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

从那时起,新编的字典辞书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直训

  直训:

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

一部》:

“元,始也。

描写

  描写:

即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

如《说文·

缶部》: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义界

  义界:

也称为定义式。

斗部》:

“斗,十升也。

譬况

  譬况:

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黑部》:

“黑,火所熏之色也。

(二)常用工具书简介

1、《说文解字》

2、《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写。

收字四万七千多字。

该书所收字按照部首笔画排列,分为214个部首。

3、《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

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全书按部首排列。

分为200个部首。

4、《辞源》(修订本)

  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全书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5、《辞海》(修订本)

  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术语等。

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6、《汉语大词典》

  迄今为止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辞典。

7、《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

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

收虚词160条。

该书在排列上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

8、《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

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收词范围比《经传释词》广泛,遍及经、史、子、集,下至唐。

9、《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

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辞书。

因为是用二十年代的语法观点去分析虚词,所以解释要比《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更加清楚明确,引证也较丰富。

按照注音字母编次所收的词,书前有按部首编排的目录。

10、《诗词曲语词汇释》

  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专门解释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共五百三十多个。

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第三讲《论语》八章

  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

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件的提示,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论语》八章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并熟读文选,培养自己的古代汉语语感。

Ⅰ、重点和难点提示

一)文字方面

1、“德之不脩。

脩——修通假字修行、培养。

  脩——修通假字修行、培养。

2、“遇诸塗。

  塗——途古今字路途。

3、“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知——智古今字智慧,聪明。

4、“归孔子豚。

  归——馈通假字赠送。

5、“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时——伺通假字探察。

6、“使子路反见之。

  反——返古今字返回

7、“植其杖而芸。

  芸——耘通假字锄草。

二、词汇方面

需要注意的词义:

1、“颜渊季路侍。

  侍:

侍立于尊者身旁。

2、“盍各言尔志?

  盍:

“何不”的合音字。

3、“敝之而无憾。

  敝:

破,坏;

动词,指用破。

  憾:

怨,不满。

4、“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

夸耀。

施:

显示,表白。

5、“学之不讲。

  讲:

习,反复研究讨论。

6、“闻义不能徒。

  徒:

迁从,改从。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

憋闷,郁积。

这里指思路郁结不通。

启:

开导,启发。

悱:

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

发:

启发。

8、“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

方角。

一隅,即四方形的一角,三隅,指四方形的另外三角。

反:

类推。

复,重复。

9、“饭疏食。

  饭:

动词,吃。

疏:

粗。

“疏食”即粗粮。

10、“子适卫,冉有仆。

  适:

动词,到……去。

仆:

驾车。

11、“庶矣哉!

  庶:

众,人多。

12、“既庶矣,又何加焉?

  既:

时间副词,已经。

13、“无乃尔是过与?

  过:

责备,动词。

14、“是谁之过与?

过错,名词。

15、“且尔言过矣。

错,形容词。

16、“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

国。

1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

陈列,摆出来。

列:

位次,职务。

18、“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

不稳,这里指站不稳。

持:

扶持,把着。

颠:

跌倒。

19、“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

辅佐。

2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

厌恶。

辞:

言辞,此指托辞、借口。

2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

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

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患:

担忧。

2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修:

施行。

24、“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亡:

不在。

25、“好从事而亟失时。

  亟(jí

):

时间副词,屡次。

26、“日月逝矣。

  逝:

往,离去。

27、“子路从而后。

  后:

动词,走在后面,落在后面。

28、“遇丈人,以杖荷蓧。

  荷:

肩负,扛,挑。

2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体:

人体的某一部分。

四体指人的四肢。

30、“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伦:

指人伦,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关系。

“大伦”,指君臣关系的准则。

三、语法方面

1.词类活用现象

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安定”。

  “信”,使动用法,“使……信任”。

  “怀”,使动用法,“使……归依”。

⑵“曲肱而枕之。

  “曲”,使动用法,使……弯曲。

⑶“富之。

  “富”,形容词用作使动,意为“使……富裕”。

⑷“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来”,动词用作使动,意为“使……来(归附)”。

“安”,形容词用作使动,意为“使……安定”。

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动词用作使动,意为“使……来(归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指代“远人”)。

⑹“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

  前“见”为动词用作使动,音xià

n,意为“使……谒见”。

后“见”为动词一般用法,意为“谒见”读音xià

n。

⑺“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迷”为使动用法,意为“使……迷乱”。

⑻“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动词用作使动,给……吃。

  “见”,动词用作使动,使……谒见。

⑼“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其身洁净。

2、宾语前置句式

⑴“既庶矣,又何加焉?

  “何”为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加”的宾语而前置。

⑵“求!

无乃尔是过与?

  “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为动词“过”(责备)的宾语,由代词“是”复指而前置。

“尔是过”即“责备你”的意思。

⑶“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这是否定句中代词“我”充当动词“与”的宾语而前置。

3.习惯句式

⑴“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乎)”为古汉语习惯句式,意为“恐怕该(莫非要)……吧”。

“无乃尔是过与?

”意思是“恐怕该责备你吧”。

⑵“何以伐为?

“何以……为”是古汉语表反问的一种习惯句式,意为“为什么要……呢?

”“何以伐为”即: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⑶“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如之何”,古汉语的一种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

在本文中充当状语,以构成反问语。

4.虚词用法举例

  夫

①指示代词,表远指,那,一般充当定语。

如: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之

①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之”指代子路。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前“之”用在固定结构“如之何”里,充当动词“如”的宾语,后“之”指代君臣之义。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之”指代“道之不行”的情况。

②连词,连接定语和被限定或修饰的中心语。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前两个“之”为此类用法。

③连词,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其成句的独立性,使主谓结构成为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在本文中充当句子的主语。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前“之”为此类用法。

  焉

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多用在动词后面充当补语。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介宾结构“于是”

(“是”指代子),充当动词“见”(使……谒见)的补语,“见其二子焉”即“见其二子于子路”。

“又何加焉?

”即“又何加于是?

”(“是”指代卫国),意为“再给卫国增添些什么?

  则

连词,表示发现,有“原来已经”的意思。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与

1动词,同……在一起。

“岁不我与。

②介词,同,和。

“来!

予与尔言。

”注意这句中的“与”不是连词。

句子的主语是“予”(阳货),是阳货对孔子说话,“与尔”为介宾结构,介绍说话的对象。

“言”的行为发出者并不包括“尔”在内。

 

第四讲 汉字的构造

  本讲的内容包括:

汉字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

六书"

说,"

(重点是前四书)的具体介绍;

汉字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汉字的结构与本义的探求。

其中学习重点是结合具体字例获得对前四书的理解,并一般了解汉字书体演变的影响,知道汉字结构和探求本义的关系。

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与流变》。

一、常识内容精讲

(一)汉字结构分析和“六书”说

1、汉字结构分析的依据和意义对汉字的构造可以有多种认识。

  从书法角度,可以归纳为“永字八法”。

也有的从汉字教学角度,把汉字归结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是全包围、半包围、上中下、左中右等结构类型的。

  还有一种拆字法。

如把“兵”字上下部分分拆为“丘八”,因而旧时有称当兵的为“丘八”的。

这种分析法,则近乎文字游戏了。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汉字的结构,是从古人在造字时如何通过文字形体来体现文字所表示的意义出发的。

也就是说,是从造字的角度出发的。

  从造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分析汉字结构,其依据是:

汉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只要按照造字意图,对汉字的形体结构作出正确的分析,并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的用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

2、“六书”的提出

  从造字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例如《韩非子·

五蠹》: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至于“六书”的名称,在《周礼·

保氏》和《汉书·

艺文志》里就已出现。

  而从理论上阐述汉字基本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则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形体,并说明每个字的本义。

所用分析汉字的方法就是他在《说文解字·

叙》中阐述的“六书”理论。

  “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

许慎在《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