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11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特色产业板块继续扩大,油茶达到10万亩,培植了2个万亩镇、24个千亩村;

食用菌出口突破3亿美元,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大洪山牌香菇、集蜂堂牌蜂蜜荣获全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

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曾都区的农业加工园区被列入省重点支持园区。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实施,完成5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

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长岗镇、吉祥寺村分别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的称号。

随南、广水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加快建设,村庄整治成效明显。

——文化旅游实现突破。

以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西圈”门户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节会品牌,成功举办2010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炎帝故里景区跻身鄂西十大旅游景区之列。

投资13亿元,开工文化旅游项目75个,炎帝故里核心景区、玉龙温泉二期等工程顺利完成,大洪山慈恩寺、玉龙漂流等项目抓紧实施;

重点景区、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得到加强。

全市接待游客5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37%。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新建了一批网点和物流配送中心,浙江银泰集团与新世纪购物中心的战略重组顺利完成。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0%。

深入开展农资、成品油、烟草、食品药品等专业市场整顿,市民消费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县域经济竞相发展。

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市发展稳定大局。

随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呈现强劲态势,“一区四园”加快推进,新县城建设全面启动;

广水市三大百亿园区初具规模,华鑫冶炼、西门电机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竣工投产,工业税收除烟厂之外首次突破亿元;

曾都区实施百日攻坚,推进二次创业,工业和投资增幅均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后劲得到提升。

投资保持强劲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36.5%。

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波导大桥如期建成,新建通村公路661公里,西气东输二线随州段即将通气,麻竹高速随州东段建设快速推进,随信铁路、麻竹高速随州西段、十岗至厉山一级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园区承载力得到增强。

市开发区先后完成城东工业园“七通一平”、华裕工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316国道城区段包装改造如期竣工;

新引进企业22家,完成投资23亿元。

在全省144个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中,市开发区居第5位、曾都开发区居第27位,同时受到省政府表彰。

金融瓶颈制约有效缓解。

加强政企、银企对接,省市金融机构对我市授信340亿元,创历史新高。

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72.5亿元,比年初增加48.44亿元,增长39%,增幅居全省第一。

我市被省政府授予A级金融信用市州,综合考核全省第一。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

继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构筑城东新区路网,青年东路、新火车站站前大道和编钟大道投入使用;

城南新区神农大道延伸、迎宾大道和炎帝大道改造全面完成;

老城区氵厥水西大堤整治工程基本完工,改造背街小巷57条,硬化维修道路2.7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强制性拆除违法建设1万多平方米;

着力整治出门出窗占道经营,积极解决城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

启动第二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打造了洪山、洛阳、武胜关等一批特色集镇,村镇面貌不断改观。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多途径扩大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28个,实际利用内联资金61亿元,同比增长34%;

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同比增长9%。

大力扶持出口龙头企业,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4家,外贸备案企业新增30多家,全年出口达到7.2亿美元,总量跃居全省中等城市第二位。

圆满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启动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279元,同比增加822元、增长15.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0元,同比增加1819元、增长13.5%。

统筹做好重点对象和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培训农村劳动力1.64万人,转移就业3.3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

发放个人创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36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2600多家、日均增加35家。

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五项保险新增扩面3.2万人,曾都区新农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面启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及支付限额都大幅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7%。

住房公积金新增归集1.45亿元,同比增长47%;

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639万元,同比增长168%。

投入财政资金1100多万元,整合社会资金1500多万元,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解决了3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按计划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驻村扶贫活动深入开展,完成1万多农村人口的脱贫目标。

救灾救济及时有效,共恢复重建因灾倒损民房6700多户、1.6万间。

在全省率先完成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任务,受到移民称赞、省政府表彰。

突出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498户,建成廉租住房786套,提供公共租赁房680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

年初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广大群众关心的一些急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质量继续提高,曾都区、随县跻身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县,随州职院、市技师学院双双被授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统筹抓好医疗卫生工作,曾都区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改革进展顺利,药品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

投资9000多万元,高标准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广水市疾病预防控制经验在全国推广;

重大传染病和疫情防控切实有效,成功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第三次文物普查有序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得到加强;

新建和改造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62家农家书屋和60处农民健身工程,完成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套建设;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3%,农村免费放映电影1万多场次;

积极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人口和计生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通过省级验收;

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展顺利。

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随州”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五五”普法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建成市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开通书记、市长专线电话,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态势。

供水、供电、通讯、无线电管理和气象工作得到加强,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成绩。

人民防空工作受到国家表彰。

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迈出新步伐,创建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通过考评验收。

对台交流合作出现新局面。

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继续较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56件、政协提案137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三评两查”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初步建成行政服务网络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招投标综合监管“五统一”体系建设得以整体推进。

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市“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

回顾和总结五年的发展历程,事实表明: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7.5%,2010年是“十五”末的2倍多;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特色工业、板块农业加快壮大,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成功摘取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香菇之乡等金字招牌。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五年累计达到814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4倍多。

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98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82家。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完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3公里、通村公路5100公里。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

城南、城东新区拉开框架,白云湖水库、滨湖风光带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新区建设初具规模;

老城区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绿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升。

新老城区互通格局初步形成。

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荣获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成功举办两届炎帝故里寻根节和首届编钟文化节。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阔步前进的五年。

大部制改革、四项制度和供销社建设等多项工作创造了随州特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到位内联资金2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3亿美元;

坚持不懈地开拓国际市场,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年均增长38%,累计出口18.8亿美元,随州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外贸出口大市。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

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随州职院建设初具规模并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

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五年累计实施61件重大民生工程和实事项目,城乡居民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一业独大”的工业经济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是社会事业欠账仍然较多,推进和谐随州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四是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对此,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

2010年及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顽强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随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驻随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随州发展的老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不仅自身发展的压力较大,而且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各项工作必须立足于以跨越式发展的方式来加以推进。

实现随州跨越式发展,既是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客观要求,也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既是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是政府自我加压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追求。

按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兴市为主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综合实力在全省晋档进位,努力把随州建设成为“鄂西圈”的重要门户、“两圈”融合的重要结合部、全球华人谒祖圣地、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全省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建成襄十随城市群重要的枢纽城市、物流中心和山水生态宜居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力争实现“两个高于”和“六个翻番”,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十一五”增长水平、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实现翻番。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围绕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推进新跨越。

(一)全力扩大经济总量,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致力于构筑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末,力争一二三产业之比调整为15:

47:

38。

加快提升工业主导地位。

突出特色发展,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培植龙头、拉长链条、打造品牌,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风机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贡献突出的地方工业体系。

突出创新发展,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建材、冶金、医药、包装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开放发展,坚持用开放的思维抓工业,着力引进大集团、大项目,加快企业重组、联合和上市步伐,促进优势产业快速扩张。

突出集聚发展,坚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加快开发区和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市经济开发区产值过300亿元、冲刺500亿元,曾都经济开发区产值过200亿元、广水和随县经济开发区产值过100亿元,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

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实施“四个一批”和“一袋面”、“一袋米”、“亿只鸡”工程,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转化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

扶持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巩固随州作为全省重要粮仓、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

引导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

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做精做美炎帝故里景区、擂鼓墩编钟景区、大洪山宝珠峰核心景区和徐家河休闲度假旅游区,力争“十二五”末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快发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会展、研发、物流、职教四大区域服务中心,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推进城市商贸业发展,加快向农村延伸步伐。

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各类商业银行、创投、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扩大村镇银行布点,实现最佳金融信用市和县市区全覆盖。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增添发展后劲上实现新跨越。

坚定不移地抓投资、促增长,统筹策划、实施一批事关发展大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3000亿元。

紧扣国家产业政策,结合随州实际,重点储备、争取和实施三类项目。

一是谋划一批有利于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项目。

重点谋划50个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抓好食用菌精深加工,抓紧实施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力促中华农耕文明园、擂鼓墩大遗址保护等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里的笼子。

二是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

重点实施麻竹高速随州西段、随信铁路、麻随铁路、月益铁路随州段和境内各干线公路等项目,将随州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每年投资不低于10亿元,用于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三是谋划一批惠民生、促和谐的生态环境、社会事业项目。

重点实施府河、城市内河治理和污水处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大风口风电开发、广水核电和生物质能源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启动500千伏变电站建设。

(三)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拓宽发展空间,赢得发展先机。

创新机制抓改革。

围绕把随州打造成全省发展成本最低、审批事项最少、服务效率最高的城市,着力巩固和完善大部制成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改革。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借力发展抓招商。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为重点,承接沿海、对接武汉,加快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优化政策措施,创新招商方式,加强协调服务,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和10个中国500强企业。

扶持龙头抓外贸。

大力扶持壮大外贸出口主体,拓展出口市场,打造出口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市出口企业发展到400家。

加快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创建省级农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地。

(四)全力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走随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一主两翼、三足鼎立、多点布局的城镇化发展格局,确保“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主城区向大城市迈进步伐。

以提高宜居质量为根本,以完善城市公共设施为基础,以向东和向东南发展为主,继续拉开城市骨架,将城区面积拓展到80平方公里,使随州城逐步向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大城市迈进。

打造各具特色的中等规模城市。

加快推进随县新县城建设,努力建成在全省县域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充满活力的新县城;

支持广水城区向新区拓展,提高容纳空间和发展水平,朝着中等规模城市目标迈进。

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力争曾都区成为全省示范区。

按照人口、项目、产业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重点镇、特色镇;

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示范引导、一体化推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和谐随州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以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取向,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社会和谐。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回归创业,保持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力争“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和加强制度衔接上下功夫,确保社保覆盖面达到95%以上。

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

提高贫困认定标准,增加扶贫投入,每年解决1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有序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普及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初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建设。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

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启动“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

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不断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进一步提高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快和谐随州建设。

三、2011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之年、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必须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正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正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业兴市主战略,正确把握今年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基于对发展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化学需氧量等“四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加快发展。

上述目标是一个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我市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而提出来的。

保持这样一个相当的增长速度,有利于释放现有的产能,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改善和保障民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自加压力,自压担子,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确定更高的工作目标来保证预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争取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工业兴市主战略,加速提升竞争实力。

围绕建设“百亿企业、百亿产业和百亿园区”的目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速扩张工业总量。

一是扶持壮大支柱产业。

立足于构建总量规模大、集中度高、上下游产品配套、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机遇,着力打造汽车产业服务平台,加快完善湖北省专用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国家级检测分中心。

以恒天汽车、厦门重工、齐星车身、东风专汽、中国重汽等企业为龙头,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加快开发关键零部件,打造汽车机械产业品牌。

支持三友食品、神农生态、银丰面粉等企业产品精深开发、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支柱地位。

鼓励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钰马纺织、兴发纺织、澳门纺织工业园建设。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中成药、中药材和化工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倾力支持多晶硅上下游项目及关联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加快有机硅新材料、液晶显示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引导通讯电子、消费电子及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支持广水建设中国风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