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9988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18m;

4、设计荷载标准

路面结构计算荷载:

BZZ-100标准轴载

交通等级:

轻等交通;

人群荷载:

3.5kN/㎡;

5、设计年限

路面设计基准期:

10年;

交通量饱和状态年限:

15年;

6、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5g。

7、道路建筑限界最小净高:

车行道4.5m;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2.5m;

8、道路平面、纵断面技术指标(详见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章节)。

9、道路横断面布置

工二路路道路红线宽度30m;

30m=3.0m人行道+绿化带3.0m+车行道9.0m+车行道9.0m+绿化带3.0m+3.0m人行道。

2.3建设条件(摘自本项目地勘报告)

2.3.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本项目位于五家渠市102团,距离梧桐镇北约4.0km。

沿梧桐段公路可直达拟建场地,道路交通较方便。

2.3.2气候特征

五家渠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沙漠边缘,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据该区气象站提供的20年气象资料,该地区多年年平均气温5.7℃,年平均最高气温7.6℃~7.8℃,最低气温-4.3℃;

年极端最高气温43.8℃,极端最低气温-42.2℃。

历年平均降水131.2mm,最高年降水190.6mm,最低年降水70.8mm。

全年蒸发量2262.4mm,相对湿度50%~60%。

历年积雪厚度17cm,年最大降雪量为27cm。

以西北风为主,风速2.2~3.4m/s,春夏两季最大,冬季最小。

标准冻土深度1.50m。

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

2.3.3地形、地貌

五家渠市在地貌单元上属于头屯河,乌鲁木齐河及东山水系汇合交互沉积的山前冲洪积平原。

沿线属冲洪积平原地貌,整体地势平缓,地形平坦开阔。

植被茂密,地表植被以红柳、芦苇为主,地势变化较小,局部地段地表分布填土堆。

高程一般在444.05~445.08m之间。

相对高差1.03m。

地表岩性主要为灰色、黄褐色,稍湿,松散的粉土、粉质黏土。

2.3.4地层岩性

K0+000~K0+460段: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分为三层:

第①1层:

素填土,层厚0.3~4.0m,杂色,稍湿,松散,组成物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表层含植物根系,土石等级划分为Ⅰ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5kpa。

其中K0+000~K0+158段零星分布有杂填土。

第②层: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3.5m,灰色、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局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

第③层:

粉土,最大勘探深度8.0m,未揭穿,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具有摇振反应,切面无光泽,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20kpa。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5.0~7.7m。

K0+460~K1+970段: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分为两层: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1.7~4.3m,灰色、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局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

粉土,最大勘探深度8.7m,未揭穿,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具有摇振反应,切面无光泽,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20kpa。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5.4~8.6m。

K1+970~K2+520段:

第①层:

杂填土,层厚0.5~2.0m,杂色,稍湿,呈松散状,组成以黏性土颗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为主,分布较连续,土石等级划分为Ⅰ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kpa。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1.7~2.1m,灰色、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局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

粉土,最大勘探深度7.0m,未揭穿,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具有摇振反应,切面无光泽,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20kpa。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5.2~6.7m。

K2+520~K2+610段: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2.4m,灰色、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局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6.6m。

K2+610~K3+150段: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分为四层:

杂填土,层厚0.5~1.7m,杂色,稍湿,呈松散状,组成以黏性土颗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为主,分布较连续,土石等级划分为Ⅰ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kpa。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0.4~1.9m,灰色、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局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

第③1层: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1.6m,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土质不均匀,呈透镜体状分布,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35kpa。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6.0~6.5m。

K3+150~K3+590段: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1.5~3.0m,灰色、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局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5.5m。

K3+590~K3+780段: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0.6~1.8m,灰色、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局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

粉质黏土,揭露层厚0.6m,黄褐色,稍湿-湿,硬塑,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土质不均匀,呈透镜体状分布,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35kpa。

粉土,最大勘探深度6.5m,未揭穿,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具有摇振反应,切面无光泽,土质不均匀,土石等级划分为Ⅱ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20kpa。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5.3~6.5m。

具体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3.5地质构造

该区域构造在地貌单元上属于头屯河,乌鲁木齐河及东山水系汇合交互沉积的山前冲洪积平原。

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方向西北倾斜。

地面自然坡降0.7~7.5‰.该地区南部紧依靠泉水溢出带;

西侧头屯河冲积扇末端延伸较远,地势较高;

东侧由于天山古牧地背斜的影响,整个地势亦因之抬高;

中部地势低洼,形成一槽形低地,其中汇流着两支水系的分支散流:

二屯枯沟在西,属头屯河水系;

老龙河在东,属乌鲁木齐东山水系。

该地区北面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地势起伏不平,沙丘绵延。

项目区地处准葛尔盆地东南缘,地势自动南向北倾斜,地面自然坡降1~3‰。

2.3.6场地环境条件

拟建道路范围内地貌平缓单一,无自然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但随着场地环境的改变,道路施工、开挖、坡脚切削等工程行为,可能在大开挖地段两侧或切削坡脚处形成影响本道路安全运行的人工边坡等不良地质作用。

建议在道路设计与施工时考虑对此类地段进行防护。

本场地自然地面以下0~1.0m范围内地基土中的易溶盐含量0.405~0.991%,K0+000~K0+750为弱硫酸盐渍图、K0+750~K3+997.428中-氯、硫酸盐渍土。

建议全部清除。

拟建路段地基土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

2.3.7路段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本场地内无地表水。

2、地下水

(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

本次勘察在现有最大勘探深度8.0m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粉土层。

对该工程影响不大。

为大气降水和灌溉水渗透补给,以地表蒸发及地下潜流方式向下游排泄。

(2)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勘察结束后测得该路段区地下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在自然地面以下5.0~7.1m,水位埋深变幅约在1.5m。

2.3.8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路基持力层分析与评价

线路范围内表层分布有①层粉质黏土干强度中等,表层呈松散状态,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②层粉土干强度低,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②-1层粉质黏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结合地形地貌本次勘察线路段为一般填土路基,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位置,分布的土层较多,工程地质特性一般。

若按照当前场地标高进行清表设计时:

以①层粉质黏土层、②层粉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因该层表层含盐大,呈松散状态,建议清除表层土层0.5m。

填筑的土料严格按试验后经工程师批准的料场开采选用,在施工过程中亦注意做抽检工作。

不合格的土料坚决不使用。

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

在料场开挖时应分层开采,挖除表面腐植土和不合格的土类,并按土质的类别保留边坡,设截、排水沟及污水杂物和污染土料。

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的搭接宽度,平行路轴线方向不得小于0.5m,垂直路轴线方向不得小于3m;

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

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路轴线;

严格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

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或含水率过低时,应适当洒水湿润。

碾压完成后,由试验员按要求做试验,合格后由质检员报监理人员签证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如不合格,则及时补压,再行试验。

分层回填、夯实,对压实度,弯沉值和承载力进行检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路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

各土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压缩模量Es1-2详见表11.1.2。

表11.1.2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

层号

土层名称

状态

地基承载力

基本容许值

[fa0]

压缩模量

建议值

Es1-2

回弹模量

Eo

(KPa)

(MP)

(MPa)

粉质黏土

硬塑

140

10.5

【35】

粉土

稍密

120

9.5

【30】

②-1

135

9.0

【36】

注:

【】为经验值

2.3.9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⑴拟建场地为相对稳定区,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⑵拟建场区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工程范围内表层分布①层粉质黏土干强度中等,表层呈松散状态,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⑶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场地属Ⅲ类建筑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65s。

按不利因素考虑,建设场地为对抗震一般地段。

⑷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其中孔隙潜水水位受降水和灌溉用水补给影响明显。

(二)建议

1、建议拟建道路路基土以①层粉质黏土、②粉土层为持力层。

该段拟建道路进行清表处理后敷设隔水层。

对于盐渍土段落可结合具体情况采用:

①根据土壤盐渍化程度清表0.5m;

②路基填筑非盐渍砾类土到规范要求高度;

③结合路基高度,在路床下设置土工布隔断,防止盐分上升至路基;

④加强截水、排水措施。

填筑的土料严格按试验后经工程师批准的料场开采选用。

碾压完成后,由试验员按要求做试验,合格后由质检员报监理人员签证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分层回填、夯实,对压实度和承载力进行检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换填后的回填土需做相应的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路基或管线基础持力层。

填方路堤应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并采取有效的路堤边坡防护措施。

3、当拟建物跨越不同土体时,建议对管线底部铺设相应垫层,以避免管道穿越不同强度分层时产生差异沉降。

4、路床建议

路床宜选用碎石土及砂类土等粗颗粒材料作为填料,并分层碾压、夯实路床至设计标高,检测相关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若采用场地挖方地段岩块作填料,填料级配应满足设计要求。

5、挖方路段边坡放坡坡率可按杂填土1:

2.0、粉质粘土1:

1.5、含粉质粘土卵石:

1:

1.5、强风化泥岩1:

1.25、中风化泥岩1:

1.00。

填方边坡建议可采用单阶式放坡,放坡坡率采用1:

1.50。

6、降排水措施

①对路段区内地下水(上层滞水、孔隙水、浅层基岩裂隙水)及地表水,施工前可采用明排等方式进行疏干。

②路基施工时应对跨越的临时排水渠进行有效的疏排及截流,防止灌溉渠水对路基施工的影响。

③雨污水管线基槽开挖时,宜采用集水坑汇水,并明排抽水进行疏干。

7、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所列参数,路段区(五家渠市)设计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0.65秒。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可按此考虑路基抗震设计。

8、其他建议

根据国家大力提倡的发展理念和国务院的指导精神,该条市政道路的建设也应积极响应海绵城市的规划要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道路工程设计

3.1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设计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相关规定和规范的前提下,在满足一般性需求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规划意图,充分结合本项目的现状建设条件,充分抓住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项目的总体综合协调,提高对项目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安全舒适、快速通达、经济美观、生态环保”的精品工程。

3.2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3.2.1平面设计

本道路平面走向按规划线位设计。

道路红线宽度、相交道路位置等已通过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审定。

工二路本次设计范围为纬二路至纬三路,设计起点K1+993.34处与拟建纬二路十字型平交、在K2+483.98处与拟建建四路十字型平交、在K2+992.403处与拟建建三路十字型平交;

路红线宽度30米。

本次实际项目沿线与3条规划路相交,交叉形式为平面交叉。

具体相交情况详见道路平面图。

3.2.2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除了要满足一般道路的最大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平均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的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

(1)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已建的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坡度按规范要求尽量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充分考虑道路周边地区防洪规划要求和规划河道的设计洪水位;

(4)设计时应对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要求综合考虑;

(5)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最大纵坡宜不大于7%,以满足非机动车推行能力的要求,在条件受限情况下,应保证纵坡不大于8%的路段且不应过长。

(6)结合道路平面线形,考虑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

(7)交叉口高程参照规划控制高程。

2、设计概述

本道路纵断面主要控制因素:

1、纬二路设计高程;

2、建四路设计高程;

3、纬三路设计高程。

本道路纵断面主要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反复调整,同时考虑排水要求,兼顾道路填、挖方工程量最小化、平衡化,取得最佳的道路竖向控制高程。

道路纵断面主要技术表

道路名称

最小竖曲线半径(m)

最小坡长(m)

最大纵坡(%)

最小纵坡(%)

工二路路

凹11000/凸15000

160

0.490

0.309

3.3横断面设计

本道路规划红线宽30米,其中车行道路面具体划分为:

车道横坡度为1.5%向外侧,采用二次抛物线型式;

人行道横坡度为1.5%向内侧,采用直线型式;

行车道路缘石外露高度为15cm,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0cm。

路面设计标高线为道路中线。

3.4交叉口设计

本道路沿线纬二路设计高程、建四路设计高程、纬三路设计高程。

交叉口为平交。

道路沿线交叉口信息表

道路桩号

相交道路名称及桩号

交叉形式

建设情况

K1+993.34

纬二路

十型平交

已设计,交叉口范围在本道路设计范围

K2+483.98

建四路

K2+992.403

纬三路

3.5慢行交通过街设施

本道路为支路,路口均设地面人行横道,人行过街间距符合要求。

3.6路基设计

3.6.1路基填料

根据本工程地勘报告,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

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

有采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强度低的土,填筑在路基下层,同类填料层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

挖方中符合要求的石方和土方应做为填方路段填料加以利用。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回填路堤填料前建议进行现场各项指标试验与检测,进一步确定回填相关参数。

施工时对换填土须经过碾压、夯实,经检测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路基填料要求表

填挖类别

路基顶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mm)

填方路基

0~30

5

100

30~80

3

80~150

150

>

2

零填或挖方

3.6.2路基压实度

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轴100KN,轮胎接地压强为0.7MPa,单轮轮迹当量圆直径(d)为21.3cm测试,两轮中心距1.5dcm。

路基压实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及《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相应标准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车行道下压实度不低于下表所列数值。

全路基压实度要求表

填、挖类型

深度范围

(厘米)

压实度不小于(重型击实)%

填方

0~80

92

91

>150

90

-

3.6.3路基边坡

本道路标准路段路基为30米,放坡为市政管线控制带以外位置开始放坡。

相当于市政管线带同步场坪至路面同等设计标高,在绿地以外做边坡,边坡主要起到满足路基稳定的需求。

1、边坡坡率

根据相关规范,结合地勘报告,填方边坡坡率为1:

1.5;

挖方边坡坡率为1:

1。

2、边坡防护

考虑本道路两侧地块开发情况,填方段均采用土质边坡,不考虑边坡防护。

挖方段路基边坡为土质边坡,不考虑边坡防护。

3.7路基处理

1、路基处理原则

道路路基处理以地勘报告和检测报告为依据,做到路基处理方案安全、经济、合理。

2、不良土处理

根据地勘报告,道路沿线的不良土主要为主要为含盐量较高的土层以及耕土。

对不良土换填厚度均按照地勘报告相关数据确定。

根据地勘报告及建议,本项目对道路沿线不良地基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在路基施工前须清除0.5m厚表层土,换填天然砂砾进行处理,K0+750~K3+997.428结构层以下采用天然砂砾进行换填处理,处理厚度为0.3m,土基处理后计算变形模量≥35Mpa。

3、填挖交界及新老路基交界处理

为消除道路路基位于新老路基、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处纵横向的差异变形,半挖半填路基交界部位及人工填筑土路段采用挖台阶,同时在纵向、横向填挖交界处和陡坡路堤处加铺3层土工格室,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

当挖方区为土质及软质岩时,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碎石类土、砂类土等填筑;

对地下水及基岩裂隙水丰富路段,为避免下渗水软化路基,原地面开挖台阶后,于填挖交界处设置纵向或横向碎石盲沟;

填挖交界的超挖回填部分路基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6%。

3.8路基路面排水

1、路基排水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气温日差较大。

故不考虑路基排水。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通过路面横坡及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