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电厂碎煤机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析与控制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林州电厂碎煤机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析与控制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州电厂碎煤机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析与控制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6.2应急响应程序20
4.6.3坍塌事故应急措施20
4.6.4触电事故应急措施21
4.6.5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21
4.6.6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措施21
4.6.7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措施22
4.6.8应急物质与通讯联络22
4.6.9应急结束与善后处理22
4.6.10事故应急教育与演练23
4.7结论23
5结束语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5
1前言
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全社会普遍关注,监管不断加强,近年来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
近年来,全国建设系统加强了建筑工程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年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施工作业的安全、卫生及文明施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频频发生。
这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正处于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是高危险、事故多的行业之一,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将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如建筑项目逐年增加,施工规模不断增大,施工工艺日趋复杂,施工难度加大,安全技术措施无法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各方主体的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投资主体市场行为不规范,不履行法定监督程序,规避政府监管现象增多,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难度;
一些施工企业,特别是新增企业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不相适应,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措施无法得到落实和有效实施。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的头等大事,每个工程都有它自身特点,建筑施工的新的安全问题又随着施工阶段的变化而产生。
这些都给施工每个环节中的计划、管理、执行和检查带来了困难。
建筑施工工地一般分布于城乡或边远地区,政府难以保证管理效果。
且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人多为农民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建筑市场上的竞争性招标,使建筑企业竞相降低工程造价,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考虑降低成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取消或减少施工防护设施与用品。
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筑施工安全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如政府、社会、企业、媒体等的共同努力。
建筑安全施工工作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也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通过建筑业自身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必将能够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林州电厂碎煤机室工程基本情况
2.1工程概况
大唐林州2×
300MW级热电机组工程碎煤机室,长24米,宽17米,基础为独立基础,埋深为3.0米,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结构共4层:
分别为6.5m、11.5m、16.5m、21.0m,总建筑檐口女儿墙高度为21.90m。
碎煤机室±
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298.700m,抗震等级为二级。
基础垫层混凝土标号为C15;
其余承台及承台梁、柱和上部框架结构均为C30混凝土。
碎煤机室的施工范围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施工、框架结构施工、建筑施工、屋面防水施工。
其施工顺序为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垫层施工、弹出轴线、基础承台、地梁柱施工、土方回填、框架结构施工、墙体砌筑及装饰施工。
2.2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部分,它是建筑安全施工的前提保障,直接影响建筑施工进度,建筑使用成本以及建筑使用效能等。
林州电厂碎煤机室施工安全管理总的来说比较好,具体表现在:
充足的安全经费投入;
落实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组织计划明确;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施工;
形象进度表示明确。
但是,安全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作业场所的固化使安全生产环境受到局限;
施工周期长,劳动者作业条件差;
施工生产的流动性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
建筑施工多为多工种立体作业,人员多,工种复杂。
并且大量引入外包工隐患严重,许多包工队达不到建筑安全生产的要求;
安全文明施工方面,例如脏、乱、差、野现象时时发生,材料堆放无序;
整体管理水平达不到标准,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
施工安全是施工进度的前提,但片面追求施工速度而忽略了施工安全管理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事件屡禁不止。
直接造成了员工身体健康受损与公司财产损失的后果。
3林州电厂碎煤机室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辨识
3.1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组合形成的根源和状态。
危险源不同于隐患,隐患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暴露出来,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引发的不安全因素,而危险源是潜在的暂时还没有暴露出来,应当预料到,需预先采取控制措施,加以预防的不安全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有限的场地集中了大量的人、机、物,危险源较多,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和伤害方式等区分,将危险源分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个类别。
实际上,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种类繁多、原因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
采用罗列的方法很难概括齐全。
陈宝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被定义为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其本身具有做功或干扰人新陈代谢的本领。
在施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1)提供施工生产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正常情况下能量被控制而处于安全状态,一旦失控时发生能量不恰当转移,其结果可能导致大量能量的意外释放,例如临时电缆、空气压缩设备等;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高空作业环境、塔吊;
3)拥有能量的人、物或场所,例如各类机械设备、挖开的基坑;
4)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分为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两类”。
第二类危险源则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危险源的统称,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
安全科学家札别塔基斯认为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它们是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
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见表1:
表1施工项目危险源类别表
模式
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状态说明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员(班组)
操作不当
监控不当
机具、设施
重大危险源
设备缺陷
材料
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技术(工艺)方法不当
管理失误
环境
恶劣环境
3.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3.2.1危险源辨识方法与步骤
危险辨识过程应该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
以咨询专业安全人员作指导,由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参与来完成。
并成立评价小组,小组由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组成。
1)发动每个一线员工查找本岗位的危险源,要在专业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指导下进行。
2)做好危险源汇总,统计,归类工作。
3)经公司评价小组完善的危险源清单必须发放给每位员工确认,补充,使每个员工进一步辨识出本岗位的危险源,再将清单反馈给评价小组。
4)公司评级小组再通过D=LEC公式计算危险性分值。
5)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分级,编制出危险源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报公司领导或者公司安全部分审核通过。
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对重要危险源应当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或者应急预案。
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对工艺,设备,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判断,评价结果用危险集合给出,如安全检查表法,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等;
2)半定量评价方法:
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法,即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环境中作业时,进行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评价系统人员死亡风险大小。
3)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法是用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主要有事故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故障类型影响危险性分析法(FME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等。
3.2.2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
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有方向的“树”。
它能对各种系统中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等特点。
事故树分析法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还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
用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事故树分析虽然根据对象系统的性质、分析目的的不同,分析的程序也不同。
但是,一般都有下面的十个基本程序。
有时,使用者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来确定分析程序。
1)熟悉系统:
要求要确实了解系统情况,包括工作程序、各种重要参数、作业情况,围绕所分析的事件进行工艺、系统、相关数据等资料的收集。
必要时画出工艺流程图和布置图。
2)调查事故:
要求在过去事故实例、有关事故统计基础上,尽量广泛地调查所能预想到的事故,即包括已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
所谓顶上事件,就是我们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
选择顶上事件,一定要在详细了解系统运行情况、有关事故的发生情况、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的发生概率等资料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事先要仔细寻找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然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确定要分析的顶上事件,将其扼要地填写在矩形框内。
顶上事件可以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故。
如车辆追尾、道口火车与汽车相撞事故等事故。
通过编制事故树,找出事故原因,制定具体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也可以是未发生的事故。
4)确定控制目标:
根据以往的事故记录和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出事故发生的概率(或频率),然后根据这一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我们要控制的事故发生概率的目标值。
5)调查或分析事件原因:
顶上事件确定之后,为了编制好事故树,必须将造成顶上事件的所有直接原因事件找出来,尽可能不要漏掉。
(直接原因事件可以是机械故障、人的因素或环境原因等。
)其方法有:
(1)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包括设备故障、机械故障、操作者的失误、管理和指挥错误、环境因素等等,尽量详细查清原因和影响。
(2)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
(3)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进行分析,确定造成顶上事件的原因。
6)绘制事故树:
这是FTA的核心部分。
在找出造成顶上事件的和各种原因之后,就可以从顶上事件起进行演绎分析,一级一级地找出所有直接原因事件,直到所要分析的深度,再用相应得事件符号和适当的逻辑门把它们从上到下分层连接起来,层层向下,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这样就构成一个事故树。
画成的事故树图是逻辑模型事件的表达。
既然是逻辑模型,那么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应该相当严密、合理。
否则在计算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因此,对事故树的绘制要十分慎重。
在制作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反复推敲、修改,除局部更改外,有的甚至要推倒重来,有时还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符合实际情况,比较严密为止。
在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之间的事件原因时,注意逻辑门的连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含糊不得,它涉及到各种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例如:
若下层事件必须全部同时发生,上层事件才会发生时,必须用“与门”连接。
7)定性分析:
根据事故树结构进行化简,求出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一般用g表示)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
当割集的数量太多,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概率截断或割集阶截断;
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首先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和资料,确定所有原因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标在事故树上。
根据这些基本数据,求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概率。
9)进行比较:
要根据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分别考虑。
对可维修系统,把求出的概率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概率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符,则必须重新研究,看原因事件是否齐全,事故树逻辑关系是否清楚,基本原因事件的数值是否设定得过高或过低等等。
对不可维修系统,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10)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1)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的目标值时,要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途径,可从最小割集着手,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2)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根除事故的可能性,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3)求各基本原因事件的临界重要度系数,从而对需要治理的原因事件按临界重要度系数大小进行排队,或编出安全检查表,以求加强人为控制。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很多的,它包括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系统的点无效度和区间无效度,此外还要进行重要度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事故树分析方法原则上是这10个步骤。
但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分析的目的、投入人力物力的多少、人的分析能力的高低、以及对基础数据的掌握程度等,分别进行到不同步骤。
如果事故树规模很大,也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
3.3碎煤机室施工现场危险源分析
3.3.1人的不安全行为
施工从业人员个人原因在建筑企业生产事故中也占有部分比重,主要表现为:
错误行为,例如嗜酒、追逐打闹、意外滑倒、无意碰撞、误入危险区域等;
违纪违章,例如做事粗心大意、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懂装懂、不履行安全措施、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玩忽职守;
特种工(电工、焊工、架子工、制冷工、装载机司机、挖掘机司机、叉车司机、推土机司机、压路机司机等)无证上岗等;
身体健康状况有缺陷,例如身体有疾病,易紧张、烦躁、疲劳、冲动、兴奋等,或智商过低,应变和判断能力差。
3.3.2物的不安全状态
目前,建筑业施工现场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装置有缺陷,仍然违章使用。
例如设备陈旧、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安全装置不全、技术性能降低等;
2)企业不配备工人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或是虽配备但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3)脚手架、安全网、安全围栏、作业平台、模板支撑等使用的材料低于标准规格,或是设置时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4)违规堆积超重材料、物件;
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和操作使用不符合建筑工程安全用电规范要求;
脚手架或物料平台不进行科学的设计计算,或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搭设,造成脚手架或物料平台整体垮塌。
3.3.3环境的不利影响
1)施工现场噪音污染严重。
人长期处于较高噪音环境下,容易引起烦躁情绪。
2)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未达到安全要求,容易使设备受潮老化,且使人感到不舒适。
3)施工地所处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之前没有经过勘探,存在很多地质危害。
4)高温、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对工人身心造成损害。
5)施工环境缺乏管理,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
3.3.4安全管理缺陷
1)对有关现场施工的安全规章制度贯彻不力;
2)对设备使用管理不善,缺乏定期检查;
3)监督系统不健全;
4)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落实;
5)培训,教育,奖惩等制度没有建立或不健全。
6)未做好事故预防的分析与整理。
3.4碎煤机室施工现场常见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碎煤机室施工过程中伤亡事故类别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含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模板坍塌)、物体打击、起重机械伤害和触电事故五类,正确认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特别是建筑施工的重大危险源是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以下是林州电厂碎煤机室施工现场存在的几个主要事故危险源来源。
3.4.1物体打击事故
物体打击指施工过程中的砖石块、工具、材料、零部件等在高空落下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以及崩块、锤击、滚石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建筑施工中物体打击上海的主要物体是建筑材料、构建、和工具。
物体打击不但直接致人死亡,而且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设备、设施等均可造成建筑施工伤害。
长期以来,物体打击一直是造成建筑职工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高处堆放材料、设备无防护;
高处滚动物料未固定;
高空落物与崩块;
机械以及车辆甩出压起得飞石、碎屑和破片;
现场作业人员未佩带安全防护设备;
未按规定架设防护罩或防护网;
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3.4.2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事故,即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多年来一直是建筑施工现场各事故之首,其事故死亡人数占建筑施工现场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忽视安全管理;
安全经费不足;
防护方法不当;
设备安检与作业巡检缺陷;
作业工人身体与心理不适,且为配电安全防护设备;
作业工人缺乏安全意识,违章作业;
天气、地质等自然因素不利影响。
3.4.3坍塌事故
坍塌一般指建筑物、堆置物倒塌和土石塌方等。
近年来,建筑主体向深基础,高楼层迅速发展,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坍塌事故比例极具增加,建设部已将坍塌事故列入多发性事故专项治理的主要内容,要求各施工现场必须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导致坍塌事故的原因有:
建筑物设计有缺陷,地基不稳定;
脚手架架子不合格;
脚手架与建筑物链接不牢;
基坑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
外力冲击造成土壁失稳,造成基坑坍塌;
起重设备倒塌;
忽视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未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导致人员抢救不及时伤亡。
3.4.4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是指起重设备在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建筑施工中的起重作业的特点是吊运或安装重物,且伴有高处作业,因此稍有不慎,极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此外起重机械设备性能不良或使用不当、起重机械操作工人无证上岗等也易造成伤害事故。
更有甚者,极少数施工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不合格的自制起重设备或使用已报废的起重机械,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吊物捆扎不牢、防止不平衡等导致吊物坠落;
操作工人歪拉斜吊,违章作业;
吊物作业时撞击、拉断,导致破碎物飞出;
钢丝绳,托台等设备断裂;
起重机械控制设备失灵;
吊物作业时非工作人员进入吊物区域;
忽视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3.4.5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直接接触带电部分,是人体通过一定的电流,是有致命危险的触电伤害。
电伤是指皮肤局部的创伤,如灼伤、烙印等。
建筑施工离不开电,不仅建筑工程内含建筑电气安装这个主体工程,而且施工现场照明、施工机械设备等均普遍使用电能。
但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稍有不慎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更应注意的是施工用电有大容量和临时使用的双重性质,容易使施工企业在电线架设,电器元件,电线质量的选择,各类电器的选配以及电路的设置等方面存在短期行为,比较简陋,因此更易引发触电事故。
电气设备老化、漏电;
电气设备未进行接地与接零保护;
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工作业;
施工时工人离电气设备安全距离不够;
作业时未配带安全防护措施;
忽视安全管理,工人缺乏安全用电知识;
未设置避雷设备或在雷电天气进行电作业;
3.5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树分析
高处坠落事故,即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多年来一直是建筑施工现场各事故之首,其事故死亡人数占建筑施工现场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因此,特采用事故树分析法深入分析高处坠落事故产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逐步减少甚至杜绝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3.5.1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树构造
从安全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来看,施工作业发生高处坠落的原因可以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机、环境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出现缺陷,均会引起高处坠落事故,从而造成人身伤亡。
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步骤繁多,需要考虑的危险源也多,而事故树分析则很适合复杂的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分析。
下面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作为事故树的顶上事件TO,找到发生坠落事故的基本影响事件X,根据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构造出事故树,从而对其进行安全因素重要度分析。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树如图1所示,共包含14个基本事件。
3.5.2事故树最少径集的计算
图1所示的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树,表明了影响顶上事件T0的14个基本事件的相互逻辑关系。
此事故树用最小径集分析比较方便。
此事故树转换为成功树,列出布尔代数式:
得到3个最小径集,分别为:
3.5.3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求解
根据机构重要度近似判别法可知,
和
各在一个由四个基本事件组成的最小径集内,
在一个由两个基本事件组成的最小径集内,故结构重要度排序如下:
图1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事故树分析
4控制措施
4.1高处坠落事故控制措施
根据上面建立的事故树可知,该成功树有3个最小径集,即有三条事故预防途径,将成功树基本事件转换成事故树基本事件分别如下:
(1)p1(有坠落倾向).由X5X6X11X12X13X14安全培训缺陷、作业安检缺陷、经验不足、偶然失误、不良天气作业、设备安检缺陷共六个基本事件组成,其中任意基本事件成功,即导致p1成功,即坠落发生,由于此途径包括基本事件较多,故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有:
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环境因素,严禁在不良天气作业;
加强设备巡检,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建立严格的作业监管管理条例。
(2)P2(坠前防护不合理)。
由X7X8X9X10忽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