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949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5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人民版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5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人民版

 

[考纲要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民革命运动。

2.国共政权的对峙: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3.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4.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一 国民革命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一、国民革命

4.历史意义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2.开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内容

[概念辨析] “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2)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主题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国共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国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但不能说“基本推翻了军阀的统治”或“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多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1)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2)在组织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在群众运动方面,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

(4)在军事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讲史料

史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化史纲》

导读 史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合作斗争目标。

练史料

(2013·江苏高考,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面史料:

探究:

指出史料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答案 状况:

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

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

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主题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道路探索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成熟的历程

(1)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型政党的领导,但未能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2)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情,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1923年,中共三大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4)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5)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2.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

(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变为共同抗日。

(1927年~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讲史料

史料 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导读 史料表明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反映民主革命的中心区域在南方的湘赣等地区。

练史料

史料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

依据史料,毛泽东“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

如何评价“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答案 革命策略: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理论。

原因: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不同于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评价: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正确地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促成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中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促成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1.(2014·浙江高考)《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苏联顾问”“武汉……胜利”“攻克南京”等可知,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的情况,故C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故排除A、B两项;全面抗战时期,不可能出现“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的场景,排除D项。

2.(2014·福建高考)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长征期间”。

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八七会议是1927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于1945年召开,故A、D两项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召开、“八一宣言”的发表都是在长征期间,但题干反映的是在“民族矛盾加剧”情况下而进行的方针政策调整,故选C项。

3.(2014·海南高考)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项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4.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

“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内容“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北伐战争。

A选项对应的事件应该是武昌起义;C选项对应的应该是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选项对应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实行全民族抗战

答案 C

解析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内涵之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考点二 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

(2)概况

(3)罪行:

①屠杀中国军民:

如南京大屠杀等。

②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③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并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3.国共合作抗日

战场

抗战史实

特点、结果(意义)

正面

战场

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

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敌后战场

①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③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最终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史论识记] 

(1)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2)抗战时期始终存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之争。

(3)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是主战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相持阶段:

国民党由抗日趋向反共,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4)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包括钓鱼岛、台湾岛等在内的中国领土主权均由中国收回。

主题 全民族团结赢得抗战的胜利

1.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最具持久性。

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日本的角度分析: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从中国的角度分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人民的支持等是中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从国际的角度分析: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等。

讲史料

史料一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导读 史料反映了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是抗日战争的特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