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905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钱勰传

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

生五岁,日诵千言。

十三岁,制举之业成。

熙宁三年试应,既中秘阁选,廷对入等矣,会王安石恶孔文仲策,迁怒罢其科,遂不得第。

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襄曰:

“此非臣所能,主薄钱勰为之耳。

”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

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

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

勰入请使指,帝曰: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

勰曰:

“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

”吏泣曰:

“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

”勰曰:

“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

还,拜中书舍人。

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

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

“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

”其人谰曰:

“无有。

“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

”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徙瀛州。

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进尚书,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开封,临事益精。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轼曰:

“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哲宗莅政,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

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

帝曰:

“岂非‘鞅鞅非少主之臣,硁硁无大臣之节’者乎?

朕固知之,毋庸避也。

”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

“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郑、雍,小人离间骨肉如此。

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

”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

“弗容群枉,规欲动摇,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夫何异趣,乃尔乞身。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言不已。

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荫知尉氏县       知:

主持

B.归次紫燕岛  次:

驻扎

C.王有命,徒归则死  徒:

徒步

D.一人又至,呼诘之曰  诘:

责备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B.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

C.主薄钱勰为之耳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

D.此非臣所能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钱勰任流内铨主簿期间,虽然官职卑微,但能力很强,业绩突出,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

宋神宗召见了他,当面表示要授予他品级较高的官职。

B.钱勰出使高丽,高丽国王多次送重金给他,但均被钱勰拒绝。

在回国的路上,高丽国王又派使者飞奔而至,一定要送给钱勰四千两金银,钱勰坚决不受。

C.钱勰出任开封知府,开封府老吏便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找人告状,诉状多达七百份。

钱勰随来随审,剖决如流,无人能浑水摸鱼,众人都很敬佩他。

D.宋哲宗继位后,钱勰出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他言辞间对章惇很是不敬。

章惇嫉恨,背地里发动御史们不断弹劾他,钱勰因此罢官,贬至池州。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3分)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

(4分)

(3)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6)____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_______。

(《中庸》)

(8)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__。

(《吕氏春秋》)

五、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20分)

庐山石工号子

杨震雩

庐山石工大多为湖北大治人,起初他们来到庐山抬石头时,沉闷、单调的劳作,超常的艰辛,让他们不堪承受,加上远离家乡的苦楚,使得他们焦虑、易怒、烦躁不安,产生出一种永无出头的悲哀。

后来,干活时有人偶然哼起了家乡的号歌,一起抬石头的人停下手头的活,像雕塑一般凝固,听着这携带乡愁的无字之歌,热泪盈眶,随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

这样,庐山的工地上就像吹过一阵风似的,石工号子就迅速蔓延,四处唱开来。

大治石工号子,以大治民歌为基础,引入庐山之后,又融合了庐山周边民歌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与大治号子的庐山石工号子。

号子虽然只有“啊、哇、哩、嘿、呀”几个简单的字符,无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一经喊出,就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全部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也许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充沛最复杂的感情,反倒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

工地上,人群中有谁发出信号,众人同时低头弯腰,将杠子往肩上一顶,弯曲的麻绳立刻绷直,绳索在木杠上发出吱吱的声音,沉重的麻石离开地面。

后面石工的一手搭在前面石工的肩头,整个队列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巨石就在整齐迈开的腿间缓缓启动。

这时,领头者一曲高亢嘹亮的号歌唱了出来:

“嘿!

呵!

嘿呀——呵!

”仿佛天地为之一新,山河为之一振,众人精神为之抖擞,立即附和着唱道:

嘿!

人们脚下似乎吸足了大地的精气,顿时全身肌肉收缩、绷紧、鼓胀、饱满得将要爆裂。

所有的肩臂变得像岩石般坚硬而有韧性,承受着木杠重力的碾压;

所有的腿脚都变成了坚挺的桨叶,在地面上有力地划动。

这时,巨石也好像听懂了号歌的意思,十分配合,它整个浮起来了,变成了水面上的一叶轻舟,富有节奏和动感,平稳地向对岸驶去。

大治石工抬石头,必须打号歌,因为号歌始终贯穿着一股势,借助这股势,就像帆船凭借一股好风。

剩下来要做的,就是掌舵者的事情了,让你举重若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看似简单的没有明确意义的号子,却有着神奇的力量。

号歌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

突发急难险峻事件之时,大号还是一种救命的信号。

这时大号喊出来的声音里,充满着悲怆、忧郁、凝重而肃穆,同时不乏抗争的激越。

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具有很强的悲壮感、英雄性和斗争性。

据大治老石工杨大福回忆,多年前,他走在一条偏僻的山道上,听到附近传来熟悉的号子声。

起初是中号,号子唱得纯熟而响亮,奔放而热烈,那真是一种享受,恨不得自己也赶快加入进去,唱他个地动山摇,痛快淋漓。

突然间,中号改成了大号,音色低沉,宛如低鸣的北风,满是忧伤,乃至绝望。

他感到不对,这哪是普通的号歌,分明是一声声急切的呼救和哀鸣。

随着时间的持续,悲哀声愈益变得更深沉更彻底。

肯定是发生了危险!

他加快了脚步。

原来,十几位石工抬着一块巨石,上到高墙上,不料拐弯时却被什么死死地卡住了,进退不得,放下不得。

折腾中,几乎耗尽了他们的体力。

这时,假如一人支持不住,就会危及全体生命。

于是,在这荒无人烟之处,他们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喊出了大号,盼望有人赶来救援。

幸亏杨大福赶来,用撬棍奋力将卡住石头的障碍物排除走,一解燃眉之急。

大家对杨大福表示感谢,多亏他及时相助,要是晚来一步,也许就出人命了。

杨大福却说,不用谢我,是石工号子救了你们。

一般来说,石工们抬石头时,肩上都有200多斤的重量,他们每天要抬十多趟。

石工们的收入,一点一滴都是一步一蹬的血汗换来的。

12.简要概括庐山石工号子的特点。

1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4.文中关于中号的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分析。

15.文章题目为“庐山石工号子”,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深刻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18分)

当“春节时间”成为“世界时间”

佚名

“万水千山,哪怕在地球的顶端也要赶回来。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中的一句解说词。

这部近期成功刷屏的纪录片中,老外主持人走访中国各个角落,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通都大邑到偏远小城,介绍各色春节传统,体验不同年俗,只为让世界走近这场“全球最大的盛典”。

曾几何时,春节是华人专属的文化标识。

今天,当中国与世界的“近身接触”越来越频繁,春节在十几个国家成为法定节假日,各国商家竞相将春节促销作为“保留曲目”,出境游的中国人也时不时听到各种外国口音的“新年快乐”。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年为什么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今天的世界变小了,心灵的交汇就变多了。

在世界的解读中,春节背后是“和合为贵”“万象更新”“团圆和睦”等价值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温暖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心。

纪录片《中国春节》中,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下用冰雪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售卖年货的中国人,香港黄大仙祠为新年祈福的中国人……每一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是中国特色的家庭观、人生观。

同强调个体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显然更加注重家庭概念,春节永远和“回家”联系在一起——即使身不能至,心也要和家人在一起。

现代社会,全球范围,“疏离症”好似没有国界,而春节蕴含的团聚和美主题,却能慰藉异国他乡的心灵,传递温暖亲切的情愫。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明白中国人从各地跋山涉水、赴一场年度团聚的执著,理解春运回家路上“痛并快乐着”的心情,羡慕一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天伦的圆满。

如同加拿大一位国会议员所说,“中国春节总是伴随着浓浓亲情,当然还有热闹的鞭炮声和绚丽的焰火”,春节的内涵,仿佛春风化雨,进入更多人的认知。

春节在全球范围越来越热,也反映出中国日益向世界开放的胸怀。

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

对世界而言,春节正从乐一乐的新鲜事儿,逐渐变成一种文化形态、一种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国文化的愿望。

不久前,中国冰糖葫芦首次登陆俄罗斯圣彼得堡,意外走红,被最爱甜食的俄罗斯人评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

有网友开玩笑问:

“俄罗斯居然没发明出糖葫芦,明明什么条件都具备啊?

”答案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通过交流收获理解与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擦出了新的火花。

各国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尽相同,同一张鸡年海报在各地的呈现方式也有差异。

全球各地的春节庆祝方式,从传统的舞狮子、猜灯谜,衍生出新春音乐会、环球春晚等形式,为中国年的古老传统注入了新内涵。

当然,春节热也是中国热的一部分。

今天,中国的一言一行备受外界关注,读懂中国言行背后的文化心理,也成了一门受欢迎的学问。

在《中国春节》这部纪录片中,春运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春晚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

由此看,读懂春节,读懂中国,也是读懂当今时代许多“世界级”现象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时间”越来越成为“世界时间”,也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生动体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7.文中提到中国冰糖葫芦被俄罗斯人评价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何用意?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春节时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时间”。

六、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勺盐,倒进杯里,很咸,倒进湖里,很淡。

烦恼如盐,是成是淡,取决于心量的大小。

附加题(时间:

30分钟 满分:

40分)

一、文言文材料阅读题(10分)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选自《道德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21.《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与他同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2分)

22.本段文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边城》中六次提到了“虎耳草”,重复出现在梦中和现实中的虎耳草,把翠翠隐秘纯真的情爱烘托得淋漓尽致。

B.有诗曰: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赞得是赵子龙。

C.《老人与海》中大海是生存环境的象征。

它是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大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勇气和毅力的场所。

D.《哈姆莱特》借丹麦的故事,反映的实际是l6世纪法国的现实:

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

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廷;

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

E.《茶馆》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24.简答题(10分)

(1)“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

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

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

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

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这段话中的“他”是谁,“我”是谁?

这段话体现了“我”的什么性格特点?

(5分)

(2)请概括夏瑜的身份、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并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态度。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曾国藩说,读书看书不同,“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读书道理,本来如此。

曾国藩又说:

读书强记无益,一时记不得,丢了十天八天再读,自然易记。

此是经验之谈。

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

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

小学国语固然应该读,文字读音意义用法,弄得清清楚楚,不容含糊了事。

至于地理常识等等,常令人记所不当记,记所不必记,真真罪恶。

譬如说,镇江名胜有金山,焦山,北固山,此是常识,应该说说,记得固好,不记得亦无妨,以后听人家谈起,或亲游其地,自然也记得。

试问今日多少学界中人,不知镇江有北固山,而仍不失为受教育者,何苦独苛求于三尺童子?

学生既未见到金山,北固山,勉强硬记,亦不知所言为何物,只知念三个名词而已。

扬州有瘦西湖,有平山堂,平山堂之东有万松林,瘦西湖又有五亭桥,小金山,二十四桥旧址,此又是常识,也应该说说,却不必强记。

实则学生不知五亭桥,万松林为何物,连教员之中十九亦不知所言为何物。

今考常识,学生曰,万松林在平山堂之西,则得零分,在平山堂之东,则得一百分,岂不笑话?

卫生一科,知道人身有小肠大肠固然甚好,然大肠明明是一条,又必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又是无端添了令人强记名词,笑话不笑话?

弊源有二:

一教科书编者,专门抄书,表示专家架子。

二教员不知分出重轻,全课名词,必要学生硬记。

学生吓于分数之威严,为所屈服,亦只好不知所云的硬记,由是有趣的常识,变为无味的苦记。

殊不知过些时候,到底记得多少,请教员摸摸良心自问可也。

何故作践青年精神光阴?

25.简要概括“看书”“读书”的含义。

2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反映了当时中小学教育的哪些现状。

27.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应该如何读书?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A

6.C(徒:

空,白白的)

7.D

8.C(众人都很怨恨他,无敬佩意)

9.

(1)于是要求吕端按照旧例行事,凡馈赠不是原来所应有的都不接受。

(2)宗室贵戚因此收敛,即使是丞相府的官吏拜见请托,也会用刑具惩治他们。

(3)苏轼趁他靠着书桌时送给他一首诗,钱勰拿起笔立即回了一首。

10.

(1)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开始准备寒衣。

运用对偶、视听结合、名词连用等手法,写出了秋夜的静谧澄澈,营造了幽雅凄清的意境,境界开阔。

(2)①通过吟诵诗句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赞美了友人诗句之美妙;

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诗人整夜吟诵诗句,写出了他的孤独寂寥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时序更迭引起的心事未了的惆怅。

(每点2分)

11.

(1)曾益其所不能 

(2)渺沧海之一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山岛竦峙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7)知耻近乎勇 (8)户枢不蠹

12.①以大治民歌为基础,融合了庐山周边民歌元素;

②只有简单的字符,无具体内容和意义;

③蕴含最充沛最复杂的感情;

④高亢嘹亮,富有感染力。

(每点1分)

13.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描写巨石在搬运过程中似轻舟般平稳并富有节奏和动感(2分),侧面表现了庐山石工们在号声中展现出的齐心协力的精神与强大的力量(2分),也反映了号歌有着神奇的感染力与鼓舞力(2分)。

14.写中号声纯熟响亮、奔放热烈的特点(1分),表现了号子声对老石工的影响力(1分)。

与下文的大号声形成对比,反衬大号声的低沉哀伤,当时情况之危急(1分)。

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老石工杨大福根据号子声救人作铺垫(1分)。

15.①号子声给人以勇气及力量,乐观和坚韧,表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敢于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②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

③表现了人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艰辛;

④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救助的美好品德;

⑤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6.首先,由英国广播公司为中国春节拍摄纪录片及春节成为其他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等社会现象提出观点中国年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其次,阐释中国春节被世界认可的原因;

最后,强调“春节时间”成为“世界时间”的意义。

17.①举例论证,反映中国正向世界开放;

②说明春节成为一种文化形态、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国文化;

③证明不同文化可以通过交流收获理解与欣赏,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18.①春节背后体现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温暖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心;

②春节蕴含的团聚和美主题,能慰藉异国他乡的心灵,传递温暖亲切的情愫;

③对世界而言,春节逐渐由乐一乐的事儿,变成文化形态、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国文化的愿望。

19.略。

20.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21.老子 庄子(2分)

22.无为(2分)

23.BD(B项,“赵子龙”应为“张飞”;

D项,反映的实际是16世纪英国的现实)

24.

(1)金钏(1分);

薛宝钗(1分);

冷漠无情,蔑视丫鬟的生命;

圆滑世故,极力为夫人开脱以讨好王夫人(3分)。

(2)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1分),家境贫寒(1分),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1分)。

既赞扬其精神(1分),也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1分)(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

但他的牺牲也并非毫无影响)。

25.看书是一般的浏览,阅读要求多而广;

读书是精读,字斟句酌,要求涓滴不漏,并能消化吸收。

26.①教科书编者,专门抄书,装专家架子;

②教师不分轻重,要学生硬记;

③学生屈服于分数,只会硬记。

27.区分清楚读书、看书,绝不弄错(2分);

读书不强记,忘了再记(2分);

要读有意义的书(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