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8266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关于经济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ord文档格式.docx

同时也决定了在新的十年中要完成中央确定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着眼和着力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主要动因之一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海啸后,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严重困难。

面对呼啸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2008年中国GDP增速仍然高达9%,位居世界第三,远高于其他经济大国的经济增长速度,GDP总量超过4·

4万亿美元,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大大缩小与排名第二的日本的差距,人均GDP达到3315美元,保持并提升了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地位。

2009年,中国经济在最为困难的一年率先复苏,走出了一条令世界惊叹的漂亮V字反转曲线。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从宏观层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适当调整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举措,有效地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从区域经济层面,得益于中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和协调发展合力的形成。

2008年尽管中国经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31个省市区中只有浙江、河南、广西三个省区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值略有下降,其他28个省市区的评价分值均有不同增加,表明全国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总体上是增强的。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省域经济增长迅速,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还表现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一些国家的经济总量。

今年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首次尝试选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把排名前十名的省份与G20国家进行国际比较。

1.GDP比较。

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4个省份已经超过了G20中的部分国家,其中国内排名第一位的广东排在第16位,超过了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国内排名第二位的山东和第三位的江苏则超过了阿根廷和南非,国内排名第四位的浙江超过了南非。

2.人均GDP比较。

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已经超过了多个国家,其中上海排在第12位,仅次于俄罗斯;

天津排在第15位,北京排在第16位,排位均高于阿根廷、巴西、南非、印尼、印度等国家;

浙江和江苏分别排在第19位和第20位,高于南非、印尼、印度;

广东、辽宁、内蒙古和福建的排位均在印度和印尼之前。

同时还可以看出,我国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但人均GDP仍较低,排位低于大部分G20国家,需要继续加快发展。

上海市等直辖市的经济总量比较小,低于G20的所有国家,但人口相对较少,人均GDP较高,已经超过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出口比较。

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四个省份的出口总额,超过G20中的多个国家,排位分别为第10位、第15位、第18位和第19位,其中广东出口总额排位高于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9个国家,仅次于韩国;

江苏排位高于巴西,仅次于澳大利亚;

而上海和浙江出口总额仅次于土耳其,但高于印尼、南非和阿根廷;

另外,山东的出口总额也超过了阿根廷。

其他5个省份的出口总额都低于G20国家。

4.进口比较。

进口总额排位靠前的是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排位分别为第12位、第15位、第18位和第19位,与出口总额的格局比较类似,不同的是北京出口总额排位较低,而进口总额则排在第15位,仅次于巴西,但高于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国家。

5.进出口比较。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广东、江苏和上海三个省份可以超过多个G20国家,特别是广东排在第10位,超过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亚、巴西、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尼、南非和阿根廷等9个国家,可以说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6.净出口比较。

我国10个省份中除了北京和内蒙古是贸易逆差以外,其他8个省份都有较大的贸易顺差,排位都非常靠前,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和山东5个省份,净出口额排在第4位到第8位之间,只是低于德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3个国家,超过G20的其他大多数国家。

贸易逆差最大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北京。

7.固定资产投资。

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等4个经济大省的投资规模超过了G20中的多个国家,分别排在第14位、第15位、第16位和第19位,除山东外,都比2007年上升了1位。

土耳其和印尼排位在广东之后,而阿根廷和沙特阿拉伯排位在浙江之后。

另外,福建、内蒙和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超过了南非。

8.最终消费比较。

最终消费支出只有广东能够进入前20,排在第16位,高于阿根廷和南非,其他九个省份的最终消费支出不但排位靠后,规模也比G20国家小很多,差距非常明显。

通过以下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更清楚地看出中国省域经济对世界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要加快中国经济发展,仍需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009年以中国经济成功“保八”、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和美国、欧洲等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为标志,世界进入了后经济危机时代。

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矛盾亟待解决。

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将“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列入要实现的总体奋斗目标,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列入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将“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列入总体要求的内容,并将“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之一,将“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作为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制的重要举措;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将“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200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

“把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判断标准”、“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30年来,我们……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要“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等一系列竞争战略,着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

这些新提法充分表明,我们党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和产业、行业的国际竞争,概括地说,就是越来越重视竞争力的提升。

不断巩固和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在应对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

如何化危机为机遇,如何培育国家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现代发达国家的追求。

在后危机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不断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集聚全国各省市区的力量,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着力创新发展模式。

从长远来看,切实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建立起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观察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万亿俱乐部”也被称为“财富俱乐部”。

对于一个省域经济来说,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意味着地区财富积累将由此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区间,经济发展将由此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阶段,预示通过经济增长通过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表明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随着广东省于2001年率先叩开“万亿GDP俱乐部”的大门,一些省市随之相继登堂入门。

到2009年底,全国已有14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成为“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即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上海、辽宁、四川、福建、湖南、北京、湖北、安徽。

其中,位列前三的广东、江苏、山东GDP已经超过3万亿元,且广东接近4万亿元,江苏首次超过山东,浙江超过2万亿元,安徽首次跨入“万亿GDP俱乐部”,河南有望2010年超过2万亿元。

经济快速增长、财富总量持续增加,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表明正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使中国经济一直都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关键力量。

只有不断增强和提升自身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后危机时代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在新世纪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着眼和着力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2009年中国经济在抵御金融危机来袭过程中推出了4万亿一揽子振兴规划,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总目标,一年来我国虽然实现了经济总体走势企稳回升和率先复苏,但也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

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明确提出了新一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指明了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必须明确一个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不是为了转变而转变,而是为了经济的持续健康也就是又好又快发展而转变。

那么,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是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从这一意义上讲,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省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省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从总体上看仍显不够强健。

2008年全国各省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仍然比上年有了新的提升,但从1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看,评价分值普遍不高,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首位的上海市也只有0·

4010分,距满分相差甚远;

在二级指标中,北京市有两项得分最高,财政金融竞争力0·

7079、知识经济竞争力0·

7029,离满分仍有较大差距。

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各省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加大提升的力度。

同时,也要求各省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着眼和着力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也就要紧紧以以下九点来围绕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要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财富的源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不具有竞争优势,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必然难以持续保持。

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尽快将弱质、低效益农业发展成为优质、高效益农业。

要立足各地的具体实际,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重点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

要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加快促进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以产品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经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加快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加快研发、项目管理、技术培训、供应链管理、仓储、零部件配送、售后服务、项目外包、物流、展销等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知识型、高增值服务业转型。

二是要改进财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增强财政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有效性,切实提升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

财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财力支撑。

要不断改进财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着力提高财政金融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升财政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效益,切实提升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

三是要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统筹对内对外发展,合力提升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切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要顺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适应国内发展的新要求,从不断强壮经济“体质”和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强“内”抗“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能力;

强“内”拓“外”,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不断扩展国际贸易市场;

强“内”引“外”,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商投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以“外”强“内”,通过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促进省域经济素质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四是加快转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才素质,持续提升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度大、自由度高、公正性强、鼓励竞争、宽容失败、有利于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人文环境,引导更多的人才进入经济建设第一线。

五是创新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升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

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构筑技术支持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以提高产品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加强相关技术的配套集成与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

六是改进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方式,营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环境竞争力。

要以构建更具强大支撑力的物质性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全面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积极建设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网络和安全、稳定、可靠的电网,使“硬件”更硬。

以构建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为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水平,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切实增强经济发展软环境竞争力,使“软件”更软。

七是加快转变“三化”发展方式,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市场化为基础,以城市化为动力,显著提升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增强产业聚集能力、与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工业素质和提高产业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工业化进程竞争力。

以构建体系健全、机制完善的市场支撑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为着眼点,培育能够促进市场和产业互动发展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引导和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形成多元投资、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发展格局。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增强城市聚集效益和辐射功能,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的功能培育和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分工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城市化体系,加速城市化进程,全面、协调、有效地促进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提升。

八是加快转变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构建战略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着力提升政府作用竞争力。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政府不该管的审批事项全部减下来;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与部门和个人利益紧密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民意,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更加注重和谐,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以民生的改善来凝聚民心,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九是加快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省域经济统筹协调竞争力。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劳动者的创造力和劳动效率。

既要通过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省域经济统筹协调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